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九成宮中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3309
  大周建國,高祖、太宗二帝原居太極宮,後大明宮建成,太極宮便被稱為“西內”,因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向,故稱“東內”,西市異示“東內生厄”,自然是指厄生大明宮,今歲一連數十日酷熱天氣實為罕見,百姓們也早在擔心將生大旱之災,於是這異像一現,頓時引起市坊之中人心忐忑。

  ??十一娘當然不信這所謂天意示警,在師公淩虛天師所授《金匱遺書》中,便記載著不少“裝神弄鬼”的伎倆,十一娘還記得有一秘方,用朱砂以及幾種花草提煉物混合,再添加特殊方法製成的藥液,寫於地麵抑或紙張,幹燥後便可隱形,直至火烤或暴曬,待達到一定溫度後,方會重新顯現字跡。

  ??西市顯現的所謂“神示”,應當就是采用這類伎倆。

  ??而此一類方法雖然不是廣為人知,許多方士卻也諳曉,極適利用來蠱惑人心。

  ??賀淇欲行兵變奪位,但他單憑一個周昌,根本無法突破宮城守備,在長安城中顯然不能施行,那麽隻有將太後與天子調離京都。

  ??而賀淇將“神示”的地點選擇在西市,當然是要利用輿論與民意,逼迫韋太後妥協,遵從天意。

  ??天子若然離京,必調神武軍護衛,周昌身為神武軍統領,這才有機可乘。

  ??隻是這一類伎倆當然不可瞞過太後,但太後想要鏟除賀淇,此番必定會將計就計。

  ??果然太後得稟此件大事後,當即下令司天台官員觀測可有風雲氣色之異,這些“天官”誰也不敢擔保是否會生大旱災情,哪敢主張“逆天”?紛紛上諫以遵遁天意示警為上,離宮避暑直到天降甘露、暑熱得緩。

  ??隻不過依據天意示警,要想避免災患,光僅離京避厄尚且不足,還要舉行祭天儀式,而長安附近離宮雖多,但適合祭天之處,當推位於岐州,坐落於天台山的九成宮。

  ??賀淇精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政變之處,也的確算作經過深思熟慮了,因為九成宮不似諸多離宮緊鄰長安,而相距京城足有四百餘裏,若行兵變,禁軍大部救援不及,更加容易得逞。

  ??隻不過離京之事一成決議,當然不可能說走就走,太後離京,政務卻不能耽擱,故而文武重臣皆需隨行,需要怎麽一番勞師動眾可想而知。

  ??這樣一來,謝瑩便先生抱怨,這日與十一娘討論:“今夏酷熱,旱災實為自然,就算離京祭天,難道就真能避免災患?愚民無知,沒想到司天台官員也迷信這套說辭,天氣這樣炎熱,還要長途跋涉,實在苦不堪言。”

  ??口口聲聲抱怨臣民愚昧,豈非暗誹太後也是愚昧之人?但十一娘當然不會斥責謝瑩,隻正色提醒道:“天意神示,可不能因為一時辛苦而妄加質疑,早些年前,就有天降吉兆,示稱有聖母興周,豈不是應於太後賢德?六妹妹言辭還當謹慎,若是落於小人耳中,隻怕會挑唆是非。”

  ??謝瑩心下極度不恥:愚蠢的古人,還真相信所謂天意神示,什麽天降吉兆,那不過是太後自我標榜的手段而已。

  ??臉上卻訕笑著,十分感激十一娘的提醒:“是我大意了,不過十一姐絕非小人,我才會在十一姐麵前言行無忌。”

  ??十一娘又安慰道:“雖說路途當中會受些辛苦,一旦到了九成宮,六妹妹卻不需煩惱酷暑難挨了,這九成宮原為避暑之地,即便炎暑流金之季,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實為安體之佳所,養神之聖地,德宗帝時,每逢暑季都會前往九成宮避夏,隻是後來太後心憂財耗緊張,為免興師動眾,方少遊幸離宮別苑。”

  ??其實莫說耽於享樂的幾個皇帝,如太宗、武宗一類英主,暑熱之季也嚐有離宮之行,哪一回不是興師動眾,但太後為了樹立賢德之名,這些年來硬是咬牙苦忍寒暑之苦,不肯落下耽於享樂大廢周章的口實,除了那回華山封禪,竟沒有離宮遠行過。

