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作者:銘爵君      更新:2020-03-21 18:25      字數:4353
  因此在易魁洛,雖然人族都是自己的信徒,但大部分都是淺信徒,而不是所謂的狂信徒,真正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人,恐怕隻有十分之一左右,甚至都沒有,而李爾也不願意不停的顯聖從而昭示自己的存在,他認為人族還是更多的應該靠自己,而把自己當做一種心靈上的寄托要更好一點,不然什麽事情都要靠李爾,李爾也實在忙不過來。

  這雖然讓人族有了獨立自強的本領,在許多問題上會自己去思考,從而得到答案,解決眼下的問題,但也讓他們不像其他的民族那樣,如此的依賴神靈,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會想到的是自己該如何去解決,而不是求神拜佛,這讓李爾在做出呼籲的時候,許多人是沒有感覺的,他們依舊我行我素。

  這也讓李爾心中很是苦惱,人族若是繼續如此下去,或許再過一百年的時間,等人族改朝換代,在環境的改變下,或許還會激發人的母性和父愛,但在這一段時間裏該怎麽辦呢?難不成就讓這些孩子如此的長大?

  家庭是孩童教育的第一步,看看現代也是如此,父母雙全且關愛孩子的往往會擁有一個比較幸福的童年,而若是父母離異,很多都會產生心理問題,若是父母都不在身邊,就更是如此,那些農村中的兒童,他們一年到頭都很難見到自己的父母,管教他們的是他們的爺爺奶奶,這在以前或許可以,但到如今,這個時代日新月異,每天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孩子與爺爺奶奶之間的代查達到現代與古代那麽遠,爺爺奶奶們依舊用古老的方式教導著自己的孫子孫女,但他們早已經拿起了手機,像城市中的孩子一樣,對外部的世界開始有了探索。

  當他們詢問自己的爺爺奶奶時,他們連手機都不怎麽會使用,自然無法回答這些孩子從外界看來的問題,久而久之,他們對於爺爺奶奶會開始輕視,再加上沒有父母在身邊,更加會無法無天,留守兒童的問題,在當代的社會,也依舊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這個時代也是如此,雖然時代的變化不像現代那麽劇烈,農業時代,大部分情況下,底層是沒有什麽太大變動的,縱然易魁洛在走向商業的過程中,正在產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所波及的人口依舊不到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還是以農業生產作為主要生產模式,這是農業時代這個背景所局限的。

  但在這種情況下,人族的留守兒童們,他們跟隨的不再是爺爺奶奶,而是異族的仆人,這就對於他們的成長影響會很大了,身份階級之間的不對等,讓孩子們如同家中的皇帝一樣,根本無人可以管教,而父母對於孩子也沒有什麽感情,更是懶得管教,即便管教,也是非打即罵,基本不會講什麽道理。

  因為這些父母也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在他們小的時候,才剛剛出生就被從母親的身邊帶走,至於父親則根本不知道是誰,等到長大之後,便開始接受血族的豢養,若是有不服從的情況,輕則一頓打罵,重則直接殺死,根本不會跟你講道理,在吸血鬼的眼中,你就是他們桌子上一盤菜而已,就像你不會跟桌子上的牲畜講道理一樣。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父母們,怎麽可能會懂照顧孩子的重要性?要知道如今人族的八百多萬的人口之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都是養殖場解放出來的,他們大多沒有為人父母的經驗,至於小鎮上的人則好得多,他們因為生活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中,因此對於感情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相比起養殖場人要好得多。

  這也是養殖場人和小鎮人之間為什麽始終會有矛盾的原因,兩邊雖然在血統上屬於一家,在曆史上也是同出一脈,但雙方之間的生活習慣,精神信仰以及對於世界的認知,價值觀等幾乎是兩種生物一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為什麽即便三十年過去了,其實許多新一代的人,早已經忘卻當初小鎮人背叛人族,從而得以享受自由的過程,但依舊兩撥人始終涇渭分明,便是因為兩撥人的一切思想,理念和習慣都是不同的。

  小鎮人對於孩子的教育維持著人族最為基本的傳統,父母在生出孩子之後會一同撫養,即便工作再忙,也會跟孩子一個月內見幾次麵,詢問他們的成績和感情生活,以及在學校內所發生的事情,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被拉的很近,孩子不再是遺產的繼承人,而是真正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這也讓小鎮人之間的親情很是濃厚,而養殖場人則相對單薄,他們對於朋友和自己的戀人,有著更多的感情,至於對於自己的下一代,著實沒有什麽感情,即便有,也不知道該怎麽相處,畢竟數千年的關押,早已經讓他們被迫忘卻了照顧孩子的理念。

  君克爾每每看到小鎮人的子嗣們就會感到歎息,不得不承認,這些小鎮人的下一代,確實非常的優秀,這種優秀不是在才能上的優秀,而是在待人接物和給人的感覺上,小鎮人的孩子總是很可愛的叫著長輩,而養殖場人的後代們,則大多都是一副冷麵孔,隻有在麵對自己的同伴時,才會稍微露出一張笑麵孔,冷血,是小鎮人給養殖場人的標簽,實至名歸,且無可辯駁。

  其實君克爾很希望養殖場人可以跟小鎮人學著怎麽去照顧孩子,但兩邊的矛盾也確實讓雙方很難互相學習,畢竟雙方之間的關係雖然有所改變,但這關係的改變隻是在表麵上而已,雙方之間的芥蒂還是非常深的,隻不過雙方為了維持人族對其他各族的壓製,這才維持著平衡而已。

