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收益加倍
作者:寶哥      更新:2021-07-21 09:27      字數:2871
  走出了禦書房的門,史可法才醒過來,太子殿下當真是精明人。

  ??剛才並不是想真正的遷界禁海,隻不過是靠著閑聊天讓這些人聽到就是了。

  ??更何況太子殿下所說的也是真的,我大明朝現在不需要向外國進口一丁點的東西,就能夠自給自足,而他們卻需要我國的各種產品。

  ??真要是朝廷禁止對外貿易,吃虧的隻能是這些紅毛猴子。

  ??古拉德這些人也離開了皇宮,對於大明朝的這座皇宮,他們當然是羨慕不已。

  ??原本以為荷蘭國王的王宮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跟這裏比起來,那簡直不是一個檔次上的。

  ??就連南京城當中的一座普通王府,那也比他們的王宮要強出好幾個車位。

  ??至於古拉德所簽訂的這份協議,古拉德沒有任何好擔心的,雖然收購價格高了,但畢竟保住了這一份貿易。

  ??每年所獲得的利潤減少了,但是也絕對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如果要是因為過激的言行導致貿易關閉,那對東印度公司來說才是一個要命的事情。

  ??第二天的時候,所有的船隻都在南京碼頭進行交割。

  ??之前朝廷已經是把各地的茶葉都給收上來了,整整十七船的茶葉。

  ??如果要是按照以前的貿易價格,總收入大約在兩百萬兩百銀左右,朝廷也隻是能夠收二十五萬兩的稅款。

  ??但是根據朱慈烺的最新價格,這些人總共需要付出六百六十萬兩銀子。

  ??朝廷能夠收到將近八十萬兩銀子的稅款。

  ??比原來多了三倍還要多。

  ??當然這隻是收稅的一部分,如果說到貨物價格,內務府才是賺的最多的。

  ??按照朱慈烺的聖旨,內務府負責收購貨物,然後聯合戶部跟外國人一同交易。

  ??原本這批茶葉,外國人和各地商人進行交易,各地商人最多收到一百五十萬兩左右。

  ??現在內務府直接給他們提高到了一百八十萬兩白銀。

  ??比原來的收購價格多了百分之二十。

  ??最大頭就是內務府拿了足足四百萬兩白銀。

  ??雖然戶部眼紅內務府的收入,但這也是太子殿下的決定,況且他們比以前的時候多了三倍的稅收,還要什麽要求呢?

  ??更何況這隻是年內的一批交易,如果要是按照以往的一些規律的話,今年內應該還有兩次的交易,規模都應該差不多。

  ??所以僅海關關稅一項,就已經是比以往的時候多出來四倍了,全年的總收入有望達到四百萬兩白銀。

  ??至於各地的製茶商人那裏,他們平白無故的多了百分之二十,自然是沒有人不高興。

  ??原來朝廷要統一貿易,還有很多商人感覺自己的錢可能會減少,誰知道當朝廷的這筆銀子發下來之後,這些人直接傻眼了。

  ??朝廷以前隻是收錢,什麽時候能夠給你發錢呢?

  ??就算是有這樣的時候,那也是拖了又拖,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朝廷從洋鬼子那裏拿到錢,不超過十天就發放到了各地商人這裏,並且有專人壓著他們,讓他們快速的發放到茶農的手裏。

  ??朱慈烺下的就是這麽一盤棋,全國上下不管是互補還是內務府,還有那些茶葉商人和茶農,所有的人都盈利,吃虧的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當然他們也僅僅是減少一些盈利而已。

  ??當然了,除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外,大明朝內部還有一個階級極其不滿。

  ??這個結局就是江南最大規模的官商。

  ??什麽叫做官商?

  ??比方說一個家族當中,嫡長子自然是出仕為官,但是家裏並不是隻有嫡長子一個人,還有一些庶出子弟,這些人就得負責家族的金錢了。

  ??在當朝官員的庇護之下,他們做買賣買房置地,又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商業往來,都要比一些正常的商人方便得多。

  ??在原來的對外貿易當中,他們就處於對外貿易鏈的最頂峰。

  ??各地的小商人從茶農的手裏把茶葉收上來,然後輸送到他們的手裏,他們在輸送到外國人的手裏。

  ??這其中所有利益的百分之六十都歸了他們,真正做事情的小商人和茶農隻能夠分得百分之四十的利益。

  ??朱慈烺這次就是替代了他們的位置,讓內務府在全國各地設置了諸多的收購點,茶農和小商人不需要把茶葉運送到大城市銷售,隻需要在本地進行銷售。

  ??內務府的人負責運輸,這又把他們以前的優勢給打沒了,所以這些人每年少了將近百萬兩銀子的收入。

  ??對於整個朝廷來說,官商這個結局本來就不應該存在,隻要是這些人經商,他們就比那些正經商人有優勢,而且還會欺壓正經商人,所以朱慈烺一開始就把苗頭對準了他們。

  ??現在交易完畢之後,這些人也十分看重對外貿易的利潤,朱慈烺也就等著他們跳出來,看看到底是誰準備挨第一刀。

  ??現如今全國上下都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從茶農到內務府,沒有人不高興的。

  ??大家都在傳頌著太子殿下的神奇,既能打仗剿滅建奴,又能賣茶豐潤百姓,簡直就是明君當中的明君呀!

  ??當然有些官商…

  ??兵部尚書府。

  ??“大伯,這是咱們的茶行收入,隻靠著零售的話,恐怕今年隻能賺個幾千兩銀子。”

  ??在史可法的對麵坐著他的侄子。

  ??這是他最大的侄子,也是家裏的庶長子,小時候就已經是培養經商,說起官商,這家夥也算是南京城裏的一麵旗幟。

  ??原來對外貿易的時候,這家夥欺上瞞下,每年能夠給家族帶來將近十萬兩白銀的收入,現如今連個零頭也沒有了。

  ??“大哥,是不是跟內務府那邊商量一下,給咱們開個口子?”

  ??家裏人都知道,在前朝舊臣當中,史可法是在太子殿下那裏極為得臉的人。

  ??如果要是史可法開口的話,內務府多少都會給點薄麵的,咱們不求跟以前掙得一樣多,隻求著能夠有個萬把兩銀子,這也就能夠過得去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

  ??“你們這是安生日子過煩了?”

  ??史可法長出一口氣,把他的二弟和侄子給說傻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