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活人之策
作者:餘生風起      更新:2021-07-21 15:42      字數:4277
  昆山城位於陽澄湖東麵,距離蘇州城大約七十裏,到長江的距離也是七十裏。

  ??姚家灣位於昆山城南麵,距離昆山城南門整整二十裏。

  ??董根財是姚家灣的普通村民,隻有一名獨子。家裏有祖上傳下的三畝水田,再加上老伴兒和兒媳時常編織一些竹筐,基本能保證溫飽。

  ??蘇州-昆山-長江一線,與別處大有不同,屬於被太湖和長江左右包夾的地段。越往北,地段越窄。

  ??太湖以東地區,水道密布,運河通達。

  ??無為軍和高郵軍的船隊,平日裏遊弋在長江上,太湖中,可以在關鍵時刻出現在包夾地段的任何地點。

  ??方臘軍打得很凶,一度攻下了蘇州,卻陷入了被官軍四麵圍打的窘境。

  ??方臘軍破壞不了所有水道,更不能把太湖水掏幹,作為永樂朝四大元帥之一的石寶隻能憤憤地退兵。邢政出鎮蘇州南麵的吳江小城,石寶向東而去,抵禦不斷偷襲後路的姚平仲。

  ??永樂朝在太湖以東地區的攻勢沒有多大進展,卻在另一項目標上幹得很出彩。

  ??被方臘軍突襲的第一時間,四十出頭的董根財便拉著全家逃往北方。遠遠地看到方臘軍在破壞水田,兒子哭喊著要回去拚命,被董根財和兒媳死死地拽著,撿回了一條性命。

  ??董根財欲哭無淚。

  ??田宅被毀,他隻能寄希望於藏起來的幾貫銅錢,能夠多買幾斤糧食了,不然剩下的三畝水田也保不住。

  ??昆山城出現在視線中,董根財卻不報什麽希望。

  ??天殺的方臘軍,不知破壞了多少田畝,官府能從官軍口裏搶下多少糧食,來養著他們這些小民?

  ??小孫女兒眼尖,坐在她爹的脖子上揉了揉眼睛,拿髒兮兮的小手指著前方,“爹爹,爺爺,前麵有官大人在施粥呢。”

  ??孫女向來乖巧,董根財知道她不會說謊。一家人心懷忐忑,打起精神,加快了步伐。

  ??越靠近昆山城下,饑民越多。

  ??昆山城靠近兩條寬敞運河的交叉口,無為軍和高郵軍的水軍可以隨時支援。方臘軍隻是試探了一次,便放棄了攻下這裏的念頭。

  ??西麵和南麵城牆上熱氣蒸騰。靠近一看,原來是幾十口大鍋在熬粥。

  ??不斷有盛放稠粥的大木桶被放下城牆,再經由城牆下的官差之手,發放到饑民手裏。

  ??董根財一家人靠近南門,看到有插隊鬧事的在被官差痛打,於是很老實地排隊領木牌。

  ??領完木牌,一家人又在官差、弓手和雇役的引導下,走向施粥的帳篷。

  ??董根財似不敢相信,捧著竹筒,哆哆嗦嗦地不敢喝。

  ??“趕緊喝,後麵還有人呢!”麵前的官差大聲嗬斥。董根財這才兩三口喝完,抓緊木牌朝北麵走去。

  ??還沒走兩步,肚子仍是咕咕響的董根財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哭喊。

  ??“小民拜謝官家,謝過知州大人。望國朝官軍早日踏平永樂逆匪,還小民太平日子!”

  ??一個披頭散發的年輕後生,渾身髒汙不堪,先朝西北方俯身下拜,然後朝城牆上作揖。

  ??婦孺的哀嚎聲此起彼伏。失去家園田宅的饑民痛哭失聲,在感激官家的同時,哭求官軍盡快剿滅方臘。

  ??董根財由心而發,也開始痛罵方臘軍。

  ??城牆上,被官差和護衛牢牢圍在中間的蘇州知州,小聲對右邊的幕僚說道:“不大合適吧?這麽上奏行嗎?”

  ??“當然合適。這個丁昔哲不愧是打小混熟了瓦舍柳巷的,沒有絲毫破綻。隻要大人將災民心向國朝、感激官家的一幕上報,應可抵消逃出蘇州的過錯。這裏畢竟還是蘇州屬地,如今用人要緊,幾位相公不會太為難大人的。”

  ??幕僚低聲說道。

  ??原來披頭散發的年輕後生是“拖兒”,任務是造出一副同仇敵愾的場景,好減輕知州大人棄城而逃的罪過。

  ??這位蘇州知州居然有些不好意思,“咳咳,雖然如此,但作為聖人子弟,使用這些小伎倆,終究是……”

  ??幕僚開始寬慰自家東主,“大人奮力守城,為了保護紳民,不惜引走方臘軍,對得起官家百姓。用小手段自保,無傷大雅。”

  ??“而且大人穩守昆山城,抵禦方臘軍兵鋒,更加不容易。”

  ??“還有以棍換粥,憑棍上船這等疏引饑民的良策,也是大人的功勞,饑民受益良多。大事將至,執行轉運使和安撫使的政令,在接下來的大事中報效國朝最為要緊,大人切不可因小節誤了大事啊。”

  ??知州大人撫須含笑,“還要多謝趙先生的出謀劃策。若是本官能夠立下功勞,受到幾位相公的賞識,前往汴京做官,一定盡力為先生爭取一個經製官員的名額。”

