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莫罪謝六娘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9      字數:3390
  高玉祥在代表太後酣暢淋漓的表達了一番對晉王妃的信重以及思念後,一個結果已然再無更變,因為急公會忽然發起的反叛,衡州等地接連陷落,甚至連廣州也危在旦夕,太後震怒非常,又憂心如焚,在這樣的情勢下,晉朔當然不容有變,必須晉王妃速速回去坐鎮,眼看長安在望,十一娘也隻好返回太原。

  ??可對於內亂已生的噩耗,十一娘並沒覺得如何悚憂,就連賀燁的態度,也極其超然。

  ??“縱然暴亂一生,不利大統,然而那些因為工窯令所害之子民,總算能夠得以喘息了!”

  ??賀燁這態度,顯然是唯恐天下不亂。

  ??十一娘也從功利的角度剖析:“內亂既生,新厥隻怕會更加蠢蠢欲動,韋海池這時,可沒有更多閑心顧及太原,工窯令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下去了,衡州策變剛好發生在此時……看來就算咱們並無針對徐修能之想,他這回也是焦頭爛額。”

  ??正如高玉祥所說,工窯令雖是謝瑩首先提倡,但太後那時尚有節製,不過在京兆府施行,畢竟天子腳下,諸州官縣令尚有顧慮,不大膽敢以權謀私,並沒有造成危害,又能緩解財政危機,看來的確善政。

  ??所以太後不可能讓謝瑩區區閨閣出麵背黑鍋,但建議將工窯令廣推全國的徐修能,可就難辭其咎了!

  ??是他一手導演了衡州吉兆,阻斷太後建陵逾製遭到上蒼降怒的流言,可偏偏就是衡州,率先被急公會占領,以此為根據地,正式發動對韋太後的討伐!

  ??固然衡州等地不屬邊關,駐軍有限,但在短短一段時間內,竟然陷落匪眾,可見民憤洶洶之猛,工窯暴/政之謬!

  ??太後不可能站出來承擔罪責,她必須要一個人背黑鍋,徐修能,是最最合適的人選。

  ??十一娘幾乎認為徐修能這回是在劫難逃,可是當她返晉途中,又剛好是在潞州,竟然便親眼目睹了《代英宗太子賀銘傳檄天下文》!

  ??這偏檄文不僅曆數韋太後執政多年,造成種種禍端,甚至重提裴鄭舊案,指明為韋後黨陷害忠良,然而最最關鍵的是,提出廢太子賀銘是被肅宗帝賀鈺陷害,肅宗帝乃篡位,那麽其子德宗,其孫仁宗,更不要說當今天子傀儡賀洱,盡非正統,急公會一介堂主朱子玉,正是英宗太子賀銘之後,為英宗嫡孫,理當取代逆帝肅宗一脈,克承大統!

  ??這是曆來謀亂必不可少的旗幟,也是所謂正義,然而十一娘卻大為惋惜。

  ??因為急公會就此一舉,將代表平民反抗暴/政的行為,轉變為賀姓宗室之間的內鬥了。

  ??賀銘一脈,除了朱子玉,再無子孫,這樣的“撥亂反正”,是不可能得到天下權貴以及賀姓宗室認同的。

  ??至於平民百姓,無非也是被急公會利用,因為他們倘若不反,麵臨的便是淪為衣食無依,慘死苛政!

  ??當然,這封檄文自然也給了徐修能一線生機,因為如果太後將他處決,並不能平息叛亂,關鍵已經轉為肅宗帝繼位是否合法了。

  ??十一娘還有一個特別擔憂的地方。

  ??這日被賀燁一語道破——

  ??“急公會草莽之眾,但此篇檄文,駢語華麗,度其語法言辭,必出世族子弟,不會是蕭小九吧?”

  ??“應當就是小九。”十一娘扶額。

  ??而當晉王夫婦抵達晉陽城不久,“噩耗”接踵而至,廣州淪陷,被急公會控製,現下已經脫離賀周統治了。

  ??再說徐修能,他倒是翹首以待晉王妃回來長安後“暴病而亡”,美妙的想法當然被連番噩耗徹底轟滅,他這時再難分心旁顧,因為徐世子相當明白,衡州逆民反叛,讓他營造的所謂吉兆成為莫大諷刺,就算檄文劍指肅宗,但他若不能消減太後怒火,這輩子也別再期望更有寸進了。

  ??被徐世子一直視為“豬隊友”的謝瑩,這回卻迎難而上,主動與之商議:“那個朱子玉,豈非是因豫王力保當年才得以饒存?如今急公會打著英宗太子旗號維護正統,力舉朱子玉得位,豫王能不承擔罪責?徐舍人理當諫請太後,追究豫王謀逆之罪!”

