第287章 再建一個大學城
作者:斯皮爾比格      更新:2022-02-12 22:38      字數:4240
  李誌剛自不會直截了當的說出他的顧慮。

  而是先順著胡玥跟厲荷嫀的話,說了一下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一些看法。

  很明確的表示,從他個人角度來看,未來十年,乃至二三十年內,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將會是社會發展的主流產業。

  現在進入這些高新產業,提前布局,時機正好。

  他個人是極力建議東來投資這些產業。

  將這些產業引入高新區,他也是讚成的。

  但前提是,得綜合考慮當前雲城的一些現實情況。

  雲城現在是個什麽情況呢?

  首先說高新區那邊,一片荒蕪。

  就是一張白紙,什麽都沒有。

  連最起碼的公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都沒有。

  怎麽引進高新產業?

  種下梧桐樹,方能引來金鳳凰,梧桐樹都沒種下,金鳳凰來了睡雞窩嗎?

  還有,一個新區想要發展起來,最重要的是得有人氣。

  得有人願意去。

  去買房,去工作,去生活。

  李誌剛知道盛海要在那裏建一座城。

  可說到底,沒有產業支持,隻是孤零零的建一座城,除了一幫投機分子,誰會跑那裏買房?

  別的不說,住在高新區,在市區上班,光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得好幾個小時吧?

  也別提什麽地鐵,等地鐵修好,那估計得十年以後了。

  所以,當下對高新區來說,最重要的是,提升那裏的人氣,得把人主動引到那裏去。

  怎麽引?

  就得把這些大工廠搬過去。

  一個大工廠,少的有上千員工,多的有幾萬員工。

  搬十個工廠過去,光是員工,差不多就得十幾萬吧?

  再算上員工的家屬,二三十萬人口。

  高新區的人氣是不是就起來了?

  盛海建的那個城,房子是不是也更好賣了?

  關鍵是,人氣起來之後,各項配套設施成熟了,這個時候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是不是更好一點?

  其次還有一點,就是市區這邊的現狀了。

  不得不說,這些大工廠在市區,占據了大片的土地,現在看還都是些黃金地段。

  那麽好的地段,被這些大工廠給占據著,太浪費了,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空間發展。

  所以這些大工廠必須搬。

  往哪裏搬?

  鄉下?郊區?甚至鄰市?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就是高新區。

  然後,李誌剛又看著厲荷嫀,語重心長的說:“厲院長說,要趁此機會,把這些大工廠都給甩掉,或是關門,或是整改,來一個徹徹底底的大革新,讓雲城輕裝上陣。可現實是,哪有說的那麽容易啊?別的不說,光那幾十萬的員工,怎麽安置?難不成,直接辭退,官府不管不顧了嗎?那成什麽了?咱們的官府,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麽?不是為了那些好看的數據,說到底,還是為咱們老百姓服務的。咱們作為學者,又是官府的顧問,那咱們在提建議的時候,就得為百姓負責,為曆史負責,咱得從實際情況出發,看問題不能理想化,更不能單純的追求經濟發展,忽視民生建設。”

  李誌剛的這番話,說的很是冠冕堂皇,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以至於,有那麽一刻,李東都覺得,李誌剛好像說的也有點道理。

  但是,厲荷嫀這位經濟學教授,可不是徒有虛名。

  而且在高新區這個問題上,厲荷嫀是經過深入細致的分析論證的,李誌剛說的這些問題,她都考慮過了。

  甚至,這些問題,也不算是李誌剛提出來的,而是羅庚良他們那些人提出來的。

  之前的幾次論證會上,羅庚良他們便是用這些理由,來佐證他們要將工廠都搬到高新區的觀點是正確的。

  至於背後的真實原因,大家都清楚。

  就是羅庚良、魏曉鵬他們那些人,盯上那幾家工廠的地皮了。

  那些工廠占據的可都是黃金地段啊。

  麵積還一個比一個大。

  都是幾百畝上千畝那種的。

  把工廠遷走,把地皮騰出來,開發建設成其他項目,他們就能從中賺取巨額利潤。

  至於說那些工廠搬到高新區會怎樣,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反正高新區又不歸他們管。

