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暗殺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4682
  讓十一娘大感驚異疑惑尚不僅僅為視覺上帶來衝擊,也有賀燁那句開門見山的詢問:“如何,汝陽王那僚從可已命喪汝劍?”

  ??雖說早前江迂已經著重強調過賀燁將扈娘視為心腹,但十一娘不過以為扈娘之用僅限替賀燁掩人耳目,萬萬不料賀燁竟然將暗殺這等重要機密放心大膽交予扈娘執行,關於此事上的驚異,竟然一時間超越了賀燁為何忽然對汝陽王府區區幕僚痛下殺手的疑惑。

  ??這數年間,通過賀湛對裴子建以及富商陳宣熾的密切關注,雖然始終不曾察證確鑿,可許多蛛絲馬跡已經足能證實兩者其實都是晉王暗中臂助,這當然也是因為賀燁未曾對京兆柳設防的前提下,才隱約浮現些許關聯,據十一娘猜測,陳宣熾應與江迂關係匪淺,曾為小崔後的另一重要心腹,而她的裴三哥,顯然是在裴鄭滅族後方被陳宣熾拉攏結盟,憑兩者眼下財勢,雖不能影響政局,蓄養死士暗侍為晉王所用卻是必然,晉王想要收拾一個幕僚,又哪需動用扈娘,可偏偏授以重用,那便是當真對她信任有加了。

  ??賀燁自幼身處險惡,故絕不會輕信於人,且就剛才兩人之間早前那番問對,十一娘察覺到他對自己似乎都頗懷試防之心,然而扈娘卻能在年餘之內獲其信任,看來深得寵愛也不全然是障人耳目,十一娘目前仍然將晉王妃這條“捷徑”視為首選,固然不會因此將扈娘看作大具威脅的情敵,有所關注未免今後節外生枝卻有益無害。

  ??可她接下來這麽一詳加關注,卻也發現扈娘那顫顫兢兢的情態又全不似正當得寵時應有,心裏未免越發疑惑,竟然端倪於麵,教賀燁一睨目光捕個正著。

  ??小丫頭不會是連易容偽裝之術都沒有聽聞過,故而才感覺如此驚奇罷?“天真稚樸”的晉王殿下哪曾料想十一娘那些不甚純潔的念頭,且以為她是為扈娘判若兩人的外貌震驚呢,於是當扈娘答道“幸不辱使命”之後,不過頗為讚許地微一頷首,竟然給出一句讓十一娘越發摸不著頭腦的解釋。

  ??“眼下我這晉王府,有一部份仆役為太後調撥,那些人自是必須防範,卻有一些明麵上為江迂擇買仆役,比如此居院之仆,大約還能放心,中有一嫗,左頰有青斑,雖然扈氏易容後不能說眉目與之完全相同,但左頰特征大是明顯,兩人身量又極為相似,常人不留心細辯,自是難以察覺端倪。”

  ??十一娘故然沒想明白賀燁為啥要對她解釋這些細微末節,扈娘更加震驚於主人對柳小娘子的信任不疑,縱然是匍匐在下,卻仍忍不住暗暗窺視一眼前側跽坐的少女,相比一年前,這時眉目更如春蕊欲開,已經隱約能看出三、五年後的絕美姿容,而那天生成端莊高貴的儀態,更不是自己這等卑微出身的人能夠效仿,扈娘心底莫名生出一絲羨憾,自己又極快意識到這是不應有的情緒,一邊譏嘲自己不該得隴望蜀,一邊卻不受控製地轉眸看向上座矮案下,輕掩膝踝那黑袍一角上的華貴金繡。

  ??有些人與事,是萬萬不能肖想,她本是一無所有之人,如今能夠得到安身之所而不受屈辱輕侮,已經是神佛恩庇三生之幸了。

  ??可是當聽主人低低沉沉那一問——

  ??“早前見你入內,仿佛足踝有傷,可嚴重?”

  ??一股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須臾間便滿布髒腑,以致於回話時語音都忍不住輕顫著:“伏擊時不小心扭傷,並無大礙。”

  ??“如此,先且退下罷。”

  ??賀燁沒有察覺扈娘強忍欣喜的異態,揮揮手打發了他這個傳說中極其迷戀的侍妾,看向十一娘:“還沒回過神來呢?不過就是易容術而已,多少江湖雜耍漢都能運用自如,值得柳大才女如此驚奇?”

