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眾生百態
作者:隴右道大總管      更新:2021-08-06 00:30      字數:5358
  十月初一,丁巳,蓋州

  ??寒風瑟瑟,道路兩旁的榆樹和鬆樹嘩嘩作響,街道上冷冷清清的,行人甚少,就算有一兩個行人,也是雙手裹緊外衣,步伐匆匆。

  ??“這天可真冷。”

  ??韓三郎沿著街道一路急步前行,手裏頭拎著一袋油紙包好的點心,嘴裏哈著氣,化作一團團白霧,在空中消散。

  ??放眼望去,初冬的天空灰蒙蒙的似墨汁暈染開的留白,暗沉的要傾頹下來,韓三郎估摸著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再過不久就要來了吧。

  ??雖然韓三郎此刻全身都冷得發抖,心中卻火熱無比,臉上的喜悅也溢於言表。

  ??昨日,主官在軍營中告知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山海軍要從輔兵中挑選一批人,不日調到蘇州和複州一帶當屯田兵,充當各處屯堡屯長的副手。

  ??韓三郎本就是蘇州當地人,又是農家子弟出身,所以很快便被選中,明天就將和其他同袍一同前往蘇州一帶屯田。

  ??最誘人的,每個屯田兵還能享受到比平常的民戶更為優越的待遇。

  ??不但每個人可以分到三十畝田地,每畝田隻需納糧三鬥,山海軍還在第一年免費提供耕牛,農具和糧種。

  ??雖然第二年就要自己出錢添置耕牛,農具和糧種,但跟著山海軍北上的輔兵都發了一筆小財,這點花費也不算太多。

  ??這可把他給樂壞了,等他到了蘇州,有了自己的農田和耕牛,宅院,就把妹妹接過來享福,過個兩三年再討個媳婦兒,自己“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理想就圓滿了。

  ??自己四個月前還在女真寨子一介豬狗不如,還不如一匹駑馬貴重的奴隸,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小有資產的半富農。

  ??這一切都是拜山海軍和朱大帥所賜。

  ??高興之餘,韓三郎一大早就起床,去城東的張家糕點鋪子買了些點心,打算帶給遠在鎮東關的妹妹。

  ??等到了蘇州,再去裁縫鋪給妹妹做一身新衣,讓她跟著自己享享福。

  ??“多虧了朱大帥,俺才能過上好日子呀。”

  ??在心裏由衷的讚美朱大帥一番後,韓三郎正憧憬著未來的好日子,突然前方傳來軲轆軲轆的車輪聲和噠噠的馬蹄聲,一輛馬車匆匆駛來。

  ??韓三郎一個激靈,趕緊閃到路旁避讓,見這輛馬車似乎往城門處駛去,以為是去南邊躲避戰亂的人家。

  ??馬車轔轔而行,驅車策馬聲噠噠,楊旭掀開車廂簾布,看著熟悉的街道,不禁歎了口氣。

  ??他自小便在這座蓋州城長大,對於這裏的一切是極為熟悉的,可現在要離開蓋州,去蓋州以南兩百裏的複州安家落戶。

  ??想到這一走,不知何時方能回到故鄉,楊旭心中就不是個滋味。

  ??“官人,怎麽了。”

  ??楊旭身旁正為一位老婦人捏肩捶背的娘子,見到夫君愁眉苦臉的樣子,關切的問道。

  ??“娘子,沒什麽。”

  ??楊旭搖了搖頭,苦笑一聲。

  ??在思考了幾日後,又和自己老娘推心置腹談了幾次後,楊旭最終決定搬家到南邊的複州,去供銷社某個差事。

  ??蓋州駐紮的紅甲兵可不少,城西的軍營,隔三差五便有操練呼喊聲和鳥銃的爆響聲傳出,讓不少敏銳的人聞到了戰爭的氣息。

  ??連馬大郎都帶著自己老娘,早早前往複州一帶安家落戶了。

  ??九月以來,蓋州城內已經有近百戶人家遷往南方蘇州和複州安家落戶,山海軍也樂得城內百姓遷走,不但出錢收購城內百姓帶不走的家產,還準備了車馬和海船,幫助老百姓走水路和陸路南下。

  ??雖然把蓋州以北方圓近千裏給折騰成一片白地,但是萬一哪天金軍突然南下,派遣輕騎奔襲蓋州。

  ??到時猝不及防之下,城內百姓定然人心浮動,鬼曉得會不會有人趁機作奸犯科,擾亂治安,甚至勾結韃子。

  ??故而朱雲也早做打算,計劃搬遷城內百姓,將蓋州變成一座對抗南下金軍的橋頭堡。

  ??“大郎,為娘知道你舍不得你阿爹留下的家業,”老婦人示意少婦停下,苦口婆心的勸說道,“可亂世人命賤如草,俺們一家人能保住性命都已經是佛祖保佑了,你又何苦為了一間鋪子而留在蓋州?”

