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作者:銘爵君      更新:2020-03-21 18:24      字數:4190
  這篇演講稿當然不可能是霍克自己想出來的,他可沒有這點墨水,而是多勒在得知雪沙城的情況之後所寫,他根據這些人的心境分析,從而找到突破口,霍克隻是把他背下來,然後帶著點感情的念出來而已。

  沒想到效果這麽好,一下子就讓人族在這幫部族之間聚集起了巨大的好感,雖然還不至於和人族站在一條戰線上,但起碼人族接下來在雪沙城的施政會好很多,一場宴會歡快收場,大部分部族首領都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他們的財產將得到保護,同時還能在雪沙城附近建立自己的聚落,同時對於想要加入軍隊的部落首領,軍團也會視部落大小,戰鬥力強弱而給予適當的軍銜,以保證他們在軍隊中的地位,大多數部族沒有理由反對這樣的招安條件。

  唯有一些小部族害怕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會有被大部族吞並的可能,但霍克對他們也許諾,在雪沙城的範圍內,所有部族必須保持和平,不準互相吞並,如果有發生,無論何種理由,人族都將剝奪他在雪沙城棲息權,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有了這項保證,小部族們也沒有了擔憂,紛紛開心的回去了。

  唯有一些大部族對於人族的決定有些不滿,但也隻是一些而已,大體來說,霍克開出的條件絕對好過所有其他部族的條件,因此等到第二天的時候,一切開始按部就班,規劃土地,建立村落,休整城池,疏通護城河,一係列的活動在雪沙城附近開展。

  因為已經到了秋天,這個時候種植糧食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霍克便讓人從臨近的村莊買來一些雞鴨來養殖,然後再進口了一些蔬菜種子,大多數都是十幾天便能成熟的品種,以盡快增加雪沙城的糧食種類,不然單單依靠進口,對於雪沙城來說,壓力實在太大。

  另一方麵為了開源,周圍的城市村莊自然也成為了霍克的攻擊目標,隻要是那些無主的地方,霍克都派人去劫掠了一番,此時的他可不管失去了糧食的村民會怎麽樣,養活自己手下這些人,對於霍克來說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哪裏來的這麽多道德譴責。

  不過這項劫掠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雪沙城附近的城池也慢慢開始有了駐軍,而此時,矮人族的軍團也終於抵達了卡拉爾山口的視線之內,麵對外敵的進軍,整個卡拉爾山口內的軍隊終於慢慢開始團結起來,騷亂開始減少,此時西部聯省的部族大抵被南部聯省的部族們吞吃的差不多,還剩下的一些,都是實力強大的部族。

  他們占據著完整的一座城市,擁有著極為強大的武力,撐過了最開始的混亂期,但這些部族的數量十分稀少,大量的部族被吸入原本的城市中去,人族在其中無疑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不僅僅是雪沙城中的十四萬人,還有附近流離失所的居民,也有不少遷入這座城市,讓雪沙城重新綻放出了活力,甚至人口相比起原本的二十萬,還有所增加,達到了二十七萬。

  而在十四萬的歸降部隊以及五萬的平民之中,有七萬人選擇加入人族的軍隊,這七萬人中的精銳被挑選出來進入多勒的部隊,還有一些實力較為普通的則留在雪沙城,進入霍克的部隊,駐守雪沙城,順便也種地,以保證過冬的糧食供應。

  此時的卡拉爾山口人族營地上正如同一個工地一般,所有人都十分的忙碌,搬運軍械和糧食以及輜重,整個卡拉爾山脈此時被南部聯省的軍隊們改造的如同一座巨大的堡壘一般,整個山脈被削出了三道溝壑,每一個溝壑便是一道巨大的防禦體係,足足三道戰壕,將上百萬的軍隊藏在其中。

