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作者:驃騎      更新:2021-07-21 13:36      字數:2432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星條旗和黃龍旗在南中國廈門的海風中獵獵飄揚著。

  ??演武亭前方的海岸邊,已經搭起了一座巨大的臨時建築,中西合璧類似於歐洲的凱旋門,又類似中國的牌坊。兩側一字排開的立柱上,對稱的斜插著中美兩國的國旗。牌坊的兩個主塔之上飄揚的是兩國國旗,而中間的橫額之上,則是整齊的排列著由燈泡組成的兩國國旗圖案,即便是在漆黑的夜晚,那些閃爍的燈泡也能讓這國旗熠熠生輝。

  ??在大清海軍“飛鷹號”驅逐艦的引領下,八艘塗抹著耀眼白色的美國戰艦正在徐徐進港。在軍機大臣毓朗親自主持的歡迎儀式下,港內迎接的大清主力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此時開始整齊地鳴放著十九響的禮炮,美國 軍艦則鳴炮還禮,一時間的炮聲是震耳欲聾。

  ??到訪的正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支環遊世界的遠洋艦隊The Great hite Fleet——“大白艦隊”,以艦身塗抹白漆而得名。這是美利堅麵向世界的第一次武力炫耀,而在亞洲,它的威脅目標就是日本。

  ??早在艦隊到來之前,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就曾指出:“我本人對於美國政府宣布其正在善意地考慮我們的邀請而感到高興,並且我確信,中國民眾也與我有著同樣的感覺。眾所周知,中國已經被外國武力很多次地訪問過了,包括友好的和非友好的,卻從未有過任何一支外國海軍艦隊在此前認真考慮過我們的願望,或者友好地等待我們的邀請。中國人民能夠通過美國海軍的友好訪問而理解到美國對中國的友誼和重視。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們的艦隊會得到我國的友誼和重視,將受到全體中國人民的歡迎。我希望不會有任何事件阻礙這次訪問。中國人民把這件事當成我國對外關係的一個轉折點。”

  ??停泊在廈門港口的美國 軍艦允許大清民眾們上艦參觀,美國水兵們每天都在忙碌的接待著腦後拖著大辮子的遊客們。

  ??與此同時,美國的報章上也在連篇累牘地報道即將到訪的中國特使唐紹儀。公開的報道指出,唐紹儀此行是為了感謝美國歸還庚子賠款,並且就開發滿洲(中國東北)與美方會談,而實際上,唐紹儀還擔負著一個重要的戰略對話使命:推動和建立中、美、英的三國同盟。而一旦締結三國同盟,整個世界曆史將因此而改向。

  ??其實,美國當時的對華戰略,還是延續緊跟英法的一貫政策。中美之間,本就沒什麽“戰略對話”:天朝大國,連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都沒看上眼,何況美洲殖民地這小小的“化外之地”。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人物不可不提,那就是曾經擔任美國眾議院議員的蒲安臣,大清朝廷的老朋友,在總統林肯的委派之下首任美國駐華公使,

  ??此時,美國的內戰打得如火如荼,根本就無暇東顧,蒲安臣因此成為了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要締造者和實施者。他將“與英法協商與合作”,擴大到了“與中國協商與合作”,要“用公平的外交來代替武力,用公平的方法獲得公平的結果”。 在蒲安臣的主導之下,美、英、法、俄四個強國,在中國都奉行了“協商合作政策”。

  ??他在寫給華盛頓的報告中說道:“在我與中國 當局的談話中,沒有一次不對他們提出這個不割讓主義。”蒲安臣希望中國改革自強,並將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翻譯的法學名著《萬國公法》,作為禮物送給了恭親王。恭親王大喜,以官方名義正式出版,並迅速將之運用於國際交往中的實踐,成功地處置了多起國際爭端。”1866年8月18日,舍門將軍號事件中蒲安臣一方麵要求美國亞洲艦隊司令派軍艦進行調查,另一方麵急電華盛頓要求阻止軍方可能的武裝報複,給中國了留足了麵子。

  ??這個在麵對國內的黑奴製度和國外的民族壓迫都十分好鬥的牛仔議員,在中國成了最受歡迎的彌勒佛。無論其動機如何,在大清國最為痛苦和孤獨的時候,他令看慣了列強臉色的恭親王和大清政府感覺到了格外的溫暖。他令中國看到了一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美國。美國迅速成為了中國最為信賴的洋兄弟,並對中國的國際戰略調整起到了關鍵的影響。

  ??恭親王評價“其人處事和平,能知中外大體”,曾國藩也評價說:“米夷質性淳厚,於中國時思效順”,薛福成則認為:“方今有約之國,以英法俄美德五國為強,美國自為一洲,風氣渾樸,與中國最無嫌隙”。從此內憂外患的中國在此後所經曆的曆次外交風波、乃至甲午戰爭中,美國都成為了中國首選的調停人。

  ??大清國政府幾乎迷失在了的濃霧之中,而蒲安臣的“合作”,則令恭親王等人找到了在當時國情之下最能維護中國利益的定位,此刻一場史稱“洋務運動”的改革開放因此開始大踏步的推進了。

  ??時隔六年,蒲安臣在中國的任期已滿,即將回國。恭親王代表中國政府,正式邀請他“充辦各國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代表大清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列強進行“戰略對話”,這一外交史上的創舉,令世界嘖嘖驚歎。

  ??大清特使蒲安臣出訪的第一站,就是他的祖國美國。他以一種特殊的身份與美國總統約翰遜以及國務卿西華德舉行了多次的“戰略對話”。最終代表中國與美國簽訂了被梁啟超稱之為“最自由最平等之條約”的《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史稱“蒲安臣條約”。 中美關係 “行情” 的上下波動,在蒲安臣這裏達到了頂點。

  ??維持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次被寫入了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是:保持中國的完整;中國控製自己的內地貿易;中國在美國各商埠設立領事館;相互之間不得進行宗教迫害;並鼓勵中國勞工向美國移民;相互居住和履行的權力;相互準許對方學生入學;不幹預中國的內部發展。

  ??這一條約,奠定了今後近一個世紀的中美關係基調,成為了中美各自國際戰略的重要基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