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引人注目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5      字數:4172
  當瑩陽真人這位主人入座之前,其實十一娘已經引人注目。

  ??為顯鄭重,今日除了蕭氏,韋太夫人也決定陪同兩個女孩應試,當到上清觀,果然看見幾乎所有“參選”都有祖母陪同,再看參選家族,京兆十望一戶不曾落下,便連顯明在朔日朝會上得罪了太後的薛家也獲邀帖,除十望之外,當然也有其餘名門大姓,應試者竟然多達四、五十人。

  ??因為各閨秀與原身年齡相差太遠,十一娘認識者不多,隻依稀覺得謝氏女有幾分眼熟,聯係到陪同謝氏女來者並非韋夫人婆媳,十一娘猜測這位應是謝饒平侄孫女,眼熟隻因是上回韋夫人壽宴上見過。

  ??至於薛家,來的老婦人十一娘竟覺眼生,就更別說小女孩,應當並非京兆薛嫡宗,也是,薛氏嫡宗這一輩隻有兩個女孩,陸離胞妹六娘,還有就是堂妹十娘,六娘已經嫁人,薛十娘也近及笄,婚嫁在即,不可能應試。

  ??蕭家當然也在邀請之列,出席者正是蕭氏之母董氏,應試者閨名浮生,小九郎的堂姐,與七娘一般大,今年十歲。

  ??由賀湛安排坐席,蕭、柳兩家自然一處,並有謝家也在近前,另外就是韋家。

  ??來的是相國夫人童氏,帶著孫女韋緗。

  ??這麽多家族,唯有柳家帶著兩個應試者,故而便受到許多注意,因為十一娘才回長安不久,並沒有多少出門機會,大家都覺陌生,更不說柳婷而。

  ??連十一娘外王母董夫人都覺詫異,詢問蕭氏:“九娘也就罷了,怎麽不將七娘帶上?”

  ??雖然是娘家,但因為關係家族興盛的重要,蕭氏並沒有提及太多夫家與太後之間的矛盾,這時當然也不好告訴母親是為防著太後利用七娘,隻低聲回應:“要論丹青之技,七娘多有不如,即便帶她來,也不可能取中。”

  ??董夫人倒也知道外孫女雖然心高,可畫藝終究不算出眾,隻沒想到十一娘這麽小年紀竟然就得韋太夫人如此看重,雖在這場合不好表現驚訝,也多看了十一娘兩眼。

  ??但童夫人可就沒這麽有眼色了,她直接問道:“濱往,這兩孩子也是你孫女兒?從前怎麽未曾見過,眼生得很。”

  ??瑩陽真人沒有入座前,賓客們自然免不得與交好閑談,童夫人例來又是個大嗓門,她這一問話,當然就引起了不少人留意。

  ??童夫人可是韋太夫人嫂嫂,竟然連她都不知道柳家有這兩個女孩?

  ??一時之間,不知有多少耳朵悄悄豎起。

  ??“十一娘是均宜女兒,不久前才回京都,這是六娘,也是剛從霍邑來京。”太夫人解釋。

  ??雖然沒說明婷而是族中遠親,可省卻姓氏隻稱排行,又提到霍邑,已經能讓人明白其中意思。

  ??童夫人倒不關心柳婷而,隻驚訝起十一娘:“均宜什麽時候添了個女兒,我還以為隻有七娘與九娘。”

  ??韋太夫人:……

  ??感情庶女就不是女兒了?這話說得讓人都不知道怎麽接腔好。

  ??韋元平當年娶妻時,韋家還遠不如現今風光,他又是庶子,即便在家中因生母得寵有韋父偏心,別家可不會買賬,因而韋父當年雖然頗廢心思為庶子攀聯上大姓童家,然而也隻能娶個庶女,童氏曆來就沒多少見識,待人處事方麵頗失妥當,時不時就會鬧出笑話,讓人哭笑不得。

  ??還是她那長媳符氏,到底是出身琅玡大姓,見婆母又犯了糊塗,連忙轉圜:“阿家不記得了,均弟當年在江南又添了兩個女兒。”這話很委婉,並沒直接點出十一娘庶女身份。

  ??可惜童夫人犯起軸來非同一般,這回幹脆驚呼出聲:“那豈不是庶出?濱往就算想帶孫女兒長長見識,可也得考慮場合。”

  ??這下子縱然符氏伶俐,也沒辦法再為婆母轉圜,隻好眼觀鼻鼻觀心。

  ??如此場合,十一娘當然不能插嘴,便連蕭氏都沒資格回應,母女兩個隻能保持緘默。

  ??“在座庶女,可不止十一娘一人。”韋太夫人淡淡一句,有意岔開話題:“一年不見,七娘個頭長了不少,我家七娘與她一般年歲,卻仿佛矮了一截。”這話卻是對著符氏說了,韋緗在族中也是行七。

  ??符氏連忙配合:“是因兩個孩子不在一處,姑母才有這錯覺,去歲分明比過,可是一般高矮呢。”

  ??韋緗卻也伶俐,這時撒嬌道:“我可掛念七表姐,姑祖母,待過幾日,我便去尋七表姐,咱們兩站在一處,姑祖母就能看出其實七表姐也長個頭了。”

  ??可惜兒媳與孫女的苦心完全被童夫人置之不顧,這位仍舊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裏,不依不饒問道:“濱往那話不實吧,至少我認識這些閨秀,可都是嫡出。”

  ??柳氏一家集體:……

  ??一旁董夫人是真忍不住了,輕言慢語:“夫人隻看閨秀,應是沒有留意閨秀之外。”就差直接說:這位,你自己難道不是庶女,還往哪兒看呢?

