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君子有所不為
作者:賞一杯茶      更新:2021-07-22 05:00      字數:6648
  黎赫王二十三年,冬至,洛邑學宮。

  ??從洛邑會盟之後起,玨便被推上學宮祭酒之位。

  ??天下頭一次由稚子擔任祭酒,自然引來流言不絕,蜚語不斷。

  ??冬至,學宮大典,新任祭酒上任。

  ??這一日天子親至,諸侯齊聚,聖人降臨。

  ??洛邑學宮向來不是一國所有,而是天下聖人論道講學之所,學宮之內,祭酒最大,便是見了天子也不必行禮。

  ??諸侯自然見過玨,甚至他這祭酒之位還是眾諸侯推舉。天下聖人卻不識玨,隻知曉是子醜後人。

  ??天子落座,諸侯進場,聖人入學宮,唯獨不見玨,引得眾人側目張望。

  ??去年冬至,他還無名無姓無氏,孟蘭起名,枳江為氏。

  ??恰好一年,枳西僻野稚子已經被拜為祭酒,執天下道義。

  ??天下道義有多重?上任祭酒是文聖子醜,子醜之前是問道山殷隱,殷隱之前是他老師老子。

  ??三任祭酒,老子歸隱,殷隱退位,子醜身死。

  ??道義,區區兩字,寥寥十數筆,三位聖人都承擔不起。天下道義,豈是區區一個稚子能承受的?

  ??鄒固牽著玨邁進洛邑學宮,眾目睽睽之下,玨縮在鄒固身後,不敢見人。

  ??“孟先生。”玨見著孟蘭,欣喜作揖,舉止得體。

  ??宋驍長舒一口氣,起先頂多信九分,現在全信了。

  ??孟蘭也朝玨行禮,並不因為他是稚子為看輕,諸侯看在眼裏,默不作聲。

  ??玨,長一歲忘一歲,過一日忘一日,是個癡兒。

  ??他記得的人很少,除了娘親,便是以孟蘭為師,雁舟為友,長安為鄰。

  ??孟先生授課,隻授《嘉禾》一篇,他半句記不得。

  ??巧玉問玨書簡上寫著什麽,玨一個字也不認得,但就是好看。

  ??先前一劍劈碎桃李石的繆斯,試探多次後終於確信玨是個癡兒宋驍不惱反喜。

  ??任誰也猜測不出眼前這個與孟蘭相對而立的稚子是個癡兒。

  ??“孟蘭,一年未見,如今你已是大黎太師了。”鄒固說道。

  ??“一年未見,你還沒當上祭酒呢?”孟蘭笑著回答。

  ??子醜一生隻收兩徒,小別一年,見麵並沒有敘同門之宜,隻有針鋒相對。

  ??赫天子與一眾諸侯閉口不言,道義棋楸,對弈的是天下聖人,他們甘願看客,隻是各自押注。 前不久太保子匡過世,子匡長子子湯繼位中山王,又被赫天子拜為太保。於黎室而言,中山可親;於赫天子而言,子湯可親。 老三公太傅琅軒,太保子匡,太師子醜先後離世,新三公太傅宋驍,太保子湯,太師孟蘭三公齊聚一堂,國之三柱,宋驍早有異心,子湯根基尚淺,孟蘭出世不久。

  ??於是赫天子默許了孟蘭與鄒固在學宮對弈,孟蘭是天道聖人,孟蘭之才定然勝過鄒固。

  ??宋驍素來以儒學為官學,對子醜、鄒固兩位聖人推崇備至,畢恭畢敬。儒家推崇仁義禮信,孝悌忠誠,宋驍奉為圭臬。

  ??滑天下之大稽,上問黎事,一家三代俱與黎室結親;左右征伐,十年擴地十倍;下不施仁政,重徭重役,好一個奉為圭臬。

  ??赫天子不敢言,想要治國平天下,先要修身齊家;諸侯不敢言,上一個聲討宋國的喬,已經滅亡;宋民亦不敢言,民如草芥,姚赫是天,宋王是地,如今烏雲蔽天。

  ??鄒固與孟蘭言語爭鋒,便是赫天子與宋王博弈。孟蘭、鄒固都是子醜之徒,同門對弈。赫天子、宋驍也都是文王後裔,同室對弈。

  ??“先生曾教誨,”孟蘭率先發難,“君子有所必為,有所不為。”

  ??鄒固招呼玨過去,玨躲在孟先生衣襟下,不理會他。鄒固隻好作罷,反問孟蘭:“有為與無為,是黃老之學。孟蘭到底還是放下了仁義,想要不為?”

