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人行早      更新:2021-07-22 06:15      字數:4440
  縣試要考五場,一天一場,黎明前進場,即日交卷。天色還沒亮,縣署禮房外就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了。

  ??平生第一次,沈清疏提著考籃,排在隊伍之中有些好奇地左右張望。

  ??二月的天氣還很冷,考生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年齡以青年人居多,像她這般年齡的小孩,她隻看見了兩個。

  ??其中一個穿得就像地主家的傻兒子,錦帽貂裘,佩飾繁多,看見她以後就一直衝她傻笑,呃,看起來智商不太高的樣子。

  ??也有幾個老人,兩鬢都已斑白,在寒風之中瑟瑟發抖,嘴裏還不忘念念有詞,讓沈清疏深刻體會了一把科舉考試的吸引力。

  ??入場時,有「搜子」檢查考籃和考生全身,以防有夾帶。縣試還不太嚴格,隻需脫了外麵的棉襖檢查就行。

  ??很快就排到了沈清疏,她把考籃遞給搜子,慢慢地開始脫棉襖,同時小心地釋放出精神力掌控了這片區域。

  ??考籃是堂叔沈堪折準備的,裏麵除了筆墨硯等工具,隻有一壺白開水和一包點心,沈清疏眼睜睜地看著那點心被掰開檢查,暗道失策。

  ??搜子又在她身上摸索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麽問題,很快讓她過關了。

  ??沈清疏疲憊地把棉襖穿上,不僅不像其他人一樣冷得發抖,甚至額上還出了一層薄汗。

  ??剛剛她用精神力扭曲了那片區域的感知,看起來搜子是在檢查她,實際上是在檢查她旁邊的人形空氣。

  ??不管怎麽樣,她過關了,沈清疏提著的心放了下來,暗暗鬆了一口氣,在場中找了個角落閉目養神,恢複起消耗的精力來。

  ??所有人都入場之後,經過一番上香之類的考前程序後,考生一一點名到中廳大堂接卷,接卷時還要高唱某某廩生保,廩生再確認考生身份。

  ??這也算是一種防止替考的手段,必須以同考五人互結,再由本縣廩生具保,出現作弊還要連坐。

  ??沈家在湯山縣也是大戶人家,幫沈清疏安排一下結保當然是小事一樁。

  ??沈清疏領了卷子,找到自己的號房,號房是一排排坐北朝南的小房子,為了防止作弊,修得非常低矮,麵積也很狹窄,她估計隻有一平米多點的樣子。

  ??號房裏橫著兩塊一高一低可以移動的木板,白天可以做桌椅,晚上放下來並在一起就是床。

  ??她之前對考場環境的惡劣程度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現在實地一看,覺得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好一點。

  ??得益於大燕正值巔峰的國力,號房的檢修工作做得還不錯,沒有什麽破損的地方,地上鋪著上好的青磚,也沒有什麽灰塵和異味。

  ??天色還沒亮,沈清疏也不著急做題,放下卷子就閉目坐著,努力地恢複精神力。

  ??等到太陽出來,她才把文房四寶擺好,哈口氣,揉了揉凍僵的手,開始磨墨。一邊磨墨一邊看卷子。

  ??第一場考的帖經,內容比較簡單,題目就是在四書之中隨便抽一句,根據這一句默寫出一整段,考的就是死記硬背。

  ??答題卷有十多張,用紅線劃了方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量還是挺大的,除此之外,還發了些空白的草稿紙。

  ??沈清疏先把自己記得的那些寫在草稿紙上,剩下的再用精神力檢索。

  ??沒辦法,一年的時間,她既要理解經義意思,還要學寫詩和雜文,實在背不下這幾十萬字的經義。

  ??這也算是一種作弊吧,不過原主是背完了的,她也可以當做是她繼承了原主的記憶,沈清疏在心裏自我安慰的想。

  ??翻完答案,一一謄抄到答題卷上。完成時,估計已經到了中午,她的肚子開始咕咕叫起來。

  ??沈清疏喝了兩口水,看了一眼掰得稀碎的糕點,不由抽了抽嘴角,實在是下不去嘴啊,那個搜子都不知道洗手沒有。

  ??她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試卷,沒有發現錯漏之處,幹脆舉手提前交卷了。

  ??交卷時,考官還有些稀奇的看了她一眼,也許是因為她太小了。

  ??第二天入場,沈清疏汲取了昨天的教訓,帶了一包片得薄薄的烤鴨肉,一看就沒法夾帶那種,搜子隨意抖了幾下就放過了。

  ??今日考的還是經帖,隻是在範圍上加了兩本經書,沈清疏照樣輕鬆完成。

  ??第三場考墨義,就一句句子答出它的含義,類似於名詞解釋,實質上還是在背這一階段。

  ??第四場經帖墨義一起考,範圍更廣也更難了。第五場則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加了一篇雜文和五言韻詩。

  ??雜文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閱讀理解,就題目寫出你自己的感悟,不得少於三百字多於七百字。

  ??這難不倒沈清疏,寫文章她也是不怕的,就是這首詩,要求以“送別”為題,她想得頭禿,才做出一首差強人意的。

  ??五場考完,沈清疏心裏大致有了底,有精神力這個外掛,她基本能保證正確率。她的字也寫得不錯,就算她的雜文和詩賦不得主考官喜歡,也應該能過關。

  ??縣試規模比較小,放榜也快,不過三日就已發案。這次參加考試的有近五百人,大約隻取5%左右。

  ??負鞍去看榜了,沈清疏等在府裏,雖然有把握,臨到頭時,她心裏也不免有些惴惴。

  ??“少爺,中了,中了,你是縣案首!”