  背後的這些原因,李誌剛不可能不清楚。

  可他還拿這些理由來搪塞。

  顯然,他還是打算繼續打太極。

  厲荷嫀當場就反駁道,不要把工廠的問題和高新區的問題混為一談。

  這是不相幹的兩個問題。

  工廠的問題,該怎麽解決就怎麽解決,高新區這邊,也該怎麽發展就怎麽發展。

  把工廠搬到高新區,短期來看,市區的問題是解決了,可這等於是把問題扔給了高新區。

  就那些工廠,一個個都半死不活的,一年到頭,那業績隻能用慘淡來形容。

  要不是官府的各種補貼,那一個個還能撐到現在?

  把這些工廠搬到高新區去,幹什麽?

  這是把高新區當成收容站了還是養老院了?

  這些工廠的問題,必須從根上解決,遠遠不是搬到高新區就能解決的。

  那隻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標都沒治。

  至於說靠著那幾個工廠提升高新區的人氣,簡直就是紙上談兵,無稽之談。

  那些工廠的員工,大多都在市區安家,一家老小都在市區工作、生活,孩子也在市區上學。

  讓人家都跟著工廠遷過來?

  這不是折騰人嗎?

  這哪裏是為百姓著想啊。

  何況,工廠搬遷,哪裏是說搬就能搬的。

  三年五年能搬完就相當不錯了。

  三五年的時間,高新區這裏,難不成一直這麽耗著,不發展了?

  最重要的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契機就這幾年,不趕快抓住這幾年的時間,盡快引進,大力發展,等拖到後邊,哪還有雲城的份?

  所以眼下當務之急,一則是盡快的建設高新區的相關配套設施,該修路修路,該建橋建橋,決不能耽擱起來沒完。

  然後就是,盡快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官府這邊盡快出台產業扶持、人才引進等相關政策。

  這才是正事。

  工廠的問題,那再另外想辦法解決。

  李東聽了厲荷嫀這番話,一想,有道理。

  還是厲院長水平高。

  那邊李誌剛還要質疑,胡玥說話了。

  胡玥說,其實市裏邊的那幾家工廠,不是不能搬到高新區那裏,而是不能一股腦的全搬過去。

  可以選擇其中幾家經營比較不錯的,尚有一定發展前景的工廠企業,先在高新區那裏建分廠,分批次、有規劃的往那裏搬遷。

  這樣既能緩解一部分市區的壓力,也有助於提升高新區的人氣,而且操作上也要簡單一些。

  同時,高新區那裏可以引進高新技術企業,雙管齊下。

  除此之外,在市區的這幾所高校,其實也可以搬到高新區那裏。

  在高新區那裏集中建一處大學城。

  如此一來,既能帶動高新區的人氣,同時還可以幫助雲城的這幾所高校,改善硬件設施建設,擴大學校規模,提升學校實力。

  最主要的是,這些高校可以跟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更加深入、全麵的合作交流。

  高校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更加專業、優秀的人才,而企業得到這些技術人才,也能更好的發展。

  並且,人才的聚集效應,會引來更多的企業進駐高新區,這些企業又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高新區,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優秀學子,選擇到雲城的這些高校來求學。

