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行動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3248
  又是一日巳初時分,各內奏文已經規整妥當,這日需要奏呈太後過目的文書諫章並不算多,但那兩位女官卻都有些忐忑不安,推讓著不肯擔當麵呈之責,十一娘知道這幾日以來,太後心情更漸浮躁,宮人稍有疏怠便可能遭至斥責,就連謝瑩都不敢常往太後跟前討好,十分精乖地避而遠之,也難怪兩位還不算熟諳太後喜惡的女官顫顫兢兢,十一娘便主動攬責上身,交待女官將已經批複之奏文送去存檔,自己前往麵呈奏文。

  ??雖是上晝,晴照已經帶著幾分炙暖了,蓬萊殿前碧葉翠茂,看在眼裏蓬勃怡情,隻不過宮人內宦們可沒有輕鬆愉悅的心情,神色都慎重小心得很,行走時候便連步伐都比往常更加悄輕幾分,這自然便讓議事處增添了許多肅厲的氣氛。

  ??十一娘於是便沒有直接入見,她停在門外,先請了宮人通稟,不久便見阿祿快步迎了出來,壓低了聲提醒道:“太後早前才發了場脾氣,幾個服侍梳裝之宮女被罰去了掖庭,若無要緊事,小娘子還是緩些時候入見更加妥當。”

  ??這些奏文雖然需要太後過目審批,但的確不算十萬火急,若換作平時,十一娘自然會聽取阿祿的建議,但她今日卻是有備而來,難以避免挑生太後心頭怒火了,並無必要退避,於是便拜托阿祿:“我有件要事需要奏知太後,拖延無益,還望阿監通稟一聲。”

  ??阿祿便不再阻攔:“既是如此,小娘子請入,眼下太後並未接見外臣。”

  ??十一娘從阿祿有心泄露的言語中,已經判斷出太後是因梳裝不合心意才發了場邪火,不過她入內一瞧,卻見太後在腦後挽了個椎髻,簪著一朵牡丹花,兩邊各插一雙博鬢為飾,配著一襲明黃敞領大袖錦衣,整副裝扮華麗端莊又不顯繁瑣,甚是得體,那幾個宮女可見是受了無妄之災。

  ??太後瞧見十一娘入內,鎖緊的眉頭才略有緩和,但依然是將手中那盞漿飲重重往案上一頓,板著臉責備膝跪在旁的宮人:“太過甜膩了,真是沒一件事做得順心。”

  ??那可憐的宮人當即蒼白了一張花容月貌,就要匍匐道罪,卻被阿祿一個眼神製止住了,飛快將甜飲放到托盤上,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十一娘這才將奏文呈上,等著太後或者翻閱或者交待她誦讀。

  ??然而太後今日卻似乎無心國政,詢問了十一娘並無緊急事務,便扶著阿祿的手臂緩緩起身:“內府局也不知如何當差,張設那些畫屏繡幛看得人頭痛心煩,要麽就是過於素淡,難不成內庫再尋不出雅麗精美之屏幛來?遣人去請咱們蘭婕妤過來一趟,我倒要仔細問一問她是怎麽在掌管宮務,到底能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伊伊也隨我一同,好生考較一番內府局管事,若是不知何為審美,就不要負責陳設之職。”

  ??得,這下子連蘭婕妤都遷怒上了。

  ??十一娘原是安安靜靜跽坐一旁,聽這話後直身膝跪,匍匐叩拜下去。

  ??阿祿不由得暗暗緊張,擔心十一娘因為蘭婕妤求情觸怒太後,但她這時也並無他法,隻好維持著摻扶太後的姿勢,垂眸摒息,扮演一個透明人。

  ??就聽十一娘平靜如常的語音:“十一這些時日頗多遲疑,猶豫著應否將心中疑慮稟知太後,眼見太後日漸焦鬱,十一大覺慚愧,深責不該過多顧忌,而當早些為太後分憂。”

  ??太後雖然心浮氣躁,數日以來不少苛責宮人,但還不至於遷怒十一娘,此時聽得這一番話,倒先未動怒,於是收住步伐歸座,先是給了阿祿一個示意,讓她摒退閑雜人等,又再慢條斯理地說道:“伊伊行事一貫穩妥,想來今日這番言語,已是經過深思熟慮,不妨說來聽聽,你欲如何為我分憂?”

