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還有個“小幫手”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3016
  宮外已經沸沸揚揚,大明宮裏卻是一派風平浪靜,今日天氣晴明,太後頗有興致,組織了宮中嬪妃一同遊賞梨園美景,晉安在宮裏已經小住了半月有餘,卻使終沒有求得天子鬆口賜婚,隻好將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後身上,這日正不遺餘力地奉承討好,一眼瞄見跽坐一旁的十一娘,頓時靈機一動:“都說薛郎曲難求,十一娘卻有幸得薛郎指點琴藝,都說名師出高徒,今日阿母既然大有興致,莫如便讓十一娘琵琶助興,也好讓咱們一飽耳福。”

  ??這類小事,太後自然不會駁回,哪知十一娘才剛琵琶在抱,手指都不及拂響琴弦,晉安便收到了“未婚夫”居然逮拿了她的獨子準備當眾問審的噩耗,哪還有閑心一飽耳福,險些沒有當著太後的麵掀桌子。

  ??“狗膽包天不知死活,阿母可得為我與嶺兒作主,薛陸離此行可是大不敬,當以謀逆問罪誅連九族!”

  ??從前是口口聲聲“薛郎”,提及便讚名士無雙,與自己堪稱天作之合,轉眼便成了狗膽包天,咬牙切齒直呼名姓要將人斬殺滅族,晉安這變臉的功夫也算獨步天下了。

  ??雖然同樣是身處深宮,太後卻是早便聽到了一些風聲,畢竟陸離欲翻舊案以便察實晉安隱田之罪,這可不是僅僅針對阮嶺,毛維袖手不顧,韋元平這個薦主卻必須先來通風報訊,太後倘若心存異議,陸離也不能將事情進行得這般順利。

  ??要擱從前,太後要在世人麵前展示“慈母之愛”,應當不會讚同底下人挑釁晉安,可晉安先是算計了小韋氏,有這位不遺餘力地挑是生非,太後原本就對自家手足頗為偏心,於是心中的不滿也就與日俱增,小小給晉安一點教訓讓她醒悟日後哪些人不該招惹,太後卻也覺得大有必要。

  ??再加上韋元平聽信了賀湛的一番剖析,認為挫損晉安既能讓小妹出氣,又有利於嚴察隱田令的推行,連帶著還能將盧懷安這個倒盡胃口的蚊蠅一並清除,更重要的是經此一案廣獲民心,大大有利於太後的臨朝大業,簡直就是百利而無一害,理應得到支持。

  ??有韋大相國煽風點火助勢,太後也就默許了陸離這回行動,隻不過提醒韋元平需得注意分寸,別鬧得收不了場,她雖然更加在意公正明德的聖名,慈母的賢名最好也不要丟。

  ??因而這時麵對晉安的暴跳如雷,太後當然不會被激生怒火,反而微蹙著眉警告晉安:“嚴察貴族隱霸民田是聖令,薛絢之翻察舊案也是公事公辦忠於君國,你言辭必須謹慎!倘若嶺兒真有欺霸民田之行,便是違律有罪,理應受懲。”

  ??太後展現了大公無私的聖賢一麵,又立即展示慈母之情:“你也不要著急,我可先遣人去打聽詳細,相信薛絢之不會枉法汙陷。”

  ??晉安被太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噎得氣血翻湧,險些沒忍住駁責出口,哪裏還安坐得住,摞下一句“我親自去”,就風風火火地直撲宮外,經這事一鬧,起先有說有笑的嬪妃們都變得諱莫如深,氣氛飛速沉悶下來,太後也沒了閑情逸致聽曲賞舞,回了含象殿。

  ??“伊伊可是擔心晉安這一去,會讓薛六郎為難?”瞧見一貫沉著穩重的十一娘今日仿佛有些心不在焉,太後仿佛隨口一問。

  ??“貴主性情一貫急躁,聽聞阮郎君受審,就怕一時怒急攻心大鬧公堂,畢竟是皇家公主,薛六哥雖有秉公執法之心,隻怕也不能太過冒犯,可倘若就此寬饒阮郎君,這可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就怕不利於太後德政推行,而讓民心失望。”十一娘也不諱言,直說心中的憂慮。