  ??遠遠的,就聽見負鞍興奮地聲音。

  ??中了?

  ??沈清疏呼了口氣,心裏湧起一股巨大的喜悅來。

  ??上輩子她考進大學的時候也沒怎麽激動,因為未來世界路有很多條,人生不會因為一次考試就天翻地覆。

  ??而古代的科舉是真的一步天上一步地下,隻要你考上了,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整個人生都會變得不同。

  ??她終於知道為什麽那麽多人在這條路上前仆後繼了。

  ??負鞍跑進大堂,滿臉激動地又重複了一遍。

  ??沈老太爺高興地一拍桌子,“好啊,我沈家出了個麒麟兒,有賞!”

  ??“清疏,恭喜你,縣案首,一個童生是跑不掉了。”沈堪折也笑眯眯的跟著祝賀。他沒什麽讀書天賦,跟著父親經商,沈清疏有出息,對他們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拿到案首雖然有些驚喜,卻也沒有太出乎意料,沈清疏謙遜的拱了拱手,“謝謝小叔。”

  ??沈堪折笑容滿麵地說:“這是好事,我得在府裏加發一個月月錢慶祝一下。”

  ??又聊了兩句,沈老太爺提點他,“清疏,不要驕傲自滿,還要繼續努力啊。”

  ??沈清疏恭敬道:“是,侄孫謹記。”

  ??管家劉伯上前一步提醒她,“少爺,是不是還要去信兒告知老夫人。”

  ??“對,我都差點忘了,馬上傳信給伯府。”信寄到之後,她娘應該會安心多了吧。

  ??這次考試又給她增添了一層保護,她的身份會更加的隱秘,誰會懷疑一個參加了科舉考試的人?

  ??縣試結束了,沈清疏的科舉之途卻還遙遙無期。

  ??四月初,沈清疏辭別了叔爺爺一家,前往府城參加府試。

  ??要說這三場考試,分別在縣城、府城、一省首府。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家裏沒點錢恐怕連路費都湊不齊,更別說住宿飲食費用了。

  ??難怪說寒門難出貴子呢。

  ??宿州府下轄有5個縣,府試的參考者就是本次各縣縣試錄取的考生,約有一百五十人左右,隻錄取三分之一。

  ??即便古代識字的人不多,這個錄取率也是低得令人發指,一個市就錄這麽點人,比高考不知難了多少倍。

  ??府試考三場,內容和縣試差不多,隻是更難一些,在縣試的基礎上還要再裁汰一部分人。

  ??沈清疏注意到,縣試錄取的還是有不少中老年人,他們大半輩子都在翻來覆去的讀這幾本書,窮經皓首,少年人有時候還真的就考不過他們。

  ??不過這個年齡還在考府試,說實話,也就到此為止,基本入不了仕途了。

  ??沈清疏作為縣案首,還是受到了一些關注,尤其是湯山縣的學子,他們基本沒見這位案首露過麵。

  ??聽說是京城回來的子弟,一回來就占了他們一個名額,很多人都恨的牙癢癢。也覺得十分的無奈,小縣城的教育資源怎麽能和京城比。

  ??對此,沈清疏也很抱歉,她也想在京城考,不用舟車勞頓,但是政策不允許。

  ??幾個案首,她是年齡最小的,沈清疏心裏估摸著,也許府案首也會是她的。

  ??因為連中小三元和神童之類的都是政績,一般成績差不多的情況考官也會樂意成全的。

  ??誰知道結果出來,她隻是第三名,讓沈清疏有些鬱悶,她估計就是詩沒寫好的緣故,又恰好遇上了一個古板的考官。

  ??連中小三元的美好幻想泡湯了,沈清疏還要努力爭取院案首,拿到這個,基本就意味著必中舉人。

  ??院試在府試的基礎上,加了數算,比重約占20%,這是沈清疏的優勢,所以她非常有信心。

  ??隻希望題越難越好。

  ??五月,沈清疏又輾轉至江南省的首府滁州府,在這裏租了一個小院住下,備考八月的院試。

  ??瑣事都有其他人打理,她隻需要用心讀書就行。

  ??六月,天氣漸漸炎熱,沈清疏讀書心悶之時,忽然想起滁州離林大人就任的蘇州府不過幾日路程。

  ??※※※※※※※※※※※※※※※※※※※※

  ??參考的明清時期科舉製度。

  ??廩生就是成績在前列的秀才,古代沒有照片,就讓同鄉已經考上的來擔保,一般擔保人還會收錢,出了差錯則會受到牽連,所以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不會幫你保。

  ??參加考試的人也要五人互保,如果有一個作弊,五人成績全廢,通過這種方法,公正性還是有保證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