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閻王”現身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3311
  十一娘做為太後有可能利用到的證人,才得以候立正殿之外的資格,她這時站在紫宸殿雕飾富麗又精良的門扇外,頭上有宮燈璀璨,在正殿高闊的廊簷之外,才是森晦暗沉的夜色,她微咪著眼俯瞰玉階之下月色之中,鎧甲吞吐著冷冷的銀光,默然肅立的親衛們,隻待這正殿之內號令一宣,便會潮湧而上,也許他們早已做好血洗禁內的準備,雖然絕大多數人的心裏其實都拿不準究竟是在助紂為虐抑或為國盡忠,但身為軍士隻能唯令是從,哪怕手中利劍是刺向賀姓宗室的身體。

  ??她甚至能清晰看見同樣候立殿外那些隸屬於含象殿的宮女們蒼白如紙的麵容,此時此刻大約也都明白了情勢之急已至生死攸關,但隻有十一娘十分篤定,不會有血腥殘殺,太後尚有餘地,在其牢牢掌握禁內局勢的條件下,至少在莫名其妙成為勝負關鍵的晉王到場前,一切劍拔弩張其實都是虛張聲勢。

  ??因此固然十一娘耳聞殿內已經由汝陽王出頭挑起一場喧亂,看似血腥殺戮一觸即發,她其實並不緊張,這不是因為十一娘並不在意宗室王公的生死——至少南陽郡王在場,這位當初也是將她看作親孫女一般疼惜庇護。

  ??可相比陸離自請勸說賀燁時的並無把握,十一娘相信一直在死亡威脅中掙紮求生的少年,必不至於在關鍵時候魯莽行事。

  ??印象中那個沉默寡言的男孩,在她“魂飛魄散”的三年之中,已經悄然褪變,再見時儼然已經成為善於偽裝的高手,頑劣跋扈得十分巧妙,讓眾人畏避如虎,卻十分理智地保留著部分真性情,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太後因為半信半疑而終免痛下殺手。

  ??賀衍猝不及防的病逝必然會導致賀燁悲痛激憤甚至幾欲絕望,因此當太後逼宮時,他幾乎已經摁捺不住準備玉石俱焚。

  ??可是賀衍及時醒轉,交待遺令……

  ??雖然當時在場另外三人都覺得啼笑皆非,可十一娘卻篤信賀燁會將遺令銘記於心。

  ??他應當,不,是必然能夠體會賀衍的厚望,那是他唯一看作至親的兄長,臨終時的真實心聲與殷殷囑托,十一娘相信賀燁不會再懷輕生之念,否則依他一直固執保留的真性情,絕無可能眼看賀衍即將撒手人寰而束手就擒,放棄陪伴兄長至臨終末刻。

  ??十一娘肯定賀燁會及時趕到,化解正殿之內迫在眉睫的一場兩敗俱傷的殺局,但她這時不確定的是……倘若賀燁過於重情,將賀衍“善待太後”的遺令也銘記於心,那麽將來當她要對韋海池斬盡殺絕時,就免不得先對賀燁拔刀相向了。

  ??就算如此,我也不會手軟。

  ??十一娘眼看從正殿東側廊廡大步流星趕來的少年親王時,握緊拳頭收回了心底隱隱的同情,賀燁在她的棋局中,與賀淇並無區別,隻是一枚相比更加重要的棋子而已,他雖然不是敵人,但也不是親友,不要忘記你的最終目的,不要因為晉王賀燁在裴鄭一案上的無辜,甚至你們其實也算同仇敵愾而暫結同盟,付予更多勝負之外的情義,但他不是陸離,不是十四郎,不是京兆柳族人,他隻是賀衍的兄弟,是宗室之中最有可能打敗韋海池奪得權位的人,所以你才選擇他,做為奠定勝局的關鍵棋子。

  ??不過賀燁,你來得還真是……恰到時機。

  ??在被禁足華陽閣的兩日時間,晉王殿下顯然沒有片刻闔眼,仍然穿著當日被強行“請”走時那件窄袖深青圓領袍,慘白麵容更加映襯出眼底兩抹烏黑,早就被解除了武裝,腰上自然不懸佩劍,便連發上紫金冠都不知去了哪裏,長發就這麽草草一束,馬尾一般垂在腰際,這形象實在不像個親王,儼然更似刺客……因其周身氣勢,即便不持利器,那洶洶冷意已經讓肅殺昭然。

  ??別說文質彬彬的陸離已經不知被拋下多遠,負責看防晉王的左郎將也落後十餘步外氣喘籲籲,但顯然是他一路打著招呼過來,才沒讓賀燁奪劍一路殺到現場,而晉王殿下顯然看到了在外候令的十一娘,隻不過目光在她臉上僅僅一頓,就毫不猶豫擦肩而過。

  ??十一娘在那一刻甚至感覺到撲麵而來的陰凜之氣,晉王衣上寒涼甚至激得她胳膊上直冒冷疙,原本的胸有成竹幾乎頓時坍塌,甚疑此人入殿是要大開殺戒,於是當聽見殿內“咣當”一聲後,終於忍不住探頭探腦望將入內,這時可憐的左郎將才剛剛趕到殿前,雙臂重重幾按阻止高度緊張的禁衛們“勿急勿躁”!

