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要錢不要命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3506
  賀湛的一番侃侃而談,確是為了說明劉曇這回之所以鋌而走險的根本原因。

  ??“自太宗帝滅南越一國,收大周轄治,起初土族多生暴亂而不服教化,朝廷為鎮亂局而多消耗,武宗之後雖有改善,為行教化德治,曾經也花廢許多力氣,數回鼓勵民眾南遷,鼓興農耕,逐漸同化土夷蠻族,卻一直實行輕徭薄役,使南越之民休養生息而服從管治,這一善政的確大見成效,嶺南雖遠離京治,近百載以來,也時有汛澇、颶風之災,然而百姓卻並未遭遇離亂饑寒,並非時人以為貧脊淒苦。”

  ??更不說自從在廣州設置市舶使以來,引蕃舶往來,致使商貿有了極大發展,當地大族富賈財產劇增,一定程度上當然也會讓百姓受益。

  ??那麽按理來說,廣州都督治下應當安平富足,能得安居樂業的百姓何至於逆謀暴亂?

  ??“是劉曇利用仁宗朝察隱擴田之善政,厲增賦稅力役,然而暴征所得卻並未上交朝廷,而被其貪昧,土族更是被其脅迫,非但田稅俱增,並服開礦漁獵等重役,劉曇打著朝廷旗號,卻將礦產裘皮等物倒賣藩商,都督府諸多屬官因而牟取暴利,隻不過土族民眾再也難以安居樂業,甚至不少苦累而死。”

  ??聽到這裏,太後已然滿麵冷沉——劉曇好大的膽,當知嶺南物產豐饒能供賦稅非但不報朝廷,竟敢私重稅收,最最可恨的是貪昧窩吞!

  ??“劉曇雖任廣州都督掌管軍政,難道其轄區內諸多縣令竟然盡數與他同流合汙?!”太後語氣肅厲,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這就要說到劉曇另一重罪了。”賀湛此時方呈案犯口供,以及諸多縣令上書:“廣州治下,雖有不少縣令被劉曇收買,如仁化令便是其中之一,但也不是所有縣令皆為貪宦,甚至不乏出身世望者,劉曇憑一人之力也實在不能盡數懾服,劉曇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故而……利用南越地處偏遠朝中監管不及,私造敕書假宣聖令!”

  ??原來如此!

  ??太後連連冷笑,這就是為何土人作亂雖然及時平息,但劉曇卻懼朝廷追根究底,打算先下手為強,將罪責盡推邵廣承擔!

  ??“劉曇府中那幕僚,因為曾經長居京都,竟知邵博容與毛相有怨,故說服劉曇,稱邵博容毫無根基,又因罪貶遷,若將罪責盡推其身,正合毛相國心意,必當促成朝廷重治博容,隻要允準死刑,這事便能遮掩過去,想來曲江令若非為薛氏族人,劉曇亦不會為之請功,而是上奏朝廷與邵廣同罪。”

  ??當然,毛大相國這回因韋元平提醒而懸崖勒馬,並沒有被劉曇利用,不可能受劉曇所累與之同罪,不過倘若不是賀湛一直關注邵廣,早就察知嶺南一事,毛大相國落井下石成功,太後隨口就判邵廣死罪,批折回複,曲江令並非邵廣上官,又哪裏知道邵廣是被冤枉?就算猜到了其中隱情,手中沒有實據,也不可能質疑劉曇這個上官。

  ??曲江令並不知加重賦稅為劉曇假宣政令,就算這一任職滿調任,隻要不是突然就入中樞重職,也不可能察知隱情,揭發劉曇罪行,更不說劉曇一心以為他在朝中有汝陽王與毛維兩大權臣作為靠山,京兆薛雖然是十望之一,可威勢已經大不如前,他無傷京兆薛/利益,又哪懼薛氏會主動招惹?

  ??劉曇雖為地方大員,卻遠離朝中,又哪知京兆薛中還有一個陸離為太後親信,且以為陸離不過是區區拾遺,雖前途無量,然而眼下還不足為懼,當然,汝陽王必須知道陸離不容小覷,隻不過他有意利用劉曇針對太後,僅僅隻將劉曇當作刺向太後之劍而已,又哪裏會提醒劉曇收斂。

  ??但賀湛因為眼見徐修能這個起居舍人在場,不便將諸多隱情揭露,比如毛維的確有利用這回事故鏟除邵廣的打算,因無實據,也不好直言汝陽王的計劃——塵埃落定之前,這些事情都不可能當真錄於記載,作為編史依據。

  ??“那幕僚何在?”太後鬱怒了好一陣,又再冷聲問道。

  ??“已經轉交刑部。”賀湛意味深長:“依微臣審問盤察,此幕僚確為汝陽王所薦,隻是該犯拒不承認曾經諫言劉曇汙陷邵少府,然則奇異是,該犯數回尋死,不遂,又欲絕飲絕食,一路之上,微臣不得已強灌粥湯逼其續命,總算沒讓氣絕而亡。”

