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計成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2743
  這個人便是楊懷犀。

  ??“勞煩先生書告蜀王,我已得太後告囑,遊說太原四姓,意圖彈劾蜀王黨徒。”

  ??楊懷犀應諾,但他與王績具有相同的疑惑:“要是姚潛臨陣倒戈,配合政變誅殺太後黨,天子坐穩正統之位,殿下起事,豈非更多阻礙?”

  ??“先生以為,姚潛原本乃元得誌所薦,又落下把柄於蜀王黨手中,在蜀王威逼利誘之下,便一定會背叛太後?”十一娘笑問。

  ??“難道,王妃沒有如此疑慮?”

  ??“先生難道沒有覺察,太後對姚潛也太過信任了?”十一娘道:“韋太後,善動猜忌,對元得誌甚至都並非毫無保留,更何況元得誌保舉之姚潛?然而經安北一戰,太後卻任由姚潛統帥禁軍,防護京畿,可謂把身家性命,交付姚潛,如此信任不疑,緣何而生?”

  ??“在下的確百思不得其解。”

  ??“穢亂宮闈。”十一娘直接了當揭曝:“二人有肌膚之親,床第之歡,試問姚潛又怎會如此輕易便被蜀王威逼利誘得逞?”

  ??這個消息來源,正是蘭婕妤,但不提蜀王,就連元得誌都被瞞在鼓裏,所以他們才會認為甚大把握拉攏姚潛。

  ??這當然不代表太後對蘭婕妤更加信任,但相比元得誌等外臣,蘭婕妤畢竟是生活在內闈,更有可能察覺太後這些不能傳揚的私密,當然,蘭婕妤也沒有親眼目睹過穢亂宮闈的現場,但她是女子,早年又曾謀生於歡場,對於男女之間眉來眼去的曖昧更加敏感,再者太後與外臣此類私密,傳揚開來雖然有傷聲譽,卻並不至於致命,與姚潛勾當得久了,難免透露出蛛絲馬跡來。

  ??一回蘭婕妤往玲瓏台問安,被高玉祥阻擋,她出篷萊殿,遠遠卻見姚潛往此方向過來,她便留了心眼,佯作在篷萊殿外小苑采擷紅梅,留連一陣,竟見韋大相國求見太後也被阻擋,心中猜疑,更得幾分篤斷。

  ??後來再細細留心,高玉祥對待姚潛格外諂媚,然而姚潛對待這炙手可熱的宦官,頗為頤指氣使,高玉祥毫不介意,這大不符合其一貫脾性,蘭婕妤又再篤斷幾分。

  ??決定性的證據便是一回太後在宮宴上因為貪杯,好些日子玉體違和,蘭婕妤為盡孝道侍疾床前,親耳聽聞太後囈語,喚一男子表字。

  ??蘭婕妤暗中知會賀湛,賀湛當然知道那表字屬於何人。

  ??再因太後對姚潛日更一日信重,不惜將身家性命托付,十一娘依此作出判斷——

  ??枉廢謝大相國這一世癡心不改,韋太後不耐宮闈寂寞,卻沒有與他這個“青梅竹馬”再續前緣,卻是移情姚潛。

  ??蜀王給予姚潛的利益,哪裏比得上韋太後?而韋太後與姚潛之間的情義,當然也斷非蜀王、元得誌能夠挑撥離間。

  ??姚潛不會倒戈,隻要蜀王威逼利誘,一定會踏入萬劫不複的死亡陷井。

  ??而十一娘能夠幫助的太後的是,引誘蜀王效仿賀淇,策動政變,她當然不會揭曝已經察獲太後與姚潛間的勾當,多此一舉建議太後利用姚潛引君入甕,她的說法是:太後既已設防,蜀王當然不能得逞,但隻要蜀王罪犯謀逆,理應處死。

  ??她也沒有建議太後如何處治天子,反而再一次表達意誌:隻望殿下、大郎能夠平安。

  ??而關於姚潛一事,楊懷犀雖然恍然大悟,卻仍有疑慮:“太原籍官員,曾被蜀王打壓,多得太後與王妃力保,方能不受劾罪,王妃遊說諸臣與蜀王對立雖合情理,然則王相國一直位於中立,之於議和、懷恩王、衡陽侯三大事件儼然反對太後主張,忽而聽信賀大夫遊說,拒絕維護正統堅持太後執政豈不可疑?”

  ??“王相國曆來不涉黨爭,拒絕蜀王並不可疑,所以當蜀王事敗,王相國會力阻廢位之議,甚至主張不應以蜀王之罪牽涉天子,軍國大政,仍因由天子問政、太後輔治,這並不違逆維護正統,而是出於社稷穩定之慮。”十一娘解釋道。

  ??楊懷犀連連頷首:“如此一來,太後便不會懷疑王相國投誠殿下了。”

  ??“蜀王事敗身死,太後一定會軟禁天子,獨掌大權,韋氏以為鏟除蜀王黨,便能順利震服臣民歸心,從此高枕無憂為所欲為,絲毫不察她先後害殺懷恩王舊部、衡陽侯之惡行已然為忠正賢良唾棄,但阿史那奇桑與謝瑩卻心知肚明,到時,隻怕突厥便會再度起兵進逼甘州,太後隻能依靠姚潛、楊懷義之流,長安危矣。”十一娘神色凝重:“我隻希望姚潛、楊懷義不至於窩囊到一潰千裏地步,至少能夠堅守到殿下蕩平營州,燕國公部回援京畿,如此京畿千萬百姓,許能免受殘害。”

  ??——

  ??共治元年四月,寵冠後宮的麗妃因忤逆太後被褫衣廷杖,降為美人,罰於感業寺“思過”,常美人就此與天子分居二處,不能再“狐媚惑主”。

  ??五月,太後壽辰,天子因求常美人回宮與太後爭執,被太後當眾指斥不孝。

  ??六月,蜀王策動政變,因姚潛“舉告”,事敗被捕,一應蜀王黨被處極刑,天子果然亦獲“弑母不孝”之罪,在王淮準一應大臣力保之下,免於廢位,卻再度失去親政之權,幽禁於紫宸殿,不許接見外臣。

  ??消息陸續傳來太原,讓十一娘疑惑則是,元得誌竟然奇跡般的沒被牽連,依然高居門下省侍中之位,執宰政事堂!

  ??賀湛也無法解釋元得誌毫發無損的原因,隻猜測元得誌難道一直是佯投蜀王,太後早有利用元、姚二人引蜀王入甕的企圖?

  ??十一娘覺得並無可能。

  ??莒世南可是元得誌舉薦,元得誌若然是得太後指使佯投蜀王,怎麽解釋賀衍的“英年早逝”?太後狠毒雖勝過虎兕,“食子”之事不是做不出來,然而當年賀衍並無子嗣,害死賀衍對太後專權執政有害無利,更加毫無必要。

  ??元得誌為何饒幸之謎未解,太後大約覺得天子既徹底成為傀儡,亦無必要這時將其替換,注意力便轉向太原,竟提出十分掛念晉王夫婦,更加憐愛尚未謀麵的“孫兒”賀信,希望晉王夫婦攜子回京看望她老人家。

  ??已到此地步,十一娘當然不會答應,借口遲兒不知隨淩虛天師去了何處遊曆,待有遲兒音訊,一家三口再回京城拜望母親大人。

  ??太後收到這封書信後,自是連連冷笑。

  ??這時她已經不再欣慰十一娘的“重情重義”了,她需要一枚完全順從於她的棋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