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何悲
作者:勤小漾      更新:2021-09-18 00:35      字數:2073
  賞桂宴上永誠侯夫人對遲紜親眼有加之事不過一日便在京中傳開,有說永誠侯夫人是為自己兒子相看的,卻也有明白人知道這怕是宮裏那位淑妃娘娘的意思,兩位皇子本就早到了適婚之年,如今相看合適的大家之女也無可厚非,可現在太子之位空懸,就怎麽看都有些別的意味在其中了。

  而遲家在賞桂宴當日就知道了此事,遲紜和遲昂傑在遲惟運的書房之中待了有半個多時辰才出來,兩人走後沒多久遲惟運又匆匆去了興德堂一趟,這一待又是半個時辰,到最後依舊是麵色沉沉的出了興德堂又回了書房,這一進去便是兩個時辰未曾出來過。

  幾人說的莫非就是兩位皇子看中遲沈兩家勢力欲用兒女親事捆綁入派,遲惟運才同老夫人說過遲紜批命一事多久這事便臨了頭,兩人便是愈加深信此批命,這眼睛便要愈發擦亮一些了,對待此事自然慎之又慎。

  而遲紜告訴遲惟運的是不要輕舉妄動,再沒有具體旨意下來之前謹言慎行不要輕易說任何關於此事的話,如若宮裏頭真的等不及想一棒子先敲死下了旨,她也有法子推了去,言下之意便是七皇子一派不可靠。

  這話遲惟運聽了自是心下不明白,如今朝中誰也不知帝王對儲君之選是個什麽心思,遲紜又是如何斷定七皇子一派無緣皇位的?這疑惑有了便問了,卻也隻得了遲紜一句“父親莫不是忘記了三皇子一事”,雖說還是不明,卻也知曉上回若非遲紜點醒他遲家便完了,此次自也不敢輕視遲紜的話,隻道說自己再想想將兩人遣了回去。

  遲紜是不用跟遲昂傑再解釋些什麽的,甚至都不用提醒他要如何去做,兩人的心照不宣實在是難得,也很難讓人相信這是這幾個月才建立起來的信任……

  賞桂宴後一日的早朝之上便宣了定永軍已經離了裴昌回京路上之事,屆時朝中五品以上官員都要去遷遠門相迎,據說連一直待在京中等著將公主接去東榮,且未曾露過幾麵的東榮國師都會去相迎,也算是東榮給了盛朝顏麵,但這又何嚐不是戚容珩和定永軍的顏麵。

  九月十二這日遲紜不用人喚便起了早,今日是戚容珩率軍抵京的日子,她在暄州雲城時便應下他這日會去迎他,自是不能食言的。

  遲惟運和遲昂傑會在下朝後直接去往遷遠門,今日外頭得了消息看熱鬧的百姓必然也會不少,遲紜便是去興德堂請示了一番,恰巧碰見遲昂謙幾人也來興德堂請安,言下之意也是想去看看熱鬧,老夫人瞧這情形便也未阻攔,有三個男兒郎在旁護著遲紜她便也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據遲昂傑的消息說是大軍巳時中入京,而大軍必然會經過茗雲館所在的長街,遲紜便直接提議說去茗雲館,那兒臨街的雅間能將樓下盛景一掃入目且還不用擔心人多,遲昂謙幾人自是沒有異議,是以三人收拾妥當快到巳時的時候在府門口會麵一同去了茗雲館。

  昨日遲紜便讓芷棋來茗雲館跟趙全明打了招呼說今日會來,雖說算漏了遲昂謙幾個人,但想來以趙全明的反應該是不會有什麽露餡的地方,便也毫不擔心。

  這一路上已經見道旁站了不少百姓,有宮中派出的禁軍和城守衛軍佇立街道兩旁嚴防百姓闖入大道,大道已經不準車馬和人進入,遲紜幾人還是出門晚了,便隻能繞了些小道又將車馬停在了茗雲館旁的小巷中才得以入了茗雲館,就這麽耽擱些了時間恰好巳時的時候到得。

  今日茗雲館自是賓滿朋滿,凡是臨街的雅間皆被占了,要不是遲紜自己在這常年有一間怕是連她自己都進不了雅間隻能在道邊看了,而樓下亦是桌桌滿客,幾扇大門和窗皆是大開,門口還支了個小涼棚為看熱鬧的百姓提供茶水,也真是善解人意了。

  離戚容珩抵京已經沒有半個時辰,遲紜幾人在雅間安坐喝茶,看樓下百姓的熱鬧也是熱鬧,煮茶依舊是遲紜親自動手,隻是今日怎麽看都不似平日裏那般平心靜氣,遲昂中和遲昂浩覺得底下說書先生說的熱鬧便出了雅間去聽,剩下的遲昂謙卻是個心細的。

  “三小姐可識得這位小國公爺?”

  遲昂謙看似隨意一問,卻讓遲紜斟茶的手一頓,接著又繼續往沒續滿的杯盞中斟,笑而道,“見過幾麵。”

  這看著真如隨意一問,但遲紜卻覺得遲昂謙的心思實在敏銳,卻也沒可以避開,畢竟她和戚容珩的那些事在京中一打聽便知道,瞞了反而惹人懷疑,雖說是遲家人,卻還不是自己人,畢竟連遲惟運現在都對她和遲昂傑在幫戚容珩一事都蒙在鼓裏,何況一個旁支的表哥呢……

  見她如此回答遲昂謙倒也不覺奇怪,隻是看了眼樓下交頭接耳的百姓們道,“這位小國公爺確實會讓人想見一見。”

  沒再繼續追問遲紜和戚容珩之間有些什麽,也沒問遲紜戚容珩有些什麽過往,隻說了那麽一句突如其來的話,遲紜也順著他的目光看了一眼底下的百姓,隨後唇角輕扯,“確是如此。”

  遲昂謙聞言側頭看了一眼遲紜,隨後在其對麵坐下端起茶盞後幽幽道,“國公府三代將軍,前有前國公爺定了這盛朝江山,後有前世子為父報仇勇奪敵軍將旗護佑北疆百姓,現在又有一個守疆之將,盛朝有戚家何幸,若無戚家又會何悲,三小姐覺得可是如此?”

  這是盛朝人盡皆知的事,但今日從遲昂謙的口中道出,遲紜卻聽出了些不尋常的意味,轉回頭本想看看遲昂謙神色,卻哪知對麵的人已經將茶盞湊近唇邊垂眸斂了神色,遲紜眸中暗光一閃,直至今日她才發現自己竟是將此人忽略了如此之久。

  讚譽戚家的盛朝人多的是,卻不會說上那句“若無戚家又會何悲”,這話傳出去,可就能安上大逆不道之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