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國難臨頭而伊人仙去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4      字數:3597
  山間夜色,似永如此般幽沉寂寞。

  ??季當盛夏,這時卻沒有半分炎熱,風卷黑林低,使骨瘦如柴的老者身上那件寬袍呼呼作響。他柱著根木杖,半仰著臉,月色映得一張麵容蒼白如紙。天上星河璀璨,明暗閃爍裏似乎蘊藏著不盡神秘,非常人輕易窺透。

  ??老者仰麵許久,頷下的長須被山穀吹來的急風甩至肩後。

  ??好一陣,他垂頭,又再默站了片刻才柱杖入屋。

  ??此間是竹舍茅頂,窗戶被刮得咣咣作響,卻沒有料想當中那般破弱,因為案上那盞孤燈尤自光明,隻有略微顫晃而已。

  ??舍內陳設簡陋,唯一榻,一架,一案,一幾。

  ??可席地而臥的兩個少年,身上的衣衫卻十分講究,然而他們卻渾不介意,就這麽臥於陋席安睡。老者借著火光,看向少年安靜的睡顏,那眉色漆黑唇色潤紅,不由慢慢一笑……處於窘迫而兀自安適,雖一個出身名門著姓一個甚至皇族宗室,三年之間,卻能安於消寂苦讀,資質不提,有這份心懷已經難得。

  ??也許這件事由,也唯有囑托兩人了。

  ??當老者拿了油燈去隔扇之後,其中一白衣少年似乎終於忍不住粗礪的地麵翻了個身,胳膊就打在了藍衣少年的身上,“藍衣”被這一擊驚得騰地坐了起來,渾渾噩噩半響。

  ??因唯一的照明被移去隔扇,藍衣少年好一陣才適應昏暗,看清榻上已經虛空,一腳踹向“同席而眠”的知己,緊接著,他便聽見了隔扇那頭傳出劇烈地咳嗽。

  ??兩少年本有安歇常處,隻因業師最近疾弱,才臥席近侍。

  ??白衣少年也被驚醒,兩人慌裏慌張地拉開隔扇,卻見老師伏案急咳,卜卦所用的銅幣散落一地,兩人驚而色變,尤其藍衣少年,一個箭步上前扶起老師,絮叨同時,就要強抱著老師歸榻。

  ??老者用力握緊學生的手臂,重重喘息一刻,才有了說話的力氣。

  ??“七郎,十四郎,你二人安坐。”

  ??一絲血跡,從老者唇角蘊映出來,他卻如同渾然不覺般,兩手扶著矮幾勉力支撐著病體,燈火映入濁目,似昏黯裏的兩點幽火。

  ??兩個少年滿麵擔憂,卻老老實實席地跽坐。

  ??“你二人出身非比尋常,當年機緣巧合於野渠救吾性命,吾非但不謝,反要你二人拜吾為師,你二人不僅不以為忤,反而樂於奉承,到如今,甚至不問為師名姓,這是為何?”

  ??藍衣少年眉頭一動,其實他也疑惑滿腹,當時不過因為知己非要拜師,閑著沒事幹,幹脆就服從而已,哪裏說得出個理由來,可眼看同伴遲疑,他才想接過話題,卻被老師打斷。

  ??“十四郎,三年以來,我教你詭詐之術,如今卻並非考較。”

  ??賀十四賀湛頓時臉紅,隻好實話實說:“先生勿惱,學生當時……確實是因無所事事,隻因好友王七郎之故,才願奉先生為師。”

  ??王七郎寧致隻好也稟以實言:“初施助時,學生隻以為先生為農樵,至此竹舍,幸見先生榻邊有《周記》,學生認出字跡為蔣公孤本,後,先生問得學生與十四郎出身,仍直言收我兩人入室,學生便知先生絕非常人,因學生上有高堂,貿然拜師隻怕大人問責,先生遂書一函,令學生奉上,不瞞先生,家父認得先生手書,大感奇異,直歎學生有幸,因先生不願說明出身,學生三載以來才故作不知。”

  ??王七郎這番話音才落,就感覺到大腿一陣疼痛,眼角一睨,隻見賀十四咬牙切齒,頻頻向他“眉目傳情”,心甚無奈,隻好報以苦笑,希望好友兼同窗能夠體諒。

  ??老者將兩個學生的“來往”看在眼中,雖精神不濟,卻也撫須而笑:“十四郎,七郎瞞著你也是不想讓你覺得尷尬罷了,實為好意……七郎,如今你不妨實話實說,也讓十四郎知道他侍奉了三載之人是何身份。”

  ??王七郎隻好麵對炯炯有神的好友,帶著些赧然地解釋:“先生便是樂安蔣公之後,譽為漢陽隱賢之大儒。”

  ??樂安蔣氏眼下雖已經不能稱為“京兆十望”,卻仍為名門著姓,尤其樂安蔣公,可是一代明相,曾經輔佐大周三朝帝君!不過有大儒之稱的漢陽隱賢蔣渡餘嘛……賀湛默然,雙頰更有紅雲騰起。

