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關於友誼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186
  雖然裴氏珍寶行的這回競買,是以裴後成名作為壓軸,但多數商賈,其實均知財力不足,故而將目標很是明智地放在了其餘競拍品上,縱然《傍水伊人》尚未展出,場麵卻也沒有冷落。

  ??一套疊合隻在方寸,展開足夠丈餘的珠綃垂帳,成交價便破千貫,得手那商賈,尚且笑得陽春白雪,活像白撿了個便宜般。

  ??這也不是商賈短見,要知珠綃帳並不多得,當年有一番商,便以千五百貫的價錢將同類物品售予晉陽長公主,縱然同價售出,這商賈也能賺上一筆了。

  ??又有一方鏤雕端硯,為杜子房收藏,名匠雕工,石質優佳,甫一叫價,便高至八百貫,那商賈以為必得,然而王橫始一抬手,竟然兩千貫喊出!

  ??現場鴉雀無聲,十一娘卻大覺滿意。

  ??兩千貫,兩百萬錢,能解多少貧苦衣食之憂?很好,一定要延續這勢頭。

  ??故而不吝微笑,王橫始也大是滿足。

  ??終於是到了壓軸之寶登場,王妃先是向眾人闡述來處:“此幅名作,為太後所賜,本是皇室典藏,論來不該售讓,然太原如今情勢急迫,故此畫獲利,盡用於太原治政所需。”

  ??羅九郎正準備率先喊價,卻被粟田馬養打斷。

  ??“久不見王妃,王妃尚記區區?”

  ??“粟田君,別來無恙。”

  ??“王妃既還記得粟田,有些話,某也不妨直說了……”東瀛人話雖說得仿佛曖昧,神色卻一本正經,甚至引身拱手,風度翩翩禮數周道:“吾國素與大周友睦,國君又曆來崇尚貴國文學丹青,尤其蒹葭伊舊作,曾數度囑令使臣,但能求得,不惜代價,隻為典藏鑒賞,故而還望王妃鑒於兩國友好,給予優容,將《伊人傍水》此幅名作取消競買,當然,粟田也會給付相當價值。”

  ??隻東瀛人的話音剛落,新羅商人先就不滿,他也是受了新羅使臣的托付,對裴後成名作誌在必得,當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東瀛人得逞:“要論大周友邦,並非你東瀛一國,我國新羅,又有天竺、大食,均與大周友好,粟田君以此為由提出取消競買,豈非無理?”

  ??番商雖然不是個個都對壓軸之寶勢在必得,但也都心存競得的期望,畢竟這幅畫卷的作者並非普通人,而為大周曾經的國母所作,要是有那幸運以能夠接受的價格競得,帶回本國無論是售予貴族抑或上獻國君,都能換取遠勝付出的利益,故而雖然他們對東瀛人不像新羅人一般心存憤慨,這時也都異口同聲附和著新羅商人的說法。

  ??粟田馬養睥睨四顧,昂首挺胸:“諸位不過商賈,有何資格代表貴國國君?”

  ??番商啞口無言,新羅人卻不甘讓步:“小人雖為商賈,卻獲本國使臣相托,方不惜從長安遠途跋涉,參與此次寶會,王妃明鑒,我國使臣雖懷誠意,隻因身份所限,不允擅離長安,就如東瀛國使,不是同樣不能親臨晉陽?”

  ??不僅各國使臣,就算是遣周使,相比使臣雖有一定自由,其實也不能擅離長安,但粟田馬養卻有不同,一來他為東瀛貴族,二來韋太後曆來更加親近東瀛學者,再兼粟田馬養通過了大周科舉試,如今雖然不授職事,卻擔任散官,故而太後特允他周遊各地,所以東瀛使臣才不用委托商賈代為競買。

  ??“下官雖非國使,然而粟田一姓為日本貴望,足能代表國君意誌,又怎是你區區商賈能比?”麵對東瀛世仇新羅人,粟田馬養毫不掩飾鄙夷的態度。

  ??十一娘方才微微一笑:“兩年過去,粟田君對於我國禮則,看來依然不甚了了呀,粟田君也許能夠代表東瀛國君,我卻不敢代表君國與東瀛言及邦交,今日這場寶會,也並非關係國政,故粟田君口口聲聲不離兩國邦交,若非我知道君並不熟諳我國禮律,幾乎要懷疑閣下是居心叵測了。”