  ??然而殿內,寒劍冷芒,已然緊逼賀淇頸側!

  ??十一娘放心地收斂窺視,同時也見阿祿重重籲一口氣如釋重負的輕鬆。

  ??又說正殿之內,賀淇率先出劍,直刺右郎將,然而早得太後示意的右郎將卻並未如威脅一般“定斬不饒”,連連閃避躲其鋒芒,甚至打算自送一臂讓賀淇劍身染血,可就在這時,“血拚”雙方均覺眼前一花,右郎將再覺手臂一軟,不受控製地後仰跌倒,再反應過來時,手中已然空空。

  ??然後再聞“咣當”一聲,大驚失色的右郎將這才看清早先不可一世的汝陽王這時呆怔當場,直瞪著手裏半把殘劍……另半把已經被斬跌墜地。

  ??“賀淇,你這是對誰動劍?”

  ??冷冷一聲質問之後,在場宗室這才看清有若天降的黑衣人究竟是誰。

  ??“晉王!”一直在遲疑的南陽王眼看賀燁毫發無損的“從天而降”,終於才起身,上前兩步,尤其不敢置信:“晉王燁,你……”

  ??賀燁卻絲毫沒有理會南陽王,冷冷掃視一眼紛紛拔劍準備與禁衛拚鬥的宗室們,那些多數都是他的長輩,但心智卻淺薄得可憐——從曾祖父英宗時起就扼壓宗室手足的政令,這時果然“大見成效”,賀燁這時不無涼薄地暗誹,手裏的利刃卻輕輕一揚。

  ??賀淇頓覺耳垂銳痛,濕冷浸出。

  ??“還不棄劍!”賀燁恰到好處傷敵耳垂之後,劍鋒依然不收:“讓眾人棄劍!”

  ??可憐的汝陽王這時仍然不敢確信晉王居然“死而複生”,竟下意識地往前稍挪一步:“賀燁,你……”

  ??於是又是“撲通”一聲。

  ??汝陽王的冠髻墜地。

  ??原本衣冠楚楚的郡王頓時被削成了“平頭”……

  ??“竟敢對太後拔劍,等同謀逆,再不悔改,休怪我劍不留頭!”

  ??在場中人還沒反應過來“劍不留頭”這句生疏言辭的真正涵義……四字出於何典?簡直聞所未聞,我們當用字麵意思理解?

  ??好在南陽王已經徹底清醒過來。

  ??他之所以沒有阻止賀淇,也是想逼出太後如實相告,晉王燁究竟是生是死,投書之布是否屬實,他南陽王雖曆來以自保為重,不過晉王燁畢竟為德宗帝臨終托付,他既然受命保全,倘若韋太後當真將其陷殺,他也絕無可能放縱惡行。

  ??但這時賀燁顯然毫發無傷,並且……應是在維護韋氏!

  ??南陽王瞬息已有決斷,幾步上前,不但架開了賀燁的利劍,同時一掌重重摑在賀淇臉上:“投書本為觸律罪行,更何況兩市匿書為汙陷惑眾?顯然為心懷叵測者故意為之,你竟然輕信為據質疑遺令?如此糊塗,還不跪地請恕!”

  ??宗正卿既然有了決斷,汝陽王的一眾擁躉自然見風使舵,紛紛收劍回鞘。

  ??賀淇眼見大勢已去,固然將賀燁恨之入骨,這時也隻好依令而行,半把殘劍是不能收回鞘中了,幹脆擲墜於磚,頹然跪地。

  ??已經沉默多時的太後,這時才發出一聲愴然悲哭:“燁兒……多虧得你……”

  ??眾目睽睽之下,賀燁隻好收斂激憤,轉身時,已然眼角透濕。

  ??卻是跪地禮拜:“阿母,請恕二郎來遲,放縱此等欲趁兄長突逝而圖謀不軌者犯上作亂,隻要阿母一聲令下,賀燁必囑兄長遺令,將不軌之徒斬殺處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