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祖母告囑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4153
  元旦次日,十一娘果然便得太後主動允假,初三回家,不及與喜出望外的九娘、柳瑾閑談,第一件事當然還是去見親長,太夫人眼看著身著簇新襖裙的這個孫女,這時已經婷婷玉立,自幼便生得濃長烏秀的雙眉底下,眼角愈更纖致,此時未多顧盼,眸中澄靜如舊,見禮時唇邊稍噙笑意,一邊梨渦小陷,儀態端麗,禮畢抬眸,笑意便滲入眸心,還是淺淺的,有若清波微漾,卻攸而華光熠熠,雖不露矯揉風情,更多少賞心悅目。

  ??太夫人已經有些不記得薑姬當年長相了,但這時在她眼裏,幾個親孫女中,十一娘的眉眼最肖兒子,又因她的一雙子女容貌極為相似,因此十一娘自然也就像極了女兒阿韞。

  ??隻阿韞這樣年歲時,性情亦如她一般倔強,又因許多不遂心意的波折,愈漸冷傲自孤,沒有這樣的從容平靜。

  ??想到這裏,太夫人心中不由一陣刺痛。

  ??是她忽視了阿韞性情上頭的缺陷,沒有及時開解,亦無能改變女兒命運,阿韞才會……一步步將自己逼入絕境,落得那樣悲涼收場。

  ??因著被十一娘觸動傷心事,太夫人一時隻顧拉著孫女的手打量,看著看著就默默濕了眼眶。

  ??十一娘也在打量太夫人,隻不過數月未見,鬢角似乎又添不少銀霜,歲月的風痕便難以避免的蒼老了容顏,雖然有脂粉掩飾,眉眼間的憔悴還是更見端倪了,忽然間又睹太夫人眼角濕紅,十一娘心中也是一驚:“大母?”

  ??太夫人總算才從回憶裏清醒,一歎,錦帕沾撫眼角,唇邊卻帶笑意:“伊伊越發像你阿姑了。”

  ??十一娘也知道貴妃之逝對太夫人打擊甚大,自那一日起,因為心中傷感,身體每況愈下,但族中家務多少大事瑣細都離不開太夫人統籌權斷,也是一味強撐,長此以往,終是不利康健。

  ??可每每十一娘有心勸解,太夫人卻又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一如今日這般。

  ??甚至於在感歎那句話後,並不待十一娘開解,已經岔開話題:“我就知道除夕夜那話隻要傳進太後耳裏,她必會讓你返家,太後呀,就是看不得我日子舒坦,總想著給我添堵。”

  ??這話說得略長些,細心的十一娘聽出了太夫人氣息似乎不穩,很是擔憂地詢問:“大母可是身感不適?”

  ??“臘月時病了一場,將將好些,故我越發掛念咱們伊伊,除夕那話,是我有意當眾說道,太後應是以為有七娘居中挑撥,我越發對你不滿,她要落井下石,卻想不到正好讓我如願。”太夫人看出十一娘頗為擔心她的身體,也暗怨自己剛才一時心緒激蕩,在孫女麵前流露出淒容,這時有意借著譏嘲太後的口吻緩轉氣氛。

  ??“大母可得好生將養,莫若讓兒聽聽脈息?”十一娘這時粗通醫術,又背熟了不少金匱遺書所載秘方,就要為太夫人診脈。

  ??卻被太夫人阻止,讓她挨在身邊跽坐好,反而笑著寬慰:“略感風寒而已,上了年紀,這也是在所難免,伊伊莫憂心,大母好著呢,大母未曾等到韋海池罪有應得一日,還舍不得咽下這口氣。”她這一生沒有更多盼望,卻一定要比韋海池活得長久,她要看那婦人身敗名裂千夫所指,總得要等韋海池死不瞑目,她也才能含笑九泉。

