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六章 唇槍舌劍戰朝堂,勾心鬥角潛暗波
作者:晚生寧煜      更新:2021-07-22 05:51      字數:3886
  第一百零六章 唇槍舌劍戰朝堂,勾心鬥角潛暗波

  ??朝堂之中,求見洪輝的呼聲越來越高,李玉看著宇文君洵,心裏麵也隱隱感到一絲奇怪。

  ??宇文君洵冒險私自離開邊鎮回歸京師,雖然口口聲聲說是擔憂洪輝的病情,可是李玉絕不相信。宇文君洵身為南齊享譽四方的六大魁首之一,雖然權傾朝野,實力雄厚,可是在南齊也並非是無人可以製衡的角色。

  ??最起碼,洪輝便是一個令他深為忌憚的人。他如此冒險的回來,到底是有了什麽依仗?

  ??李玉心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洪輝在時,他覺得處處受到洪輝管製,可是洪輝不在身邊,一旦碰上這種棘手的事情,李玉頓時覺得沒了主心骨。

  ??洪輝號稱南齊國柱,一手掌握著南齊的軍政大權,可是平心而論,李玉不得不說,洪輝對李家皇室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大權在握,可是洪輝的一切作為都是以保證皇室的利益為先。

  ??洪輝之前曾經和身為皇帝的李玉有過一番秘密奏對,他坦言六大魁首已經在漸漸脫離他的掌控,而自己年事已高,將不久於人世,讓李玉早做準備。為此,洪輝思慮良久,程佑年和楊雲修便是洪輝無奈之下提出的一條解決方案。不過這個方法隻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徹底解決六大魁首的問題,不過好歹也能暫時保持南齊國勢平穩,算是洪輝在世前給李家皇室留下的最後餘蔭。

  ??誰成想李玉貪戀權勢,沒有自知之明,竟然將這唯一的機會錯失。

  ??李玉縱使再愚鈍,現如今也已經知道大事不妙。如果是程佑年當權,他即使完全掌控京師,其實力也完全無法和六大魁首同日而語,必須要借助皇室李家的名義才能將京畿地區掌控手中,保持獨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麽做,程佑年和皇室李家乃是合作關係。即使京師的權利被程佑年分流大半,李家仍然保留有相當的話語權。可是如果讓宇文君洵掌權,那局勢可就大不相同。宇文君洵身為六大魁首之一,哪怕是勢力最弱的一方,他仍然有能力在接任帥位之後掌控全局,皇室李家的名義在他手中隻是一件工具,是他用以號令南齊,統禦九州的工具!到那時,皇室便隻能淪為一具傀儡,再無絲毫的權柄在身!李玉看著朝堂上的眾臣,心中升起一陣濃濃的悔意。

  ??國柱啊國柱,我李玉今天才知道,什麽叫自掘墳墓,什麽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是如今,悔之晚矣!

  ??六大魁首,南齊成也君手,敗也君手!國柱所言誠不我欺!

  ??當年三國混戰,南齊最為勢弱,在天德狼騎的攻閥之下,數度瀕臨滅國。不得已之下,洪輝從軍中拔擢了一批才敢卓絕的少壯派軍官,放權重用,大力培養。這批年輕將領都是心懷壯誌,敢打敢拚的虎狼之輩,放手施為之下,很快便在軍中嶄露頭角,漸漸成為南齊軍中的代表人物。三國混戰十數年,這些人中也有不少人不幸隕落,最終活下來的六人憑借著赫赫戰功成為南齊軍中的巨擘。

  ??軍隊是個奇怪的地方,這裏看重的隻有兩樣,能力和資曆!六大魁首每一個人都是戰功彪炳,威名赫赫的沙場名將,這兩樣東西他們全都具備,很快便在麾下聚攏起一批忠心耿耿,作戰威猛的手下。南齊軍中的勢力從此涇渭分明的分成六部,這就是現如今的六大魁首。

  ??六大魁首成型之後,三國之間的戰爭也漸漸平息,為了保證南齊國土不失,六大魁首被洪輝分派六方重鎮,鎮守與天德、大魏接壤的六大行省。

  ??當時,南齊國勢初平,國內百廢待興,為了滿足六大軍團的後勤供應,也為了減少朝廷的壓力,洪輝上書皇帝,允許六大魁首軍政自理,自給自足。

  ??六大魁首無一不是驚才豔豔,心懷偉誌的雄才,僅隻數年便將六方重鎮打造成堅不可摧的雄城,力保南齊十年安穩。不過這個過程中,六大魁首也漸漸自成一體,遊離在南齊中央政權之外,成為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

  ??說實話,洪輝對此並非一無所知,也深知這麽做是自埋禍根。可是南齊的國勢羸弱,國情複雜,外有天德和大魏虎視眈眈,內部又經曆了拘靈堂敗亂朝政,哪怕心知這麽做會養虎為患,洪輝也隻能飲鴆止渴,才能勉強保證南齊的國祚不失。

  ??李玉的心中感慨萬千,可是這一切都已經無法改變。宇文君洵積威日久,從他出現開始,程楊一黨的氣勢已經一弱再弱,現如今幾乎再也沒有聲音發出,就連程佑年和楊雲修這兩位領軍人物,也一直沉默以對,大勢已去了!