  ??徐修能聽這話後,起初是大不耐煩的。

  ??“豫王一脈,如今不問政事,就算可以利用這機會將其鏟除,於大局何幹?再者豫王這宗正卿,可是肅宗帝授予,德宗帝甚至下令非歿不除,自仁宗帝駕崩,若非豫王支持,當年罪庶賀淇哪甘隱讓?”

  ??謝瑩卻恨毒了豫王係曾孫賀佶之妻楊氏,因為楊氏自恃宗室婦,回回都以勢壓人,逼迫謝瑩跪拜,如若豫王沒有失勢,謝瑩還必須在楊氏麵前低聲下氣,因為就算不提宗室婦這層尊卑,楊氏之父楊懷義,眼看就要被太後予以重用!

  ??楊氏尾巴還不翹上了天?謝瑩哪裏甘心受辱,她是必須要讓楊氏含笑九泉的。

  ??“徐世子莫非忘記,豫王雖無關大局,卻是晉王夫婦堅實後盾!若先除了豫王府,今後再除晉王妃豈不輕鬆許多?”

  ??徐修能依然不為所動:“如今我還有閑心顧得上晉王妃?眼看天下大亂,急公會矛頭之一便是工窯令,眼下我可是自身難保!”

  ??謝瑩極其鄙夷地乜視:“急公會不過匪眾而已,縱然攻占廣州,到底不敢直攻長安,再太後已然調兵遣將,平叛豈非易如反掌?不過工窯令如今是不能再實行下去了,倘若徐世子能夠再有諫言,取代工窯令,解除太後燃眉之急,何愁不會化險為夷?”

  ??“取代工窯令,六娘真是說得輕巧!”

  ??“我因博覽群書,知有一國,一直施行糧長征收賦稅,或許如今情勢,大周亦可效仿。”

  ??謝瑩所說,實乃她所處時空明朝時期朱元璋推行的糧長製,直白說來,便是在各州縣指派糧長,代替官府征賦,糧長多為大戶,倘若沒法征滿,多數是自掏腰包彌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免了平民之賦,當然,糧長製實行到後來,因為大戶填補過多,屢有推諱,導致利害不成正比,地方官員收受大戶賄賂,將糧長攤派平民,平民基本無能征齊賦稅,又沒有家產填補,往往被處死罪。

  ??這一政令實非善完,然而徐修能哪裏會考慮長遠?他因受謝瑩點撥打,再經深思熟慮——

  ??大周現因土地兼並、流亡過多,賦收拖欠已經成為累年憂患,在全國推行新政按土地財產征稅不現實,但若實行糧長製……

  ??謝瑩當年,遇巧聽她祖父說起過糧長製,因而有些印象,這時見徐修能大為意動,連忙說服:“損傷世貴利益雖為不智,然而糧長製卻並非真正攤派世望承擔,真正權貴必定會推卸,實際損傷者無非商賈抑或三流世族,再麽就是已經失勢勳家,並不會激發群憤,更加無傷平民利益,也不愁急公會再作文章。”

  ??徐修能幾乎立馬就被說服了,因為時勢確然如此,繼續剝削平民一定會造成亂勢惡化,但剝削貴族顯然更非明智,隻有讓世族勳貴之間互相踐踏,推舉出糧長,補齊朝廷賦稅,少數人的抱怨,當然會被多數人鎮壓!

  ??徐修能心下已經讚同,卻挑起半打眉頭:“六娘所看雜書實在稀罕,我竟聞所未聞。”

  ??謝瑩冷笑道:“隻要這法子有利徐世子,又何必追察來處?”

  ??倘若可能,她根本不會利用徐修能,但太後顯然已經確斷她的水平,莫名提出糧長製,太後若然追問,她從哪裏去找這些所謂的雜書!

  ??隻能是讓徐修能揀個便宜,同時也可進一步爭取這人的投效。

  ??謝瑩再言:“徐世子,你既認為我之建議可行,也必須答應我,對付豫王!”

  ??徐修能也冷笑:“六娘與豫王府無怨無仇,隻是與楊氏稍微口齒罷了,我有辦法,讓六娘將楊氏取而代之,豈不才是揚眉吐氣?畢竟豫王毫無威脅,說服太後甘冒不諱將其滅門難度太大,但我相信,太後也不願豫王活得太久,再說豫王如今,已經是苟延殘喘了!六娘,若你能夠成為豫王世子妃……”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