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果敢裴六娘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4      字數:3481
  有時世上人與人間情誼之冷熱親疏,卻也不是那樣涇渭分明。

  ??比如曾經裴五娘與裴六娘這對姐妹。

  ??兩人雖同父異母,可年歲相隔極近,當時裴八娘還未出生,裴太傅膝下就隻這雙女兒,鄭夫人也不是苛刻性情,原本五娘與六娘一處成長,不說親密無間,也應當不至疏遠。

  ??然而,十一娘如今還記得這位六妹妹倔強性情與她不差多少,是以幼年時候,姐妹倆常有口舌爭吵,後來年歲漸長,六娘也明白了嫡庶有別道理,更何況她生母隻是侍婢,雖然嫡母容她序齒入譜,家中也無人敢鄙薄她為婢生女,可六娘也能感覺她與嫡姐之間那道不可忽視鴻溝,身份地位上,無異雲泥之別。

  ??多少好勝爭強都收斂起來,從此再未與嫡姐較勁,不過也就此當避則避,姐妹兩人之間,實際十分疏遠。

  ??鄭夫人後來相繼生下十一郎與八娘兄妹,裴五娘有了一母同胞弟妹,見六娘有心疏遠她,也從不勉強虛偽交近,多年以來,井水不犯河水。

  ??十一娘記得自己嫁入東宮未久,便聽母親提起六娘姻緣已定,因為庶女,自然不能嫁與顯望嫡子,大約裴太傅也覺得六娘性情頗為孤僻要強,不怎適合顯望之族庶媳,她是萬萬不甘委屈奉承宗媳嫡婦,今後隻怕不能與婆母妯娌和睦,是以隻在雖家世不顯但才華不俗後生中為六娘擇婿。

  ??最為合適便有一個,其父原為裴太傅外放時屬官,後因患疾早逝,隻留母子孤寡,日子過得很有幾分艱辛,寡母見兒子好學上進,也不甘因家境貧苦阻礙兒子學業仕途,狠一狠心,變賣薄田陋居,攢下盤纏,攜子來京投靠先夫從前上官,好為庇護。

  ??裴相當年本就重情好義,一點關係沒有的貧民百姓也不惜扶助,更何況還是長子舊屬遺孤,於是便允那母子在相府安居長住,後來又見那小郎何紹祖果然刻苦勤奮,倒真生幾分愛惜,讓他與孫輩一同進學。

  ??何紹組後來明經及第,也算沒負寡母重望,又因為裴氏門生,仕途相比普通士子更添順遂,不久便經“釋謁試”合格,得以授職,雖隻為一縣主薄,然則卻就在萬年縣,為京都治下。

  ??當時十一娘記得自己還頗為六娘擔憂:“六妹一貫爭強好勝,阿耶卻為她定了一戶寒門姻緣,隻怕心裏會覺不滿。”

  ??當時母親卻不以為意:“何郎雖出身寒門,然一表人才,雖是得咱們家資助,考取功名出身卻全憑他自身努力,如此上進,將來前途無量,不是大族顯望,好處在家中人口簡單,母子兩人便因恩情,將來也不會怠慢六娘。”

  ??然而,就是這個何紹祖,當裴鄭案發,天子才剛下令將兩族收監待察時,他竟迫不及待要毒殺六娘!

  ??也不知怎麽被六娘洞悉,非但未食那摻了毒藥一碟糕點,竟然偷偷跑了出來,趁望日朝會,文武百官在晨光未亮時列隊丹鳳門前,她竟然就在丹鳳門街當眾跪捧血書,厲斥何紹祖不仁不義,父祖罪名未定,就欲毒害於她,以圖自保。

  ??當時還有不少官員與謝黨據理力爭,堅持裴鄭無辜,聞言難免義憤填膺,於是六娘那封血書以及摻毒糕點,就這麽呈上禦座。

  ??六娘所請也不過份,隻望受允和離,她寧願與家人待罪,也不甘糊裏糊塗做那何家鬼。

  ??當時賀衍雖然迫於壓力將裴鄭兩族下獄,卻仍沒有定罪,裴後也未被軟禁,是以當然聽說這一變故。

  ??賀衍不知應當如何應對——隻因朝中雖有不少大臣上諫嚴懲何紹祖這忘恩負義之徒,也有以謝饒平為首一眾黨羽質疑隻憑裴六娘一麵之辭如何就能斷定何紹祖意欲殺妻?爭吵得那叫一個沸反盈天,賀衍這個天子幾乎是落荒而逃。

  ??十一娘這時想起賀衍當時反應,似乎無可奈何懇求她隱忍一時:“何紹祖生殺事小,嶽家清白事重,這當頭糾纏於細微末節無益,莫如……便準六娘所求和離返家,待將來水落石出再作理論……朕決不容這忘恩負義之徒苟活。”——應當是,已經問過太後之見。

