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明目張膽的丫頭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9      字數:3200
  十一娘當未入雲州城,便已交待白魚在入城之後迅速聯絡各組探人,因而這日傍晚,她便聽說了就在前幾日,原來雲州親軍與募軍已然是險生衝突,鬧傷人命!十一娘不禁後怕——募軍若真被親軍所殺,就算她洞悉王知禮陰謀,必定也會向王進穀施壓,拿董旗風性命,縱然她一點不在意董大勇的懷恨,此人被王知禮拉攏更是反而如她所願,但她絕不樂見因征兵令應募邊軍的衛士死於權奪。

  ??隻十一娘這時將“張大壯”的名姓念叨好幾遍,甚覺疑惑:“怎麽有些耳熟,又想不起來是在哪裏聽說過。”

  ??因袁夫人將晉王夫婦安排在了後宅,白魚不便直入,阿祿便充當跑腿傳遞消息,這時也鎖緊眉頭:“聽王妃這麽一說,婢子也覺得仿佛是聽誰提起過。”

  ??坐在一邊的賀燁原本在剝杏仁解饞,聽主仆這番對話,忍不住曲指一彈,一枚杏殼便直中阿祿額頭,打得丫頭“哎喲”一聲驚呼,呆呆地看向始作俑者。

  ??“這個笨丫頭最近不用腦子,也還罷了,王妃自幼強記,怎麽忘性也如此之大?張大壯不就是艾綠受托,要將家書與鞋襪轉交那人?”

  ??十一娘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娟娘自從進了霓珍衣坊,因她一手繡工原就出色,性情也十分溫柔敦厚,還勤勞刻苦,於是被巧娘擇中,正式收為弟子,樂意將霓珍繡包括線染、配色技巧傾囊相授,艾綠因著原為巧娘舊仆,後雖“轉投”晉王妃,倒也不曾忘記舊情,時常仍往霓珍衣坊看望巧娘,一來二去也與娟娘混熟了,有回替娟娘往屋子裏取一物件,看見了一枚玉佩,艾綠大覺奇異,順手拿了玉佩去問娟娘:“娟姐何故有王妃佩飾?”

  ??這枚玉佩原是當年除夕,賀燁與十一娘“偷聽牆角”,為資助大壯夫妻,賀燁向十一娘討來暗下施贈,後軍屬撫恤如期發放,娟娘又成了霓珍衣坊雇工,生計不愁,當然也沒打算變賣玉佩,一直珍藏著。

  ??可娟娘仍然銘記“恩人”施惠之情,奈何一直不知恩人是誰,也沒法告謝,忽然聽艾綠說是王妃之物,娟娘不由大驚,連忙追問艾綠能否確定。

  ??艾綠便取下貼身掛在脖子上的一隻白玉佛雕,將記認指給娟娘看:“這兩枚物什,都是長安奪巧工坊琢製,工匠在上留有印記,再者這枚玉佩之結絡,是碧姐姐親手編製,當時我在旁親眼目睹,哪會弄錯。”

  ??娟娘這才知道原來那年除夕,擲錢施惠玉佩為贈的好心人竟然是晉王妃。

  ??艾綠也把這事轉來說給了十一娘知曉,代轉娟娘的千恩萬謝,不過那時當然沒提娟娘丈夫名姓,還是這回艾綠隨來雲州前,專程去問娟娘可有書信物什轉交,但艾綠也明白鞋襪等等也就罷了,書信遞交需得知會王妃,因而將娟娘家書拿給王妃過目,信封上就寫著張大壯的名姓,王妃故而才有映象。

  ??但十一娘當然也明白她的“強記”之能無非是占了兩世為人這點優勢,莫說過目不忘了,甚至比不上賀燁及蕭小九這兩個真正的天生強記,此刻被賀燁質疑,她也不心虛:“當日掃了一眼,並沒往心裏去,不比殿下確乃名符其實過目不忘。”

  ??她又稍一沉吟,冷笑道:“難怪王知禮一計不成,竟就偃旗息鼓,原來是有了更加合適人選,這位張隊正必然對人提起過他與晉王府之間關聯,卻不防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竟然險些引來殺身之禍!”

  ??“這回的確多虧了王橫始,否則咱們到底還是晚來一步,沒法救張大壯平安。”賀燁拿著一碟剝好的杏仁過來,打算與王妃分享。

  ??卻見十一娘微斜著眼看他,帶著幾分淺淺的笑意:“殿下這是對王郎將化幹戈為玉帛了?”

  ??賀燁冠冕堂皇:“我是公私不分一類人麽?”

