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中秋之夜
作者:隴右道大總管      更新:2021-07-21 08:45      字數:5417
  八月十五,正是三秋恰半,謂之“中秋”。

  ??“中秋”早見記於《周禮》,是拜祭月神之節,唐初成為固定節日,並盛行於大宋,成為法定節假日,至夜金吾不禁,百姓暢歡五鼓方歇。

  ??幽靜的庭院中,月光皎潔明亮,空氣中透著陣陣桂花香味,流寓登州的四位皇室宗親,今夜相聚於荷池涼亭賞月。

  ??皎潔的圓月高懸於空中,灑下美麗的銀輝,月光如水般傾泄,滿池荷花附上月亮的光輝,竟然生出了別樣的風采。

  ??“秋長秋始半,麗景麗銀河。

  ??北渚清光溢,西山爽氣多。

  ??鶴飛聞墜露,魚戲見層波。

  ??千裏家林望,涼飆換綠蘿。”

  ??清亮悅耳的女聲吟唱,從涼亭中傳出,清新自然。

  ??“阿嫂選唐朝羊士諤《褒城驛池塘玩月》,意境深遠,別致異常,整首詩不見一月字,卻想到北渚、西山;‘鶴飛聞墜露,魚戲見層波。’好靜,好細膩;‘千裏家林望,’心情不同,自然感覺‘涼’;再者,這閏八月十五,是必然的‘寒露’節氣,‘涼’字於此,恁的貼切,想必阿嫂也從三哥那裏學了不少詩詞。”

  ??坐於桌案前的趙多福則麵含淺笑,隻見她身著一襲月色暗花緞褙子,一頭青絲挽作雲鬟,手中持著一柄湘竹紈扇。

  ??“二十姐過獎了,阿嫂才學淺薄,隻堪堪詠前人詠月詩,”發挽高髻,一襲蓮青色的素褙子的朱鳳英亦是彎了唇角淺淺而笑,“今夜月色甚好,二十姐莫要忘了吟詩詠月。”

  ??趙多福沉吟一瞬,烏溜溜的眼珠靈動地轉了轉,檀口微張,遂正色吟道。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臼兔搗藥秋複著,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一旁的趙富金深深看了趙多福一眼,唇邊掛著一抹笑意,“二十姐所吟李白《把酒問月》,正是宣和四年,十二哥在中秋家宴上所吟之詩。”

  ??“妹妹才疏學淺,也隻堪堪拾人牙慧。”趙多福麵含淺笑,輕搖著手中的湘竹紈扇,又看向一旁正要舉杯飲酒的趙梃,“二十三哥,輪到你了。”

  ??“阿嫂,十四姐,二十姐,小弟不才,獻醜了。”

  ??趙梃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吟道,

  ??“追隨落日盡還生,點綴浮雲暗又明,

  ??江有蛟龍山虎豹,清光雖在不堪行。”

  ??“是本朝王荊公的《詠月》。”朱鳳英眼前一亮,笑靨如花。

  ??“詩詞本就唐朝、本朝興盛,其它朝代詠月不言月的,便廖廖可數了。”趙梃沉吟片刻,又繼續吟道,“晉付玄《雜詩》:團團三五日,皎皎曜清輝。南朝梁劉緩《新月》:清光無所贈,相憶鳳凰樓。北周王褒……”

  ??“好了,吟一首即可,”趙富金看著他,打趣似的道,“二十三哥莫非忘了爹爹曾言強記隻是天賦,能博聞,方屬勤奮。”

  ??“十四姐所言甚是,是我愚鈍,竟忘了爹爹的教誨。”趙梃不好意思的撓著頭,尷尬的笑了一下。

  ??趙多福搖著湘竹紈扇,掩著嬌俏的唇角偷笑,美眸看著夜空中高懸著一輪皎潔的圓月,思緒卻回到過去的歲月。

  ??往年,每至中秋,東京城裏上至豪門巨戶下至平頭小民,無不闔家團歡賞月。富戶人家或登高樓、或開廣榭,盛筵羅列,琴瑟鏗鏘;小門小戶之家,也是歡喜安排酒席,與子女共酬佳節;甚至連陋巷裏貧困人戶,也會咬牙清出一兩件衣物,拿去典當換得些許酒食回來,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月圓之夜,東京城內燈光輝煌,人聲鼎沸,天街買賣勝常時,賞月遊玩百姓相攜而出,人流絡繹不絕,喧聲熱鬧直震耳鼓。街市裏各酒樓茶坊是燈火通明、客人滿座,凡是能響樂器絕不讓它空著,絲竹簫管齊鳴,樂聲飄揚不歇,無數詠月佳作成於今夜。

