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熱核反應堆
作者:緣洛生      更新:2020-08-08 23:23      字數:2776
  “跟我來。”梁梅梅起身,給孟邵帶路。

  她現在更喜歡孟邵了。

  以前那些那些所謂的博士、學者到來,都是和一群管理層不停地客套,然後拍照、聚會、拍照,完事了吃吃喝喝、拍照,這才會準備動身去看要交流的項目實驗。

  孟邵直接趕走了那些看似有部門關聯,實際上有好事直屬部門、有壞事有關部門的一群無幹人等,了解了項目進展後,根本不關心什麽友好招待的流程安排,直奔實驗項目的目的地。

  像極了那些真正的老學究。

  跟在孟邵身旁,梁梅梅讚賞地看著他,心中不由感慨:那眼神藏在護目鏡下,帶著的是探索奧秘、追尋真理的光輝,就和那群年輕的後生一樣,充滿蓬勃的朝氣與求知欲。

  “顏波年紀輕輕、成就不凡,科研能力被譽為當代第一、本身也獲得了少將軍銜,即便這樣,他也沒有任何驕奢或懈怠,手頭的工作閑下來後,第一時間就來國家科研部門為祖國做貢獻。外麵那些貪財、陰險、冷血殘暴的傳聞,果然是那群政客因為利益糾葛而煽動的虛假輿論。”

  她的憤憤不平,其實不隻是針對孟邵,還有來自研究院不少年輕人,這一路遭受各種形式主義、頑固製度而帶來的憤懣。

  年輕人,為什麽就非要因為年紀不足,就成為他們無法上升的限製。

  如果不是孟邵年紀輕輕,就打破了全世界的眼鏡,還有不知道多少天才後生,在全國各地被限製著自己的創造力,被禁錮的上升空間消磨著他們探索、求職、創造的精神動力。

  地下16層。

  孟邵抵達核基地後,第一時間查看電腦數據。

  這裏的網絡不與外部接通,甚至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網絡都完全獨立。不同區域的實驗室,都有信號幹擾器和各種設備進行完全隔離,以防止研究成果的泄露。

  不遠處,目前最小的核反應堆正在運作著。

  孟邵看了一下,這是一個呈倒裝漏鬥型的設備,由大量帶著複雜結構的金屬架包圍,中間是某種混凝土結構,直徑大概為六米。

  “這就是我們現在最新的成果,熱核反應堆維持高效運轉,成功提高核能利用率,將裂變反應聚集在60立方的空間內進行,同時在設備內將能源轉化為電能。我們已經突破了原有利用壓水堆機組轉換能源的方式,利用最新的熱電轉換組元件進行能量轉換,能源利用率提高了6倍。”

  現在全世界大多數在運行中的核電站,都有不少核反應堆,配備了適當數量的壓水堆機組,將核反應產生的熱能轉化為動能,再利用電磁轉換的原理,將其轉換為電能。

  而圍繞著核反應堆外部的元件,是一種大膽的嚐試和升級。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有一種來自異次元名為烄石的材料,在高溫下會釋放電火花,並以此為基礎製造了新的電熱轉換組。

  新研發的新元件組群,將熱能存儲到原子能內,利用元件組壓縮釋放後,釋放出電能。

  孟邵聽著她的描述,走到了操控器前麵。

  梁梅梅女士很是貼心地輸入密令,將設備運轉程序打開。

  此時熱核反應堆正在進行中,通過這個程序,孟邵直觀地看到反應堆內部的能量變換,以及各個傳感器實時檢測到的數據內容。

  孟邵摸著下巴看了一會。

  文申博士給的知識芯片,包含著大量知識和一些基礎物理、化學原理,可是有些東西,不是說知識升到特級應用級別,就能夠隨心所欲地製造產品。

  不同領域之間的公式的應用,需要用實驗來獲取經驗。

  而要完成某些實驗,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實驗設備又很難達到。

  他白手起家,就算和各大財團通過貿易合作,自己製造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但依然還有很多東西,不是他能親自打造成功的。