  ??可事實上她卻胸有成竹得很,當初製定計劃,之所以敲定衙堂公審,就是早料到晉安必然氣急敗壞,而太後礙於那些虛情假意會交令“適可而止”,隻有鬧得輿論沸騰,關係到太後臨朝大局,韋海池才會衡量取舍,同時也能達到陸離當眾“掌摑”晉安使其顏麵掃地,徹底擺脫糾纏的目的。

  ??雖然這樣做有可能讓太後疑心陸離是借此機會“假公濟私”,可對太後而言卻是有利無害,隻要無傷太後利益,應不至於計較陸離這點小小私心。

  ??十一娘這時有意表現得心不在焉,並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實際上是她甚想出宮去瞧這番熱鬧,當然,倘若在她提醒之下,太後會醒悟過來這是一個麵向百姓展示公正嚴明的機會,大有利於收獲民心,因而相助陸離一臂之力,也是有益無害的事。

  ??“晉安那氣性也確實讓人頭疼,都怪我憐惜她稚幼失母,過於寵縱了。”太後直到這時還不忘虛情假意,不說德宗放縱女兒的話,把過錯攬在自己身上,悔疚不已唉聲歎氣:“薛六郎職授一縣法曹之尉,自該為民請命糾察不法,才是我大周忠臣良官,他既然決定衙堂公審,想來真是阮嶺有違法欺民之行,本該依法處罪,然而阮嶺到底是晉安嫡子,也是我外孫,我總不忍看他受牢獄之苦,這事真真讓人為難。”

  ??晉安欺民,尚可享議貴寬赦,然而阮嶺無官無爵,不過一介白衣,頂多算個世族子弟,若坐實了欺民之罪,依律當處徒刑,可太後隻提牢獄之災,卻未提皮肉之苦,對這外孫的“慈愛”可見有限,十一娘是何等明/慧伶俐,自然要抓緊機會勸諫:“太後雖是貴主之母,然而也是天下百姓尊奉之聖母,施予賢德當以天下臣民為重,相信百姓也都能體會太後愛民之情,太後身先表率,教訓權貴當以君國大義為重,今後再不敢仗勢欺民,方為大慈大善,太後一心為君國福祉而不計小家私情,天下臣民莫不信服。”

  ??這話十分中聽,太後眉開眼笑,忍不住伸出手指點了點十一娘的額頭:“你這丫頭,無非就是擔心自家老師吃虧,才用大道理匡我援手罷了,薛絢之收了你這樣一個學生,他也不算吃虧。”

  ??十一娘憋一口氣,好讓麵頰“羞紅”,語氣卻是十足愧疚的:“太後聖明,十一懂得什麽,那些話都是太後日常教訓臣子而已,兒確是擔心薛六哥新官上任就遇見如此棘手之事,一個大意有負太後信任。”

  ??太後聞言更覺好笑,擺了擺手:“也罷,難得你入宮年餘以來,唯有這一件事上不惜阿諛奉承,我若不助你那薛六哥,豈非成了鐵石心腸?沒得被你這丫頭埋怨我偏心,罷,我便讓竇輔安走這一趟,倘若晉安無理取鬧,有他在場震懾,薛六郎也便於秉公執法。”

  ??立即就詔竇輔安來口述旨意,又見十一娘頗有些躍躍欲試坐立難安的模樣,太後再度失笑:“罷了,這回我幹脆好人做到底,放你去旁聽審罷。”

  ??眼見著十一娘摁捺不住雀躍之情禮謝道恩,卻依然故作沉穩地告退,韋太後方才挑了挑眉——從這一事再次看出,丫頭的確重情重義,否則以她一貫小心謹慎,今日怎會為了薛絢之辭涉國政?這點甚好,隻要將其恩服,得其敬重,總不會白廢心機卻教養出個白眼狼來,將來才能放心利用。

  ??太後忽然想起謝淑妃暗中籌劃那事,又是微微一笑:謝氏已經挖好陷井,並且成功讓十一娘一腳踏了進去,就等著往裏填土了,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可就這一陣東風來之不易,看來自己還得暗助謝氏一回,免得那蠢婦沉不住氣草率行事,讓十一娘看出破綻來,謝氏如何收場不需在意,但妨礙到自己恩服人心的計劃豈不可惜?

  ??誰讓如此聰慧的丫頭偏偏是韋濱往的孫女兒呢,韋太後當真認為要與自家這位妹妹爭取人心大為不易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