  ??“多謝大人!”幕僚大喜過望。

  ??不遠處的昆山縣令,心裏跟吃了翔一樣難受。

  ??禁閉四門,從城牆上往下放粥,不給方臘軍可乘之機;利用不同顏色的小竹棍進行調度,向北方疏散饑民;調配官差、弓手、家丁和青壯,勸說士紳豪商捐糧捐錢……

  ??敢作敢為,實務出眾的昆山縣令立下種種大功,沒準就要一飛衝天,卻被“轉進”到這裏的蘇州知州搶去了大部分功勞。

  ??劉豫很心塞。

  ??且不論蘇州知州搶奪功勞,使用手段擺脫罪責的種種操作,董根財一家終於過了浮橋,前往據稱有糧食的地方。

  ??“方臘軍來了!”騎著矮馬的急遞夫奔向城牆,蕩起煙塵的同時高聲大喊。

  ??蘇州知州腳一軟,差點跌倒,幸有幕僚在一邊幫扶,才沒有出醜。

  ??城頭鑼鼓被敲響,城下的饑民顧不上喝粥,跟著官差和弓手向北奔逃。方臘軍襲擾昆山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能不能逃出生天,就看誰的腳丫子快。

  ??“真是烏龜!”

  ??擊退姚平仲,順道發起突襲的石寶大吐唾沫。

  ??昆山縣城仍然沒有開門,運河上的船隊也開始行動,還有好幾支官軍在側翼襲擾,找不到機會的石寶引兵而去。

  ??一天後,湖州城,州衙後宅。

  ??“昆山縣令很有本事,蘇州知州是個滑頭。”子安先生看著幾份軍報,為韓世忠分析著最近幾天發生在太湖以東的戰事,不時解說著某些文官的用意,好讓韓世忠心中有數。

  ??韓世忠心裏對那個蘇州知州很是不屑,他吐口氣,自嘲道:“披著招討使的名頭,卻要聽從安撫使、轉運使、鹽鐵使的歸正,真是難受。依著本招討的脾氣,早就乘船殺向太湖以東,然後環繞太湖一圈,不比待在湖州城發黴強?”

  ??“江南兩路的紳民實在是怕了。太湖以東近半地區糜爛,安撫使幾位大人巴不得將軍大人哪兒都不去,死守著湖州城,屏障太湖以西。”子安先生放下一遝子軍報和公文,揉了幾下眼睛說道。

  ??“江南兩路的幾位大員,還是很看顧招討使大人的。之前不是支持大人出城,剿滅了附近的方臘軍,還攻到了和孚鎮鄔福部眼皮底下了嗎?換成其他將軍,幾位大員可沒這麽好說話。”子安先生擔心韓世忠跟掌控兩路的大人物們起磨擦,補充說道。

  ??江南之地的士紳大族,大戶豪商,對方臘軍又恨又怕,卻無可奈何,暫時隻能依靠韓世忠。

  ??韓世忠氣順了一些,用粗糙的大手摩挲著臉膛,“身為統兵之將,上不能為官家盡快掃平逆賊,下不能保百姓平安,心中有愧。”

  ??“還有糧食。錢塘江以南不清楚,太湖周邊的饑民便超過了六十萬人,每日裏消耗大量的糧食。再這麽下去,長江沿線的糧倉都要空了,朝堂大計也要落空,擔待不起啊。”

  ??“如今已是騎虎難下,一旦斷了對饑民的賑濟,肯定是一場大亂。隻拿糧食吊著饑民的性命也不行,到底該怎麽辦?怎麽才能活人?”

  ??大周雖然有冗官現象,但在專業分工和辦事效率上,遠勝曆朝曆代。

  ??饑民不得不安撫,安撫使、轉運使和鹽鐵使當然清楚這一點。

  ??公文和軍報合二為一,飛快傳達到府縣鄉鎮。用於戰事的糧倉被打開,各地官府竭力調集著每一粒糧食。

  ??被韓世忠痛罵鐵公雞的士紳大戶終於怕了:把糧食、粗鹽等物資低價賣給官府,隻不過是少賺點國難財,若是永樂朝繼續囂張下去,他們將失去一切!

  ??事情緊急,賑濟過程中當然有貪汙侵占的現象,但大部分的經製官員多多少少聽說了一些消息,沒有做得太過分。

  ??最大的利益還沒有到來,因為一點子糧食被踢出局,實在是愚蠢行為。

  ??子安先生聽到“活人”這兩個字,突然有了主意,“東主,不才想到一個人。不知當講,不當講?”

  ??韓世忠一翻白眼,有氣無力地點點頭。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子安先生也不多賣關子,朝西邊兒一指,朗聲道:

  ??“便是李響那小子了。明月莊原本是窮寨子,如今家家吃肉。開辦明月集,跟汴京武人通和,到江南也不忘發財……”

  ??“劉成棟的這個便宜女婿,賺錢活人的本事世所罕見,將軍為何不讓他出力?”

  ??韓世忠瞪大眼睛,右掌拍在桌子上,發出“砰吱”的一聲。

  ??李響的賺錢本事,韓世忠當然見識到了。韓世忠的侄子和幾位親信,正在跟李響緊鑼密鼓地合作,初期準備不日完成。如無意外,參與其中的所有人必將大賺一筆,名利雙收。

  ??“這小子在西王廟,勞煩先生寫信,讓他速速前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