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善之?惡之?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2885
  “莒公真能惑人心智?”

  ??“他會招魂。”

  ??“招魂?”

  ??“吐蕃貴庶,信佛祖、尊亡靈,莒公因諳招魂之術,方有間亂之機。”

  ??“若然莒公能使吐蕃與突厥絕裂,能否將功贖罪呢?”

  ??“小艾真以為莒公罪不可恕?”

  ??“可恕不可恕我也不知,但是莒公害死這麽多無辜,當然有罪。”

  ??“意圖權位者,有誰手上不染鮮血?”

  ??“所以急公會匪首罪該萬死,莒公也是幫凶。”

  ??“殿下與我,難道不是意圖權位。”

  ??“那怎能一樣,殿下與王妃可沒有殘害無辜。”

  ??“無辜不無辜,又有誰能限定呢?”

  ??以上是回城途中,王妃與艾綠一番交談。

  ??十一娘最終歎息道:“小艾記住,不要輕信權勢場中之人那些冠冕堂皇之說。”

  ??艾綠丫頭蹙著眉,百思不得其解,把頭甩成了撥浪鼓:“我不懂這些大道理,我就知道王妃是好人,所以王妃讓我幹什麽,我就幹什麽。”

  ??蕭九郎自然沒有艾綠那樣單純,當他聽說十一娘計劃讓莒世南行為之事,心裏堵著老大一個疙瘩:“十一妹應當明白,所謂招魂之術,不過摧眠之法,可為何不向晉王殿下坦然直說?”

  ??“九哥是要讓殿下堪破先帝乃莒公謀害?”

  ??“先帝竟是被老師所害?!”

  ??“莒公並不會招魂,那麽當年,他以招魂術取信太後及先帝是什麽目的呢?先帝因裴後亡靈不肯現身與之相見,鬱鬱而終,這當中關竅,九哥應當明白吧。”十一娘正色道:“莒公曾利用蜀王,謀害仁宗帝,助蜀王子賀洱謀奪帝位,促發太後、蜀王兩黨爭亂,急公會方有可乘之機,九哥理當清楚,殿下雖恨韋後,卻與仁宗帝情同手足,倘若確斷莒公為害殺仁宗真凶,莒公可還有生機?所以我才讓殿下相信,莒公確會招魂之術,先帝之死與莒公無幹,莒公雖然利用了元得誌舉薦,並不是因為蜀王在後指使,圖謀亦不過是爭取聖寵之後,籠絡貴族,為急公會起事所用。”

  ??蕭漸入震驚不已,怔怔聽十一娘接著說道:“然則,因罪妃謝氏奸計,導致莒公術法失效,裴後亡靈‘醒於蒙昧’,與先帝徹底決裂,先帝鬱鬱而終,莒公計謀受挫,隻能恃機逃亡,卻因機緣巧合,騙取九哥為匪寇所用,這才有了時至今日,涉險前來太原說服同盟之事。”

  ??賀燁原本不信那些裝神弄鬼的說法,但十一娘“擔保”親自測試,竟真因莒世南施法而見亡者顯靈,王妃力證莒世南並未謀害賀衍,賀燁雖仍是半信半疑,不過眼下的確需要莒世南毀損突厥、吐蕃結盟,糾結舊事於大局並無益處,賀燁也願意給予莒世南自證的機會,所以姑且信之。

  ??當然,關鍵也是因為賀衍的確乃病逝,並非因為中毒,賀燁相信韋太後再怎麽喪心病狂,也不會在親生兒子被害身亡的情形下,包庇元得誌這個重大嫌犯,既元得誌與賀衍之死無幹,莒世南就更不可能是害死賀衍的劊子手。

  ??賀燁對莒世南隻是存疑,而這疑惑甚至得不到蛛絲馬跡證實。

  ??晉王殿下從來是理智勝於感性,雖然傳言格外暴戾,實際卻並不濫殺,不會因為疑惑就奪人性命,他手中的人命或許也有“無辜”,比如跟隨同安遠嫁的宮人,逼於無奈才聽令於謝瑩,對同安施以欺辱,要論公道,稱不上罪大惡極,可攸關生死存亡之際,賀燁不會留下活口。

