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5      字數:4179
  晉王賀燁這時靠坐在親王規製的車內軟榻上,當然全不知他已經被人深度剖析,而是喃喃低複十一娘那句“無心之語”——懼難而避,非誌士所為。

  ??若有希望在前,似乎還不到孤注一擲境地。

  ??一握拳頭鬆鬆緊緊,待得車駕已經駛入禁內,少年眉心濃厚的陰沉仿佛才暫時消解。

  ??也罷,當到必死之境,再破罐子破摔也為時不晚,倘若沉不住氣就玉石俱焚,即便得手,豈不正應親者痛仇者快?

  ??賀燁解開這個心結,才正真重新感覺到神清氣爽。

  ??韋氏,我們還不到刀戈相向地步,你固然該死,本大王為你陪葬,豈非不值?

  ??回到紫宸殿,賀燁險些被幾個氣急敗壞的朝臣撞了滿懷,領頭的就是相國之一薛謙,四年之間,一把美須竟然染白,不過相比身後其餘幾位,薛謙還算克製,一揖之後陰著臉走開,不似另幾個完全橫眉冷對,仿佛自己挖了他們祖墳一般。

  ??賀燁不由自省——不就是折損了一番江東伯這個紈絝?至於這樣麽?

  ??然而他憑借著靈敏的聽覺,終於捕捉到一句怨謗——

  ??“相國,劉渡擺明就是被人陷構,太後卻仍然左右聖人囑令大理寺追察此案,豈非任由毛維黨栽汙?可不能允同,劉渡若被治罪,謝饒平豈不有了翻身之機?”

  ??晉王這才明白過來自己是被遷怒了,原來還在爭執原漢州刺史劉渡清白與否,已經過了四年,此案依然懸未而決,這些朝臣,未免也太過滑稽,聖賢書讀到狗肚子裏去了,一昧對人不對事,又算什麽忠正賢良?有此愚鈍誤君,韋太後之幸也。

  ??晉王於是在天子問政的禦書房前,深深吸了口氣,終於平息了心頭複雜情緒。

  ??賀衍這時也正一籌莫展,瞧見晉王歸來,那笑容也像硬擠出一般。

  ??晉王好不容易才將話題轉到朝政上,似乎隨口一句:“阿兄,那劉渡本就是貪官,導致漢州民亂,萬死不抵其過,阿母數回諫言阿兄明正典刑,還有什麽可煩惱?”

  ??“燁弟有所不知……”賀衍長長歎氣:“劉渡多半是被冤枉,阿母是被毛維與謝饒平蒙蔽。”

  ??賀燁不由氣悶——分明就是劉渡強辭奪辯,自稱自己曾受裴相提攜,堅持裴相無辜,才被謝、毛陷害,殊不知這人本身罪大惡極,也不知怎麽洞察天子疑心謝饒平陷害忠良,這才拿裴相擋箭,阿兄卻真以為劉渡忠良,為這麽一個爛人與太後相恃不下,致使多少朝臣反而認為天子不能明察善斷!

  ??旁敲側擊沒用,直言相諫未免暴露自己,賀燁終於也隻有一帶而過。

  ??他垂頭喪氣呆坐一側,尤其當聽天子提醒:“燁弟這回也太過任性,怎能縱飲無忌?阿母也擔心得整晚不曾安穩,燁弟既然回宮,還當去含象殿道罪。”

  ??賀燁越發無可奈何,幹幹一笑:“阿母日裏萬機,隻怕這時不得空閑,我去了反而添亂。”

  ??這話實在別含深意,然而天子置若不聞:“不要任性,否則朝臣又會議論你不孝。”

  ??不能說天子愚鈍,他的確是對賀燁關懷備至,雖然因為兄弟兩並非一母同胞,賀衍也明白生母與小崔後之間恩怨,太後一直對賀燁不怎放心,無奈韋太後偽裝太好,竟然讓賀衍篤信小崔氏後已死,生母漸漸也對賀燁解除防備,不會再存斬草除根之心,這些年來依然將賀燁留紫宸殿近身保護,居然是為防範謝、毛黨羽不安好心。

  ??賀燁雖被天子摧促,然而始終不願往含象殿——他一貫對韋太後不怎親近,這樣反而還能打消太後疑心,韋海池這個女人,心計思謀不能用常理衡量,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虛虛假假才能達到迷惑粉飾目的。

  ??卻沒想到,太後一知晉王回宮,竟主動打發宦官來請——

  ??“江東伯太夫人今日也隨義川王妃一同入宮,這時正在麵見太後,太夫人仿佛有些誤會,太後聽說大王回宮,特詔前往開釋。”

  ??要論來,江東伯太夫人實際就是平涼大長公主,死了也有二十多年了,這時隨小韋氏入宮豈不荒謬驚悚?然而天子卻並沒覺得奇異,隻是緊蹙眉頭:“姨母怎麽將她帶了入宮?又有什麽誤會!難道江東伯認為朕昨日責罰是冤枉他不成?”

  ??含象殿的內侍立即匍匐下身,好番解釋,大約意思是江東伯昨日也受了晉王折辱,更被天子斥責驚嚇過度,竟然病重不起,江東伯太夫人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麽,這才入宮向太後討情。

  ??天子心腹顧懷恩冷冷掃了一眼匍匐在前的死對頭竇輔,立即落井下石:“聖人,蔣太夫人是義川王妃姨母,見江東伯受責,打聽仔細也在情理。”

  ??聽著這話沒有什麽不妥,實際上是點明蔣氏與太後姐妹的姨甥關係,意在提醒天子,太後怕是要責難晉王。

  ??不過賀燁卻一點不領情,暗睨了一眼顧懷恩,居然改變態度:“江東伯既然不服,正好我也還想和他好好算帳,那廝自己當縮頭烏龜,挑唆女眷出頭,以為阿母會聽信讒言?笑話!阿兄,我這便去含象殿。”

  ??竟然也不待天子示意,晉王起身,用腳尖挑了一挑含象殿侍監竇輔:“還不跟我去,趴在這裏裝王八上了癮?”

