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悲摧伯府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3378
  休沐的日子尚還遙遙無期,十一娘自然不會將更多心思放在與徐修能僅僅隻是“也許”的私見上,她這時更加關注的是武威伯父子。

  ??上月恩敕既頒,武威伯父子自然是馬不停蹄由北疆趕返,今日抵京,自是不曾回府與家人團聚,直接入宮,一為謝恩,一為複命,不過正常情況下都不會引得太後突而下詔,故十一娘這個“秉筆”自然不需在旁履職,不似徐修能,太後接見秦家父子時自然要問及北疆戰況,他這個起居舍人必須旁聽,記錄言談重要,上交史館做為修史憑證之一,隻不過十一娘倒也不至於回避老遠,她且還需要防著太後不時之需呢,便在廊廡下候令。

  ??雖然前世時就已經聽過武威伯的名氣,可這回遠遠一眼,卻是十一娘首見這位頗有威名的將官。

  ??她甚至記得第一回聽說武威伯,是從舅家表兄口中,那時武威伯尚在鎮守雲州,雖蠻部年年犯逼,卻都不能得逞,表兄大為歎服,稱除他鄭氏一族之外,武威伯可算大周第二驍勇。

  ??後來也聽自家兄長提起過,卻是轉述祖父的評斷——武威伯的確驍勇,不過性情魯直,故而不被德宗帝所喜,任憑多少舉薦,德宗帝就是不肯更多器重,秦氏一族可歎生不逢時,謂為可惜。

  ??甚至聽南陽郡王,也曾為武威伯打抱不平。

  ??這還是當年武威伯與徐國公有故交之誼,德宗一朝尚且如此,如今太後執政,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十一娘站在毫不起眼之處,眼見幾個風塵仆仆的男子大步上前,當先那位兩鬢斑白雖不減軒昂的老者,神色間卻分明有些沉滯悲苦,對於真正的武將而言,大約寧願戰死疆場馬革裹屍,也不願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得此所謂升遷罷,十一娘遠遠看著,都忍不住替他們歎息一聲。

  ??秦氏祖孫三代多年來輾轉守邊,一夕之間卻被盡數調返,雖是朝廷“恩賞”,然而接下來卻告別了他們熟悉與引以為傲的領域,等著他們的也許是完全無所適從的官場碾壓,是暗箭難防舉步維艱,如若不能小心應對,甚至可能是身敗名裂終場,這不是功臣勇將應得的結局,十一娘目視著武威伯父子在殿前不約而同深深呼吸,腳步更顯沉滯,心頭更感悲涼。

  ??祖孫三代回宮複命,卻隻有武威伯父子獲許入見,還有七、八個青年跪候殿前,約是二十出頭的年紀,但大不似京貴子弟那般麵若冠玉,個個都是黝黑膚色,居中那位,應當就是武威伯嫡長孫,臉上有條觸目驚心的傷疤,從額角直到鼻翼,還有一人明顯臂上有傷,血漬隱隱染深袍服。

  ??這麽一列排開,神情麻木又似乎格外堅毅,尚能感覺到些微銳氣,卻遠異於該有的意氣風發。

  ??十一娘近處隻站著阿祿,她這時收回凝望的目光,麵向十一娘,卻背對遠遠跪候的青年。

  ??即便在篷萊殿,阿祿與十一娘的交流並不需要避目,但當然要防耳聞,是以回回兩人交談,都是麵對著,這樣才能及時發現閑雜人等的接近。

  ??“武威伯有五子,兩個死在邊境,嫡子隻餘長子,至於孫子一輩,嫡係僅餘三人,跪候五人皆為同宗晚輩,聽聞武威伯之嫡次孫,這回歸京途中傷重不治,因尚未娶妻,亦無子女,就連嫡長孫,因戍邊亦不及娶妻,但容貌已毀,無論對於仕途抑或姻緣皆大妨礙,偏偏伯爵又不能世襲,倘若不能再上疆場,今後就算家族得以保全,怕也是隻能一生鬱鬱了。”

  ??這是阿祿的惜歎。

  ??“確無公道可言,君國有虧功臣。”十一娘的語氣也極沉重:“不過倘若他們輔佐晉王,今後或不至於如此淒涼。”

  ??“十一娘也是這般認為?”阿祿雙目灼灼。

  ??“忠勇之士,理當享受尊榮,這是高祖對天下之諾,這話,我倒是親眼目睹大王書於策論,相信也是大王之胸懷。”十一娘說完這句,便轉身麵向遼遠而眺,這是她不願再談的顯現,阿祿再無言語。