  ??可莒世南對賀燁而言,毫無威脅,莒世南甚至一直不知賀燁才是吐蕃之行的真正決策人,即便事敗,曝露的最多隻是為晉王妃唆使,兩國交戰,晉王妃唆使莒世南毀損敵軍聯盟可謂合情合理,吐蕃人壓根不會想到向韋太後告發,就算莒世南把晉王妃私縱朱子玉的事合盤托出,太後會不會采信吐蕃的說法呢?——那必須是挑撥離間,太後雖然多疑,對十一娘的信任,還是勝過朱子玉、吐蕃許多,怎麽會輕易聽信“離間”之辭?

  ??這也是賀燁讚同放返朱子玉的原因,他對急公會匪首雖無好感,然而並不像韋太後般,對所有急公會眾都恨不能殺而後快,朱子玉對賀燁不成威脅,晉王甚至對他及其多數嶺南義軍飽含同情,尤其朱子玉接下來的決斷作為,更讓晉王惺惺相惜,反而為朱子玉這位族叔憂心忡忡——

  ??征平元年末,嶺南王朱子玉設計殺死急公會匪首及其黨從,掌控義軍大權,卻遣使向周廷交遞降書,願讓嶺南義軍服從朝廷號令,赴甘州,為先鋒軍抗擊突厥五部盟軍,韋太後猶豫是否受降,王淮準、韋元平、謝饒平三大國相主張受降,兼柳信宜、宇文盛等重臣,甚至連賀湛、徐修能、柴取等後起之秀也主張受降,終於讓韋太後決定暫罷內部幹戈,接受嶺南王的降服。

  ??為示誠意,韋太後昭告天下寬赦朱子玉及義軍士卒謀逆之罪,承認朱子玉乃廢太子銘遺孤,封懷恩郡王,欶造懷恩王府,嶺南義軍十萬部卒,聽令於安北大將軍姚潛麾下,同時,加封安寧伯為衡陽侯,率部配合姚潛作戰,出擊鄯州吐蕃部。

  ??朱子玉正式回歸賀姓宗室,太後改其名謂“珝”,暗合玉名,似乎亦合宗室族譜排序,賀燁尚覺驚奇:“太後這回竟如此寬容,我以為縱然接納太子銘遺孤歸族,亦會許名為‘珛’。”

  ??十一娘冷笑道:“珛之一字,意為玉有瑕疵,太後行事怎會如此明顯?若真以‘珛’字命名懷恩郡王,說明太後當真打算一筆勾消了,反為懷恩郡王之幸,可現今這情形……無非廣示臣民,以安懷恩郡王及義軍部眾之心,我實為懷恩王叔擔心,隻怕,雖放棄權位,立誌抗擊蠻夷,將來卻被太後清算,死無葬身之地!”

  ??不得不說朱子玉……不,現在應稱之為懷恩王賀珝,他斬除寇首朱祥隆及其黨從的行為雖在十一娘預料,然而直接向韋太後稱降,罷止內亂將十萬部卒交歸朝廷轄製,孤身入長安作為人質,以示眾誌城誠對外的決心不僅讓賀燁震驚,也讓十一娘欽佩折服,因為十一娘比賀燁還要明白,世上一心為公不懷私欲者少之又少,她與賀燁都不在這隊列,反而懷恩郡王能夠做到,賀珝的確是個坦蕩君子,若不是生逢亂世,此人足以稱帝。

  ??可這天下,已然不容正人君子了,連無關利害的杜漸宏都不得不死於權勢傾軋,更何況身份如此敏感的懷恩王賀珝?

  ??還有一件讓十一娘擔心的事,為懷恩王歸降,京兆尹宇文盛已經徹底暴露了陣營,雖然他是用“出首”用作掩護,但絕對瞞不過韋海池那雙多疑的眼睛。

  ??賀珝之危,宇文盛之危,亦是裴六娘之危。

  ??“六妹,當初渥丹無能,但望這回,在湄能保你平安,在湄一息尚存,便不會讓六娘孤獨無助,我會竭盡全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