  ??“山海軍的朱大帥是個大善人,知道咱這些窮苦人家的難處,不但讓你去複州某了個差事,還給咱家準備了車馬和宅院。”

  ??“何況你攢下的錢財也不少了,去了複州也能衣食無憂過上一兩年,何苦留在蓋州?”

  ??“官人,阿娘說的是。”一旁的少婦也是出言附和,她對於遷居複州並不抗拒,隻要能過上安穩日子,衣食無憂就可以了。

  ??“阿娘說的是,俺知道了。”

  ??一番說教下了,楊旭隻得點點頭,訕訕一笑。

  ??兵荒馬亂,自己一家人能過上安生日子就好了,還在乎那麽多幹什麽?

  ??至於老爹留下的家業,已轉手賣給山海軍了,大不了先去複州攢錢,過幾年再買回來不就成了。

  ??“還有”老婦人看著少婦的小腹,有些心急的囑咐道,“你回家已一月有餘,為何玉娘還沒懷上?為娘還等著抱孫子呢。”

  ??“一定一定”楊旭臉一紅,低下頭,嘴裏不停的保證道。

  ??看著滿麵羞澀紅霞的娘子,楊旭暗自下定決心,等到了複州安頓下來後,就要繼續自己的造人大計。

  ??複州西南三十裏,楊官堡

  ??這座聳立於遼海東岸,荒廢多年的古城,如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數百名來自河北,河東等地的漢子,正在“屯長”的指揮下,伐木取材,打磨石料,燒磚燒瓦,夯築堡牆,搭建屋舍……一人高的堡牆之後,整齊的分布著一座座嶄新的“一進”宅院,讓這座荒廢多年的古城遺址煥發著生機。

  ??工地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但卻沒有一人喊苦喊累,因為這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將在這這陌生的遼東,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二個家園,在屯堡完工會日,每個人都能住進寬敞明亮的屋舍。

  ??此地本是一座隋朝修建,用於屯兵的堡壘,據說是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時,尉遲敬德監工修建。

  ??此地雖已荒廢多年,但對於山海軍來說,倒不失為一處現成的平台,修建安置點的施工難度也要小不少。

  ??剛剛卸完一批磚瓦的溫子成,抹了抹額頭的汗水,推著雞公車沿著街道向北城門走去,看著沿途所見的一座座四合院,雖然周圍寒風陣陣,但溫子成的內心卻是一片火熱。

  ??聽李福說,這楊官堡是當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時,隋軍在此修建的一處屯兵堡壘,前幾天有個河東人在古城的廢墟中尋到一塊古舊的黑匾,驚喜的發現上麵寫著“尉遲敬德監工重修”,便拿出來四處顯擺。

  ??他還記得自己當日初到此地時,發現這座曾經的古城荒無人煙,死氣沉沉,入眼盡是殘垣斷壁,荒草掩徑,荒枯的草叢間有若隱若現的累累白骨。

  ??聽屯長說當年遼國滅亡前,遼南之地盜匪叢生,四處燒殺擄掠,若是沒有吃的就抓老百姓做“人肉大餐”,這處古城在大遼治下也曾有百姓安家落戶,現在嘛……估計不是四散而逃,就是進了盜匪的肚子。

  ??“亂世人命如草芥呀。”

  ??溫子成搖了搖頭,他老家河北都被金狗禍害的村落盡毀,十室九空,遍地骸骨,殘垣斷壁到處都是。

  ??看來番狗的地盤也好不到哪裏去。

  ??日過晌午,工地上空炊煙繚繞,在工地上忙碌了一上午的人們都停下來,匯聚到屯堡外的一片空地上。

  ??十幾口熱氣騰騰的大鍋中是黃澄澄的粟米飯和香氣四溢的燉鹿肉,讓肚中空空的漢子們食指大動,若非屯長和他麾下的屯田兵拿著棒槌維持秩序,早就一擁而上哄搶吃食,豈會安心排隊打飯。

  ??“直娘賊的,天天吃肉,俺在老家也沒這麽快活過。”