  ??她也不理粟田馬養因為這番飽含奚落的話神色忽厲,接著說道:“說到友誼二字,今日在場幾位郎君,都與殿下及我不少交從,比如羅九郎,便是我親自邀請,然而既然我有言在先,將太後所賜裴後名作托付裴君寶會舉行競買,那麽便隻好一視同仁,九郎,要是你今日因為財力不足錯失佳作,可不能怪我不顧私交。”

  ??羅厚“哈哈”笑道:“王妃盡管放心,羅九雖不才,卻亦非器量狹隘之徒,競買不得,隻能怪自己沒有財力,怎會埋怨王妃不顧友誼?”

  ??王橫始正在暗讚晉王妃伶牙俐齒,幾句話便挫敗了東瀛人的陰謀詭計,這時聽羅九郎助拳,譏笑粟田馬養器量狹隘,他也不甘落後:“正是因為友誼交好,才應大力支持,利用友誼滿足私欲,豈是君子作風?粟田君雖非我國人,但入鄉隨俗,可不能以貴國習慣行事。”

  ??這話儼然是把整個東瀛國都一齊羞辱了。

  ??“放肆!”粟田馬養大怒,起身手指王橫始,而他身邊的隨從,竟然將長刀出鞘,刀尖衝向王橫始眉心。

  ??又聽“鏘”“鏘”數聲,王橫始的隨從哪能容忍東瀛人挑釁,也是長刀出鞘。

  ??“晉王妃,此子譏笑我國,難道晉王妃要包庇縱容?”

  ??“粟田君,你在我大周國土,竟然敢對我朝廷命官動用刀劍,又該當何罪?”十一娘這時也收斂了笑容:“未知粟田君這番言行,是否也代表著東瀛國君,倘若如此,那麽我是否能夠理解東瀛有意向大周宣戰?”

  ??王妃話音一落,白魚也拔刀出鞘,指向粟田一行,儼然隻要王妃令下,便要將此狂徒逮拿。

  ??粟田馬養沒有想到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一個青年郎君,居然是大周的朝廷命官,而晉王妃雖為婦人,卻並不顧忌兩國邦交,又見在座無論商賈,抑或諸多豪貴子弟均對他怒目相向,這位倒也深諳能屈能伸之道。

  ??日本國內,雖然不少貴族認為大周已為強弩之末,再不用像從前一樣待以尊崇,然而粟田馬養身在大周,卻還有所顧慮——僅是潘遼聯軍,尚不一定能推番賀周之治,日本過早涉入,與大周反目,其實有犯急躁魯莽。

  ??這時又眼見著晉王妃不屈不撓,並不妥協於挑釁,他未免更加瞻前顧後。

  ??要是晉王妃不存底氣,麵對潘遼聯軍沒有必勝的把握,應當不會是如此態度。

  ??於是竟然又拱手一禮,低低彎下身子:“王妃請恕下官因為一時激憤,言行無狀。”

  ??東瀛人竟然這麽快便服軟,倒讓其餘人麵麵相覷,王橫始更是大笑道:“王妃莫與化外蠻徒計較,還是快些進入正題,相信諸位都期望著鑒賞佳作,而無甚興趣觀看跳梁之戲。”

  ??裴子建見粟田馬養已經不敢再挑釁,方才施施然一禮,展開那幅險些引起爭端的《伊人傍水》:“對於此幅名作,相信已經不需裴某贅言,此作雖一度為皇室典藏,舊歲時,卻被太後賜予王妃。”

  ??十一娘頷首:“眾所周知,裴後與我皆師承瑩陽真人,雖緣鏗一麵,卻有同門之情,某雖不才,難比裴後才華,蒙幸藏得佳作,原也不該出讓,然因太原時勢,早前不少世族捐資以助軍恤,某又得太後囑令,責任更重,故才起意用此名貴之作,以競買所得,盡充治政所需,相信裴後在天有靈,亦會樂見君國得安,民眾受惠。”

  ??微微一笑,環顧眾人:“故今日在座諸位,無論士商,無論是否晉王府知交,亦無論是否大周國人,皆依價高者得之定則。”

  ??粟田馬養雖然暫時服了軟,心裏卻甚不甘,對此畫作更增必得之欲,於是率先喊出一個以為能夠震懾眾人的價值:“八百金!”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