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以疏間親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438
  原來甄夫人打算通過插手十九叔母過繼子嗣一事,正式宣告她這宗婦“病愈歸來”,起初事情進行得也十分順利,那位十九叔母,果然是不滿過繼十八房侄子柳青楊,一聽江氏提起年方十四父母雙亡的族侄柳青蘆,幾乎立即便動了心,自己再去打聽一番,得知青蘆刻苦上進,謙遜穩重,十九叔母再無不滿,便向甄夫人表達了意願,甄夫人才與夫主柳仁商量。

  ??柳仁雖說不讚成十九房招贅婿承繼家業,但也並不刻意強求一定要讓青楊過繼,畢竟十九叔母這個嫡母的意願關係到將來她這一房母子和睦,作為族長,柳仁也不願族人失和,鬧起內哄,因而倒很滿意甄夫人的主張。

  ??又說那柳十八,原本就眼紅弟弟十九房的家產,再兼他到底與十九房最為親近,自認為將兒子過繼給弟弟無可厚非,根本不將寡居的娣婦放在眼裏,隻一味討好奉承陳氏,力求促成這事,哪知竟被柳仁警告,說這事不成了,讓他莫再鬧騰,有如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哪裏甘心眼看就要到手的橫財不翼而飛?

  ??於是便把事情捅去了陳氏跟前。

  ??這下陳氏可在病榻上躺不下去了,要說來,這事她原本也不怎麽上心,根本也不貪圖柳十八的好處,隻是依照慣例處理,認為青楊是十九叔親侄子,自是比其他族人更要合適,可明明已經成為定局的事,卻被甄夫人輕而易舉反盤,這對她在族中的聲望可是大有影響,陳氏不甘妥協,思來想去,便把柳青流喚來跟前,長籲短歎地淌眼抹淚。

  ??“因著叔母之故,害你與阿韓夫妻失和,這事是叔母考慮不周,十郎可千萬別再為了這事冷落阿韓,否則阿嫂更加會誤解我不安好心,要說來,阿嫂若真將養好了身體,能夠主持族中事務,確是一件好事,可我隻擔心阿嫂是為與我置氣,太過勉強自己,大不利於康複,就說十九家這事,原本十九娣婦已經答應了過繼青楊,如今卻又反悔,你十八叔那脾性,必定會置疑阿嫂不公,剛才他在我這就鬧了一場,我是擔心,十八弟轉頭又會找阿嫂鬧騰,十郎你也勸一勸阿嫂,這事雖然是我經手,卻也是依據族中規例,阿嫂切莫因為與我置氣便壞了規矩,引發族人失和。”

  ??柳青流一聽這話,果然便又跪在了甄夫人麵前:“與韓氏爭執,都是兒子過錯,阿母可千萬莫要怪罪三叔母,阿母身子不好,正該安心靜養,族中事務曆來有三叔母主持,族人皆都信服,阿母這回貿然插手,倒引起不少族人誹議,兒子也是擔心阿母因而氣惱,還請阿母以身體為重,不要操煩這些瑣事。”

  ??這話才將甄夫人氣得半死,卻又不能指責親生兒子愚蠢不孝,思來想去,更加堅定了與陳氏鬥法的念頭,借著這一場病,有心知會晉王妃,陳氏格外介懷太原柳與晉王府交好,主張抵製新政,這便是要爭取晉王妃成為外援了。

  ??韓氏是奉令而來,三言兩語帶過甄夫人與陳氏的爭端,著重強調道:“上回阿家應邀來晉王府,三叔母便立即知曉了,因著叔母娘家幾個侄兒與毛府尹走動頻繁,三叔母便不滿阿家自作主張與王府走動,提醒阿家,如此行為會引起太原世族敵視,阿家固然不以為意,卻擔心三叔母因為一己私欲,會行為不利新政之事,這事阿家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提醒在前,讓妾身轉告王妃,晉陽陳是晉陽陳,太原柳為太原柳,兩家雖是姻親,然而太原柳決非隻圖一時利益者。”

  ??十一娘當然明白甄夫人的用意,笑道:“叔祖母之苦心在湄省得,也煩請叔母轉告叔祖母,縱然晉陽陳居心叵測,企圖違逆朝廷詔令,太原柳也不會被其牽連,正好,殿下與我本打算近日正式拜望叔祖父,就是未知是否會打擾叔祖母靜養。”

  ??韓氏喜笑顏開:“阿家氣早便消了,身體並無大礙,殿下與王妃光臨,可謂莫大榮幸。”

  ??既是親朋之間禮節來往,隻要太原柳沒有投誠毛維,當然不可能拒絕晉王府的好意,甄夫人交待韓氏,如果晉王妃主動提起拜望一事,便爽快答應下來。

  ??韓氏又說了另一件事:“十九叔母膝下無子,但有一個女兒,族中行十三,早至議親之齡,不過因為十九叔服喪,婚事便耽擱至今,十九叔母原不舍得獨女遠嫁,然而太原目前形勢……十九叔母也是擔心事有萬一,故而前不久與阿家商議,想在京中為十三妹尋門親事,可阿家也不諳知長安人事,故而便想著請托王妃。”

