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作者:細品      更新:2021-07-24 00:53      字數:7388
  石韻很是欣慰, 覺得赤鳶不愧是自己手下的第一猛將。

  ??不但力大手狠,武功高強,還很有大將之風,十分鎮定,遇到事情能當機立斷, 比如借個火什麽的。

  ??就連她那粗獷凶狠的相貌都讓人越看越順眼——多麽的威武大氣!

  ??係統對她這個評價不怎麽讚成,特別是對最後一句,十分的不敢苟同。

  ??但因為是它堅決不肯再提煉一次白磷,導致白磷數量不夠,祈雨過程中才出了紕漏,所以有些心虛, 便沒敢多嘴反駁,隻是提醒道,“繼續,繼續!”

  ??方才的小失誤,觀看的眾人離得遠了, 未必能看得明白,越停在這裏糾結越容易被人看出不對。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當做什麽都沒發生,繼續祈雨儀式下麵的環節,將這一段含糊過去。

  ??石韻也是相同的想法,於是朝下麵打個手勢, 鼓聲停歇, 鍾磬樂音由低變高, 古樸悠揚的曲風也變得更加靈動。

  ??石韻麾下的另一員得力幹將百草捧著一把劍柄上雕花帶穗, 沒有劍鞘的長劍快步上前,走到方壇的正前方恭恭敬敬地雙手將長劍托舉起來,一直舉過頭頂。

  ??石韻再露一手,袖中的白練飛出,卷住了台下百草手中的長劍,用力一抖,長劍便在空在劃出一道泛著銀光的弧度,被拉了上來。

  ??係統立刻表揚,“好的,好的,方向和力度都把握得非常好!”

  ??石韻板著臉,“你這會兒再拍馬屁也不能改變你因為怕髒怕累而耽誤了正事的事實。”

  ??係統鬱悶,嘟囔道,“我沒怕累——”就是有點怕髒。

  ??石韻將長劍抓在手裏,擺開架勢,舞了幾招。

  ??祭舞中沒有舞劍的動作,不過她最近教導學生,對於各種高明的槍法,刀法,劍法乃至棍法都有涉獵,所以隨便擺幾個架勢都很好看,加之刻意放慢了速度,身法由翩若驚鴻,矯若遊龍變成了行雲流水,綿綿不絕。

  ??在使出最後一招海底撈月後,袖中的白練又再抖出,卷住劍柄一甩,長劍再次騰空而起。

  ??泛著銀光的長劍這一次是真的矯若遊龍了,被白練拉著在空中轉了一圈後方向一轉,朝著方壇下的火堆飛去。

  ??這火堆是用剛才那四軸忽然自己燃燒起來的畫卷堆起來的——赤鳶木著臉借了個火之後,她和橙鳶拿著的那一卷也順利燒了起來。

  ??石韻用揮舞流星錘的方式控製著長劍從火焰中穿過,在空中飛舞一圈後又再穿回火焰,如此反複,長劍在空中和火焰中穿梭來去,轉了能有五六圈,直到那些畫卷堆起的火堆漸漸燃燼才用力一拉,將長劍收了回去。

  ??遠處觀看的眾人在眼花繚亂,深覺精彩的同時又有些不解,不知這是在幹什麽?

  ??舞劍按理說不是祈雨祭祀中該有的環節,更別說這樣漫天飛舞的舞劍了。

  ??不過等長劍再次回到顧真人手中時,他們便都看出了端倪,不由將一雙一直睜大的眼睛瞪得更大。

  ??隻見,方壇正中,顧真人衣裾飄飄,好似要乘風而去,而她手中那柄指向空中的長劍已經變成了金色!

  ??金色!!

  ??所有人都很肯定,那柄長劍原本不是金色的——一開始,顧真人用白練將長劍從台下那小侍手中卷到方壇上去的時候,還在空中劃出了一道泛著銀光的弧度呢!

  ??短暫的靜默。

  ??隨即嗡得一聲,觀看的人群中再次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驚呼聲和驚歎聲。

  ??連寰慶帝也使勁眨眨眼,以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問渝王道,“這——!顧真人竟然將一柄長劍變成了金的,這難道就是傳說中點石成金的仙家手段?”

