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相救
作者:勤小漾      更新:2021-07-21 20:27      字數:2559
  今日朝會時的朝堂上少了約莫二十來餘人,其他人帶著或多或少的傷就事論事先是論了一番華沅然的事,也論了東榮和親一事,官階低的自是不敢出頭言語,隻聽著那些個品級高的官員和帝王來言去語,司徒衡就是其中之一。

  ??但終究是皇室的內亂,又是這麽個容易沾染葷腥的時候,這些個大臣們自然不會去攬這個話,別到時候沒在帝王麵前露成臉反而害了自己和一家老小就得不償失了,是以到最後還是未得出什麽具體的結論來,不然那些大臣也不會被扣在勤政殿回不了府了。

  ??直到將近午時,勤政殿的大門才悠悠打開,自裏頭出來一個個麵目緊繃的朝中要臣,不知道的還以為裏頭又經曆了一場動亂……

  ??遲惟運和沈鳴疏一同跨出的門,待離了勤政殿十幾丈遠,兩人才不約而同的舒了口氣,隨後側頭相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方才殿中遲惟運險些一隻腳邁入天牢,多虧了沈鳴疏一言相救和他自己按著遲紜提點的那句話為自己辯言了一番,不然遲家可真就大禍臨頭了!

  ??初進殿時遲惟運就察覺帝王看自己的眼神不甚好,但一直又沒對他說一句話,殿中諸人都察覺到其中不對勁,卻也不敢說什麽,但此般才是最可怕的事。

  ??如若帝王開言質問懷疑遲惟運的忠誠,他反而心裏踏實,畢竟那樣才能為自己辯解,但若是從始至終一言不發,就證明帝王已經在心裏開始下論斷了,牽連便是必然。

  ??其他大臣都在為帝王出的難題而憂心忡忡,隻有遲惟運是在為遲家的安危焦心如焚,完全沒空理會他們擔心的事,他一直盼著帝王發怒質問於他。

  ??可左等右等,從朝堂等到勤政殿,等到快結束論政都還未等到,正當他準備不顧遲紜所說的耐心孤注一擲自請陳情時,沈鳴疏先他一步站了出來向帝王提出了對他的質疑。

  ??“陛下,遲尚書的愛女為三皇子側妃,雖是未嫁過去多久,但此次動亂臣還是認為遲尚書對陛下的忠心有待查證!”

  ??說這話時沈鳴疏義正言辭,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平日裏和遲惟運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此言一出遲惟運麻利的跪伏於地,看著雖然在那些個大臣麵前丟了麵子,實則心裏頓時豁然開朗了,直道遲紜的話沒錯。

  ??此言一出殿中安靜的不像話,盛朝為官者大多勢利得很,此刻是誰也不想和遲惟運扯上關係,竟還有些人悔恨自己這段時日跟遲惟運多說了幾句話,也是可見這朝臣間風流雲散般的交情了。

  ??帝王聽了這話後有半盞茶時間沒開口,沈鳴疏和遲惟運便維持著自己的禮半盞茶一動不動,這近夏的天汗都險些下來了,最後終於是等來了帝王一言。

  ??“遲愛卿可有何要說的?”

  ??雖然隻是那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遲惟運卻宛若吃了一顆定心丸,不久便會生效用。

  ??當即遲惟運便又是一拜沉著應對,“臣對陛下忠心日月可鑒,此事臣和小女一概不知,若是陛下不信,臣願大開府門迎三司入府,但凡查出一處相關蛛絲馬跡,臣攜一家老小甘願赴死絕無二話!”

  ??話說完又是一拜下去,這副臨危不懼的模樣倒是有些血性,沈鳴疏在一旁垂著眸斜眼看了一眼,也隻道自己沒救錯人。

  ??接下來的事自然不用多說,帝王雖疑慮不消,但這朝中怕是沒有哪一個臣子能對他說出大開府門迎三司入府一言,畢竟誰家還沒個小秘密了,三司若是入了府,小罪也能給你說成大罪,自然無人敢迎,可遲惟運就這麽說了。

  ??帝王自然可以認為這是提前準備好的托辭,也可以認為遲惟運已經早將府內罪證全部銷毀,但懷疑歸懷疑,有一點卻不能質疑——遲惟運是華沅然首先要除掉的臣子。

  ??如若不是拉攏失敗,華沅然萬不會對戶部尚書下手,戶部對一個國家何其重要,一個好的尚書又何其難得,若非再無可能將人拉進自己的陣營,沒有誰會蠢到去將人府上一鍋端了連條後路都不留。

  ??這話說完殿中又沉靜了片刻,隨後眾人便見著帝王起身走出禦案到了遲惟運的麵前親自將他扶了起來。

  ??“愛卿是盛朝之梁柱,朕自是信你。”

  ??此言過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有人為自己,也有人為他人,唯獨沈鳴疏依舊維持著禮不動,執拗的很。

  ??帝王見狀又去將沈鳴疏也扶了一把,“朕知愛卿擔心盛朝為賊子所亂,但遲愛卿非賊子,自也不會亂了盛朝,愛卿放寬些心。”

  ??既是有了台階,沈鳴疏該下就下,當即應了是,隨後又向著遲惟運拱了手,“在朝為官者心中陛下為先盛朝為先,遲大人勿怪!”

  ??如此一來沈鳴疏既是救了遲惟運,又不至於因此落得個跟遲惟運不對頭的話柄,還顯得二人心中都是以帝王和盛朝為先,也沒人敢再說些什麽有的沒的。

  ??遲家就此脫出困境,遲惟運自然是對沈鳴疏存著感激,但在宮中不可多言,隻待尋著機會再好生言謝。

  ??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宮,一人自是回府報平安,一人則是又匆匆往東榮驛館的方向去了。

  ??朝中未論出來的兩件大事到了現在自然是有了論斷,要知道再沒個說法怕是都沒好日子過了。

  ??華沅然造反一事未談多久,這些個大臣皆是以聽為主以附和為輔,人家的兒子怎麽處置還能由得他們來說些什麽不是?是以在如何應對東榮使臣一事上停留的時間相對來說久了一些,說法也多了一些。

  ??有說將東榮公主再許另一皇子繼續促成和親事宜的,也有說幹脆取消和親再以重禮賠罪的,這些人也就這兩個解決方法爭論不休,雖然哪個都算不上好,但這個時候也是再沒有什麽法子了。

  ??最後定下了取消和親的解決辦法,至於那重禮賠罪,自然還要兩廂協商之後再定奪的,沈鳴疏此去驛館便是為著此事。

  ??殊不知東榮陳兵邊境的消息,已經快馬加鞭往盛京城來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