  ??柳十三娘上無父兄,隻有一個寡母,十九叔母想必是擔心新政推行一事,不知有哪些家族會被牽連,這才起意讓女兒遠嫁,擺脫是非,再者潘遼聯軍逼近葦澤關,誰也不能肯定武威侯能否保住晉朔不失,如果十三娘嫁去京都,萬一事有不測,十九叔母也有投靠之處。

  ??當然,甄夫人答應十九叔母的請托,必然另有圖謀,既然求到十一娘麵前,王妃也不會推托:“正好這回拜望,我也能見一見十三姑母,先了解十三姑母性情如何,也能詳細告知京中親長,打聽著哪家子弟與十三姑母性情相合。”

  ??王妃答應得如此幹脆,韓氏更覺欣喜,今日婆母交予的任務她可謂大功告成,心中沒了負擔不說,更加樂見的是婆母終於強硬起來,堅定不移打壓陳氏。

  ??對於這位三叔母,韓氏可隻畏不敬,她原本也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當作掌上明珠縱大,當初嫁給柳青流,她對這門婚事那是十分滿意,婆母與母親原為閨中好友,她與青流雖然說不上青梅竹馬,卻也並不陌生,青流一表人才,又是望族子弟,縱然眼下還未入仕,韓氏也並不十分在意將來是否能得誥命,想著甄夫人這婆母慈愛,夫婿又英俊瀟灑,這可是多少女子求也求不來的福氣。

  ??哪裏想到,婆母雖然溫和,上頭卻還有個愛管閑事的三叔母,偏偏柳青流對這叔母還極其敬重。

  ??她上回不過是與娘家幾個已經出嫁的姐妹相約出遊,為圖方便,皆著男裝,這的確是司空見慣之事,沒想到卻被陳氏當眾責斥,稱她不守婦道,有辱德教,韓氏長這麽大,還沒受過如此大的委屈,忍不住向夫君哭訴,哪知青流非但不曾安慰,甚至勃然大怒,竟斥她犯了七出,論錯當休!

  ??韓氏氣急之下,不是沒有想過和離,卻在婆母與自家母親連袂勸撫下,這才消氣,可她當然會對三叔母心存不滿,隻表麵上不敢任何不敬。

  ??眼看著這回婆母要尋叔母晦氣,韓氏當然要鼎力相助,她可不是柳青流,糊塗透頂對三叔母言聽計從。

  ??又說十一娘,這晚當賀燁歸來,兩人商量好拜望太原柳的具體日期,便正式遞去了拜帖,柳仁果然沒有拒絕,立即書帖回應,再請了族中幾個兄弟商量,晉王雖然以晚輩之稱敬言拜望,柳仁可不敢真以長輩自居,但為此大張宴席似乎又有些過度,於是打算從青字輩中擇選幾個子弟,屆時代表主家,款待晉王。

  ??陳氏聽說這一件事,心中暗暗著急,便問曲氏:“青城仍無回信?”

  ??原來陳氏那幾日稱病,卻也沒有當真閑著,她明白以她的身份,並不足以幹涉外務,更不說動搖大伯這族長的決定,偏偏她的丈夫柳佇曆來是個甩手掌櫃,從不過問族務,根本指望不上,所以隻好將希望寄托在兒子青城以及侄子青厥身上,分別修書寄予兩人,希望青厥兄弟能夠勸服大伯謹慎行事,不說投誠毛府尹,至少堅決與晉王府劃清界限。

  ??柳青厥是宗子,他的建議當然具有一定份量,柳青城又是青字輩中仕途最順者,也有一定威望,陳氏堅信,隻要青厥與青城站在她這一方,大伯便不會固執己見,隻要太原柳旗幟鮮明抵製新政,毛府尹便更有勝算,到時晉王府失勢,兄長得到毛府尹提攜,娘家地位得到鞏固,憑她在族中多年威望,自然便不擔心甄夫人這位長嫂奪權。

  ??說到底,陳氏壓根沒有將甄夫人放在眼中,她不過略施小計,甄夫人便被親生兒子氣得病倒,如今諸多族人,都在議論甄夫人不自量力,隻要順利解決了十九房這一樁事,甄夫人便會徹底失去過問族務的資格。

  ??晉王妃畢竟是外人,又是個晚輩,有何資格插手太原柳族務?

  ??因此眼下關鍵,便是防止柳仁被晉王與王妃說服,貿然站定陣營,與毛府尹敵對。

  ??可柳青城遠在長安,柳青厥更加鞭長莫及,哪裏這麽快便有回音,陳氏得到了答複自然會讓她失望,於是便又盤算著利用柳青流這個侄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