  ??“伊伊,轉眼你也長成大姑娘了。”老祖母不無憐愛的輕撫小孫女的鬢角:“我還記得你五歲返京時,丁點大一個孩子,氣度卻已見從容沉穩,那時我便想,是京兆柳有幸,子侄一輩不乏俊彥,就算閨秀中,也有伊伊這樣才智過人又乖巧明理之女兒。”

  ??“伊伊能有今日,皆為親長慈恩庇顧。”十一娘這話是發自內心,她也不曾忘卻初得新生時,當知自己竟然成為柳氏庶女,起初種種顧忌與不安,若非太夫人這個祖母與蕭氏這個嫡母庇顧照恤,勢必更添艱難險阻,她這一路走來,不會像眼下這般一帆風順。

  ??太夫人決意輔佐晉王固然是因為與韋海池素有舊怨,再兼柳貴妃的因素,可撇去這兩條,太夫人也的確對裴氏一族心懷情義,不忍見裴氏一族沉冤難雪,甚至負愧於當初未能保全裴姑母。

  ??裴柳二族固然是姻親,但柳姑父卻並非太夫人親出,太夫人能為裴鄭二族申冤昭雪不惜深涉險惡,的確是深明大義。

  ??“朝中最近發生不少事,得空你再與你世父、阿耶剖析,我急著見你,隻為一件……”太夫人也適時結束了感慨,談及正題:“晉王漸近及冠,你與瑩兒也已經到了議親之齡,太後沒有借口再拖延晉王婚事,這一件事,最遲年底即有定論!隻最近就我觀察,瑩兒似乎與晉王反倒走動頻繁,我起初還甚憂心……你亦知你姨祖母,雖說也與太後有隙,不過一貫是義氣之爭,許多事,她都做不來,就連瑩兒,年歲大了,你姨祖母也拘束不了,瑩兒若為晉王妃,對大局有害無利,隻我後來又一想,晉王哪能如此沒有成算?與瑩兒交近,這應當是晉王有意而為罷。”

  ??十一娘由衷感佩:“大母明鑒。”

  ??“如此說來,伊伊與晉王已經開誠布公?”太夫人雖然一早就在計劃十一娘為晉王妃之事,但她身份曖昧,若與晉王來往頻繁勢必會引太後疑心,連帶著柳姓子侄也不便與晉王交從過密,故而並沒機會與賀燁私見長談,聯絡商洽事宜一貫是靠十一娘與賀湛、陸離作為紐帶,但姻緣之事,總不能讓十一娘這個閨閣女兒自己開口,故太夫人還在考慮是否到了時機委托賀湛或者陸離,沒想到十一娘已經提前一步與晉王商量計定,聯手給謝瑩挖坑了。

  ??雖說不至於責怪十一娘有失禮教,但太夫人難免感覺錯愕。

  ??十一娘也旋即反應過來,自己如今還是待嫁閨中,似乎過於主動不符一貫性情,於是隻好將蕭小九那樁變故全盤托出。

  ??太夫人頓感啼笑皆非,揉著額頭說道:“沒想到殿下竟會誤解你與小九……”

  ??誤解不說,竟然還教唆小九邀約十一娘私奔,這些孩子,行事也未免太衝動了些!

  ??不過太夫人轉念一想,又甚感安慰:“殿下這是感念咱們家族投效之誠,才有不記利害,成人之美之心,你阿姑當年果然沒有看走眼,晉王的確重情重義,但願他能實現抱負,大周,太需要一個仁明君帝了!”

