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麵具揭開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3934
  賀燁這時正遙望營州城頭。

  ??一年前他過榆關,抵遼西,仍然統率先鋒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奪柳城、錦州、義縣等地,實際上在共治二年初春,已經徹底將營州四麵圍困,潘博無法得到部屬轄地的守望相助,營州已然成為一座孤城,但這個曾經雄心壯誌意圖吞並賀周的安東王,手裏仍舊握著十萬親衛,他選擇的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而是緊閉城門消極防守,賀燁不知這個足稱梟雄的對手如今是什麽心理,他或許仍在期望著北遼耶律氏的支援,或許已聽聞了大周被突厥戰敗的消息,懷抱希望燕國公部會受朝廷之令撤援長安,如此他仍然有望東山再起,更或許他在等待燕國公急功近利,準備在周軍攻城時予以猛烈的反擊,或許他已經心灰意冷,以消極的方式苟延殘喘。

  ??無論潘博如今怎麽想,怎麽部署,賀燁一方已然估清情勢,縱然這樣的龜縮,潘博也已經堅持不了多久,因為營州城中,已經沒有多少糧食,遼西之地苦寒,雖數十載以來潘博鼓勵農桑,開懇荒陌,但為壯大軍隊,當然也必須鼓勵人口繁衍,又兼潘博為了迅速擴充實力,以善政吸引大周流亡人口,已然造成耕地不足收成難解需求的困窘,安東轄境不得不依靠行商遠販糧粟,方能緩解治下軍民的溫飽。

  ??又兼燕國公奪回渝關,大軍逼近,潘博早在兩年前便不得不閉城固守,營州城外,農家皆舍棄耕種避入城中,如今四方失陷,潘博難以得到支援,三十萬軍民,僅靠城中存糧支撐,已然瀕臨斷糧的局麵。

  ??再拖延下去,百姓將會易子而食,因為潘博首先滿足的,必須也隻能是兵勇。

  ??賀燁沒有著急發動最後的總攻,他在一月之前,便遣使在城下喊話,隻要潘博獻城投降,將恕其不死,安東王自據營州,推仁德、施善政,如今大勢已去,營州儼然孤城,料安東王必定不忍子民慘為餓殍,安東之民,原也是炎黃子孫,與中原華夏血脈相連,朝廷當然不會因安東王逆謀之罪,責難黎民百姓,便連軍衛都可得到寬免,殊不見營州城外,安東柳城、錦州等地雖被收複,周軍卻與子民相安無事,甚至有意願離開遼西苦寒之地,歸複原籍的子民,竟被允遣,如今已在燕趙、晉朔等地,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隻要安東王屈降周室,戰亂即告結束,代價無非是潘博再非割據一方之王公,死罪雖免,卻淪為庶民而已。

  ??這樣一來,百姓甚至士勇都會心生期望,因為他們並沒有亡國被俘的恥辱心態,他們原本也是大周的臣民,有些是為了生計,絕大多數是逼於無奈才為潘博號令,眼看滅頂之災近在眼前,驀然卻發覺有生的希望,而且日子未必就會比從前更差,又有多少願意去死呢?

  ??雖說有些死忠於潘博的親衛,不能容忍他們敬愛的安東王淪為罪庶,不甘放棄他們與安東王共同的抱負,但這些人絕對不占多數。

  ??當然,相比普通軍民,他們在安東擁有更加高貴的地位,更加優越的生活,他們可稱統治階級,正常情況下,他們才能代表一個政權的意誌,大可不必理論被治階級的想法,然而眼前也並不是正常情況。

  ??潘博的政權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統治階級的意誌,湮滅不了民眾渴望生存的決心。

  ??糧庫裏的粟米在逐漸減少,百姓們已然在忍饑挨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於他們而言,這樣的誘惑太迫切,太吸引。

  ??他們翹首盼望著潘博能夠屈降,舍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實現曾經對萬千子民的允諾。

  ??但潘博根本沒有理會賀周的使者,因為獻降就等於徹底失敗,他知道再也無望東山再起,當初他擁兵自重,賣國求榮,不是為了人生以罪庶落幕,他骨子裏並非仁德賢明,他也從來不是愛民如子,他苦心經營多年,把自己塑造成為道德楷模,把以營州為中心的安東轄境,打造成似乎與賀周統治下的州縣天淵有別的樂土,隻不過是因為他隻能這麽做,才能收獲更多民心所向,才能壯大聲威,以正義的旗號,顛覆賀周的暴/政。

  ??所以野心抱負是必須的前提,所謂公正愛民,所謂天下大同,都必須屈居這個前提之下。

  ??賀燁當然也料到潘博會如何取舍,他就是為了拆穿潘博的偽裝,摧毀營州的眾誌誠城軍民同心。

  ??同時,他已經整裝待發,時刻準備著向營州發動最後的總攻,他要讓這場勝利盡可能的輕而易舉,他希望盡可能減輕士兵的傷亡。

  ??因為他心知肚明,轉身之後,與突厥人的戰爭,才是不容一絲疏怠與饒幸,那場戰爭,是華夏與蠻狄的殊死較量,重要及關鍵程度,甚至遠勝兵諫韋太後。

  ??而這時,不僅僅先鋒部的黑衣衛,燕國公所率三十萬大軍,全體將士,均在關注儼然已經取代燕國公發號施令的“青麵少將”。

  ??尤其統領們,除了少數知情者,心中均有狐疑。

  ??“青麵少將”自幽州大捷後,便受令留守葦澤關,若說突然趕赴遼西是奉朝廷調遣,身先士卒驍勇衝鋒也是其一直以來的風格,可這回,秦少將竟然逾越燕國公這位主將,指揮若定決斷戰計,燕國公等將領卻毫無異議,聽令景從,這樣的情形實在讓人疑惑。