  ??渝王,——

  ??他也不知道啊。

  ??顧真人提前倒是和他說了會有長劍變色的環節,隻是當時長劍還沒準備好,所以便沒有演示給大家看。

  ??不過渝王十分清楚顧真人在錢財方麵並不寬裕。

  ??記得當初為了一包人參就能跟一夥窮凶極惡的山匪糾纏到底,後來在三千營主事,安排升賞,也要渝王府這邊送銀子過去。

  ??可見這點石成金術即便是真的,施法時也必然有不少限製,不是想點就點的,他這裏可不能替顧真人把牛吹得太大了。

  ??於是輕輕咳嗽一聲,“這個——這劍是鐵器,就算真被變成了金的,此術法和點石成金也小有區別。”

  ??陛下卻不以為然的擺擺手,語氣十分興奮,“能夠點鐵成金也是仙術了。”

  ??係統因為前麵的白磷環節出了紕漏,這時就特別謹慎仔細,全神貫注地感知著長劍在火裏穿梭來去的溫度,不停提醒,直到最後石韻把一柄變成金黃色的長劍舉在手裏,它才鬆了口氣。

  ??“好啦!這個鍍鋅銅加熱反應成黃銅的實驗還是很成功的!”

  ??百草捧上來的劍是銅鑄的,表麵用簡易方法鍍了一層鋅,所以看起來是銀白色的,在火中一加熱,鋅和銅反應生成了黃銅,不明真相的人乍一看就會以為這把劍變成了金的。

  ??石韻在方壇上高舉長劍,以便遠處觀看的眾人都能看清楚,等覺得大家應該看得差不多了,就又長袖一揮,樂曲聲越發悠揚起來,仔細聽,鍾磬聲中混入了琴瑟蕭管之音。

  ??又有一隊人踏著樂音大步而來,手裏捧著雪白的絹帛。

  ??王若彧看到這一隊身材高大齊整的人不由又有些眼睛疼——又是錦衣衛的人!

  ??這一隊領頭的正是虞千戶。

  ??虞千戶挺胸抬頭,目不斜視,踩著苦練幾晚才踩準的節拍,率領眾人走到方壇下方,眾人一起抖開一匹絹帛,將之覆在祭壇前方那條河泥塑成的青龍身上。

  ??咚——咚——咚——

  ??鼓聲又再清晰沉重起來。

  ??石韻緩步走下方壇,隨手將金劍交給百草,自己拿起架在巨大陶缸上的柳枝,沾了缸中的河水,揚起手,姿態曼妙地朝覆在龍身上的絹帛上灑去。

  ??赤鳶,橙鳶,常軾攜,虞千戶等人魚貫跟上,排著隊依次拿起柳枝,也沾了陶缸中的河水往覆在龍身上的絹帛上灑去。

  ??百草站在一旁監督,遠觀的眾人隻看到她嘴裏念念有詞,跟前灑水的眾人卻都能聽到她凶巴巴地一再提醒,“灑均勻點!”“都把水灑均勻點!”

  ??等到一隊人將水灑完,已經漸漸平息下去的驚呼聲又高亢起來。

  ??“天啊!出現字跡了!”

  ??“神仙顯靈!”

  ??“快看!快看!龍身上蓋著的絹帛上出字了!”

  ??……

  ??有眼神不好,或是不識字的更是焦急,跳著腳使勁叫,“快!快!快給念念,神仙顯靈,說了什麽?”

  ??便有不少人立即將絹帛上顯現出的字跡高聲念了出來。

  ??“霖以救旱,澤被蒼生!”

  ??“霖以救旱,澤被蒼生!”

  ??……

  ??……

  ??“霖以救旱,澤被蒼生!”

  ??讀書人和官宦人家的子弟們還矜持些,那些農戶,工匠,市井間的各色人等哪裏禁得住這個衝擊,個個激動無比,有直接跪下磕頭的,還有更多的則是跟著大聲一起喊。

  ??一開始隻是少數幾個人在喊。

  ??慢慢的,四周人受到感染,跟著喊的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大。

  ??最後連場中圍繞在方壇四周的十二隊幾千名三千營兵士都跟著念了起來,低沉震撼的聲音漸漸匯聚成一片,在廣闊的演武場上空回蕩。

  ??“霖以救旱,澤被蒼生!”