  ??最後一次見六娘便是她以死相逼得因為已經下令將裴鄭滅族竟避而不見的賀衍“現身”,答允她最後見祖母母親等親眷一麵。

  ??不僅僅是祖母母親,便連年歲尚小懵懂無知卻已經被迫麵臨死境的幾個小侄女當時也沒有倉惶失色,而六娘似乎更加平靜一些,一身白單雖不免汙垢,卻端端正正跽坐牢獄一隅,直到她痛哭不止與親人叩拜永別時,六娘才抬眸看來,那樣嬌好年華,眉清目秀,縱然身處昏慘依然動人。

  ??悔愧,那是十一娘當時唯一心情。

  ??不能救家人於平安,隻能獨自苟且偷生。

  ??當時她這樣轉身離去,多希望時光重頭,必然珍惜每息每刻與家人共處時光,什麽爭強好勝,什麽親疏喜惡,隻有在麵臨永遠失去時,才真正體會過往種種有多彌足珍貴。

  ??她踉蹌著離開那恍若地獄的慘惡牢獄,諷刺則是迎麵嬌陽明烈,賀衍這天子竟然也沒有離開,還在烈日下徘徊,不過十一娘當時沒有心情去揣摩那人的失魂落魄,蒼白無力。

  ??她知道自己救不出更多人,也許隻有六娘。

  ??六娘隻是庶女,所嫁也並非顯望,更已和離,不至於成為天家威脅。

  ??所以她麵對賀衍的一番欲言又止,隻淡然說出一句:“六妹為出嫁女,雖於定罪前和離返家,然則依據大周律,可減輕一等,罪不及死。”

  ??……

  ??後來,她再也不得自由,於那金壁輝煌宮殿裏等待最終“判決”,她時常想,自己到底還是不如六娘,六娘寧死不做別家鬼,而她,仿佛隻能這樣軟弱無能受人宰割了,連死後也不能擺脫賀家鬼,六娘至少還在臨死前撕破何紹祖偽善麵具,轟轟烈烈一鬧,她卻連這,都做不到。

  ??後來,葉昭媛告訴她,聖人讓她代為轉告,六娘沒被賜死,而發配高涼郡。

  ??不是十一娘得以新生後忘記六娘,而是她起初懷疑賀衍便是元凶,倘若如此,六娘免於一死隻怕也是謊言,不過既然她現在基本確定太後才是主謀,當然期望六娘果然逃出生天。

  ??太後不放心的,隻是京兆裴鄭嫡係女兒中嫁入名門者,應不至於將心思分散在六娘這麽一個“微不足道”,十一娘也不期望太多,隻是想盡一切努力,讓六娘這位僅存於世的至親姐妹,生活得不至於那樣淒慘。

  ??高涼郡隸嶺南下治,距離京都山長水遠,自然沒有這麽快返回消息,十一娘更快聽聞的是柳三郎口訴四娘這樁進展。

  ??“十一妹,賀十四郎讓我轉告,一切都在計劃中,袁世母已經忍不住急切向王世父坦承劉氏與嬸母在後攛掇,太後根本不曾犯厄。”

  ??——三郎之所以稱十一娘為“妹妹”,實在是他雖接受十一娘與裴五姐原本“同人”,卻始終尷尬於喚小丫頭為“五姐”,回回說話避不開稱呼時都分外扭捏,而十一娘也擔心三郎疏忽大意當人前泄露機密,幹脆便讓三郎喚她現下身份。

  ??三郎口中劉氏,當然便是劉玄清,“居士”隻是敬稱,三郎這時正恨這賊道姑欺淩長姐,哪還願意敬稱,便連“女冠”都省卻,直接以劉氏概括,不過到底還礙著柳拾遺,對喬氏之位嬸母始終“嘴上留情”,才沒也幹脆直稱姓氏。

  ??又聽三郎低聲說道:“王世翁已經上書諫聖,不出兩日,應當就有分曉。”

  ??緊跟著,三郎又再將賀湛提起賀淋提警那樁一字不漏說來:“十四兄說了,這事雖不在預料,卻大有文章所作,以他察探為本作出推測,謝相與韋相雖盡忠太後,兩人卻各自為黨有利益之爭,十四兄現下與元三郎交好,說不定能借此時機,促成順遂是一方麵,更甚於爭取太後看重。”

  ??三郎這時徹底對賀湛拋卻成見,反而愧悔不休——他怎麽就從未想到結交元康那蠻人呢,多好一個“入間”機會,竟被他忽略不計。

  ??十一娘當然品度出三郎這番懊惱,一巴掌呼在三郎手背上:“便是你趕著奉承討好,元家又怎不對貴妃一族心生戒防,多此一舉,反而會壞事,三郎,切記不能急躁,這世上,有些事並非人人可為,也不要因為元康粗鄙,就太過小瞧,說不得,人家還將你當傻子看待呢。”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