  原材料、技術團隊中不同人才的配合,都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這也是他特地來到禦龍國國家科研院的原因。

  孟邵看到旁邊有紙筆,寫了一大串公式,包含著核裂變需要的反應空間與能量輸出的最終關係。

  “你們找到了比利用蒸汽設備更好的轉換渠道,但這不代表熱核反應所需要的空間真能壓縮到隨處攜帶的層次。”

  梁梅梅拿起稿紙,臉色時而困惑、時而驚喜、時而沉思、時而恍然。

  “要維持1萬千瓦的輸出功率,如果按照現在的轉化率,極限的最小空間是……”代入孟邵給出的公式,梁梅梅很快得出實驗結果:“43立方,這還不包括外部結構,如果優化反應組可以縮小空間占用,但與現在的差距也不會超過30%。”

  熱核反應堆,高能熱量的輸出,注定了它需要足夠大的空間來承載這個熱量。越小的空間聚集越多的熱能,意味著溫度會不斷上升,最終找不到合適的容器。

  副院長皺眉道:“也就是說,這個反應堆沒有再縮小到意義了?”

  “不,還是有的。我們可以進一步優化反應空間,尋找提高新的能量轉換方式轉化效率的辦法。這在實際應用上都有不菲的價值。”梁梅梅說道。

  他們研究熱核反應,尋找可能縮小的方案,也在這裏探尋可能隱藏的製造微型反應堆的某個反應現象。

  如今孟邵拿出大量公式進行推導,徹底否定了熱核反應縮小的可能,這可以讓許多核科學家停止不必要的研究,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孟邵點頭,有些東西,他點一點,都不需要說太多。

  不過核基地研發的熱電轉換組,正是他需要的東西。他的地下基地,電能根本供不應求,現有的能源隻能提供800米空間的供電,其他三個區域的供電都沒跟上,而最深處3000的建設還沒完成一半。

  心思轉著,孟邵憑空拿出了一塊方盒。

  “這是?”梁梅梅好奇道。

  “珠盒反應堆,曾經在我身體內部的冷核反應設備,當時我的等級還很低,不需要太高的能量輸出,所以這個應該是比較低級的版本,但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給我名單,我需要安排一個小組對它進行拆解研究。”

  孟邵聲音落下,背後無數研究人員的眼睛綻放出熾熱的光芒。

  他們確實有在研究冷核反應堆,可是這個研究總是處於詭異的自我推翻、猜測不成立、論證成功、實驗偶然成功、自我推論的循環過程。

  減少變量的時候,實驗會偶然成功。

  增加變量,實驗必然失敗。

  完全搞不清楚實驗中到底遺漏了什麽。

  現在有完成品放在眼前,所有人都渴望去探索冷核反應的奧秘。

  副院長道:“我去拉取所有研究組成員的資料。”

  孟邵看到大家的眼神,說道:“熱核反應,都是核能轉化為熱能,再通過一輪或者多輪的能量轉換,最終轉換為電能。每一次轉化,必然存在能量損失,而其中不可避免的是第一步,核能轉化為熱能。

  冷核反應是跨時代的,它跳過了第一步不再製造高溫,直接通過某種元素或方法,將核能轉化為電能,或者核能轉化為其他原子能,以電能的形式向外輸出。

  我看了你們的研究資料,有的時候恰好成功,是恰好鈀元素和其他元素組成了‘核能轉換域’的一個類似熱點轉換組的原子級別的核電轉換組,這才讓你們的實驗偶然性成功。

  而在我手裏,正好有一些關於這種核電轉換組的資料,不過需要大量數據研究獲取一些精確到納米級別的數據。另外,想要獲取穩定的轉換域場,製造類似珠盒反應堆的核電池。在這裏,我們需要借助粒子碰撞機打造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