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回程
作者:勤小漾      更新:2021-09-18 00:35      字數:2110
  京中最近沒什麽大事,除了在等著安請離來京協商和籌備大考事宜之外基本上都按部就班,但個中小問題還是有的,比如之前司徒衡給戚容珩去信時提到的那家新開的紅樓。

  按理說邊境正有戰事京中這些紅樓楚館的該低調著些,就連悅仙樓都從戚容珩出發那日就關了門,一直到捷報入京時才開門迎客,但這家新開的紅樓背後之人不知是有什麽背景,不但在戰時開張,又因著悅仙樓歇了一段日子生意還不錯,到現在隱有能跟悅仙樓的抗衡的地步了。

  因著背後之人查不出是誰,隻有明麵上一個出麵奔走的東家和老鴇,這兩人皆是沒有大背景,那東家頂多算得上一個有些富裕的商人,戰事緊張時朝中派了人下來查,但也查不出什麽名堂來,最後也隻是罰了千兩銀子了事,門還依舊開著,客還依舊接著。

  如今的朝堂看似穩當,實則內裏已經開始腐朽潰敗,邊境將士在拋頭顱灑熱血,京中上至帝王頻繁出入後宮寵幸妃嬪宮女,下至某些朝臣進出紅樓酒館喝酒作樂,前期還好些,到了一戰險勝便都開始放肆了起來。

  禦史台的禦史們看不下去彈劾了幾個,卻隻得了帝王一句不輕不重的教訓和罰月俸,便也都幹脆當看不見了,倒是也有對此嗤之以鼻的臣子,但也不會說去規勸,隻當做不知道各人自掃門前雪罷了。

  這些景象若是邊境將士親眼得見,該不知心中會掀起多少的怨怒,也不知他們還有沒有心思再為這些人拿命去搏一個太平了……

  此事遲紜從京中來信中有所了解,但也未置可否,畢竟現在的朝堂這般模樣她一點都不奇怪,也知曉除了更新換代並沒有別的法子能解決此之朽爛,有些事必須連根拔起才能見效,光是修修枝葉是不行的。

  她在箐餘山呆了八九日,除卻一開始那兩天不得已的昏睡之外要麽就在山中閑逛,要麽就一整日都待在行思閣或者院中書房,不是捧著書就是端著茶,不是端著茶就是眯著眼,再加上逾老特地領了他善醫的師兄過來給遲紜把了脈開了方子,就這麽幾日她這個幼時落下病根的身子骨就好了不少。

  但聚散終有時,過了這麽些悠閑日子便也到了時候離開,第九日一早遲紜和芷棋芷畫被逾老和石餘江送回到了祈臨寺,分別之時倒是不見有多難舍,但總歸還是有些悵惘,但這都是些心思豁達之人,便也不算什麽了。

  逾老二人走了之後芷畫也和趙川再度啟了程,他們也在外不少日子,京中趙全明還指著這個唯一的兒子幫襯,芷畫遲紜也不方便帶在身邊,便讓她早些回去陪孤身一人守在尚書府裏的芷琴了。

  遲紜到了祈臨寺又去燒了炷香取了平安符,不過一個時辰,韓赫便應了自家祖母的吩咐來接人下山回府,芷書一早便收拾好了自己的行裝,遲紜和芷棋的物事也無需再收拾,韓赫一來主仆三人便下山去了。

  這些日子韓赫上山來了兩回,韓夫人也親自來了一回,韓赫那兩回都被芷書用遲紜在聽高僧說經不便出來麵見搪塞了過去,韓夫人卻是得見的,芷書易容成了遲紜的樣子見了,因著身形差不多又因遲紜是寺中祈福之人取得平安符之前不宜與外人多交流接觸,所以便也蒙混了過去。

  下山在韓家又受到了熱情至極的款待,遲紜險些沒被韓老夫人硬把她給扣下來不讓回去,還好韓老夫人還記著雲城還有等著遲紜的老夫人,不然怕是真得硬留了。

  遲惟及也是在遲紜到得韓家這日的將晚時分到了祈安,先是趁著天還未全黑去向韓老夫人見了禮,又同遲紜說過幾句確定了啟程回去的時辰便領著人又回了暫住的客棧。

  第二日一早遲惟及就打點好行裝到了韓家,遲紜幾人拜別過韓家一眾便隨著啟了程回雲城。

  臨行前遲紜懷裏又是揣了一封韓老夫人寫給老夫人的信,後頭也是多跟了一輛馬車,裏頭皆是韓家這些年走南闖北得來的一些新奇玩意和姑娘家的釵環首飾,遲紜推辭了不知多少回,但最後還是無可奈何收下,心裏擔驚受怕這一路遇著夥匪徒將他們給搶了去……

  回程路上依舊和來時差不多,遲惟及依舊是個不愛說話的,但好歹能和遲紜坐著說幾句話了,也偶爾提及自己的妻女,遲紜心想著或許是之前手中有差事要辦所以他不分神了。

  這廂路上無甚波瀾,在遲紜到得雲城的前一天,京中等來了東榮協商的使團,既是盛朝這方贏了此戰,便沒道理屈尊遣那麽些人去迎,但好歹華明淵還知曉是盛朝這方有虧,便讓沈鳴疏領了禮部十餘官員出城道十裏亭外相迎,也算是給了東榮一方麵子。

  使團入京京中又是竊語漸起,想著此次協商又會是個什麽樣的結果,畢竟人人心裏都清楚此戰真是沒必要起,但既是盛朝贏了,想來東榮也會讓步些許,之前提及的公主和親也不知會不會被推翻另議,又都知曉此次來的是東榮國師,想著此次必是有一結果的,就是不知盛朝是虧還是盈了。

  但不管如何最後無非就是兩國休戰,邊境定永軍凱旋回朝,於是乎又有人開始議論此次定永軍的兵權是不是要重歸國公府,而以後的朝堂之上是不是又多了為立了功的國公爺,那日後這朝中風向怕是又有得變動,畢竟一位手持兵權國公對剩下的幾個有希望繼承皇位的皇子來說可是比一部尚書還有助力些的……

  無風不起浪,何況這些事都是稍微想想便能預料到的,有些百姓尚且還看得清,就更別提那些高官皇眷了,一個個之前便因戚容珩在帝王麵前得臉而頗有巴結,這會兒怕是已經在暗戳戳的想著拉攏的招兒了。

  但現在是誰都覺得自己有希望拿到那個位置,誰都覺得隻要將戚容珩拉入陣營便可向那個位置更邁近一步,但他們中誰都不知道,那個位置已經是戚容珩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