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9      字數:3250
  雖說事態的確沒像王知禮設計那般發展,但何勝施早前特別強調了他是如何挑唆董旗風埋怨王橫始“處治不公”,偏幫部屬而虧待舊部,王知禮當然不可能再責罰這個心腹,將人扶了起來,又是賞藥又是賞錢,極盡安慰表彰,讓他的長子親自把何勝施送了出去,又才沉思。

  ??今日要是董旗風在何勝施挑唆之下,一劍殺了那張大壯,晉王妃得知消息,怎麽也不會放過行凶者,必定會向雲州王施壓,處死董旗風,這樣才能給晉陽軍屬一個交待,如此一來,董旗風的父親董大勇怎能甘心?一來會對晉王妃心懷怨恨,二來也更易被自己爭取籠絡。

  ??董大勇是王進穀的左膀右臂,極得王進穀信重,要是被王知禮拉攏,當然更加有利於他奪得權位,不同於王知節是把弟、侄二人當作競爭對手,王知禮早已看穿,無論王知節怎麽折騰,都不可能繼承軍權,他的競爭對手隻有一個,那就是侄兒王橫始。

  ??故而王知禮自從有了這樣的設計,起初想著利用毛維,在晉陽城中物色一個有誌投軍但不符條件的人選,撮合他與晉王妃攀上關係,受晉王妃特許,薦來雲州,再被都督親軍殺死。

  ??不是王知禮多此一舉,他以為要是死者與晉王妃毫無瓜葛,晉王妃壓根便不會多事,單單是刺史王績出麵,莫說對王進穀根本不成威脅,也達不到讓董大勇怨恨晉王妃的效果——

  ??倘若那日十一娘當真中計,允從曲豐兒所請,將人薦往雲州部,卻沒死在戰場,反而是被上級軍官欺殺,曲豐兒的寡母哪會善罷甘休?勢必是要懇求晉王妃主持公道的,人是晉王妃薦往雲州,晉王妃總不能推脫王績身上,那麽才會向王進穀施壓,平息曲母的憤恨。

  ??但王知禮沒想到的是,晉王妃根本不曾中計,若再物色另一人,晉王妃照樣不會允從不提,甚至還有可能動疑,故而王知禮這才把目光轉到現成這些募兵,考慮著能否挑選那麽一個,最好家人在晉陽城具有一定地位,如此一來,才可能逼得晉王妃不得不過問凶案,平息軍屬憤怒之情。

  ??但王知禮並不了解募兵家境,故而才想到心腹何勝施,希望時常與兵勇來往的他,能推薦一個合適人選,湊巧的是,何勝施這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因早前與張大壯發生過口角,一心想著報複,便對張大壯的情況格外關注,聽王知禮一提這話,哪裏還用考慮,立馬便“舉薦”了大壯。

  ??“張大壯四處同人吹噓,說不僅他家婆娘是霓珍衣坊雇工,而且在他決定從軍之前,還曾得過晉王妃一枚玉佩資助,要不是給婆娘留下那枚玉佩,以便危難時抵當解燃眉之急,他當時也不放心留婆娘一人在晉陽城中,還說他家婆娘與晉王妃身邊婢侍眼下也相熟得很。”

  ??王知禮一聽這話,竟然覺得張大壯比那曲豐兒更加合適,毫不猶豫便選擇了他當冤大頭。

  ??竟不想廢了許多心機安排部署的計劃,竟然又被王橫始打亂了!

  ??不過嘛,王知禮剛才被何勝施一提醒,忽而又想到一條陰謀。

  ??他與晉王妃無怨無仇,暫時也不想摻和毛維與晉王係之間爭鬥,之所以針對晉王妃,那是因為晉王妃已然成為王橫始的後盾,不過嘛……王橫始既然主動涉及這樁事態,而董旗風又已對他心懷埋怨,隻要何勝施繼續煽風點火,便有辦法激化都督親軍與普通募兵之間的矛盾,尤其是那個張大壯,董旗風日後必然還會找他麻煩!

  ??王衡始倘若偏袒張大壯為代表的募兵集團,倒也沒有必要一定牽扯上晉王妃了,隨著矛盾激化,以董旗風為首的親軍係哪裏還會擁戴王衡始?董旗風不死也沒關係,大可收買籠絡,利用他說服董大勇!

