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偷天換日
作者:驃騎      更新:2021-07-21 13:35      字數:5384
  大明嘉靖年間,夜色籠罩下的京城,恐懼正在四處蔓延。

  ??午夜子時,荒郊一個木箱裏,被反縛著雙手的年輕女子一臉驚恐地看著四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裏,居然聽到陣陣風聲。

  ??女子在睡夢中莫名其妙地來到了這裏,神不知鬼不覺,沒有任何跡象,沒有任何動靜,她好像是被一個透明的人抬了起來,然後扔到了這裏。

  ??木箱外,一名布衣術士手拿令箭,嘴裏正在念念有詞。

  ??箱子旁,另一個商人打扮的男子低聲問:“抓到了沒有?”

  ??術士點點頭,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

  ??他正在施展的,便是人們常說的幻術。它最早出現於先秦,流行於兩漢兩晉,當時江湖術士多以此術賣藝,糊弄百姓,遊走於官場,雖然大多是濫竽充數之輩,但是不乏有道術高超者,比如東漢的孫奴、東晉時代的易學大師郭璞等等,便是幻術中的集大成者。

  ??此刻,術士手裏麵拿著的正是六道滅魂令的令箭,如果沒猜錯,應該還有令牌和九蓮尺等法器。

  ??果然,術士點燃蠟燭撒了糯米,拿出九蓮尺,隻見天空中忽然飄來一朵黑黑的雲,覆蓋在木箱上。周圍俱是星空璀璨,隻有木箱那一塊,陰雲密布,透著說不出的詭異陰森,讓人不禁頭皮發麻。

  ??而在木箱內,一陣陰風吹過,女子的背後,突然站出一個男人,全身穿著白色的衣服,渾身都是血,手裏拿著一把刀,對著女子那光滑潔白的脖子便是一刀!

  ??鮮血飛濺,很快淋濕了她橘紅色的衣衫。女子躺在地上,因為血液回灌到肺裏而抽搐,眼睛向上翻,被反捆住的雙手使勁地摳著木箱內壁。

  ??半柱香的時間,女子由大幅度抽搐變為痙攣性的顫抖,身體和麵部極度抽曲,似乎有什麽東西飄然散去?

  ??精魂並非民間傳說的怪力亂神一說,而是人死後的一種神奇的現象。有人曾讓瀕死的人躺在一個秤上,然後量度他們死後體重的變化,並發現有人在死後立即減少了二十一克的體重。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大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用今人之話講,靈魂其實就是大腦、骨髓和神經係統中的“生物信息能”,即幻術界所謂的精魂。通過幻術及幻界的控製,施術者能將死人的精魂收為陣靈,或者保存一段時間,讓其免於迅速消散在天地之間,術士最後那道黃符,起的就是這樣的作用。

  ??郊外風聲鶴唳,寒氣逼人。

  ??突然,就在術士做完法事,剛和那名男子準備轉身離開之際,四周叢林裏,二十多名東廠錦衣衛從天而降,將他倆團團圍住。

  ??“何人在此興風作浪?給我拿下!”

  ??沒等二人作出反應,就聽“嗖”的一聲,空中拋出兩個圓形繩套,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他們脖子上。接著,被人用力一拉,繩套收緊,術士與那位男子不得不雙雙跪倒在地。

  ??垂頭喪氣的術士被捆敷著雙手,帶到百步外一架馬車旁。一名錦衣衛躬身抱拳向著車內說道:“公公,人已帶到。”

  ??“嗯!”馬車內,傳來一個陰綿柔長的聲音:“讓他上來吧!”

  ??術士登上馬車,打開虛掩的小門,彎腰跨了進去。

  ??抬頭一看,裏麵坐著一位四十左右的太監,身材肥碩,麵無表情,象一尊佛像穩坐在那裏。

  ??他有所不知,眼前的這尊“佛像”,便是當今聖上身邊如日中天的紅人、文武百官誰都不敢輕易得罪的大太監馮寶。

  ??“知道為什麽抓你嗎?”“佛像”開口了。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不幸落入你手,那就聽候發落吧。”術士講話倒也硬氣。

  ??“此言差矣。法師今晚所犯,理當問斬。”“佛像”看了一眼術士,突然抱拳問天,抬高嗓門:“不過皇恩浩蕩!當今乃我大明用人之際。你若跟我回宮麵聖,便可免你一死。”

  ??術士:“哼!天下還有這等好事!貧道乃一屆莽夫,無德無才,不知皇帝想召貧道進宮作甚?”