  ??十一娘仍是膝跪著,不過直起了腰身,她微微垂著眼瞼,兩排細密的睫毛遮斂了眼底情緒,神態仍如往常般沉著謙恭,沒有擅自揣度太後喜怒,這樣的舉止倒是不至於引起太後不滿,尚且心平氣和地傾聽,隻不過當聽十一娘提起“高侍監”三字,太後眉心忽地蹙緊,兩道厲如冷電的視線,鋒銳直刺下來。

  ??並不待十一娘把話說完,太後便打斷道:“此事不該你過問幹涉。”

  ??太後的語氣如此肅厲,態度這般絕然,但並沒有讓十一娘半途而廢,她又匍匐叩首,咬緊牙關堅持把話說完:“高侍監若真觸犯宮規泄露禁密,自然罪不可恕,然而依十一看來,高侍監行事一貫小心謹慎,又對太後忠心耿耿,必然不會明知故犯,此案確有蹊蹺,十一擔憂太後因為一時惱怒而有所失察,反而讓泄露禁密者逍遙法外。”

  ??這話正好觸及太後心頭煩怒,一時之間烏雲罩麵,但到底是沒有怒斥十一娘,而是冷冷注視著少女維持著匍匐請罪的姿勢,沉吟不語。

  ??原來元賢妃當日請見,稟報則是她殿內宦官探知之事,竟然是聽聞了圖大海與高玉祥“父子”二人,為討太後歡心,將周季喬裝成宦官,為太後“排減寂寞”,元妃聽聞後自是驚怒非常,責問那內宦從何人口中聽聞此等“不敬誣陷”之辭,便問出了內仆局一個掌固,那人與這宦官交好,恰巧又與高玉祥親近,元妃不掌宮務,不能直接問罪非屬下內臣,於是立即稟知太後。

  ??太後原以為周季之事密不透風,聞言自然震怒非常,隻以為是高玉祥將隱秘泄露,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圖大海與那兩個知情者處死,又交待心腹竇輔安審問高玉祥,正是為了清察是否還有漏網之魚,此等密醜倘若被汝陽王黨得知,對於太後當然極為不利。

  ??但無論竇輔安怎麽嚴刑逼問,高玉祥卻喊冤不絕,拒不認罪,自然也不會交待還有何人知情,這未免讓太後煩躁不安,再兼她已經習慣了高玉祥侍奉左右,大覺其餘宮人內宦笨拙不合心意,這些日子以來方才鬱怒非常,鬧得篷萊殿一幹人等膽顫心驚。

  ??不過這時被十一娘提醒,太後不由也生出幾分懷疑,憑高玉祥那樣精乖謹慎,的確不大可能將此等秘要聲張傳揚,說不定真是有人暗察得知此事,企圖利用來嫁禍高玉祥,比如元賢妃,就有此等動機,以為圖大海與高玉祥一旦獲罪,蘭婕妤必然會受牽連,掌管宮務的重任豈不就會被元氏爭取?

  ??太後縱然並不會過於在意高玉祥一介閹宦的生死,卻必須察明還有哪些人知聞自己這件隱私,這也是她沒有將高玉祥立即處死的關鍵原因。

  ??短短半刻沉默,太後心中已有決斷,眉心逐漸鬆緩,麵色也略減冷厲,不過語氣聽來卻並不和藹,甚至帶著一股子顯然的陰森:“伊伊似乎並未與高玉祥如何交近,沒想到竟然為他鳴冤叫屈。”

  ??“太後因無高侍監服侍左右,已經許多日子未得趁心如意,十一眼見太後鬱怒,方才鬥膽質疑太後決斷,倘若高侍監並未觸律,將來也能繼續侍奉太後,緩解太後操勞辛苦。”十一娘知道太後是在疑心自己與高玉祥私下勾聯,故而大言不慚地表明心跡,將她這番言行所圖,歸結於耿耿忠心。

  ??“那麽伊伊又是在懷疑誰可能嫁禍高玉祥呢?”太後幽幽一問。

  ??“不敢相瞞太後,十一猜測,高侍監此番獲罪,應為賢妃告發,然而賢妃覲覦宮務已久,又與圖內侍、高侍監一貫不和,確有嫁禍汙陷動機。”

  ??當日賢妃來了一趟篷萊殿,太後立即大發雷霆,十一娘作出這番推斷也是情理之中,並不用擔心太後懷疑她察知密醜,故而坦言相告,這樣的態度反而打消了太後的疑慮。

  ??唇角終於牽起了笑容。

  ??元賢妃曾經唆使謝氏加害十一娘,這丫頭狠受了一場驚嚇,甚至險些傷及容顏,心裏有所記恨在所難免,也難怪察覺蹊蹺之處後,會一改遠離是非的性情,來趟這渾水了。

  ??疑心一消,太後這才讓十一娘起身:“罷了,這事我自會理論,你莫要聲張,還是去見一見蘭婕妤罷,幫她掌一掌眼,省得盡挑些豔俗之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