  除此之外,山脈底下還在挖掘著隧道,以方便軍隊的行動,無數的密道溝通起來,以防止矮人族的炮火對路麵部隊進行狂轟濫炸,以造成太大的損失,而在山頂,則是一個個的炮台,卡拉爾山脈平均海拔在兩千米左右,與外圍平原的高低差在三百米左右,除了少部分地區較為平緩之外,大部分地區都是懸崖峭壁,三百米的落差若是放在旅遊登上上或許沒什麽,但在戰場上,這三百米的高低差,無疑給了防守方巨大的優勢。

  他們的炮火將可以利用慣性仍的更遠,同時占據著有利地形的他們,完全可以利用地形來對敵人形成人數上的優勢,而這些山脈頂端的炮塔,則是作戰體係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數萬門炮平均分布在卡拉爾山脈,為了保證這些火炮的安全,南部的軍隊還為他們修建了十分堅固的炮塔,至於無法修建的地區則是在山石中挖掘出一個洞來,以供火炮躲藏。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炮塔被敵人所摧毀,而在修建三道溝壑時,南部聯軍也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每一道壕溝都聯通著地下的隧道,同時這些隧道都在卡拉爾山脈的內側設置有軍隊通行的大門,以保證任何一處遇見危險,都可以有軍隊立刻馳援,以防止敵軍衝進卡拉爾山脈。

  這層層的防禦,讓卡拉爾山脈的駐守軍隊總算是恢複了一些信心,在平原上打不過你們,難不成在高地上還打不過你們?

  但當眾人看到上百萬的矮人軍隊出現在眼前的時候,眾人的心中還是一冷,這不怪他們怯懦,實在是之前的一戰把眾人都嚇破了膽,矮人族高效的作戰體係,以及頑強的戰鬥精神,簡直讓人膽戰心驚,即便有這到堅不可摧的城防作為依托,但達摩斯科當時也號稱永不陷落的要塞,可結果呢?

  眾人不得不朝著比較糟糕的角度去想,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矮人們的進攻是如此的殘忍,當矮人族出現之後,他們並沒有立刻選擇進攻,而是在遠方炮火覆蓋範圍之內安營紮寨,一直等到下午,太陽高高懸掛在卡拉爾山脈頂端的時候,矮人族的軍隊才開始行動,而出現在眾人視野中的,並不是熟悉的矮人軍團,而是數十萬分不清種族的西方部族軍。

  “這群矮人,可真夠狠的,竟然讓俘虜打頭陣。”邦尼皺著眉頭說道,透過望遠鏡和他超強的視力,遠方矮人族軍團所派出的士兵一目了然,那並不是正常的士兵,他們連最為基本的陣型都沒有,身上穿著十分單薄的布衣,臉上的表情看不出來,但整支軍隊給人的感覺就是絕望。

  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一排矮人族的侯陣,他們的手中拿著長槍,時刻準備擊斃那些想要逃跑的俘虜,這顯然算不上是正規軍,用俘虜來作為開戰的先手,顯然是想要用這些俘虜的生命來消耗自己這一邊的炮彈,同時這些西部的俘虜,他們的人會不會有逃到卡拉爾山口的?

  必然是有的,那麽這些人在看到自己族人的時候會不會猶豫?如果他們猶豫,那麽就會創造機會,軍營中上百萬的矮人族以及西部聯省已經宣布效忠與矮人族的士兵就會傾巢而出,趁機攻破防線。

  若是沒有猶豫,那麽他們的心中必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這將會長久的消耗他們的鬥誌,真是一箭雙雕,隻不過這一招,實在是有些不人道,一旁的阿爾文說道:“兵不厭詐,這是矮人族的種族之戰,道義沒有生存來的重要,邦尼,你不應該為此感到意外的。”

  “是,將軍。”邦尼低頭說道,在阿爾文看來,邦尼行軍打仗頗有天賦,但在對於人性的思考上,卻實在是太過於單純了,麵對戰爭還想要一場公平公正的較量,這不是人道,而是把自己部族的生死不放在心上,若自己是矮人族的將領,自己也一定會這麽做。