  ??“先生曾經向殷子問道,黃老之學,豈止有為無為?”孟蘭笑答,“我為黎臣,非必為而不可;你是黎民,不可以不為。”

  ??“有為無為,黃老之學,不作多論,不如談談治國之策,孟蘭以為如何?”

  ??“治國?國是哪國?”孟蘭質問。

  ??“自然是大黎。”鄒固朝赫天子作揖。

  ??“先生教誨,君子先修身齊家,然後治國,平天下,”孟蘭振振有詞。

  ??“父父子子,我聽說西南有蠻夷之國名枳,枳有太傅日覃伯賢,日覃伯賢有子日覃桑,日覃桑有子,其妻浣衣遭虎舐,其子成為巴山大害。日覃桑為人父而不憐子,為人子而不孝悌,這是教化不嚴。”鄒固說起一樁趣事,似乎不知道赫天子是日覃伯賢之婿的事實。

  ??“修身齊家,父父子子;治國平天下,君君臣臣。我聽說日覃桑死於枳蜀之戰,為人子而不盡孝,為人父而不憐子,是事實;為人臣,行臣事,雖然沒做到修身齊家,但卻治國平天下。如今天子上承天道,下治萬民,行天子之事。諸侯食天子采邑,卻不行臣事,君不君,臣不臣,莫非連尚未教化的蠻夷都不如?”

  ??“孟蘭所言極是,”鄒固點頭,繼續說道,“紙上治國,未必不有紙上談兵之嫌。”

  ??紙上談兵,昔年蔡國司馬之子趙括,熟讀兵法,蔡王敕封為兵家聖人。趙括第一戰,領兵三十萬,兵臨宋國邊境。大軍過處,寸草不生。

  ??這時候的宋還是小國,繆苦出山,舉國五萬兵馬迎戰趙括三十萬雄兵。

  ??趙括慘敗,死傷十萬,被俘二十萬,天下震驚。

  ??繆苦一戰成名,加冕武聖;趙括紙上談兵,首戰身死,兵家聖人,徒有虛名。

  ??“你非繆苦,我非趙括,既然論國事,那如何成了紙上談兵?昔年文王請伯岐出山治天下,徹夜長談,伯岐出山,平定天下;殷子與先生學宮論道三日三夜,仁義之道成為大黎官學。”孟蘭反駁道。

  ??“孟蘭,先生教誨,君子不爭。”鄒固笑答,“我是君子,不與孟蘭爭。”

  ??“先生還教誨,君子有所不爭,有所必爭。”孟蘭承諾過赫天子,天子是飲茶之人,他是煮茶之人。承次一諾,必守一生,這是君子之道。

  ??君子有所不爭,有所不爭,這也是君子之道。孟蘭此行,便是要爭,爭的是大黎國祚,爭的是天下道義。

  ??君子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這還是君子之道。孟蘭可以不為,但有些事,總要人站出來的。總有人要站出來,那就由我孟蘭來。

  ??“孟蘭還是如此爭強好勝,如此,怎麽能繼承先生的道義?”鄒固忽然發難問道。

  ??孟蘭笑答:“孟蘭才疏學淺,不敢妄言天下道義。師兄高才,左手是儒家道義,右手是縱橫學說。”

  ??天下言孟鄒二聖分子醜八分道義才氣,孟蘭得到天道承認,二十裏冰雪消融,鄒固是師兄,又如何會遜色?

  ??鄒固師從子醜學仁義,十年學成,出山,宋王拜為司徒。除了儒家聖人這一身份,鄒固還是縱橫大家。天下聖人,又有幾人兩重身份?