  ??李福放下手中吃的幹幹淨淨的海碗,撿起沾嘴巴上的一粒米放進嘴裏,滿臉愜意的感慨著。

  ??來這裏修建屯堡的人,大多參與過搶收秋糧,得到了一石米的工錢,外加山海軍留給他們的十車糧食,手中的糧食足以吃的明年開春。

  ??帶隊的屯長也會抽空,組織人手上山打獵,下河捕魚,豐富屯田民的飯桌。

  ??楊官堡四周多年來荒無人煙,生態環境恢複的不錯,山裏的野鹿野雞獾子野豬野羊到處都是,連附近小溪裏的也有不少肥美的大魚。

  ??半個多月來,參與修建屯堡的人,幾乎天天都在吃肉,每個人臉上紅光滿麵,全無半點的麵黃肌瘦。

  ??“要俺說,這遼南之地倒也是沃野千裏,物產豐富,不比俺老家真定差呀。”溫子成隨手拔棵野草剔牙,愜意道,“俺日後若不能回鄉,就在這遼南安家落戶。”

  ??他和李福因為能讀會寫,粗通文墨,被屯長看上提拔為屯田兵,充當副手,故而也享受到了屯田兵的福利。

  ??朱雲也曾給朱霖交待過,適當吸收些土著進入體製內,給他們些甜頭做榜樣,讓百姓們看到山海軍把他們當人看,盡量消除山海軍同百姓之間的隔閡,增加百姓的認同度。

  ??周圍的人也紛紛點頭,深以為然,楊官堡周圍到處都是拋荒的熟地,土地也肥沃,放到河北,河東一帶也算得上是上等田了。

  ??這等良田若是沒個十貫足陌錢都別想買上一畝,山海軍卻毫不吝嗇的拿出來授田,連耕牛,糧種和農具都免費提供,打獵捕魚是隨便整不繳一文誰,甚至你若是想要煮海鹽搞點外快,暫時也沒有人來管你。

  ??這讓他們這些流落異鄉的人,不少人都開始憧憬未來的田園生活,甚至決定在這裏安家落戶了。

  ??李福望著一望無際的遼海,吹著海風,心思卻飄過了遼海,落到了對岸的河北老家。

  ??他和不少難兄難弟被女真狗擄到遼東為奴,雖然僥幸被解救出來,卻不知道何年何月方可回到魂牽夢繞的真定。

  ??自己和家人在戰亂中失散,也不知爹娘和大哥,小妹是否安好,躲過了金狗屠刀沒有。

  ??吃過午飯後,不少人無聊之下又開始閑聊,暢談人生理想和未來的規劃。

  ??“要俺說,這遼南倒也是個快活去處,不但有田種,有飯吃,有房子住,要納的租稅也比俺老家那邊少上許多。”

  ??“說的好呀,俺是河東人,往年遇上風調雨順,成好的時候,家裏靠著十畝薄田也隻能溫飽罷了,若是遇上災荒年可就連溫飽都撈不著了,還要賣田賣地,賣兒賣女。”

  ??“嘿嘿,來這楊官堡半個月了,天天有肉吃,這日子賽過活神仙,俺村裏的幾家大戶也沒法頓頓吃肉。”

  ??“二十畝良田,還有一處宅院,若是放俺河北老家,討個婆娘都不難呀。”

  ??“說的好,俺現在就像討個婆娘,夜夜快活呢。”

  ??“婆娘?咱們楊官堡都是漢子,你上哪裏去討個婆娘?那些遼人可不把咱當同胞看。”

  ??……

  ??所謂飽暖思**,這些吃飽飯的宋人漢子,很快就把話題給轉移到了女人身上。

  ??這也是一個擺在這些屯田民麵前的一大難題。

  ??遷居楊官堡屯田的人,都是被解救的宋人奴隸,而且全都是大老爺們。

  ??山海軍解救出的宋人奴婢雖然有近兩千人,大多是年輕男女,但存在“男女不平衡”的問題,導致許多來自南朝的屯田戶都是單身漢。

  ??至於遼南本地的故遼遺民,對於這些宋國的“同胞”也不待見,自然談不上娶嫁通婚了。

  ??溫子成站起來,大大咧咧的說道,“大夥無須擔憂,咱日後都能娶婆娘。”

  ??“溫子成,你又在說大話了。”一個羨慕溫子成當屯田兵的人譏笑一聲,“堡裏都是漢子,哪來的婆娘。”

  ??溫子成瞪了那人一眼,滿不在乎道,“俺聽屯長說,山海軍要去山東招流民。咱們隻要能攢下家業,何愁娶不到婆娘?”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