  ??十一娘這才明白過來賀燁的誤解,頓時有些哭笑不得,下意識就說了實話:“十一是沒想到扈氏之劍術竟真能奪人性命,更沒想到大王對之如此信重。”

  ??“我看過幾回扈氏舞劍,不比得宮中那些花拳繡腿華而不實,果然是師承公孫一係,而公孫大娘雖是舞伎,劍術卻出自越女劍派,雖舞來也能娛眾,卻也足以禦敵,汝陽王府那幕僚不過心計了得,身手卻是普通,哪是扈氏對手?再說我這回是設計將他誘至郊野才令扈氏伏殺,其實暗中也有人手配合扈氏,以防節外生枝。”

  ??賀燁仍然沒有意識到十一娘早前曾生不甚“純潔”的想法,這時饒有興致地逗趣:“至於我對扈氏何故如此信重……還不是因為你柳十一所托,請我庇其安穩,據我看來,扈氏雖然出身寒微,卻甚有骨氣,並不願白吃白住而更願自食其力,本大王可是思慮良久,才想到這個辦法,讓其不至於過意不去,甚至以為本大王也與英國公那老色鬼般,是垂涎她之美色而惶惶不安……柳十一,你這人情可虧欠得大了,要想償還可不容易。”

  ??十一娘:……

  ??賀燁說完這話,思緒又回到尚未完成的功課上頭,並不耐煩再與“小丫頭”閑聊,右手拾筆,左手輕擺:“去罷,你既然得假歸家,想來應有機會轉告薛絢之,就說汝陽王府那枚釘子已經被我拔除。”

  ??直到這時,十一娘才想到還不清楚那個倒黴的幕僚為何被賀燁暗殺,但既然對方已經下了逐客令,她這時自然也不方便繼續糾纏追問,好在聽言下之意,賀燁分明在事前與陸離商量討論過,陸離既然知道根由,當然會為她釋疑。

  ??次日便是上巳節,柳府必然也會籌備踏春野宴,又因太夫人自從得聞貴妃死訊,為了讓太後確信她已為此遷怒十一娘,雖然明麵上並未徹底冷落這個孫女,卻尋了個年齡漸長的借口,囑咐十一娘移去浮翠塢居住,從此喪失與家中祖母共居的殊榮,隻不過太後緊跟著囑令十一娘長居禁內,事實上十一娘鮮少有機會與家中姐妹共處,年節得假歸家,卻依然要遵遁禮法,免不得省安問候。

  ??既無閑雜在側,太夫人當然不會冷臉相對,讓十一娘跽坐身邊,祖孫倆親親熱熱閑話一陣,噓寒問暖自是免不了的,關於禁內之事太夫人也是十分關注,她聽十一娘娓娓道來,明白經此一年,孫女已經進一步爭獲太後器重,足見十一娘如何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看著越發出落得水靈可人的少女,太夫人心中不盡憐惜:“你自幼聰慧機敏不同尋常,卻正是因為如此,相比其餘無憂無慮姐妹,早早就肩負重擔,小小年紀便要經曆艱險……”

  ??這話實在也算老生常談了,太夫人明知十一娘見她心中懷愧必會勸慰,故長歎之後並沒再說自責之語,隻拉著孫女的手,目帶慈愛:“眼下有汝陽王黨處處作對,太後越發恩絡世族,企圖獲得更多支持,故這一年間,不僅你兩個世父,便連你阿耶在秘書省都頗受器重,我京兆柳在世人看來無疑有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可咱們心中必須清醒,這些都是表麵,太後權欲之心極重,一旦當她得到機會鏟除汝陽王,緊跟著勢必打壓異己,你阿耶自不消說,怕是連你世父也無法真正打消太後戒防,故而除了襄助晉王登位,才有望翻審裴鄭冤案,真正擺脫太後威脅。”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是遍布荊棘,韋太夫人心中自然清楚,可每每想到唯一的女兒為此慘死深宮,都難免悲憤難捺:“好在汝陽王帶頭一鬧,晉王總算暫時安全,咱們還有希望,我那韞兒也不算白死……伊伊,你阿姑性情倔強,這條絕路是她自己選擇,我知你因此愧疚自責,但這事的確不是你之錯失,我隻是希望你不要學你阿姑,將來無論多少艱險,身受多少屈辱苦痛,隻要有一線生機,都不要選擇死路。”