  ??孟蘭一言,綿裏藏針,明為吹捧鄒固內外兼修,實則輕蔑。外人隻知曉子醜兩徒為孟鄒二聖,卻少有人深究為何是孟蘭在前,鄒固在後。

  ??玨喜歡聽孟先生講道理,孟先生的話,句句都是大道理。行宮不是天子諸侯便是聖人,起先他還羞怯,見著孟先生後便心安多了。

  ??天下誰人識子玨?天下誰人不識孟鄒?眾人隻看了玨一眼,便不再理會這個稚子祭酒,隻專心聽孟鄒二聖論道。

  ??孟鄒二聖論道,論的既是儒學,又是天下道義,更是治國平天下。

  ??整整三個時辰,孟蘭與鄒固以洛邑學宮為棋楸,以天下道義為棋子,麵對而弈。

  ??孟鄒對弈,諸侯皆是看客,赫天子與宋王身處局外,又深陷局中。

  ??“刀兵可以定國,卻不能治國;詩書可以治國,卻不能保國。唯有刀兵與詩書並舉,天下可保可定。”鄒固說道。

  ??刀劍與詩書並舉,這是鄒固的強國之策,宋王奉為圭臬。宋有司徒鄒固為詩書治國,有兵聖施慧、劍陵繆苦為刀劍定國。刀劍與詩書並舉,宋國國力數一數二。

  ??鄒固想看孟蘭如何辯駁,黎室式微到極點,大黎王朝天下九州,諸侯代天子分而治之;八荒四方,宋向北征伐,草木生長之地,寸寸納入黎土;胡塞鐵騎二十萬,蕩平西境;楚國南征百越,擴地千裏;東海浩渺,航船行多遠,天下有多大。

  ??豈止定國,黎室式微,然而大黎王朝疆域之遼闊卻是前所未有。是赫天子之功?是諸侯之功!

  ??赫天子近乎窒息,鄒固與孟蘭對弈,這是天下首聖之爭。鄒固自詡為君子,君子不爭,他卻咄咄逼人 爭得麵紅耳赤。鄒固爭的是天下首聖之名,爭得是天下道義執牛耳者。學宮祭酒,該由大德大能的人才能擔任,癡兒不過是權宜之計,諸侯心照不宣。天下大德大能,除了儒與縱橫兩家聖人,還能有誰?

  ??一人兩聖,天下少有,不是沒有。

  ??君子有所不爭,君子有所必爭。孟蘭不得不爭,既是天下道義,又是黎室國祚。學宮祭酒,他不得不爭。

  ??孟蘭不回答 隻是問玨:“玨,你現在是學宮祭酒,你說的話,便是道義。你來說,刀劍與詩書該如何?”

  ??玨小臉紅撲撲,不懂祭酒是什麽,以為孟先生在考他。

  ??“惟穀子與詩書可養人。”玨隻記得這一句,這是娘親要他記住的。

  ??孟蘭擊掌,哈哈大笑,順著玨的話說下去:“天子黎民,先生後養,然後教化,最後定天下。民以食為天,黎民休養生息,首先便是不違農時。西南三國互相征伐間,定下君子之約,秋收休戰,不起戰事。蠻夷尚且如此,何況大黎?天子行天子之事,諸侯行諸侯之事,黎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天子何為?諸侯何為?黎民是水,天子諸侯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之本,是天子?非也,是黎民。以民為本,國祚永存;生民不養,國運殆盡。”

  ??說完養民,孟蘭口渴,玨端著一杯茶請孟蘭飲茶。孟蘭連飲三杯,繼續說:“輕徭薄賦,勿違農時,五穀豐登,黎民得以生養,再談教化。師兄提到枳國是蠻夷之地,可是孟蘭在枳國所見所聞,並非如此。日覃伯賢有女名杜若,有婿江望舒,為枳江侯。江侯起於草莽,文過孟蘭,武比繆苦。枳蜀兩國戰亂不止,江侯諫《上養民疏》,既是養民,又是教化。民先生後養,然後教化,仁義禮信,忠誠孝悌。人是萬物之靈,因為教化。若是不識仁義禮信,不懂忠誠孝悌,那與野獸有何區別?詩書經典,便是教化的依據,諸代聖人,立言立行,為後來人立經典,師兄是詩書大家,孟蘭懂的道理,師兄應當更懂。”

  ??玨再倒茶,孟蘭再飲茶三杯。孟蘭不喜酒,反而喜茶,因為茶性苦,民亦苦。

  ??鄒固很有耐性,等著孟蘭繼續說下去,刀兵一說,他知曉幾分?