  ??…………

  ??人人臉上的神情都十分肅穆,已經全身心地投入了這場祈雨祭祀之中,全都在虔誠祈求上天能普降甘霖,澤被天下。

  ??係統十分滿意,“好!效果不錯,順利進入祈雨高/潮階段,接下來你再跳上一段祭舞就能圓滿結束了。”

  ??石韻嗯了一聲,長袖輕揮,捧卷軸和絹帛上來的兩隊人踏著鼓樂節拍,垂手退出了場外,她自己則是身形晃動,又飛身登上了方壇。

  ??最後這個環節的樂曲和祭舞都和上次在香鹿山做法時一模一樣。

  ??糅合了文舞與武舞的精髓,典雅莊重又不失揮灑優美。

  ??這本來是兩歲簡化了某個古老的祈雨儀式,改編改編後裝模作樣請神用的。

  ??後來發現請神雖然還是得靠得障眼法,但能祈到一點毛毛雨。

  ??於是就成了這次祈雨祭祀的最後環節。

  ??前麵那一大套河泥塑青龍,無火焚禱文,清水顯天書之類的步驟雖然各有看點,能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但說到底還是噱頭。

  ??隻最後這一段真正管用——起碼真能下點雨。

  ??這次祈雨祭祀開場的時候就是一段美輪美奐的祭舞,結束時同是祭舞,也算是首尾呼應了。

  ??最後一段祭舞持續了約有一刻鍾的時間,隨著鍾磬絲竹的伴奏聲漸漸低下去,石韻將兩幅寬大的水袖揮向空中,天空就像上次一樣,開始細細密密地飄落雨絲,伴隨雨絲的還有陣陣和暖的微風。

  ??所有人都仰臉望天,伸出手去接那蒙蒙細雨,口中欣喜萬狀地驚呼,“下雨了!真下雨了!”

  ??石韻待長袖落下後就收了回來,話說她袖子裏收著兩幅水袖還藏了一條白練,用的時候都小心翼翼,隻怕一個不慎這些東西就要纏在一起打成結,拖拖拉拉一大堆耷拉在身邊,那就丟人了。

  ??一疊一疊,把水袖整齊收起來後,終於能舒口氣,仰起頭,感受著空中灑落的蒙蒙細雨落在臉上,歎息一聲,“總算搞定了!”

  ??接下來這個祭壇就留在這裏,留專人看護著泥塑的青龍,日日更換供品,演奏鍾磬絲竹的樂人也留下,每日早午晚演奏三次,一直到真正下了能解旱情的大雨整個儀式才算徹底結束。

  ??根據係統的觀測和推算,京畿地區受到副熱帶高壓南移雨帶隨之南移的影響,連續三十幾天沒有下雨已經是極限,估計最多再等三五日,雨天就要來了。

  ??石韻想讓它把下雨的時間再說得精確點,等會兒好去陛下麵前再裝裝高人,“你這數據提供得也太不嚴謹了,到底是三天還是五天?”

  ??係統鬱悶道,“哪兒不嚴謹了,根據現有條件來說,已經很嚴謹了好不好!你要是能給我找個衛星雲圖來,我就能把下雨的時間算得更精確點。”

  ??石韻無語,她可沒地方去給兩歲找衛星雲圖。

  ??剛想說那就算了吧,忽然發覺四周圍的光線好像變暗不少,抬眼四顧,隻見天氣瞬息驟變,短短時間內頭頂竟就已經烏雲密布了。

  ??愕然道,“兩歲——”想問係統這怎麽回事,不是說還要三五天才能下雨嗎?

  ??話沒說完,雲層中就隱隱有電光劃過,係統焦急叫道,“快讓百草把手裏的劍扔了!”

  ??天空中緊跟著響起轟隆隆的雷聲。

  ??石韻幾乎是下意識地又甩出了袖中的白練,卷住台下百草手中的長劍用力一甩,長劍遠遠飛了出去。

  ??一道閃電就劈了下來,卡啦——一聲巨響,震得人背後寒毛直豎。

  ??係統急叫,“快!快!快從這台子上下去!不然要被雷劈了。”

  ??這一大片演武場上就她和百草兩個最容易被雷劈,一個舉著柄長劍,一個站得最高。

  ??石韻卻忽然覺得腳下生根,仿佛是不能移動了。

  ??一股十分玄妙的感覺在周身遊走,無端的就十分自信,“沒事,雷不會劈到這裏。”

  ??係統“咦”了一聲,應該也是同步感覺到了什麽,不再催促她趕緊離開。

  ??大雨頃刻間就傾盆而下,還伴隨著電閃雷鳴,聲勢幾乎有些嚇人。

  ??指揮那十二隊三千營士兵的將官反應也快,已經在喝令變換陣型,一隊隊撤離。

  ??遠處觀看的人們還沉浸在一片驚喜興奮之中。

  ??驚呼讚歎聲此起彼伏:

  ??“真的求到雨了!”

