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猜測
作者:餘生風起      更新:2021-07-21 15:42      字數:3933
  申老鷹鬱悶地回到家中的時候,李響剛從知州衙門後宅出來,和方維良、親衛匯合,到驛館休息。

  ??大周的郵遞驛館體係,由太祖柴榮和眾多通實務、明疾苦、廣博學的臣子定下。兩百年倏忽而過,這套體係出了好多小毛病,還有幾次運轉不靈,但仍舊是這個時代最科學、最好用、最可靠的郵驛係統,沒有之一。

  ??前朝的郵遞係統耗費了大量民力。有鑒於此,從亂世中掙紮而出的重臣和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士大夫們開動腦筋,把傳送官方文書、軍情急報的活計交給數量龐大的廂軍。

  ??大周攻滅四川政權和江南政權後,開始對全國的驛站進行整理。在驛站遞鋪的設置上,學識廣博的士大夫們講究因地製宜。

  ??甘涼和關中時刻麵臨著吐蕃、回鶻和西夏的進犯,在主要的軍事要道上,每隔十到二十裏便有驛站,供騎馬的驛卒換馬、休息,或直接換人。

  ??河東路和京東路,尤其是靠北的地方,驛站多種多樣。有位於道路關口的驛站,結構堅固,幾百廂軍進駐其中,可以節節抵抗遼國的攻擊。有靠近大城的驛站,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有關口附近的大型驛站,本身便是小型堡壘,可以和大周的關口要塞形成犄角之勢。

  ??水路通達的地方,“水遞”的形式應運而生。黃河裏有快舟和皮筏子,長江裏有不斷改進的槳帆船,漢江和淮河裏有轉向靈活的木輪船。

  ??四川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嶺南兩路,以及大周西南的幾個番部和羈縻州,山陡難行。這些地方的官府駐軍隻能依靠當地山民,翻山越嶺地傳遞一些消息、命令和急信,俗稱“登山遞”或“過嶺遞”。

  ??大周腹地在一般情況下安享太平。依照朝堂的規定,大周官府在沒有兵患的地方,每隔二十到三十裏設置一個驛站,十裏左右設置一個郵遞鋪子。

  ??繁華不期而至。好些驛站遞鋪的廂軍鄉兵之流,開始接一些民間的急信和物件兒,賺些外快。大周也免不了軍隊崩壞、吏治腐化等問題,在某些方麵還更嚴重些。好些充當“鋪兵”、“遞夫”的廂軍鄉兵,也就是民間稱為“驛卒”的家夥,拿著七扣八扣的當差錢根本養不了家,自然要想辦法求活。

  ??大周相比曆朝,最難得的地方在於,頂層的士大夫更加靈活,在縫縫補補、維持民生穩定的大事上更見功力。眼見逃亡的鋪兵遞夫越來越多,大周朝堂的宰執開始行動。

  ??郵遞驛館。“郵”跟“遞”從整個大體係中被分割,不論官紳商戶,隻要掏錢就可以利用郵遞鋪傳送消息。當然了,距離越遠,郵寄之物丟失的可能性越大。想要賠償?一般情況下沒戲。

  ??能夠提供住宿飯食的驛站也進行了一定改革。以往隻有五品以上的高官憑借兵部印信和樞密院發放的驛券,才可以使用驛站。時間流逝,私相授受、薅大周羊毛、貪汙錢糧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朝堂幹脆放開了一些驛站的使用權,底層官員、士紳商戶隻要手裏有驛券便可使用驛站,高官和高級將領依然優先。

  ??為大周急遞鋪、驛站流血流汗的驛卒、鋪兵和遞夫,有靠著外快和福利活得不錯的,也有擔心自己會餓死的。總有人不甘心活得不如狗,這些人會嘯聚為盜,成為神出鬼沒的綠林強人。方臘起兵之後,便有很多有著驛卒鋪兵過往的團夥投靠,在方臘軍的定計中貢獻了很多情報。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就別指望更夫能說第二句話。

  ??聽見更夫敲鑼,湖州城的兵房民屋陸續點起了燈盞燈籠,城牆上、軍營中也燃起了火把火盆。一片片或大或小、或分散或密集的燭火明暗閃爍,呼吸也似地在賭氣,挑釁天上的銀河。

  ??濕寒的空氣被微風抱走,空氣澄淨了一些。

  ??湖州城內,被斷壁殘垣分開的片片燈火不敵璀璨星光,卻不服氣,向太湖上官軍船隊亮起的燈火群求援。巨湖大城被各式燈火聯結一處,想憑此人間盛景對抗高冷夜空。

  ??小風襲來,氣勢全消。

  ??萬千燈籠、火盞、火盆同時搖曳,如同幾十群被驚擾的螢火蟲,很快散而複聚,安靜下來。

  ??群星眨眼,好似在嘲笑,“小樣,跟我鬥……”

  ??湖州城內的兩個驛舍曾被石寶軍使用。方臘軍撤離倉促,沒有多加破壞,除了髒亂一些外,兩個驛舍居然位列湖州城保存最好的建築之二。

  ??城西驛舍,李響的房間。大牛把燈盞挑亮,帶著兩個親衛守住門口。

  ??方維良拱拱手,“韓招討果真講情義,有古風。莊主得到了附屬民團首領的名義,便不怕在江南受太多刁難了。”