  ??因貴妃歿逝之痛,一年間太夫人已是雙鬢染白,仿佛忽然間蒼老憔悴許多,但十一娘知道這個堅毅智慧的婦人並沒被哀痛摧毀,這時也不再過多勸導,隻說起今日與賀燁那番問對,太夫人聽後,果然頗覺安慰:“其實早些年前,眼看晉王因先帝驕縱,教養得暴戾狂妄,我對他本不存希望,好在後來得知他在宮中暗助韞兒,才明白晉王竟然也是為了生存才表現得如此狂暴,小小年紀,也實不容易了,今日聽你一說,仿佛晉王對於經史、兵政上也在暗暗用心,說明他心中已經有了計較,目前咱們為謹慎之故,不能與晉王過多接觸,也隻有通過你與絢之,尚能與他暗中聯絡,晉王若有需要,京兆柳必然全力以付,這一點,伊伊還當代為轉告忠心。”

  ??突又提起長孫柳彥:“你世父如今甚得器重,三郎也總算盼得時機,雖然選為禁內親衛一直是世勳子弟晉升之途,但事實上並不能真正得到多少曆練,是以,我與你世父想著,不如讓三郎調職禁軍。”

  ??十一娘言道:“眼下新厥與大周聯兵,戰事甚為順利,不過新厥野心勃勃,竟再派使臣前來求請增兵,太後好功,多數會允同,倘若阿兄這時調職禁軍之部,怕是大有可能赴戰。”

  ??太夫人頷首:“我正是希望三郎真真正正往戰場曆練,他是兒郎,又為嫡宗長孫,肩上本應擔負更重責任。”

  ??柳彥如若一直留任宮衛按部就班,三、五年後倒說不定能混得個郎將之職,隻不過眼下宮衛全由竇輔安節製,他想要掌握實權無疑癡人說夢,調職往禁軍,雖大有可能親赴戰場,但憑借軍功擢升才是武將的正途,的確比留在京都消磨時日更加有益。

  ??說完正事,太夫人忽然提起婷而:“趁著上巳節,好好與你婷姐姐親近一日,她外祖家來了人,說是外王母患疾,又聽說婷而親事遇挫,十分牽掛,特意遣人來請,希望婷而能歸霍邑一見,婷而這一去,說不定就不會再回長安。”

  ??十一娘倒因這一意外消息十分驚詫:“是單讓婷姐姐歸鄉?”

  ??太夫人頷首:“婷而外祖家是商戶,雖不愁錢財,卻無能教習謙兒課業,於是擔心耽擱謙兒前程,並不打算接他回去霍邑。”

  ??“大母既說婷姐姐這一去怕是不會再返長安,難不成……是六姐外祖家有了中意親事。”

  ??“當年婷而為了擺脫盧銳糾纏,甘擔克煞之名,眼下也確是難以在京都為她再找合適姻緣,她看來柔弱,骨子裏卻也剛毅,直到如今依然還不忘舊情,並不著急姻緣,可咱們這些長輩卻不得不為她操心,我是想著,婷而外王母既然憐惜外孫女,有意為她在霍邑找戶好人家,也的確更加有益將來,身為女子,總不能孤獨終老。”

  ??但十一娘心中卻隱隱有些擔心:“就怕婷姐姐外祖家因為門第所限……”

  ??“你這孩子,哪是擔心商戶人家辱沒了婷而。”太夫人搖頭微笑:“我也不是沒有想到,那些年婷而姐弟被族人欺逼,她外祖家卻置之不理,偏偏眼看著這時有了依靠,反而擔心起婷而來,特意來接,其中怕是有些蹊蹺,隻不過婷而也是孝順孩子,一聽外王母患疾,哪肯拒絕返鄉,我也不便阻止她盡孝,她那舅父又是個精明人,婉轉說明老母親甚為婷而婚事憂心,眼看著京都無人不知婷而煞克,才有了心思在霍邑結親,又說當年有霍邑柳作梗,他們商戶人家根本沒有資格幹涉世族家務,多有無可奈何之處,並非鐵石心腸不顧親情,倒也有些道理。”

  ??太夫人見十一娘依然不甚放心,笑意更是柔和:“你這孩子心善,將婷而視為嫡親姐妹,也不枉她這些年雖然稀少見你,卻時時處處想著,季季都會親自為你裁衣繡鞋,你放心罷,我們家在霍邑因有產業,有管事長駐,倘若婷而外家當真替她打算,得了好姻緣,也算婷而將來歸宿,倘若是她那舅父在打歪主意,我怎會認同?婷而為柳氏女,眼下沒我京兆柳點頭,便連霍邑柳都不能強迫姻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