  ??“顧真人真乃神人!妙法無邊!”

  ??“陛下洪福,天佑我朝!”

  ??“得觀此等盛況,此生無憾啊!”

  ??“方才祈雨時所奏的祭樂當真美妙古雅,餘音嫋嫋。”

  ??“顧真人的風姿堪比仙人,看了今日這一場,三月不知肉味。”

  ??“開場時十二隊兵士排列出的大陣,真是看得人熱血沸騰!”

  ??“……抗麾旗的也個個高大威武!”

  ??…………

  ??雖然亂哄哄的,說什麽的都要,但內容全部都是在大誇特誇,且都誇得真心實意,發自肺腑。

  ??誇這場好雨,誇顧真人是當世高人,誇陛下洪福齊天,誇鼓樂妙音,誇三千營將士,甚至有人還在誇杠麾旗的錦衣衛身姿威武。

  ??直到看見場中十二隊兵士開始一隊隊撤下了,才驚覺這雨太大了,要找地方避一避。

  ??陛下也被眾人簇擁著往最近的營帳去。

  ??伺候的眾人都手忙腳亂,雖說是來觀看顧真人祈雨,但誰也沒想到真的就能立刻一場大雨下下來,沒做準備,就算盡量遮擋著,陛下那身上臉上也都濕了。

  ??好在陛下這會兒的心情和所有人一樣興奮驚喜,對這些小失誤能夠一笑置之。

  ??接過小內侍遞上的絲帕,一邊擦拭著臉上的雨水,一邊對渝王說道,“顧真人的本事堪比前朝國師陸常大法師,得此能人異士,朕心甚慰。”

  ??忽然又想起自己最初知道顧真人,還是因他弟弟對人家起了異樣心思,在恭王府拉著他一起去看。

  ??忙又囑咐道,“既是知道了顧真人非比尋常,你以前那些不著調的心思可要收一收。”

  ??渝王應道,“這是自然。”

  ??自從看到顧真人在三千營演武場上一把拎起了那柄六十斤重的大刀,再一招就打得夏指揮使丟盔卸甲認輸投降之後,他就再不敢對顧真人起任何不敬的心思了。

  ??沒那個膽子啊!

  ??隻不過,心裏又隱隱覺得,等什麽能壯起膽子了,還是得和顧真人談談回禮的事情——人家送過他大雁和麂子,他還沒回禮呢。

  ??十分操心地四處張望了一下,問道,“顧真人呢?”

  ??便有人回話道,“顧真人還在方壇上,大概是還有些祈雨的後續事宜,她手下的人已經拿了這邊營中的傘和蓑衣去迎她了。”

  ??那一邊,石韻還獨自一人站在方壇上淋了半天雨。

  ??最後抹把臉上的雨水,抬頭望向天空,雖然頭發衣服已經全部濕透,卻並不覺得狼狽,反而覺得周身充盈著力量,一波波振奮的情緒湧上心頭。

  ??好像洶湧波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重重地拍在岸邊。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

  ??係統輕聲問,“你在念詩?”

  ??石韻,“嗯,我在感歎!”

  ??係統倒也沒有大驚小怪,過了一會兒後,忽然自己也感歎了一聲,“好舒服啊!”

  ??聲音中全是滿足。

  ??它這下是真的吃飽了,以前從來沒吃飽過,這是頭一次感覺到了饜足的滋味——能量充足的感覺真是舒服啊!

  ??石韻又問道,“兩歲,這怎麽回事?”

  ??不是說要三五天後才會下雨嗎,怎麽毛毛雨就忽然變成傾盆大雨了?

  ??係統沉思片刻後答道,“應該是最後一段真正的祈雨祭祀起作用了。上次信力不足,所以是毛毛雨,這次規模比上次大了數倍不止,所有人都情緒高漲,極為虔誠熱切,最重要的一點是……”

  ??說到這裏忽然停住了。

  ??它雖然沒直接說,石韻心裏也有了答案,“是我這個羽人對嗎?我剛才有點很玄妙的感覺,非常振奮,但又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了危險。”

  ??驚濤拍岸的氣勢雖然磅礴,但堤岸承受不住時也有被衝垮的危險。

  ??係統已經從好不容易吃飽的幸福感中清醒過來,有些沉重地答道,“應該是,我建議你接下來就閉關吧,什麽都不要做,這樣比較安全。”

  ??蘼族的羽人這麽厲害,蘼族卻依然難逃消亡的命運,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怎麽美好,它得好好研究一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