  ??顧懷恩大感痛快,目送竇輔狼狽而去的背影連連冷笑,立即又奉承起天子來,說的,卻是已經在大理寺一關四年的原漢州刺史劉渡!

  ??心急如焚的卻是江迂,好不容易才瞅空提醒晉王:“大王,蔣氏畢竟是太後姨母……”

  ??賀燁冷笑:“韋氏是什麽人?一貫以庶女這出身為恥,便連她當年嫡母娘家,因為門第勢微,韋氏也隻有表麵情份,更別說庶母這房親戚,更加寒微,也隻有小韋氏那等愚婦,才把蔣家當作親眷來往,韋海池若有提攜母族之心,這多年來,蔣氏也不會始終不曾獲賜入見含象殿!”

  ??他正不滿江東伯昨日吃這教訓還不夠重,可巧,蔣氏就送上門來!

  ??什麽叫暴戾,該教蔣氏深刻體會!

  ??這時含象殿中,太後也正不耐煩到了極點。

  ??對於自己那個出身寒微又屈居妾位以色獲寵的生母蔣姬,太後曆來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這可不僅僅是為了奉承嫡母,是她從心底不屑庶母卑賤。

  ??韋父當年重色,程度竟然達到娶妻也重色的地步,導致正妻並非名門,更不說蔣氏這等姬妾,比正室家族更有不如。

  ??然而,這位蔣姨母卻是江東伯萬純生母。

  ??萬純本身姓賀,雖然要說來也算宗室後裔,然而地位也與東漢劉備當年一般,淪落至與平民無異,也就是娶了蔣氏之後,才忽然得了機會轉運。

  ??萬純生父賀厚,當年就是看著蔣氏有一姐姐為大姓姬妾,雖然他情知這樣的關係不算大姓姻親,然而打聽得蔣姬頗受韋父寵愛,認為娶了蔣氏女,多少能打打秋風……

  ??萬純是蔣氏最小一個兒子,待他出生時,韋海池已經成為貴妃,平涼大長公主因為多妒,堅決不容丈夫萬喬納妾,還曾將據說是婆母暗中替萬喬養來傳嗣的外室母子打殺,如此陰惡行為,當然受到萬家遣責。

  ??需知在英宗之前,大周各代君王還算賢明,朝臣及世族並不怎麽對皇室噤噤諾諾,一切以禮法為本,就算兒子尚主也不是必須就要對子媳低聲下氣。平涼倘若有子也就罷了,成婚多年連女兒也未有一個,萬喬還是嫡長子,高堂即使考慮到平涼是皇家公主,心裏也難免憤憤不平,上書幾回,官司打到君王跟前,英宗不理,後來肅宗也不理會。

  ??萬家盡管憋了一肚子鬱火,平涼也對夫家恨得咬牙切齒。

  ??所以,到她死前,不以萬家子侄為嗣,卻違背禮法,硬要以賀姓子為嗣。

  ??可但凡宗室子弟,大多頗具骨氣,誰願意好端端改姓?

  ??平涼挑來挑去,總算擇中賀厚之子。

  ??一來賀厚貪財,樂意讓兒子改姓,另外賀厚之妻姐可是貴妃生母,皇長子外祖母,憑這層關係,貴妃吹吹枕頭風,豈不更加有利於嗣子襲爵。

  ??平涼之所以堅持讓嗣子襲爵,無非是為了她將來祭祀享配更優而已,畢竟就算貴及大長公主,也為外嫁女,她算宗室之後,兒子卻不算,倘若兒子沒有爵位,將來萬一不能入仕,拿什麽祭奉她這個母親?

  ??可平涼死時,萬純才一歲,平涼又與夫家翻臉,怎麽也不放心將年幼的嗣子交給夫家族人撫養,因而固執己見,堅持讓賀厚夫婦撫養萬純,所以這時,蔣氏才能以江東伯太夫人自居。

  ??不過對於太後而言,連萬純這個紈絝都放不在眼裏,更休提“姨母”蔣氏,若是承認這門親戚,豈不讓人交口議論她是庶出這樁心病?

  ??所以一見韋小妹領著蔣氏入宮,太後立即心生厭煩,可是當她聽聞蔣氏一番痛哭流涕,聲稱萬純怎麽委屈,怎麽被賀燁折辱,淋雨受辱不說,昨日又挨了天子訓斥,回去就重疾臥床,這時又憂又懼,命在旦夕。

  ??太後十分鄙夷蔣氏不懂禮矩,然而不免心思一動。

  ??幹脆叫賀燁前來,那孩子一個忍不住,怕是會對蔣氏大打出手,這暴戾的名聲豈不更加確鑿。

  ??賀燁已經十四,皇族子弟又曆來早婚,天子已經不隻一次暗示該為賀燁擇妃。

  ??在這當頭鬧出事端,讓賀燁更加臭名昭著,世家望族避之唯恐不及,當然是韋太後樂見其成的事。

  ??天子還沒子嗣,她可不願意讓賀燁領先一步。

  ??隻韋太後在等待賀燁之時,也不怎麽耐煩聽蔣氏哭嚎,這才轉開話題,看向小韋氏。

  ??“天氣這般寒涼,怎麽將稚奴也帶入宮來,你這母親,難道就不怕他受涼?”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