  ??李響沉吟許久,緩緩搖頭,“沒這麽簡單。”

  ??涉及到官府、軍隊和地方勢力的事情,還是成吏員更擅長。如今成吏員正沒日沒夜地在荊州忙活,李響隻能靠自己了。

  ??莊主大人嚼了幾顆果幹,咽下後繼續道:“大周曆來有鄉兵弓手和民間會社的存在。韓招討給我一塊民團首領的牌子,辦起事來確實方便,帶著幾百莊丁也不怕犯忌諱。”

  ??“但……你倆沒在場。當時韓招討使說讓我隨軍參戰的時候,有兩個指揮使看我的眼神就很不對。當時沒多想,現在本莊主仔細琢磨,這是有人怕韓將軍念在我嶽父的麵子上,分戰功給我啊。”

  ??“湖州不能待。人情是有限的,若是留在韓招討使身邊,韓招討使當然會更加在意嶽父大人的安全。但人情消磨,某些指揮使、營指揮又防範著本莊主。本莊主留在這裏,對嶽父而言,還真不知道是好是壞。”

  ??機智靈活卻行事跳脫的丁史航被李響提點了一路,已經開始收束性子,不會張口就來。像他這樣的莊內年輕人,非常缺乏對大周行事規則的了解,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夫子說話的重點在哪裏,隻好低頭不語。

  ??方維良盤算著李響說的戰功問題:莊主說的很明確,有人擔心明月莊的“莊丁”分走功勞。但莊主隻帶著兩百多人,什麽情況下才能分走那些人的功勞呢?等等,太湖上的船隊未免太多了,難道……

  ??等了十幾息。方維良見身側的莊主門生沒有答話的意思,這才拱手問道:“莊主是懷疑,會有大量官軍趕到江南,對永樂偽朝發起致命一擊?”

  ??李響攤攤手,“除了永樂朝大潰,本莊主想不到有其他可能,能讓本莊主帶著幾百人渾水摸魚,分走一些戰功了。那些船隊你們也看到了,什麽船都有,連海船都派來了,說明什麽?方臘在這個節骨眼上稱帝,糜爛江南,觸及了國朝的逆鱗。”

  ??能夠猜測到官軍很快大舉南下,並不是李響在戰陣之道上造詣很深,而是原時空便有很多水陸聯合運兵的例子。太湖上搖晃著的幾百艘空船用途各異,除了配合兩腿跑的大軍反攻永樂偽朝,還能有什麽用途?

  ??丁史航眼睛亮亮的,“莊主,真不能分一杯戰功?”

  ??方維良非常佩服莊主的大局觀,拱手請教,“那莊主的意思是?”

  ??“咱們去安吉。”顯然是考慮了很久,李響用茶水在桌上畫出湖州城、安吉縣城和德清縣城的位置,“安吉四麵環山,隻有北部有大路、河流通往外界,向東通過小路,可以到達德清縣城。咱們以民團的名義進駐安吉,除就近援助嶽父外,好處有三。”

  ??“第一。安吉幾乎隔離於戰場之外,到那裏去,湖州這裏的將官總不會懷疑,本莊主還會分走他們的戰功吧?救嶽父要緊,戰功什麽的不要也罷,本莊主又無意當官,拿來作甚?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

  ??“第二。據聞江南的很多百姓躲避方臘軍不及,穿過山嶺溪河逃到了安吉。既然有民團首領的招牌,不用太可惜了,咱們便在那裏招些好手。”

  ??“第三。安吉西北通廣德,東北通湖州,依靠江南的運河水道,咱們可以方便地買進賣出。公中吃緊,嶽父要救,生意也要做起來!”

  ??寫完幾封密信,仔細地用蠟油封好,鎖進書桌裏。站起來活動了幾下臂膀,韓世忠感歎了幾句寫字不容易之類的,便吩咐李響白日裏見過的那位韓姓小將去請子安先生。

  ??韓世忠先問子安先生最近有什麽麻煩事情,聽完後不屑道:“辛苦先生。整日裏和士子、紳民、掌櫃之類的打交道,本招討看著都累。”

  ??“那些人家也不看看是什麽時候。戰事正緊,他們還有臉讓本招討分兵,好奪回他們的桑園、宅院和作坊,還大肆買地……”

  ??子安先生身子骨弱,最怕濕氣,袍子裏裹得很厚。這位年輕時得罪過太多人的老舉人心說:哪裏隻有士紳在圈地啊,中軍大營的那些將官都被拉下水了,在趁機攢家業呢。不然那些士紳哪裏會有恃無恐,偽造文書、圈占田產、打壓小民……其中還有幾個姓韓的年輕人,咳咳。

  ??韓世忠罵完之後,喝了幾大口茶,理了一下胡子道:“以先生之見,那李響小子如何?”

  ??正題來了。

  ??子安先生眯眼細思,緩緩說道:“這位年輕人應變機智,處事不驚,見聞廣博,倒也當得青石先生的弟子,劉成棟的女婿。隻是……”

  ??“總感覺他身上好似蒙著紗幔,看不清其根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