  涉及種族的生死存亡,任何陰謀詭計,阿爾文都一定會去做,多勒在一旁聽著兩人的談話,並沒有參與其中,他其實跟阿爾文會做同樣的決定,但對於阿爾文絲毫不在意這些人生死的冷漠卻依舊感到擔憂,他雖然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但同時他也會同情這些人的遭遇,你可以說這是偽善,但這是多勒最為真實的想法。

  為了人族的存亡,他需要做最理智正確的選擇,但最為一個情感動物,他確實為會不相幹的人觸動自己的感情,但這些話他此時不會說,阿爾文是這支軍隊的三號人物,僅次於自己和霍克,若是反駁他的論點,等於是讓他在邦尼的麵前丟臉,這種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身為將軍,威信無比重要,即便他說的話是錯的,也得在私下進行指點,而不是在部下麵前直接進行批評,對於這一點,多勒顯然深諳此道,再說阿爾文本就與他差不多平起平坐,批判與否,多勒實在沒有太大的空間,即便是私下裏也隻能迂回勸說,而不能直截了當。

  到了他們這等身份,直抒胸臆隻能存在於小說之中,真實的權勢者,每一句話都必須要斟酌,以免給對方產生一絲一毫的遐想,自己說這句話是一個意思,可聽在別人的耳朵裏卻是另外一個意思,這種情況在曆史上常常出現,多勒自然也不會犯這種錯誤,尤其是在戰爭即將爆發的時候。

  此時邦尼突然說道:“你們看,裏麵有我們的人!”多勒立刻拿起望遠鏡看去,見這支隊伍中,果然有人族,雖然早就料到矮人族會這麽做,但當他真的看到人族時,心裏還是不由一冷。

  此時便連阿爾文也是輕歎一口氣,即便他被邪神種下了惡的種子,但麵對自己同胞被當做擋箭牌,他的心中還是有些不平,雖然他也明白,矮人族這麽做是為了洗刷人族的嫌疑,畢竟九十萬人被矮人族俘虜,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血族自然也知道,若是其他部族都有人當炮灰,人族沒有,這怎麽可能不引起他人的懷疑。

  但當人族真的出現在其中時,看著他們絕望又迷茫的眼神,阿爾文也不禁轉過頭去,不忍再看,多勒輕聲說道:“矮人族做得對,他要不這麽做,死的就是我們了。“

  說著,阿爾文向全軍下達命令道:“全軍一級戒備,城在人在,絕不可讓矮人族踏過防線一步!“

  “哦哦吼!!!“六萬大軍隨著多勒的命令大聲吼叫,而其餘的山頭也紛紛傳來鼓舞士氣的呐喊,遠處數十萬的俘虜們終於走進了火炮轟擊的範圍,一時之間,無數炮火從遠方的山上傳來,多勒防線上的大炮也猛烈的轟擊著遠處的士兵們,一時間煙霧彌漫,無數的慘叫聲從煙霧中傳出。

  大炮始終沒有停歇自己的怒吼,而俘虜們在侯陣的監督下,也隻能死命往前跑,他們往前跑,死的隻有他們,他們若是往後退,不僅僅自己會被處死,便是他們的家人也會被冠以叛國罪的名聲,從此之後隻能成為奴隸,屈辱的過一輩子,所以即便他們怕的要死,但他們隻能往前衝。

  很快,有人終於突破了卡拉爾山脈密集的火網,向著山脈的方向衝來,整個山脈在山底,山腰,山頂分別設立三條溝壑,以保證卡拉爾山脈的安全,這些俘虜們向著眼前的卡拉爾山脈衝來,大部分人向著卡拉爾山口衝去。

  這裏是傳統意義上西部聯省與南部聯省的分界點,也是整個山脈唯一的一處正常入口,由三道鐵門作為防守,相對於其他地方武裝到牙齒的陣地,卡拉爾山口無疑是最適合去突破的。

  俘虜們手中拿著長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向著卡拉爾山口衝去,還有一些被炮火炸的已經沒有方向的人則向著其他地方四處發起衝鋒,其實並沒有對整個防線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數十萬人的死亡,還是讓戰場上的氣氛低到了冰點,眾人看著地上的殘骸,不由再一次想起了西部聯省上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