  ??隻不過就算如此,大周官製依然在日漸腐壞,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越更困苦,這些形式上的儉省,並不能讓大周欣欣向榮,枉韋太後立誌遠大,卻連政績才是評定執政者唯一標尺的道理都沒有參透,一味注重浮名虛榮,到頭來在青史丹書上,注定也隻會留下“無能”這個注腳。

  ??不比得十一娘耳目發達,謝瑩雖然堅信“科學”嘲笑“迷信”,卻絲毫未曾意識到所謂神示會是一場陰謀的開端,聽說九成宮是避暑勝地,她當即生出不少期待來,正如十一娘所言,途中雖然難免辛苦幾日,當到目的地卻再無炎熱之苦,這個沒有空調解暑的盛夏,謝瑩實在已經忍無可忍了。

  ??十一娘相信前往九成宮的一路之上必會風平浪靜——雖然周昌已經臣服於賀淇,又是他統領著主要防衛的神武軍,但他畢竟授職不久,不可能讓所有神武軍衛士言聽計從,在途中公然就對天子與太後下手。周昌最多不過收服幾個校尉、旅帥,其中說不定還有竇輔安授意的間佃。

  ??統領之權,雖能調動率部,然而若直接下令殺擊天子、太後,豈非公然謀反?再是遵從軍令,兵衛們也不可能聽令行事,周昌如果選擇在途中動手,無疑自尋死路。

  ??於是一路之上當然會風平浪靜,甚至在抵達九成宮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任何動亂發生。

  ??九成宮既為避暑離宮,當然是座落在山清水秀之地,以天台山為中心,仿造宮城格局修建,正門稱永光門,主體建築稱大朝殿,西部有丹霞殿,東部分布中央官署,自然也規劃有禁苑,四圍環繞繚牆,嚴防闖禁。

  ??至於跟隨聖駕至此的文武官員,大多不允居住宮城之內,於是宮城之外便另建有不少宅院,臨時分配給隨行官員居住,亦有不少女眷隨行,故而每當太後閑睱時刻,便會傳詔隨行命婦入宮,一同遊山玩水,或者飲宴談樂。

  ??天子還處稚齡,到了這清爽怡人的地方,又因為太後縱容,簡直玩耍得忘乎所以,又兼這回宗室之中亦有不少遊手好閑的子弟同行,閑來無事都好陪著天子玩樂,就連賀淘,也常常獲邀鹹亨殿作陪。

  ??小韋氏雖然對賀淘懷有戒備,但想到天子四周防備森嚴,賀淘不可能損傷天子分毫,便也放鬆了警惕。

  ??義川郡王卻是巴不得兩個嫡子相處和睦,既然賀淘有了機會與天子交近,他自然不會幹預阻撓。

  ??一月過去風平浪靜,直到這日,京都有急報傳至,一連六十日酷暑之後,長安終於降了大雨。

  ??一時之間,九成宮內外更是歡聲笑語。

  ??其實這一年久晴不雨已經造成了長安附近不少州縣旱情,隻不過自從明宗帝重開漕渠,開拓廣運潭,大大方便了水運,調集各地糧食再也不是難題,故而僅隻京畿州縣旱情,還不足以稱為災患,眼下長安又盼來天降甘霖,旱情自然得到徹底緩解,京都內外人心安定,關於西市的天示警厄自然再不值得憂慮。

  ??不過長安雖然下了雨,卻並沒有涼爽下來,太後與天子仍然決定暫住九成宮。

  ??這一住便到了七月立秋,天子也不知聽信了那個紈絝慫恿,竟然鬧著要舉行秋狩,他這樣的年紀,騎個馬都讓人看得提心吊膽,更何況參與圍獵?

  ??太後當然不會縱容天子胡鬧,賀洱大感掃興。

  ??卻又有高玉祥上趕著獻殷勤,為小皇帝求情:“聖上隻怕是從未參與過狩獵,心生好奇,太後縱然不放心,也需得體恤聖上心情,莫不如便讓宗室子弟陪同聖上遊獵,地點局限在天台山禁苑,禁苑中又無猛獸,不用擔心會出意外,太後若還不放心,可令義川王在旁照顧,決不會讓聖上發生任何閃失,聖上崇尚勇武,論來也是大周之幸。”

  ??太後細細一想,若隻讓天子在禁苑獵玩,又有義川在旁護衛,的確不用過於擔心,便就允了天子所請。

  ??十一娘一聽說天子要舉行“秋狩”,好一番熱血沸騰,看來,汝陽王籌備許久,終於要行動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