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厚顏無恥
作者:白禾雀      更新:2020-03-01 19:20      字數:2155
  .,

  蕭靖回來的第三天,新一期鏡報麵世了。

  此前,他在興陽縣采寫的很多稿子已經刊在了報紙上,不過一眾讀者看過後在感慨之餘仍然有些意猶未盡,大家都在等著他撰寫的社論,那才是整個報道的點睛之筆。

  這一天,大家想看的內容如約而至。

  “北方的一場戰亂為大瑞人帶來了無窮的災禍與痛苦。

  盡管它隻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盡管英勇的大瑞戰士拚死抵抗守住了我們的錦繡河山,盡管胡人的鐵蹄距離京城還有近千裏之遙……但是,遭受了深重的苦難、已是滿目瘡痍的北方要經過至少一代人的努力才會恢複元氣。

  你可能生活在溫暖的南方,也可能生活在平靜的京城。對於這場戰爭,你或許隻是從報上看到了隻言片語。

  看到報道時,你曾為同胞的悲慘境遇扼腕歎息,你也曾因敵人的暴行而怒發衝冠……到了今天,一切都過去了,你的生活即將恢複平靜,變回往日波瀾不驚的模樣。

  然而,可能的話請你在未來的人生中記得那些不幸離開這個花花世界的人們。

  他們之中,有為大瑞拚命搏殺灑下一腔熱血的戰士,有慘死在胡人刀下的無辜百姓,也有奮不顧身幫助運送軍需最終犧牲在前線的商賈。

  如果你還記得他們,請你持續關注北方的狀況。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從事什麽工作,在將來都可能有機會為那裏的複興添上一塊磚瓦。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此刻乃是最淺顯的道理。不要以為別人如何與你無關,在戰爭麵前天下所有的大瑞人都是一體的。

  一旦北方因為破敗而變成荒涼的無人區,邊軍的補給就會更加困難,可以調用的民夫和各類人力也會變少。另外,在這次戰爭中給胡人添了無數麻煩、大大遲滯了他們前進步伐的地方團練也會不複存在。

  到時,北胡便隻需集中力量突破一點便可以長驅直入,你的家鄉受到戰火波及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

  因此,這是天下所有人的事。

  假如你能明白上麵的道理,我們就再來說說大瑞與北胡。

  筆者查過相應的記載。大瑞立國至今已二百年,在這期間與北胡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鬥近萬次,其中軍民傷亡共計在萬人以上的就有二十次之多。

  以這次戰事之後北方‘百裏無人煙’的情況來看,傷亡應該能夠排到曆次戰爭裏的前三名。

  無論大瑞立國之前還是之後,草原部族始終威脅著中原,不管它被叫做北胡還是其它的什麽。對現在的大瑞來說,如果想要長久的和平,北胡這個名字是不可能回避的。

  它並不意味著戰爭。莫劼汗在世時,大瑞和王庭也可以相安無事,兩邊在二十年中基本保持了一段邊界的安寧。

  可是,一旦有陸衝這樣的野心家出現,事情就會變得不同。

  筆者與陸衝有幾麵之緣,也因為因緣際會與他產生了一些糾葛,有好事者甚至據此編造了不少話本和故事,以便愚人自娛。

  其實,筆者隻是從普通人的視角結識又認識了這個人,僅此而已。

  從草原各部的角度說,年輕有為的他的確是一代雄主: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如何統領北胡,也沒有人能像他這樣在短短的時間裏收服了大多數北胡人的心。

  但是,當他的野心膨脹到非要大舉南侵的地步,他的喪鍾也就在同一時刻敲響了。

  大瑞擁有遼闊的萬裏疆域,英雄輩出、人傑地靈。每到國家危亡的萬急時刻,總會有仁人誌士挺身而出救萬民於倒懸,為天下蒼生找到一條生路。

  就飛仙穀一戰來說,即便沒有曹馳,也一定會有忠臣良將擔下重擔,舍生忘死保住大瑞的國祚。

  這樣的國家並不是誰都可以輕易戰勝的,貿然衝上來的敵人便如蚍蜉撼樹,注定要撞得頭破血流。

  不過,我們不能把止戰的希望都寄托在莫劼汗或者曹馳的身上。

  世上幾乎每一天都有新事物誕生,如何看待它們決定了我們將走向何方。

  正如有了馬蹄鐵的騎兵遠強於沒有釘馬掌的騎兵,新出現的東西往往有它的功用,並不一定是什麽‘奇技淫巧’。

  筆者聽聞兩年前東南曾出現一批西夷,其船隻之堅固、火炮之威力令人歎為觀止。若非沿海軍民一心用命又設計智取、大敗其於海上,這批夷人似有北上犯境之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夷人雖鄙,但其亦有可取之處。

  西夷所恃者不過堅船利炮。若大瑞也擁有這樣的大殺器,那麽北胡犯境時,邊關就可多支撐幾日,入侵的胡人也會心生忌憚,更有不少兄弟可以逃過戰死沙場的命運,能夠在脫下一身戎裝後與家人團聚。

  當陸衝們的野心再次膨脹的時候,隻有火炮的轟鳴才能幫他們找回自知之明!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興陽縣。

  誠然,筆者參加了那場保衛戰,但我自問並不是什麽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戰勝了怯懦、拿著簡陋的武器勇敢走上城頭的人們。

  人人都會感到恐懼,他們之中也有人想當逃兵,但對家鄉的愛以及生存下去的求生欲讓他們變成了勇敢的戰士。

  雖然後來生還者隻有十之一二,但戰死者以自己的犧牲保全了大量婦孺,幫助其他人避開了全城被屠戮的殘酷命運。

  在這個連普通百姓都知道守土有責的時刻,卻有一個本該留在自己位置上的人提前離開了縣城,他就是興陽知縣。

  在戰時,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雖然這種行為令人不齒,但筆者原不準備提起,因為朝廷的律法會對他進行懲治。

  可是,他所作所為實在太令人震驚,所以這裏不得不提上幾句。

  陸衝身死、興陽縣城解圍後不久,此人竟然大大方方地回到了城中,接著還冒天下之大不韙、覥顏向朝廷輕功!

  筆者不得不說: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