  君克爾可以肯定隻要哪一天人族真的君臨易魁洛,或者整個易魁洛真的融合在一起,不分你我的時候,必然就是人族之間大分裂的開始,即便是如今,這種狀況也時常出現,就像是雙方之間人口的分布一樣,小鎮人一般都聚集在大城市中,而養殖場人原本聚集在農村,後來隨著易魁洛的擴張也開始進入城市,但城市中的人口數量大多聚集在一些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市。

  而小鎮人則大量聚集在大城市中,他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中,對於外界異族的接觸相對比較容易,同時對於各種理念也有著清楚的世界觀可以去幫助他們理解別人,而養殖場人往往就很困難。

  在養殖場裏,他們被教育成隻需要聽話,吃飯然後待宰就可以了,因此對於人際關係也好,還是與異族之間相互的接觸也好,都是完全不熟悉的,甚至稱得上是一張白紙,在這種狀況下,首先養殖場人對於與異族之間的接觸就有著很大的抵觸,同時異族在麵對養殖場人的時候,也很難與他們進行交流,無論他們屬於哪一種社會價值觀,起碼那是一個完整的體係,是屬於正常社會的體係,但養殖場人因為被圈養的緣故,他其實跟很多正常的智慧生物所形成的體係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所有的種群,結合都是要繁衍後代,後代是最重要的,因此愛情也往往發生在可以結婚生育後代的兩者之間,無論這個種族有兩種性別,還是三種性別,或者是四種,五種性別,他們的性別再多,繁衍後代是一個種族最重要的思想,這是根植於每一個智慧生物DNA中的固執,是從原始生物中繼承而來的思想。

  即便有一些不同的人,那也絕對是少數,而在養殖場人中,他們卻完全背棄了自然界的規律,對於繁殖後代沒有出於本能的衝動,而是來自於財產繼承的激勵,這是完全與整個智慧生物所背道而馳的一種思想,因此雙方之間交流起來也非常的困難,而想要讓他們改變這種思想,何其的困難。

  這種思想可不是一朝一夕之間便形成的,而是數千年的時間下才慢慢形成的,就像在中國,孝道的傳播不過才三千年不到的時間,從孔子等曆代先賢提出這個概念,到如今,孝的概念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然是一種普世價值,這個時候有人跟你說,他覺得父母照顧自己是天經地義的,而你不需要回報你的父母,他們活到走不動的年紀就應該去死,以免浪費社會的資源,而不是去養他,那麽你會如何看待這個人,你會連他的道理和想法都不想聽,脾氣好點的嗤之以鼻,脾氣差點的甚至會飽以老拳。

  因為無論他的說法是有道理的,還是沒有道理的,這都違背了人們從古至今遺傳下來的傳統道德,那麽他就是不被接受的,而孝道的傳承,不過隻有兩千年而已,而這些養殖場人的思想,則是已經流傳進八千年的時間了,他們要比孝道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更加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因為正是靠著這一套思想和價值觀,他們才能夠在那樣絕望的世界裏,找到一絲活下去的理由,任何人類發明出的觀點,其根本都是為了人類如何能夠更好的繁衍,擴大的族群,包括孝道也是如此,因為如果你對孩子的付出是沒有回報的話,等到你老了就要死去,那麽當你的後代看到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還會想要生孩子麽。

  當然就不會想要生孩子,因為孩子是負擔,他不會照顧你,而你卻要一輩子照顧他,當你老了的時候,孩子就會離你而去,你將孤單的,淒慘的死去,和沒有孩子又有什麽區別?人類自然就不會想要再去生什麽孩子,這就是自然所告訴人們的道理。

  就像遇到危險的時候,老人總是會把活下去的希望讓給年輕人,是因為年輕人麵對災難,有著更強的抵抗力,他們能夠有更大的可能熬過去,以延續這個種族的生存,而在養殖場人的心中,這一套價值觀,便是他們心中能夠活下去的理念。

  你可以試著想象,當一個族群被馴養在一個養殖場中,如同豬羊般被對待,他要怎麽去熬過這痛苦的日子,人類不是豬羊,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在這種關頭,自然需要心靈上的羈絆,同時在思想上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才能夠讓自己在暗無天日的日子裏可以有活下去的勇氣。

  而如今,環境已然改變,但這套價值觀卻依然不可能短時間內拋棄,就像現代已經有養老金,健康保險和養老院等製度的出現,老人完全可以不依靠後代來養育自己,但大多數的老年人還是不喜歡住在養老院,而是希望跟自己的後代住在一起,這就是價值觀的延續,他雖然已經與環境的改變相不適應,但如果你敢拒絕自己的父母搬過來跟你住,就會被別人說是孽子,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撻伐。

  這就是價值觀,即便環境在改變,但也不是一代兩代,甚至一百年,兩百年所能夠改變的,他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人去適應,然後總結出一套新的價值觀,來取代舊的價值觀,就像人命如草芥被人人平等所替代一樣,這是需要花費時間的,而養殖場的人,不過才三十年的時間,就想要讓他們放棄掉屬於自己的這一套思想價值,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何況他們的價值雖然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但他們卻在君克爾等一眾人的領導之下,創立了這個國度,且在這個國度中,屬於一等公民,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產,甚至擁有爵位,而那些價值觀跟自己不同的人,見到自己卻要行禮,在這種情況下,有別於其他民族的價值觀,就顯得更加突出,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潮流,而是會在萬眾的吹捧中,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才是保持這個種族繁榮穩定的基石。

  在這種情況之下,也無怪乎他們對於後代會那麽的不在意,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得到過來自父母的關愛也依舊可以創造出如此巨大的偉業,自己的孩子又怎麽就必須要由自己親自撫養呢?

  猛虎的後代自有一番氣象,冷血殘暴,沒有親情又如何,他們隻不過是財富的繼承者而已,自己也不需要他們來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這是事實,這也是人族之所以始終不願意改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