  ??“這個對法師來說不難。皇上一心問道,求才若渴。你隻需幫我們找到另外七位跟你一樣的奇門中人,隨我一到回宮,為聖上指點迷津。”

  ??馮寶所說的奇門,人稱四門四派,其中乾為奇門、坤為隱門、震為東派、坎為北派、艮為偏門、巽為異門、離為南派、兌為西派。

  ??奇門最早可追溯到遠古。

  ??逐鹿之戰中,軒轅黃帝在與蚩尤的交戰中一開始處於弱勢。這蚩尤身高七尺,鐵頭銅身,刀槍不入,而且會呼風喚雨,在戰場上製造迷霧,使得黃帝的部隊迷失方向。就在戰局膠著之際,黃帝偶夢九天玄女授以法訣,而後登台致祭,最終戰敗蚩尤。

  ??就在這時,洛水中有神龍背負河圖而出,彩色的鳳凰銜著洛書從天空中拋下,這就是後人口口相傳的天篆文冊《龍甲神章》,裏麵除了記載兵器打造之法外,還記載了行軍打仗、調兵遣將的兵法。於是,黃帝命大臣風後把其推演成文,並開創奇門。

  ??奇門講究布局,黃帝時代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因為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十二時辰,全年四千三在二十時辰,每個時辰一局。黃帝的大臣風後精簡為一千零八十局。後來薑太公又依七十二候立七十二局。

  ??身為奇門中人,必精研上古河洛天地之數、陰陽五行氣運、八卦九宮星宿分野、渾天甲子律曆以及道家觀天法地效法自然之學說,集理、法、術、功、用等技能為一體。而一旦奇門四門四派合為一體,則倒轉乾坤,無所不能。

  ??術士猶豫片刻,點頭應允:“貧道姑且答應公公。不過醜話說在前,奇門中人向來生性超脫、飄忽不定,我隻能告訴公公去哪兒尋他們,至於這些人願不願意跟你進宮,貧道實在無法保證。”

  ??“那個無妨,咱家自有辦法。”言畢,“佛像”便沒了聲音,繼續逼上眼睛,坐在那一動不動。

  ??“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

  ??齊雲山,道教名山,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

  ??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一幅山清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山奇、岩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等名人學士都在此留有佳句墨寶。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此刻,馮寶正穿著一身商人打扮的衣服,帶著幾名貼身護衛,走在齊雲山一路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平時很少出宮的他發現,剛才這話用在齊雲山上再貼切不過了。

  ??眼前的山並不甚高,最高峰也就五六百米,但卻崖壁直削、穀地幽深、群峰競秀,愈見其高聳巍峨,深不可測,蹊蹺多姿的峰巒洞岩散發著神秘的氣息。

  ??之所以到這裏,是聽那術士所言,來尋一名位列奇門之首的乾門中人。

  ??據傳,這位奇人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通讀《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後來歎息:“這些書都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啊!”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入蜀修行時,奇人遇太上老君指點,傳授《太平洞極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並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製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深受當地百姓擁戴。過了若幹年,這位奇人又來到了齊雲山,感歎這裏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便在此結廬而居數十載,每日築壇煉丹,鮮有見客。

  ??這些奇人,一個個身懷絕學,卻寧願把自己隱匿於叢林、寄情於山水,反倒是當今廟堂上那些文武官員,最大的本事就是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整體為了一點點權力弄得你死我活……想到這,馮寶心中竟生出了幾分敬意,不知不覺加快了步子,想早一些見到那個傳說中的隱世高人。

  ??一路腿腳不停,終於來到了山頂,一座高大的道觀印入眼簾。居中殿堂牌匾上刻有“佑聖真武祠”幾個字,左右各為王靈宮、趙元帥殿,俱雄麗。

  ??中國的道教宮觀一般都根據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線為中軸,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設在中軸線上。兩邊則根據日東月西,坎離對稱的布局,設置配殿供奉諸神。而這種對稱的布局,也體現了“尊者居中”的等級思想。