  ??王知禮越想越覺這個計劃可行,當即便要請他的幾個心腹來協商,因為要挑起兩大兵係之間的矛盾,可不能僅僅靠何勝施這麽一個隊正了,而是需要更加全麵的部署。

  ??接下來整整三日,王知禮都在忙碌此事,好不容易完善了種種細節,卻沒有來得及貫徹實施,便聽說晉王夫婦竟然再度來巡看雲州,王橫始得信,已經一馬當先親自出城迎接了!

  ??原來那日當確定設計者是王知禮後,賀燁雖說沒有推敲出王知禮計劃的諸多細節,但也意識到他應當是想用曲豐兒的性命,逼迫十一娘得罪某個重要人物,然而一計不成,王知禮不可能偃旗息鼓,又兼毛維按兵不動,賀燁當然會想到王知禮已然物色到其他人選,就算可以不理會雲州王內部的爾虞我詐,晉王夫婦卻不能容忍王知禮為一己之私傷害大周軍兵。

  ??勇士們的生命,不是那些為非作歹貪圖權勢者能夠以命抵償,在賀燁與十一娘看來,就算隻死一個募兵,把王知禮殺上個千百回都不能彌補。

  ??所以他們幾乎是立即動身趕往雲州,希望來得及阻撓無辜冤死於權欲。

  ??十一娘既然是密令鏟除雲州王的負責人,當然可以光明正大前來巡看,而不用擔心太後知情後又會心生疑慮,她隻要事後匯報,就說通過曲豐兒事件察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便能對這回出巡作出交待,至於賀燁……

  ??晉王殿下在晉陽城中覺得憋悶了,聽說王妃要來雲州,跟著走一趟順便遊山玩水也是他的真性情。

  ??與上次前來雲州大不相同則是,原本殘破的南城牆已經完全修複好了,三扇門洞,正中供行人通過,左門車入,右門車出,雖出入者都要經過城門守驗看過所,有的還要經過幾句盤詢,但看上去井然有序,並沒有造成任何擁堵。

  ??十一娘留心看了看幾個肩挑篾筐,顯然是要將自家收成蔬果送去城中販賣的農戶,身上的衣裳雖不是綾羅綢緞,卻也看得出來是新近裁製,並不顯得破舊。一般幹體力活,大都會擔心衣裳破損,故而在從前,晉朔的平民百姓是舍不得穿著新衣的,如今卻也沒有這麽多顧忌了,可見雲州城雖然並沒有完全恢複數十年前的繁榮昌盛,遷移來此的百姓日子卻也比從前要寬裕許多。

  ??果然是王公之子,忠耿直率王七郎生父,王績這個雲州刺史的確盡職盡責,沒有因為心急工建,還有別的事情,便疏忽民生疾苦。

  ??而此時南來北往的行人,雖說忽然目睹一幫身著革甲的兵士,擁護著兩個錦衣男女,顯而易見是貴胄,忍不住好奇地觀望兩眼,臉上卻沒有露出任何小心翼翼的神態,這又說明雲州城中至少不是時常發生仗勢欺人事件,百姓們這才沒有那麽多忌憚——要知就連在長安,當見帶著親衛出行的貴胄,不少百姓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哪裏還有人膽敢望探。

  ??既然雲州已然在望,十一娘也不急著策馬進城,她頗有興致地觀察著行人的衣著神態,忽而與一雙眼睛正對,那是個三十左右的男子,身邊跟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原本邊走連吃手裏的胡餅,男子忽然呆怔當場,咬了一半夾著肉餡的胡餅掉在地上,他也緊跟著匍匐跪拜,還不忘拉了孩童一起。

  ??因那男子口稱“晉王妃”,於是十一娘立即便變得萬眾矚目了。

  ??她隻好下馬,示意江懷將那男子扶了起身,溫言細語問道:“你見過我?”

  ??“小民為逃官窯令,往晉陽城投庇,在官衙接受盤詢道明來處時,有幸巧遇王妃正好往府衙視事,王妃明知小民為逃民仍然庇容,便為小民一家救命恩人!小民自來雲州,分得二百畝耕地,去歲已然有了收成,日子比從前在祖籍寬裕許多,也再不用擔心被捉去服役。”

  ??既然工窯令已然廢除,並直接引發了衡州叛亂,百姓們對於逃役之事也不再避而不談,這男子當眾承認他是逃民,也是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

  ??而正在這時,十一娘忽然又聽一句:“王妃遠道而來,橫始有失遠迎,真是太過怠慢了,王妃也真是,既然打算來雲州,也該早早告訴橫始一聲,需得離城百裏恭迎貴客,方能代表橫始一片誠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