  ??“萬歲!請肯準臣等入府探視國柱!”

  ??山呼海嘯般的請願聲將李玉的思緒拉回現實。

  ??“這......”李玉微微沉吟,將目光投向程佑年。

  ??隨著李玉的目光轉移,所有人的視線都投注在程佑年的身上。

  ??就在群臣注視之下,程佑年露出一絲笑意,終於走出朝班,站在了朝陽殿中。看著和宇文君洵站成一線的程佑年,兩人身上同時散發出一股不可一世的氣勢,令人不敢直視,大殿之中的氣氛頓時詭異起來。

  ??程佑年朝著李玉彎腰施禮:“啟稟萬歲,國柱之前親自召見微臣和楊將軍,發下帥令,令微臣二人嚴密守衛洪府,任何人不得探視。現如今帥令猶在耳邊,國柱之命,不敢不從。所以...”程佑年轉向宇文君洵,笑道:“都督的這個請求,恐怕無法達成了。”

  ??宇文君洵目光直視程佑年,兩人四目相對,卻都如止水般平靜。

  ??半晌,宇文君洵微微一笑:“程將軍,這話未免說得太過絕對了吧?如果真是國柱的帥令,宇文君洵自然隻能遵從。可是空口無憑,程將軍可否將帥令拿出示人,隻要見到國柱親筆帥令,宇文君洵立刻向皇上請罪,即刻離開京師返回童姚。”

  ??程佑年笑道:“都督這就是強人所難了。國柱召見我等時,已經臥病不起,神誌恍惚,幾近彌留,自然無法提筆,故所頒帥令乃是口諭,怎麽能夠拿出示人呢?”

  ??宇文君洵漸漸收起微笑,空氣中立時多了一絲凝重:“這麽說,程將軍是無法拿出帥令了?”

  ??程佑年道:“程某已經說了,帥令乃是國柱口諭!楊將軍和洪府總管洪全皆可為證,都督一味索要帥令,是何道理?”

  ??“空口白話豈能為憑?將軍一味強言,恐怕這朝堂之上,眾臣也難以信服吧?”宇文君洵冷聲道。

  ??“不錯!程將軍,你要是不能拿出切實的證據,周某實在難以信服!”宇文君洵話音一落,周銀斌立刻讚同道。

  ??“不錯,周大人的話,我等深表讚同!”周銀斌一黨紛紛出聲支援。

  ??一時間,宇文君洵一黨的氣勢大盛。

  ??程佑年冷眼看著眾人,冷笑道:“國柱口諭還能有假?再說了,程某身為國柱麾下,唯國柱之命是從!既然你們不信,本將軍也無話可說!但是想要進入洪府,除非國柱再度頒下帥令,不然誰也休想進入洪府一步!”

  ??“程佑年!你這是強詞奪理!蠻橫專行!”周銀斌上前一步,義正辭嚴的喝道。隱約之中,他已經成為宇文君洵一黨的急先鋒。

  ??“周銀斌,你胡說什麽!”一聲厲喝,卻是尹豪傑站了出來。他是京城眾僚中最先倒向程楊一方的人,可謂是程佑年的鐵杆親信,其利益已經與程楊緊緊相連,再無改投他人的可能。現如今,宇文一黨掌控了局勢,程楊如果失敗,他勢必也無法獨善其身,哪怕是心中懼怕六大魁首的威勢,還是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他的發聲無疑喚醒了程楊一黨,和他身處相同境地的人可不在少數,有了尹豪傑帶頭,眾人紛紛鼓起勇氣,開始反攻,朝堂之上立刻熱鬧起來,兩撥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相互攻伐,吵作一團。

  ??可是作為兩方勢力的核心人物,宇文君洵和程佑年卻重新陷入沉默。兩人彼此相對而視,卻一言不發。任憑自己麾下的黨羽衝鋒陷陣。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首領的態度有異,兩撥人的爭吵漸漸停了下來。不過雖然不再叫罵,彼此之間卻涇渭分明,兩撥人便如同鬥雞一般看著對方,冷目而視。

  ??宇文君洵深深看了程佑年一眼,露出一絲笑意,突然轉身看向李玉。

  ??他慢慢彎下腰,一揖到地:“萬歲,既然程將軍一意孤行,臣請萬歲下旨,廢除國柱帥令,準臣入府探視!”

  ??宇文君洵話音一落,他手下的黨羽紛紛麵露喜色。對啊!國柱的帥令,除了國柱可以更改,還有一人能夠做到,那就是南齊皇帝!隻不過這個皇帝一向懦弱,眾人一時間竟然將他忽略了!還是大都督明察萬裏,洞悉先機啊!

  ??宇文一黨滿心歡喜,程楊一黨卻感覺如墜冰窖。程佑年一直拒絕開放洪府,不問可知,這對他們來說肯定是極其不利的,眾人已經隱隱察覺,坊間秘密傳聞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若果真如此,萬一皇帝真的下旨,準許宇文君洵入府,那他們可就陷入被動,甚至萬劫不複了!

  ??想到這裏,眾人紛紛望向程佑年。

  ??視線中,程佑年麵色平靜,對宇文君洵的請求似乎恍若未聞。他慢慢轉過身看著殿外,臉上漸漸露出一絲決絕的笑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