  ??孟蘭不懂刀兵。

  ??“民先生後養,然後教化,治國平天下,足矣,”孟蘭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天子分封諸侯采邑,這是行天子事。諸侯也應當行諸侯事,生民、養民、教化。然後如今天下諸侯征伐兩百載,這是刀兵之利。諸侯不肯行諸侯事,天子亦不必行天子事,於是需要以刀兵擋刀兵。孟蘭聽聞,昔年蕭國伐中山,中山國運岌岌可危之際,潛龍伏白出世,一年滅蕭。中山有伏白,天下利器,卻深藏不用,為何?子匡仁義,不想生靈塗炭。天子有大德,分封土地。諸侯食天子采邑,應當感恩戴德,對上勤王,對下保民,而非以刀兵之力征伐天下。刀兵所利之國,民困國乏,國運不久。亡蕭在前,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銅鐵不該鑄刀兵,而是斧鐮,用以養民。”

  ??孟蘭不學刀兵,自然不懂刀兵。天下本就不該有刀兵,自然不必學刀兵。

  ??冬至,玨當了學宮祭酒,諸侯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孟蘭,欽佩之餘更多的是忌憚。

  ??國有三公,三公俱是柱臣。老三公俱死,新三公裏,子湯根基尚淺,宋驍本就有不臣之心,孟蘭自遠方回黎,天道生異象,天生聖人,德高才高。

  ??“太師,孤有太師,天下有幸。”赫天子心悅誠服,尤其是望著宋王宋驍不再氣焰囂張的時候。好久沒有這般暢快了。

  ??“天子行天子之事,臣子行臣子之事。”孟蘭回答。

  ??“隻是太師言辭過激。”赫天子說出心裏擔憂。琅軒之死,處處留疑,琅軒是聖人。前車之鑒,赫天子不敢不怕。

  ??“臣言辭再激烈,也不如諸侯刀兵之利。”孟蘭不以為意。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子醜授課,學生隻有孟鄒。這時候的孟蘭、鄒固,還是青年。

  ??“先生,什麽時候該有為,什麽時候該無為?”鄒固問。

  ??“君子當以身濟世,濟世該為;君子不當以身涉險,涉險不該為。”

  ??鄒固學藝有成,出山被宋王拜為司空。

  ??鄒固不知,子醜教誨還有下句。

  ??君子當以身濟世,濟世該為,至死方休;君子不當以身涉險,涉險不該為,除非必為。

  ??孟蘭是君子,君子當以身濟世,濟世該為。所以子醜先生身死道消,孟蘭自遠方入黎為太師,以身濟世。君子不當以身涉險,涉險不該為,除非必為。所以孟蘭學宮與鄒固論道,咄咄逼人。

  ??君子當以身濟世,黎室式微,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無法延長國祚,所以孟蘭與殷隱問道,既是大黎太師,又是學宮祭酒,為天子煮茶,執天下道義。

  ??所以子醜選擇前去洛邑學宮,以身坐鎮。聖人坐鎮,宋驍日日拜訪,甚至連月不歸,最後心悅誠服,以儒學為官學,以仁義禮信,忠誠孝悌為國禮。

  ??若非如此,宋豈止百城之地,周遭小國,如何安寧?

  ??隻是赫天子不知,以為子醜心灰意冷。赫天子知道的時候,子醜早已身死道消。

  ??君子不以身涉險,子醜先生還是以身涉險了,因為必為。

  ??黎赫王二十二年,冬,宋與魯伐喬,兵臨洛邑。

  ??喬國一眾王族,從喬王到繈褓嬰兒,被圍困在洛邑學宮。

  ??學宮有天下半數聖人,卻無人庇佑喬王,因為君子不以身涉險。

  ??子醜先生不肯離去,勸解不成,以身殉道,死在亂箭之中。

  ??天下震驚,九州悲苦。

  ??子醜是天下首聖,天下道義執牛耳者,第一君子。君子不以身涉險,他不該以身殉道。

  ??除非必為,所以子醜先生才是天下首聖。

  ??君子不當以身涉險,涉險不該為,除非必為。

  ??鄒固是子醜首徒,子醜的道義,他學了九成九,孟蘭學到十成,隻多半句“君子不當以身涉險,涉險不該為,除非必為。”

  ??所以子醜兩徒,天下稱為孟鄒二聖。孟鄒二聖各得子醜之才一半,這是傳言。

  ??孟鄒二聖,都有子醜之才,鄒固得九成九,孟蘭十成。

  ??高下立判,又難分高下,鄒固還多個縱橫派頭銜,兩聖加於一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