  ??肅宗帝時,曾征召蔣師為官,被婉辭,若是換作諸位先祖,大多不會難為隱士,唯肅宗惱羞成怒,將蔣渡餘流配嶺南,至此,一旦隱士大儒便無音訊,不想卻在這江南隱居,還成為了他二人的業師。

  ??大周實行王爵降等承襲,建國已有二百餘年,賀湛雖是宗室子弟,可其曾祖一輩就沒了爵位,不過當初他的祖父正是上薦蔣師之人,也難怪先生會有尷尬之說了。

  ??“當年若非諸多學生周護,為師也會隨妻子一同病死嶺南。”

  ??蔣師的話更讓賀湛惶惶不安,垂著通紅的臉一句話說不出口。

  ??肅宗在世時,蔣渡餘雖然獲罪,可其飽學之名依然傳揚天下,便是眼下,不少身任要職者,也是出於蔣師門下,這會兒即使有人得知蔣師隱居江南,也不會再議從前之罪,反而會趨之若鶩,就說王七郎與賀十四兩個,雖然一個出身“京兆十望”一個是宗室之後,可隻要聲稱二人是蔣師之徒,勢必被天下士子仰望,輕而易舉就得了多少人處心積慮都不能企及的盛名。

  ??因為蔣師當年獲罪,確為無辜卷入政權之爭,本身並沒有作為殃民禍國之事,因此仍被學士們遵奉。其實倘若不是先帝德宗睜眼閉眼,蔣師自然也不能擅自脫離發配之地而到江南隱居了。

  ??“十四郎不必煩惱,當年你祖父也是被人利用罷了,我之所以力辭肅宗,並非孤高傲世,而實因肅宗帝親奸侫而遠賢良,我實不願涉入權勢傾軋,當年我若答應出仕,奸相必定造勢,說我漢陽書院一脈名為隱士實則利欲熏心,而我力辭,雖自身難保,卻對諸多學生有益。”追憶往事,蔣渡餘唏噓不已。

  ??但他的兩個學生卻更覺驚心,實不料蔣師竟然毫不諱言怦擊肅宗之過,雖說眼下,便連肅宗的兒子德宗也已駕崩,可畢竟這話是不敬皇室,的確令人膽顫。

  ??又聽老師說道:“我年過八十,命不久矣,才敢論這不敬之辭,你二人聽過也就罷休,當年我本心灰意冷,隻求在山野之間渡過餘生,不想卻遇兩個資質奇佳之輩……十四郎,你不需瞪目,你雖不比七郎出身世族,早讀經史,可強記之能實在令人歎服,再,七郎雖沉穩博聞,卻不比你智計,是以,為師才教你狡詐詭謀之術,你之祖父,當年便是太過誠實,才會受人利用,後來背了罵名。”

  ??聽到此處,縱使賀湛往常是吊兒郎當的脾性,也忍不住紅了眼眶,正要說那些感恩肺腑的話,卻見老師又舉臂阻止。

  ??“這數月以來,我夜觀星相,再兼卜問……你們兩個聽好,大周至今兩百餘年,國運卻有大劫!帝星晦暗,而災星犯宮,這是亡國之兆!雖有變數,可因災星亦有從者,後果實難預料,倘若任而置之,不出二十載,非但賀姓江山崩潰,甚至華夏之治不保,蠻胡犯境,我中原百姓死傷遍野!而我卜得,災星從者為後世返回,若讓之得勢,天下必有大劫,唯有襄助帝星從者,是輪回之人,你二人必須尋得,不遺餘力輔佐。”

  ??說到這裏,蔣師又是一陣劇咳,唇角血絲更溢,可他依然阻止學生驚慌失措的扶持,喘息而語:“我有遺筆,可證明你二人師從,許有些微用處,記得,勢必尋覓輔佐輪回者,才能免華夏生靈塗炭!為師隻能卜得返回者與輪回者皆為女子,謹記,切記!”

  ??兩個少年麵麵相覷,一時被這消息震驚得回不過神。

  ??而三日之後,蔣師撒手人寰。

  ??山間林野,一座孤墳。

  ??王寧致眼角濕紅:“十四兄,在下看來先生所言並非怪力亂神,雖聖上繼位才兩載,眼看仍是天下承平,可自從肅宗以來,官績腐敗,武將更是久不經戰事而隋懶疏散,少數勇智者……裴鄭二氏滅門,實在是……我實不信裴相與鄭氏兩門通敵叛國之說。”

  ??賀湛也是眉心緊鎖:“可潘逆的確串通北遼,擁兵自重!”

  ??王寧致頹然,掩麵跪地。

  ??然而,他們才剛回到錢塘王宅,竟又得一惡耗。

  ??“裴後薨逝!”王寧致再度掩麵。

  ??賀湛竟也踉蹌了兩下:“你說什麽,皇後她……不,是蒹葭伊裴五娘,她……死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