  ??可十載整頓,複幽燕、征遼西,一步步創建功業,莫說燕國公原來的舊部,就算是姚潛留下的那幫部屬,這時也已然習慣了令行禁止,他們是軍人,並且是邊軍,遠離政治中樞,原就不擅權術求榮,姚潛自調回長安,就算未將這幫舊部完全拋之腦後,也是鞭長莫及,反而是燕國公對他們論功行賞,他們逐漸意識到作為軍人的榮耀,他們親眼目睹過秦氏子弟的身先士卒,軍人骨子裏不甘敗辱的英勇逐漸複蘇,他們至此有了信念,他們渴望的是受人敬重的勳功,攀附奉承等手段也許會給他們帶來富貴,但絕對不會有今時今日的驕傲,那是發自內心的,睥睨一切的,昂首挺胸於天地之間,無愧無負於先祖列宗。

  ??當然也有一部分“食古不化”者。

  ??但這些人已經被秦明逐步清除了。

  ??所以諸位將士盡管心存疑惑,卻誰也沒有開口質疑,更沒有引起軍心哄亂,畢竟“青麵少將”的驍勇善戰有目共睹,一定程度上,他率下先鋒部的戰績甚至完全可以聘美燕國公。

  ??三十萬大軍,列陣於營州城外,然而這片天地之間,卻隻有嬌陽烈烈,風聲吼吼,沉默的將士們鼻端依稀可聞自南而來那片大海特有的腥濕,西望卻是起伏的丘陵,他們手中的利戈鋥鑠,腰間的長刀暗鳴,他們已經準備好衝鋒,徹底摧毀與他們對峙已久的安東軍,他們渴望勝利,他們信心十足。

  ??賀燁卻依然緊盯著營州城牆。

  ??終於望了一眼天上的金烏,似乎還觀察了一下樹影,開口詢問柳彥:“以往這個時候,正是南門換防之時,今日卻無動靜。”

  ??柳彥給予肯定:“的確不曾換防。”

  ??他自己都沒察覺語音裏難以抑製的興奮,蠢蠢欲動的情懷,喉嚨直覺發緊:“時機已到?”

  ??“再等一等。”賀燁上前兩步,直到看清營州城頭的防軍似有騷動,他們似乎不再關注城外,而有回望城內的動作。

  ??“殿下,仿佛今日真已到了時機。”這時連秦明都忍不住開口,話音才落,手已經摁緊刀鞘。

  ??“再等一等。”賀燁兩眼閃亮,目光卻看向西向。

  ??他摒息凝神,終於聽到了三聲向天穹發射的鳴鏑,隨後,有狼煙騰起。

  ??那是他安排在營州城的細作如約報訊,說明城中動亂已生。

  ??青銅麵具之下,鋒銳的嘴角向上彎起,賀燁轉身,麵對三十萬整裝待發的將士。

  ??多少年了,從大明宮的生死攸關、忍辱偷生,一步步走到今天,晉王賀燁,終於要揭開臉上的偽裝,讓這個天下,重新認識自己!

  ??將士們眼見麵具揭開,露出的容貌卻沒有被大火燒毀的疤痕遍布。

  ??甚至有好些人都看不清“秦少將”的眉眼,更沒有恍然大悟的震悍。

  ??但先鋒軍們,以及站在前列的眾多統領,不僅看清了晉王殿下的麵貌,甚至聽清了營州城外的誓詞。

  ??“將士們,曆經十載,今日!於大周而言無比恥辱之共治二年,五月望日,某,晉王賀燁與三十萬將勇,將會攻伐營州,斬殺潘逆於刀鋒之下,征複遼西,開創功績,過去之屈辱與愧恨,將終結於此一戰,逆黨獲誅,疆域得複,大周將士君臣,將以此一戰震懾蠻狄奸小,吾輩,非亡國懦夫,吾輩將匡複社稷,亮出長戈,劍指蒼穹,我要聽見你們胸中誌向,於天地之間震籲,大周必勝!華夏必勝!”

  ??驕陽之下,黑袍金甲紅披,這個年輕的統帥,劍芒直向金烏。

  ??他的身邊,燕國公、秦明、柳彥等等統將,單膝跪地,拳抵胸房:“臣,聽令晉王,大周必勝、華夏必勝!”

  ??震驚是必然震驚的,但沒有人猶豫沒有人懷疑,他們這時雖然不知長安已然淪陷,甚至不知韋太後已然撤逃,但共治議和的恥辱,曾經屢屢挫於安東軍的愧恨,這些在心中早成塊壘,他們都渴望著以一場毫無爭議的勝利,告慰軍中戰死的同袍,也告慰自己!

  ??必勝的呼聲有若雷霆震響,大周的勇士無不屈膝仰麵,看著終於揭開麵具的晉王殿下,率先跨坐戰馬,發出“進攻”的號令。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