  ??又仔細想了一想謝瑩這番行為會引來的後果,太夫人連連頷首:“此計甚妥,太後多疑,必不會樂見晉王夫婦和諧同心,伊伊這些年,的確不枉長隨左右,對太後心性知之甚深。”

  ??“一切都靠大母點撥指教。”這話也是發自真心,十一娘其實對韋太後並不熟知,起初入宮時,也隻曉得韋海池麵慈心毒而已,若非太夫人細細囑告這位同父異母的庶姐習性城府,十一娘並無自信真能取信太後漸得器重。

  ??“可是伊伊,晉王殿下固然看重情義,但若有一日真能位及九五,後宮也難免不會妃嬪成群,你……”太夫人說到這裏略略一頓,不免長歎:“身為女子,有誰樂意長陷勾心鬥角?你若隻是嫁予貴族子弟,雖然也難免卻夫君納妾,但禮法在上,妾室也不敢過於挑釁,隻那天家內廷,卻反而不依禮法規束。”

  ??十一娘明白太夫人在擔憂什麽,普通貴族之家,縱然納妾,可以妾為妻之事少之又少,妾室爭寵,至多也不過是為了些微小利,因此多數不會謀害正妻,險惡就要減少許多,但後宮卻不是那麽回事,皇帝淩駕禮法之上,從古至今,也不知發生了多少以妾為妻的事件,甚至周武宗,可謂千古仁君了,卻也做為過因寵妃嬪廢棄元後的事,後宮妃嬪不少出身高貴,又有謀奪正宮的希望,爭強鬥狠自是比貴族後宅更加慘烈百倍,就算賀燁重情,將來不會寵妾滅妻,她也必須防範那些妃嬪迭出不窮的奸計陰謀,需知皇後就算不會被皇帝廢棄,但一旦死了,後位也會騰空,她上輩子豈不是就死在陰謀暗算上?

  ??皇後之位雖然尊貴非常,但卻要終生陷入明爭暗鬥,在許多女子眼中,這並非是美滿歸宿,太夫人遠見卓識,不是那些隻圖富貴的淺薄之輩,又是真心愛惜十一娘,倘若不是因為情勢所逼,是斷斷不會將孫女送入那富麗堂皇的錦繡牢籠。

  ??“伊伊,女子之幸,其實不在榮華富貴,而在得一知心人白首攜老,你倘若生於盛世之治,親長亦會如對七娘一般,為你擇一位門第稍低之溫厚子弟,琴瑟和諧安寧靜好,大母時常惋惜,你如此聰慧,卻偏偏因此要擔當艱勞。”太夫人甚感愧疚:“是難為了你。”

  ??十一娘卻莞爾:“七姐如今卻並不覺得美滿呢,大母,人這一生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伊伊既非生於治世,注定不得靜好,卻甚慶幸尚有能力能夠為君國社稷、家族自安略盡心力。”

  ??“你既能預見今後,又能坦然麵對,大母亦信你自有計較,大母也許幫不得你許多,唯有一諾,無論將來情勢如何,京兆柳都會成為你身後助力,我們始終是你家人,一脈相連休戚與共,無論何時,你都不會失去庇靠孤軍戰敵,切記勿忘。”

  ??十一娘懂得這承諾的份量,她也看多了不少家族為圖榮華,將女兒送入那錦繡牢籠,靠著女兒坐享富貴,然而一旦關係利益存亡,根本不論親情血緣,多的是隻圖自保斬斷骨肉的狠絕,身為女子者還不能抱怨,因在家族麵前,任何個人私己都不值一提。

  ??因此她肅顏長拜,領謝太夫人這千金一諾。

  ??“晉王若真決意赴藩,那麽晉朔危局就是一個大好時機。”太夫人扶起十一娘,又再說道:“如果一切順利,你許就要隨晉王遠去河東,家人皆遠,自己莫忘好生保重。”

  ??太夫人不無感傷,這一去,成則榮歸,敗則人亡,也不知何時再能骨肉/團圓,是否還能骨肉/團圓了。

  ??十一娘正待寬慰,太夫人緊緊一握她的手腕:“彥兒隨軍出征之前,我已交待他,倘若晉王事敗,攜你一同遠走新羅,這些年來,我暗下遣人在新羅置下田宅……你們兄妹兩,也許就是京兆柳唯一血脈,若時運如此真逢大厄,切記不可義氣用事兒女情長,要留得性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