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如果這還不算屈辱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2659
  賀湛代表晉王係,晉王係支持和談,說明必有陰謀!——這便是徐修能的邏輯。

  ??倒並非徐修能杞人憂天,事實上連他在內,絕大多數朝臣心中明白,阿史那奇桑所圖決非複突厥國號而已,否則政變奪權之後,便不會以周廷謀刺佗斤為由,兵逼甘州,難道韋太後還會追究他弑父奪權?阿史那奇桑可不是王知禮,突厥等部將也不等同於雲州王舊部。

  ??倘若太後力主和談,日後突厥五部卻仍然攻破甘州,進逼長安,蜀王必定不會放過這個絕佳時機,屆時人心背向,太後地位岌岌可危,恐怕也隻能孤注一擲,除蜀王廢天子,如此一來,晉王係豈不有了匡複社稷的名義揮師西進?

  ??太後、蜀王兩黨相爭,反而讓晉王坐收漁翁之利!

  ??然而這樣的質疑無憑無據,徐修能當然不會宣之於口,說辭一派冠冕堂皇:“突厥儲君奇桑僅憑一奴婢口供,就敢興師問罪於大周,虎狼之心委實已曝,如何還能和談?如今佗斤可汗重傷不起,奇桑為掩弑父罪行,騙奪突厥部卒歸心。倘若大周與之和談,豈不承認理虧,若讓奇桑坐穩權位,逼服四部響應起兵,仍然難免戰亂,屆時正統派又豈不彈劾韋相誤國、太後謬政,是以,卑職懇請相公於朝議之上,諫言用兵,質問奇桑之罪。”

  ??韋元平雖更加信任賀湛,聽徐修能所言,亦覺大有道理,複又躑躇,哪知賀湛這回卻也沒有據理力爭,竟滿麵汗顏:“聞世子一言,有若當頭棒喝,某於此事故,隻慮相公利害得失,卻疏忽阿史那奇桑另有奸謀,險些誤及君國耽害相公,委實慚愧。”

  ??他這一讓步,立時讓徐修能呆怔,恍然大悟自己中了算計,奈何話已出口覆水難收,總不能因為賀湛變卦便也改口,如此便不是為韋相謀事,分明是與賀湛私爭了。

  ??然而徐修能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晉王係主戰能有什麽好處,總不能授意燕國公秦步雲故意戰敗,引五部之兵犯奪長安,賀周江山若被徹底顛覆,於賀燁當然沒有好處,若說企圖讓秦步雲先滅五部,再揮師長安,一來秦步雲能否戰勝突厥五部還是兩說,再者就算他為甘州主將,也難以做到一呼百應起兵謀逆——與突厥一戰,就算起用秦步雲,太後也不會讓其率領幽州部將士作戰,禁軍非秦步雲舊部,怎會聽從於他號令,助賀燁奪位?

  ??徐修能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再次“路遇”賀湛,冷笑試探:“澄台好機謀,分明便是主戰,卻有意誤導在下,隻在下實在愚昧,不解晉王為何主戰。”

  ??賀湛這回沒有置之不聞,他站定步伐,在長廊下淡淡看定了徐修能:“原因正如徐世子早前所言,若不戰突厥,將有滅國之憂,眼下情勢,大周已經不能再耗於內鬥了,徐世子,賀某這回算計,並非對你不利,但倘若賀某建言主戰,徐世子勢必會不遺餘力主和,賀某不能用江山社稷做賭,相爭與爾之間口舌勝負,也請徐世子衡量,榮華富貴也好,權勢名利也罷,倘若華夏之治不存,爭來奪去究竟有何意義?”

  ??這時長廊之外,仍舊風雨如晦,對立的兩人似乎都是倨傲的姿態,眉目籠罩陰雲,到底是徐修能先舉步伐,緩慢的,又堅決的,不再停頓回顧,賀湛轉身去看雨急如瀑,水幕裏黑壓壓的瓦頂,他小勝一局,然而卻無法愉悅。

  ??的確無法愉悅,因為數日之後,在朝議之時,雖然謝饒平、韋元平、元得誌、王淮準四大國相難得一次的統一口徑,力主征戰突厥,太後卻力排眾議,她要再次與突厥和談,態度格外堅決,甚至根本不聽政事堂諸相的理據,就更別說賀湛、徐修能區區中書舍人的意見。

  ??朝議之後,又行殿議,謝饒平等隨即改變主張,紛紛主和,王淮準獨力難支,敗下陣來,已經逼於實勢圓滑多年的老臣,在這一刻甚至有掛冠而去的衝動。

  ??韋太後的主張當然也是“冠冕堂皇”,無非那套兵者凶器、爭者逆德的說辭,卻無視周與突厥,儼然至“不得已而用”的地步,她質問王淮準:“何為不得已?哈吉勒堅稱吐蕃讚普並無起兵之意,也甚質疑佗斤可漢遇刺乃大周指使,答應說服奇桑撤兵,未曾嚐試和談,怎就到了不得已?”她甚至憂心忡忡:“兩國若然開戰,多少將士又將損亡,百姓亦難安居樂業,故能避則避,方為仁德之道。”

  ??原來這回朝議之前,太後雖然也詔見了幾大心腹商量對策,然而並未決斷,所以沒有統一口徑,真到朝議前日,她剛說服吐蕃王哈吉勒阻撓突厥起兵,認為已經有了主和的基礎,沒有必要再與黨徒統一意見,朝會時力排眾議,方能顯示她的遠見與威望。

  ??而哈吉勒的確沒有食言有負太後寄望,阿史那奇桑雖然已經從父親佗斤手中徹底奪過政權,僅憑突厥之力,亦難以戰勝大周,更不說若五部盟軍瓦解,吐蕃還可能反戈一擊與突厥為敵。

  ??奇桑答應和談,不過提出的條件對大周而言簡直就是恥辱——

  ??割原州、靈州六地交突厥治管;毀赤嶺界碑,割繕州、鬆州等地交吐蕃治管;突厥、吐藩、鐵勒三部異族王,冠以大親王稱號,位階駕於周廷親王之上,入朝見周天子不解佩劍,不除鞋履;五部駐一萬軍勇入長安城,護衛大親王安全;周廷需改年號為大治,以表“天下大同、六國共治”。

  ??如此喪權辱國的所謂和談,太後竟然一一應允,於是賀洱登極以來,表示繼承“德宗治世”的年號承德猝然而止,賀周統治正式邁入恥辱的大治之年,不僅如此,韋太後甚至還擔憂突厥儲君阿史那奇桑不滿周廷誠意,主動提出聯姻,要將同安公主遠嫁突厥。

  ??朝堂內外,一片憤怒質疑,甚至有正統派的大臣文士長跪宮門請願,然而韋太後沒有改變決意。

  ??她冷冷注視著那些反對她的朝臣,她想也到了時候讓他們明白,這個國家,隻有她能說一不二。

  ??韋太後其實也很明白,賀周之治已經經不起內耗了,不過她的主張是“攘外必先安內”,她仍然堅信隻要先後剿滅潘博、朱子玉兩股叛亂,突厥等蠻夷之族便能不戰而屈,在她的眼中,內亂才是“不得已”,戰爭勞民傷財,那些錢財理應被她享用,粉飾榮華富貴盛世太平,而不該浪費於戰爭。

  ??原州、靈州等荒僻之地暫時由蠻夷割據又算什麽呢?隻要保住甘州,安撫五部,平息營州、衡州內亂便是指日可待,屆時不戰而屈蠻夷之兵,她的功績便足以勝過文皇後,史書之上,她才是名符其實的女中堯舜!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