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直抒胸臆
作者:白禾雀      更新:2020-03-01 19:20      字數:2243
  .,

  夏軒的遺體在大火中化為了灰燼。蕭靖走進火場時,其中隻剩下幾塊沒有完全燒掉的骨殖。

  他小心翼翼地將所有的骨灰收攏到一起,裝進了一個臨時找來的錦盒中。

  “夏兄,蕭某本該帶你回家下葬的,奈何現在這個天氣……你不要介意才好。”蕭靖搖了搖頭,又道:“我也想過將你葬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可此處乃是荒郊野外,你一個人住著太冷清了,還是和我同行吧。

  說起來,夏家也不是你的家。不過,若能帶你回去,蕭某想要祭拜故人也會方便得多……”

  說著,他抬手拭去了眼角的淚水,躬身朝著地上的錦盒拜了三拜,之後便大踏步地離開了。

  十餘天後,鏡報刊出了一篇文章。

  使團遇襲這事並非什麽宮闈秘聞,沒有什麽可禁忌的,所以在京城已經不是新聞了。不過,人們還是很關注鏡報的報道,畢竟其他人都是道聽途說,鏡報的蕭大社長才是事件的親曆者。

  於是,當天的鏡報又一次脫銷了:

  “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不會懂得生命瞬間消逝的殘酷。如果這一幕就發生在你的麵前,那麽它帶來震撼足夠讓人銘記一生,甚至在午夜你還會被睡夢中重現的那慘烈的場麵所驚醒。

  筆者曾經上過戰場,並親眼目睹熟悉的戰友袍澤倒在敵人的屠刀下,所以懂得這些。

  當渾身插滿箭矢的人微笑著咽下最後一口氣,當眼看沒了生機的士兵舉刀與敵人同歸於盡,當騎士們明知十死無生還毅然決然地衝向敵陣……

  對這一切無能為力的你會感到悲傷並不隻是因為他們是你的兄弟、朋友。俗話說物傷其類,即便你們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你也一定會為那些生命的逝去而悲傷。

  每一條人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旦失去就再不能找回了。

  人的生命是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每個人從呱呱墜地起就在父母的撫育下成長著,其間經曆了十多個春秋,才能從繈褓中的嬰兒長成翩翩少年,再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成年人。

  十多年的含辛茹苦,才能換來一個可以為國征戰、可以在田間辛勤勞作的大瑞人。這世間的人都是爹生娘養,都是一條活生生的、不該被輕賤的生命。

  除了天家和律法,誰都不應該擁有任意剝奪別人生命的權力!

  即便生命是如此的珍貴,還是有很多舍生忘死的人前赴後繼地用奮不顧身的犧牲描繪著人們心中的大義,比如為國禦侮的猛士,再比如慨然赴死的文人誌士。他們死得其所,所作出的犧牲也不會白費。

  會盟的使團中也不缺乏這樣的人。天下人皆視北胡為畏途,他們卻凜然不懼地深入草原,與兵強馬壯、聲威赫赫的胡人鬥智鬥勇,最終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體麵和尊嚴,為北疆的和平與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辜負天子的期望與重托。

  於國家而言,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們也是英雄。

  然而,這些能臣幹吏沒有折損在草原上,卻在結束使命後遇襲身亡,最後含恨而終。

  很多死者都是別人的兒子、父親、丈夫。走在黃泉路上的他們一定不會明白:為什麽自己會遭此大難,為什麽在大瑞的國土上還會丟掉性命?

  時至今日,我們並不知道凶手是誰。有人說是膽大包天的山賊,有人說是北胡人的暗探,還有人說是對胡人有血海深仇的邊民因憎惡使團的所為而下的毒手。

  不管實情如何,使團中都有八個無辜的人永遠地失去了生命。其中六個人是一擊斃命的,剩下兩個人則是傷重不治。

  筆者無意揣度誰才是此事的真凶。隻是天道循環生生不息,輕賤人命者或許也會有被人輕賤的一天,視人命如玩物者或許也會成為別人的玩物,且拭目以待吧。

  英靈不遠,願爾等佑我大瑞千年萬年……”

  一篇長文讀下來,讀者的反應很是兩極分化。

  喜歡該文的讀者大都潸然淚下,為使團遭遇的飛來橫禍悲傷萬分,繼而心中也充滿了對行凶者的憤怒和對世道不平的慨歎。

  不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則是多種多樣的。

  有人覺得鏡報小題大做,每年因為盜匪死在驛道上的官員比這多多了,憑什麽使團的人就有所不同?

  有人認為這篇文章中滿是書生意氣,作者隻顧著直抒胸臆,將文字寫得很是空泛,讓人食之無味。

  更多的人則大失所望:老子把瓜子板凳花生米都準備好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而在蕭靖看來,第三種人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報紙讀者,這種心態真的要不得。

  隨著大瑞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報紙出現了新聞娛樂化的傾向。它們不再關注事件和新聞價值本身,而是將趣事和花邊作為新聞的主菜,以此來吸引眼球。

  哪怕是一件普通的凶殺案,這些媒體也會挖掘出很多所謂的“線索”,然後再通過翩若驚鴻的描寫給事件罩上戲劇化的麵紗:

  比如,殺人者的家族和被殺者素有嫌隙,隻不過外人都不知道罷了。坊間傳聞,甲家的太老爺當年罵過乙家的太老爺,而乙家的太夫人年輕時據傳和甲家的一位管事有點不清不楚……

  於是,事前真的無冤無仇的兩家一夜之間就被塑造成了“早就不共戴天”的世仇。

  又比如,殺人者很久很久以前去對方家中拜訪時曾撞破被殺者香豔的閨房秘事,結果被人生生地打出來,自此懷恨在心,伺機報複雲雲。

  報紙對這些事往往會大書特書,每一塊都寫得仿佛作者當時就在現場,那或緊張激烈或含混曖昧的描寫讓讀者有種在讀話本的感覺。至於報道中提到的事有多少真實度?它在整個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抑或隻是毫無關聯的旁枝末節?

  根本就沒人關注。

  正因為知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刀光劍影、精彩刺激的武俠小說,蕭靖才反其道而行之地寫下了一篇評論。

  至於直抒胸臆——有人為他而死,他在心緒激動下當然會有真情流露,這固然欠妥當,卻是人之常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無法被所有人喜愛。隻要天下還有知音,就足夠了!

  蕭靖也會有點小小的任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