  ??又說武威伯府,自從探聞親人已返長安,在伯夫人率領下,一家子婦孺早已等候在正門處,說來也是可憐,孫兒一輩除了秦朗年歲已至十八以外,其餘竟然都是十二以下,並且是庶子所生庶子——伯夫人有三個親生子,兩個死在邊疆,小兒子死時未及娶妻,次子隻有一個遺腹子,偏偏又夭折了,剩餘兩個庶子雖然皆都娶妻,然而朝廷不許正妻跟從戍邊,故庶子隻能在邊境納妾生子,這樣還必須將幼子送歸京城做為人質。

  ??裴鄭逆案一發,姚潛受令節製武威伯率部,正是因為姚潛指揮不當,導致武威伯兩個嫡子戰死沙場,偏偏姚潛毫發無損,武威伯卻背了黑鍋,伯夫人悲痛欲絕,若非還有嫡長子這唯一希望,隻怕早已灰心喪氣隨兒子而去,伯夫人並非名門望族出身,見識有限,如今倒以全家團圓慶幸,卻哪裏想到再聞噩耗,得知嫡長孫傷及顏麵,又有一個嫡孫傷重不治,對於這個婦人而言,實在經曆了太多生離死別,不過雖然悲痛,卻還強撐著勸撫長媳江氏:“不到絕望時候,畢竟還有明兒與郎兒,我就不信,神佛先君無睹我秦氏滿門忠烈,上蒼不加庇佑。”

  ??但這個得來不易的闔家團圓畢竟是悲壯的,即便伯夫人勉力支撐,但好容易盼得家主“榮歸”的武威伯府卻並無多少喜慶。

  ??好在伯夫人身邊還有女兒丹娘與孫女秦霽相助周全,才沒有左支右絀。

  ??男人們情緒都不大好,悲喜交集隻是簡單四字,可其中蘊含,到底是悲愴更多,那喜悅甚至無力表現於情麵。

  ??偏偏這時,還有人不請自來。

  ??是滿麵含笑的汝陽王妃。

  ??她幾乎是緊隨武威伯等的步調,還不待伯夫人好好緩和一下情緒,就已登門。

  ??一番話說得,竟然全是為武威伯府考慮——

  ??“夫人也該預備著上燒尾,我今日不請而來,的確不是僅為道喜,夫人莫要與我見外,我這裏已經替夫人擬下食單,並為夫人預備下廚役,這可是郡王多年收羅,之於燒尾宴都是十分擅長。”壓根不看伯夫人勉強的臉色,隻顧叫人上來細細引薦:“這位能烹單籠金乳酥、

  ??曼陀樣夾餅、巨勝奴、禦黃王母飯;這位之光明蝦炙、見風消與眾不同;這位專長五生盤、過門香等;別看這是廚娘,長生粥、賜緋含香粽子可是天下聞名;大胖子專長素蒸音聲部,手藝絕巧,禦廚也隻能望其項背。”

  ??這要是謝瑩在場,一定跌破眼鏡——就沒聽說過上趕著逼人請客的,居然連廚師都一並送來?!

  ??當然不是汝陽王妃“貪吃”,這就要說到“上燒尾”這一慣例了。

  ??簡單來說,“燒尾宴”便是升官之後,宴請皇帝與同僚親友的習俗,一般而言,隻有升任一省長官才有如此大宴的資格,比如武威伯將韋元平或者毛維取而代之,寓意魚躍龍門天火降下擊燒魚尾,故名燒尾宴,那麽上燒尾,便是指皇帝不是一請就來,但無論皇帝來不來,都要呈上一份宴席,至於皇帝是自己吃了,還是賞賜他人,那就並不是請宴者關注的範疇……但武威伯隻不過是升任兵部侍郎,離拜相還遠著呢,論理並沒資格上燒尾宴,不過武威伯這回升遷卻是經朝廷專程下了敕旨表彰,為謝隆恩,也得破例籌辦燒尾宴,以示感恩肺腑。

  ??於是伯夫人隻好強忍喪孫之痛,分心於大張宴席。

  ??但之於燒尾宴那些五花八門的菜式,可不是普通家族有那經驗籌辦,這也是勳貴與名門的區別之一,底蘊相去甚遠,驟然富貴者,即便用真金白銀去砸,也不一定砸得出符合規格的盛宴,需知燒尾宴或許還能湊合,“上燒尾”可是要進獻宮裏的,無論皇帝、太後吃與不吃,都不能有半點馬虎,必須力求臻善。

  ??是以汝陽王妃這回還真是雪中送炭來了。

  ??可縱然她一片好心,伯夫人也是心力交瘁,實在沒有精力應酬,更兼汝陽王妃還特意問起了秦霽,直接點明:“聽聞夫人嫡長孫女尚未定親?”

  ??便硬是讓秦霽來見,大加讚揚一番,見麵禮給得十分厚重,這又讓伯夫人大為擔心!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