  ??已是黃昏,香客不多,一位道童正在打掃院落。

  ??問明馮寶來意,他把眾人帶到了後山一座木屋前:“施主請在此稍等。”說完便走向木屋。

  ??屋門緊鎖,透過薄薄的窗紙,依稀可見裏麵躍動的香燭。

  ??過了一會兒,道童出來了:“師父有話,近日清修,不便見客。請施主自處。”

  ??“謝謝小師父,請轉告你家尊師,咱家過幾日再來拜訪。”說完,馮寶與眾人向山下走去。

  ??過了一個星期,馮寶上山,得到的還是同樣的回答。

  ??“天地閉,賢人隱啊!”對於這樣的境遇,馮寶似乎並不氣惱,也不焦躁。

  ??他知道,江湖上確有一些“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的真隱士,他們保持獨立獨行的人格、追求思想人身的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但也有很多是隱以待時者,他們的內心其實極為渴望功名,隻是由於時運不濟或機遇不湊,隻好暫且隱居。像那薑太公呂尚,當年隱釣於渭水之濱,為的就是釣上姬昌這條魚;還有那諸葛亮,雖“躬耕隴畝”,卻“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一代劉皇叔來訪,便將久蘊心頭、構思縝密的“隆中對”一瀉而發,其渴望功名之心何等急切。

  ??屋子裏這位閉門謝客的高人,到底是前者的真隱,還是後者的假隱?身居宮中這些年,馮寶相信自己的眼睛,更相信自己的判斷。隻要見了麵,一切自然就有分曉了。

  ??就這樣,差不多每隔七八日,馮寶就會上一次山,來來回回大概跑了四五次,結果都是吃了閉門羹。

  ??一個雨後的清晨,馮寶再次來到了山上,站在那間熟悉的木屋前。

  ??江南就是美啊。這裏山明水淨,鳥語花香,四處都是群山崢嶸,鬱鬱蔥蔥,充滿了靈山秀水之氣。

  ??馮寶正徜徉於眼前的美景,忽聽一聲清嘯,兩扇板門呀的一聲打開了,一個身長約九尺三寸、穿著黃杉的道士走了出來。

  ??隻見他濃眉大眼,紅頂綠眼,鼻子高挺。更奇特的是,眼睛上居然長了三個角。垂手過膝,胡子濃密,一路走來猶如龍行虎步,甚是威武。

  ??“有擾大師了!”馮寶趕緊上前作揖。

  ??“施主有禮了。”道士雙手還禮:“不知施主幾次三番前來,所為何事?”

  ??“不瞞大師。此次所來,乃受當今聖上所托,尋訪得道高人,弘揚道法精髓,為天下蒼生祈福。”

  ??道士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恩愛,也隨時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隻要清靜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誌在青山中。”

  ??“法師所言極是。當今聖上英明,虔修法度,恩澤生靈。他每日深居簡出,一心問道,為的也是社稷安定、子民和睦。然則今南方多雨、北方旱災,災民四起。吾皇心係蒼生,夜不能寐,正需如大師一樣可力挽狂瀾於九天之高人,布道施法,救民之於水火。再者,大師一身屠龍之術,荒廢於此卻無用武之地,豈不哀哉可惜……”

  ??皇帝睡不著覺,馮寶是知道的,但是不是因為大災之年心裏想著天下蒼生,那就不得而知了。麵對眼前這位高人,他必須找一個入情入理、讓任何人都難以推脫的借口,即便這樣的借口他是臨時胡編亂造的,但隻要能說動人心,那就成功了。更何況,人最大的弱點就是虛榮。不管你是真隱,還是假隱,一旦當你強烈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應該為別人做點什麽時,那說明你已經入套了。

  ??馮寶的目的達到了。道家看重的是緣分。如果彼此有緣,那他畫的這個圈,你隨時可以跨越。因為緣分就決定了你跟他是不是一樣的人。如果你是他的一部分,你就是他,那還有什麽打擾不打擾的呢?能打擾他的,是他之外的人。你會不會真正打擾他,取決於你是不是跟他心境相通。

  ??此刻,馮寶與道士便是心境相通的,或者說馮寶看透了道士的心境。

  ??那位道士沒再推脫,他被馮寶的一番誠意打動了,意氣風發隨他一同下了山。

  ??就這樣,在江湖上飄蕩了半年多時間,馮寶陸陸續續找到了八個人,他終於可以向自己的主子嘉靖皇帝交差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