  ??童氏卻還沒反應過來!

  ??韋太夫人見不少貴婦都有了嘲笑的神色,實在覺得頭疼,不過她雖不喜太後,連帶著對韋元平這庶兄也沒好感,卻對嫂嫂童氏並不嫌惡,隻是因為屢屢交談都會被童氏無心之語搞得胸悶,因而也親近不起來罷了,這時卻不願讓旁人看她們這對姑嫂之間笑話,果斷終結話題:“太後帖上寫得明白,真人收徒為鍾靈毓秀、精於丹青為準,可未限製嫡庶,至於十一娘是否合格,還待稍候真人評斷。”

  ??童氏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關注錯了方向,幹笑兩聲:“四妹莫惱,我也是看十一娘年歲還小,隻以為她不及啟蒙,沒想到,就精於丹青了?”

  ??韋太夫人真沒打算在這場合替自家孫女自吹自擂,哪知卻被童氏步步緊逼,隻好說道:“十一娘正式啟蒙雖在不久前,然三歲時就被均宜及她庶母教導識字,她又有強記之能,別看才五歲,千字文與孝經都已通習,在書畫上也有些天賦,故而今日我才帶她前來,就算沒那福份被真人選中,受一、二點撥也是大幸。”

  ??雖然在柳氏座席近處,都是京兆十望之族,除了童氏以外,各貴婦都是人精,當然不會公然質疑韋太夫人這說法,也沒人揪著十一娘庶出身份不放,人家主母都樂意讓庶女出頭,與旁人何幹?不過聽說這麽一個五歲稚子竟就通習千字文與孝經,並且還能書畫,心裏都不無驚歎——便是裴皇後當初,也沒這早慧吧?

  ??自然而然,十一娘就成了關注重點——當然遠遠不及賀十四。

  ??在場閨秀,除十一娘以為,卻還有一個引人注目。

  ??應該說這一家都引人注目。

  ??是武威伯夫人為首,領著兒媳與女兒,孫女與外孫女。

  ??其中這位“女兒”,便是不久前與柳誌宜和離的秦氏,外孫女當然是秦氏所生八娘。

  ??太後不知出於什麽緣故,也向幾家勳貴發了邀帖,但勳貴們自知家中女兒不大可能競爭得過世家閨秀,這也是因為先天造成,勳貴雖也有與世家聯姻的時候,但多數都是嫡女嫁去世家,或者娶世家庶女為媳,不大可能娶世家嫡女為媳,因而子女教導上,關於琴棋書畫等雅事就不存在家傳淵源之說,男孩們還有可能入京學,偶爾出上一、兩個文士,女孩們就顯得更加吃虧了,即便請師,也判斷不準師資水平,多數都是學個皮毛,不至於大字不識罷了。

  ??因而今日獲邀勳貴大多隻是來捧個人場,瞅瞅熱鬧,幹脆不帶女孩前來,是以武威伯府才顯得別為打眼。

  ??之於大周,和離一事並不鮮見,和離之婦出入宴會也是時常有之,不值得稀罕,然而秦氏和離後竟然還帶著柳八娘來應試,這就值得讓人玩味了,尤其是見秦氏領著八娘向韋太夫人問好,態度恭敬,簡直毫無芥蒂,越發讓人狐疑不解。

  ??暗暗議論時,便有那些知情者透露柳直一房已被除族,於是眾人這才大嘩。

  ??婦人和離,甚至紅杏出牆在大周也許不至於讓人唾麵戳脊,可被宗族所棄卻必須受到鄙夷指責,就像子女必須對父母盡孝,臣民必須對君帝盡忠,族人也必須服從宗族,受其庇護,也要受其約束,被宗族所棄,那麽一定是奸邪之輩,不孝不義,就更不提忠於君國,要是遇見較真的君主,官職都得罷免,必須受到唾棄。

  ??可憐柳八娘,真是無辜被自家祖父連累,在眾多人鄙夷輕視的目光洗禮下,簡直如坐針氈。

  ??“八娘記住,你既然想於丹青之技有所成就,又期望拜真人為師,就必須咬牙承受旁人輕視。”秦氏看出女兒的驚惶,低聲教導。

  ??並有武威伯孫女秦霽,這時也受到不少關注——做為唯一勳貴出身的應試者。

  ??婦人們也就罷了,甭管心裏有多輕篾這兩位,都是老於事故之人,就為自身教養考慮,也隻是表現在形容上,不至於露於言辭,然而閨秀們因為年歲還小,教養差參不齊,脾性各有差異,今日又是麵臨著並不算小的競爭壓力,便有那些或者直率或者驕蠻的人忍不住議論出來——這可真是,瑩陽真人收徒何等重要,一個庶女也就罷了,除族者粗蠻者都來湊熱鬧,真是不自量力。

  ??也就直到聽說太後駕臨,諸多騷動才算徹底靜止。

  ??大多數人都覺震驚,可十一娘卻眼見童氏突然精神煥發。

  ??咦!也許韋緗會是她主要對手?可是有太後撐腰呢!

  ??不過十一娘輕睨“對手”,卻發現韋緗毫無異常,隻像多數人一般避席跪迎。

  ??卻一不小心睨見謝氏女……這位唇角微卷,似乎誌在必得。

  ??好吧,再算上這位。

  ??既然太後拔冗臨場,那麽為免真人為難,她必然要大放異彩了,總得讓太後無話可說才算完勝!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