  ??倒是並不掩示對王橫始的越發欣賞:“上回便看出他愛護屬兵,也不是一心隻圖私欲,這回更是以大局為重,根本不怕得罪親軍,行事甚為光明磊落。”

  ??十一娘卻依然無動於衷:“我還是那句話。”

  ??賀燁怔了一怔,方才無奈搖頭:“是,王橫始與本王道不同,不能為謀,再者其至少有一點與王進穀等等相同,那就是不服朝廷管束,意圖擁兵自重稱霸一方,再是治軍有方驍勇善戰,卻並非大周忠良。”

  ??“殿下明白就好。”

  ??“我隻是不忍心,眼看王橫始被王知禮這等卑鄙小人暗害。”

  ??“那麽殿下是想留著這個對手,將來成為心腹大患後,再堂堂正正發兵征剿?”

  ??賀燁啞然,半響後方才又無奈搖頭:“的確是我再犯婦人之仁了,豈能養虎成患,又為打虎,使更多兵勇戰死疆場。”

  ??顯然已經讚同十一娘接下來的所有計劃,利用王橫始先保全募軍,卻坐視董大勇暗投王知禮,使王知禮痛下決心弑父殺侄,這樣一來,莫說擁戴王橫始的募軍,便連絕大部份雲州親軍也會心生不服,隻有這樣,朝廷才可能以最小的代價,鏟除雲州王氏杜絕隱患。

  ??“董大勇既為王進穀心腹,必然了解王知禮並非王進穀擇中繼承人,但據我了解,此人私欲頗重,又甚是剛愎自用,又難怪王知禮會起意收買拉攏他,然而一旦王知禮明白王進穀看似還在考慮他,實則是為引王知節針對,讓他兄弟二人鷸蚌相爭,好教王橫始這漁翁得利,王知禮當然不會再寄望名正言順繼承軍權,他隻有破釜沉舟,才有一條生路。”十一娘說道:“王橫始直到如今,尚且不知王進穀用意,更不知王知禮這位叔父心狠手辣,為權欲,不惜弑殺生父,所以,殿下需得有心理準備,王橫始極大可能因為大意輕敵,而中王知禮暗算,死於闔牆之爭。”

  ??晉王妃其實明白王橫始並非陰險歹毒之人,也承認自己對他竭盡利用後卻過河拆橋,這樣的手段也稱得上歹毒無情,但她沒有把握收服王橫始,打消此人在其祖父多年灌輸之下,那顆堅定不移貫徹稱霸一方的野心,更重要的是,十一娘壓根認為沒有冒險收服的必要,所以對王橫始,她隻能陰險狠辣,欺騙利用。

  ??張大壯這件事故發生,讓十一娘慶幸的是更加有利於全盤計劃,當即喚來艾綠,交給丫頭一個“光榮任務”,那便是私下打聽張大壯的品行。艾綠眼下身手雖然大有長進,性情卻還是那般直率天真,刺探一類任務對她而言大有難度,但丫頭卻一點沒有自知之明,信心十足答應下來,便忙著去執行任務了。

  ??十一娘也不怕她露出馬腳——就算被王橫始察覺,聽說艾綠與張大壯妻子娟娘交好,也不會以為丫頭這番明目張膽的刺探有什麽其餘目的,事實上,艾綠根本沒有明白王妃的用意,的確是衝著張大壯是否背著娟娘拈花惹草這條歧路一去不回頭。

  ??至於張大壯的品行究竟如何,十一娘當然不需要真讓艾綠刺探,交待雲州城中探人即可,之所以讓艾綠出麵,也是為了接下來與王橫始的交談有個順理成章的切入點。

  ??而隨著晉王妃身邊婢女上躥下跳四處打聽張大壯的種種情況,後來甚至往軍營,將家書與幾雙鞋襪當麵交予,越來越多的衛士都知道了張大壯與晉王府間不得不說的關聯,艾綠不知自己已然引起“轟動”,尚且認為大功告成,一五一十回報成果:“娟姐夫很不錯,雖說也愛結交,卻僅限同袍,從來沒有去拈花惹草,上回就算為了酒肆裏一個女子打抱不平,也不是出於那些見不得光之企圖,倒是常與好友提起娟姐,直誇娟姐溫柔賢惠,又能持家。”

  ??賀燁在旁聽得連連搖頭,評斷一句:“笨丫頭。”

  ??艾綠傻眼,直到王妃緊跟著評斷“幹得漂亮”後,她才轉憂為喜,衝晉王殿下撇了撇嘴,得意洋洋走開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