  ??太後:……

  ??但當然滿意賀湛留了這麽一個活口,否則死無對證,徹底斷絕了清算賀淇的希望。

  ??又細問劉曇假宣政令強征暴斂細節,賀湛聲稱關於賦稅力役之重,邵廣知之更詳,太後立即下令邵廣入殿謁見。

  ??“十四郎這回察明嶺南亂案有功,議後自當獎賞,你離京數月,還因這回公務耽擱婚事,想來家人甚多牽掛,便先許五日假期,好好休整。”太後詢問告一段落,變了一張和顏悅色的臉孔,仿佛是對自家子侄的慈愛。

  ??賀湛當然長揖謝恩,最後晃了一眼正襟危坐著不知在折磨什麽的十一娘,拜禮告退。

  ??而邵廣入見,又是一番長篇大論,詳細敘述了仁化縣轄下幾部土族水深火熱的現狀,慷慨激昂又義憤填膺,趁機上諫了不少利民利國的善政,一點沒有察覺看似專心致誌傾聽的太後暗下展開計算,估摸著劉曇這些年到底貪墨了多少錢財,嶺南等地既然並非貧荒,甚至還相當富饒,那麽對國庫究竟能產生多少貢獻?

  ??上回括察隱田雖然略緩財政危機,然而因為資助周厥聯盟消耗不少,再兼還得準備與東北開戰,她這一國太後的陵寢還停著工呢,國庫存銀必須先要滿足仁宗帝的陵建,待仁宗風吹下葬,許多宮室也當開始修繕,這篷萊殿有多少年未曾翻修?許多陳設都不能滿足臨朝聽製堂堂太後應當享受的富麗榮華了!

  ??既然臨朝,當然還要新建行宮,否則怎麽能向天下萬民顯示尊榮?

  ??還有泰山封禪,這可是多年心願,必須要竭盡全力達成。

  ??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如今賦稅製度仿佛過於輕簡了?雖然要關注民生,可國家財政不足,難不成要皇族節儉?

  ??皇室可是天下至尊,怎能失於威嚴貴重?

  ??那些個所謂忠臣,口口聲聲以民生為重,建議輕徭薄賦,嶺南蠻荒之地,民眾居然都如此富庶,關中與江南難道還會反而貧苦?一定是那些臣子危言聳聽,說不定有如劉曇一般的人還不在少數!

  ??這些貪墨國財者,簡直該當千刀萬剮!

  ??但太後當然明白她這時雖然臨朝聽製,還無能做到乾坤獨斷,也萬萬不能給賀淇黨借口,質疑她不顧民生而收買世族人心,眼下確然不是“改革”稅製的時機,故而由得邵廣長篇大論,一點沒有顯現出不耐煩來。

  ??又示意徐修能:必須將邵廣揭露劉曇之罪行一字不漏記錄。

  ??相比賀湛,太後對邵廣更加顯現了和顏悅色格外賞識的態度,甚至還沒忘了關注韋緗——這孩子相當聚精會神,一忽頷首一忽握拳,兩眼神采奕奕,顯然十分欣賞邵廣口才見解。

  ??“博容果然忠耿正直,之於你今日諫言,莫不寫成策論呈上。”太後趁著邵廣換氣的間歇,果斷終止了他的口若懸河:“此番博容險些被貪奸陷害,受了牢獄之苦,實在委屈。”

  ??邵廣固然沒有機心,當然還是存在應對一句“多虧太後明鑒”的意識,隻不過十一娘看來,這話倒完全不像敷衍,邵九郎顯然被太後的表麵蒙蔽,真以為這位公正賢明,於是一聲暗歎在腸子裏彎彎繞繞,十分煩惱應當如何點醒這位書呆子。

  ??十一娘欣賞邵廣忠直耿率,有意與他結盟,爭取到自己陣營,可總是難下決心對之坦誠布公,當然不是因為信不過邵廣,而是擔心他過於光明磊落,又完全不善心計,若知道得太多,也許反而有害無益。

  ??但是經過嶺南一案,太後顯然也要利用邵廣這根標杆為她收服人心,若邵廣一直被太後蒙蔽,別說遲早有一日反而會將她看作“奸邪”,甚至不到那一日就會因為這耿直的性情導致太後忍無可忍而暗下殺手。

  ??因為十一娘已經聽太後與韋元平等商量,有意授邵廣禦史之職!

  ??邵廣一但成為言官,隻怕不少機會彈劾重臣,總有違逆太後意願的時候。

  ??正煩惱著呢,突然便聽太後一句有若五雷轟頂的話!

  ??“博容已經及冠,未知可曾定親?”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