  這是一個地方、企業、高校相互促進、相互扶持的良性發展業態。

  聽了胡玥這番話,李誌剛愣住了。

  胡玥的這個建大學城的想法,可以說是戳到他的心坎上了。

  雲大現在兩個校區,老校區是在老城區那邊。

  上百年的曆史了。

  校區不大,好多教學樓、辦公樓都是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建築。

  外麵看,確實是古色古香,韻味十足。

  雲大老校區現在已經是雲城的一個著名景點了。

  可漂亮是漂亮,用來當學校,就多有不便。

  老校區周圍全都是狹窄的小路,在李誌剛的印象中,那幾條路上,好像就沒有通暢的時候。

  那車一直滿滿登登的,堵得是水泄不通。

  他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去老校區了。

  進不去出不來。

  而且,老校區都是些老建築,外麵是漂亮,可裏麵狹窄、昏暗,無論是辦公還是上課,都很憋屈。

  關鍵是還有安全隱患。

  前年刮大風,一棟辦公樓的樓頂直接被掀跑了,差點砸著人。

  現在老校區那邊,就保留了幾個博士點、實驗室、檔案室之類的,大部分的院係,都搬到了新校區這裏。

  而新校區這裏,說是個新校區,建成也有二十多年了。

  當年建的時候,這裏還是一片荒山野嶺,那一任校領導一口氣拿下了五百多畝地。

  就想著建的大一點,為以後的發展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來。

  那時候五百多畝地已經很大了。

  容納全校的師生都綽綽有餘。

  可短短幾年時間,趕上了全國高校擴招。

  同時,雲大又增設了好幾個新的院係。

  原本寬綽的校區,一下子就不夠用了。

  這些年,雲大就跟在龜殼上跳舞似的,幾萬師生擠在那幾百畝的校區裏。

  辦公樓都是好幾個院係共用,這個院在一樓,那個院在二樓。

  餐廳也就那一點,根本容不下所有師生吃飯,最後沒辦法,學校在校園邊上,搭了個鋼瓦房,充當餐廳,這才勉強解決了全校師生的吃飯問題。

  教學樓也不用說,一個教室裏邊擠的滿滿當當的。

  也就是不少學生逃課,真要是全都來上課,隻怕還坐不開。

  實驗室也就那幾個,根本不夠用,而且設施落後,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科研進展。

  至於體育館什麽的,那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哪有地方建體育館啊,全校總共就一個露天的體育場,天天擠的滿滿的,一個足球場地上好幾波踢球的,上個體育課都沒地方上。

  其他高校裏,體育課還能上個遊泳、羽毛球、網球啥的,雲大的體育課跟小學生似的,自己去操場上自由活動……

  硬件設施都跟不上,又談何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學校這邊,也一直想著再申請一塊地,建個更大點的新校區,改善一下學校的整體教學環境,提升下硬件設施。

  隻是去哪建校區,一直都沒有確定下來。

  畢竟高校的校區建設,不僅僅是一所學校的事,而是跟當地的城市發展規劃息息相關。

  李誌剛仔細的想了想,如果真能去高新區那邊申請一塊地,建新校區的話,各方麵確實是挺合適的。

  首先高新區那裏有足夠大的地。

  圈出個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建大學城,綽綽有餘。

  其次,官府這邊已經明確了發展高新區的戰略計劃,在那邊建校區,總好過去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山野嶺裏建。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校對於當地人氣的帶動,確實不是一般的強。

  從現在這個校區周圍的發展變化,就能看出來了。

  當年剛來這裏建校區的時候,這裏就是一片荒山野嶺,學校外麵還都種著莊稼,甚至時不時的還有人趕著羊群從校門口經過……

  可現在呢?雲大周圍,早已高樓林立,在雲大的帶動下,這裏已經成為了城東最為繁華的區域。

  雲大去高新區建個新校區,甚至再聯合其他幾所高校去建個大學城,那對於高新區的人氣帶動,可比幾個工廠強多了。

  但是,這裏邊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官府那邊同不同意。

  畢竟建一個大學城,可是需要不少錢的。

  光是雲大一個校區,就得幾十個億吧?

  雲大自己頂多能拿出幾個億,再從銀行貸點,社會上籌集點,剩下的,可就得靠官府那邊出了。

  這麽大一筆資金,官府肯出嗎?

  更不用說,還有其他幾所高校了。

  一番沉思之後,李誌剛說了句:“要建大學城,這可不是小事啊,光是需要的資金,怕是得上百億不止。”

  其他幾位校領導,也都搖頭直歎。

  建大學城是好事,他們也都滿心期許。

  可現實是,困難重重啊。

  胡玥則微微一笑,說道:“建校資金的話,東來這邊,倒是可以無償捐贈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