  ??爹爹也會在這一夜,宴請朝廷皇臣,王公貴戚,於金明池畔一同賞月吟詩,舉杯相慶。

  ??那些年齡尚小的皇子公主,都會隨在在奶娘懷中隨在親娘之後。

  ??長大後的她,偶爾也會與幾位姐妹出宮遊玩,興致勃勃的逛街,精美的花燈隨處可見,遊人的臉都被照的熠熠生輝。街上除了常見的龍鳳燈,還有貼著各式精致的人物、花鳥等剪紙的走馬燈,繪了花鳥蟲魚、山水樓閣等,並配上金色雲紋裝飾及各色流蘇的影紗燈,清新雅致的荷花燈……

  ??隻是這一年中秋夜,又與往年有些許不同。

  ??“唉”

  ??趙多福在心中幽幽一歎,先是一朝城破、國滅,她和眾多姐妹成了亡國的公主,從雲端跌落泥濘,被當成戰利品淪為玩物。

  ??幸得虎口脫險,重回故土,還沒等她想好如何在九哥麵前為那位朱將軍說好話,就被翻臉不認人的朱雲強行扣下,為了登州士庶的安危而不得不流寓登州。

  ??今夜,她也隻能與嫂嫂,姐弟,一同在此賞月吟詩,聊以慰藉。

  ??看著身邊相談甚歡的姐弟和嫂嫂,趙多福沉默一瞬,微微搖了搖頭,在心中哀歎自己命運多舛。

  ??即使回到南京,見到那位平日裏無甚交情的九哥後,自己又如何自處?

  ??忍受著宮中的風言風語,跟著韋太後跑路到江南,等時局穩定後,再讓九哥隨便選個外戚或勳貴子弟,把自己嫁出去,然後再繼續忍受夫家人整天的說三道四,像仁宗朝的福康公主那樣度過淒慘的一生?

  ??或是尋一道觀,出家做女冠,同青燈黃卷伴此殘生?

  ??目光掃過案桌,看著刁知州派人送來的中秋應景的月餅果品和桂花酒,趙多福清麗的玉容之上,神情既無奈又失落,還帶著點點慶幸。

  ??她雖流寓登州,生活卻安逸舒適,還能與親人賞月吟詩,比起尚陷於虜中的父兄和姐妹,不知幸運幾何了。

  ??想到這裏,她心中對那個尚身處遼東的年輕將軍的恨意又稍稍的減淡了幾分。

  ??“願來世不生帝王家,做一個普通百姓,能與爹爹,與姐姐共享天倫之樂。”

  ??在心中苦笑一聲後,她繼續賞月歡飲敘談……

  ??月圓如盤,光華潤空,清冷的月光灑下,整個遼陽城都沐浴著銀白色的光輝中。

  ??遼陽城內原本有宵禁,家家戶戶在入夜後,鮮少再有燈火燭光。

  ??然而今夜,城內的各處坊間中,許多店鋪,民房,酒肆內,燭光搖曳,時不時傳出女子淒厲的尖叫聲和男人放肆的淫笑聲,此起彼伏,夾雜著喝酒吃肉的歡呼聲。

  ??大街小巷,到處彌漫著一股血腥味,在城牆下堆積著一具具的屍體,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鮮血染紅了城牆,也浸入了土地。

  ??東京留守司衙門後院,朱雲獨自一人坐在幽靜的庭院中,飲酒賞月。

  ??放下酒盅,朱雲抬頭仰望著夜空,一輪皓月高懸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樣的深邃。

  ??中秋佳節,本是闔家團圓,然而今夜的遼陽城內,不知多少人家被朱雲搞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目光又落到案桌上,朱雲搖了搖頭,每逢中秋就是吃月餅的時候,然而眼前的青瓷盤中擺放的糕點,卻不是月餅。

  ??也不知是遼東沒有吃月餅的習俗,還是這幾日城內百姓人心惶惶,沒有空去準備月餅,朱雲在城內居然找不到一塊月餅。

  ??沒有月餅,就隻能用其他糕點來湊合一下了。

  ??比如鬆糕,是用鬆實、胡桃肉漬蜜,再和以糯米粉,製成方形、圓形或其他形狀,大略如浙中寶塔糕。

  ??這種色澤呈紫紅的糕點,朱雲隨便吃了一口,隻覺得味道還行,比起穿越前吃過的各種中式和西式糕點,也強不到哪裏去。

  ??放下手中的鬆糕,感受著口中那甘美的味道,朱雲忽然咧嘴一笑,眼中閃過一抹無奈和得意。

  ??“隻能向重八兄學習了。”

  ??白日裏,翻閱過從戶部使司版籍民冊後,朱雲方才知曉遼陽城內的各族百姓約有七千四百戶,近四萬人。

  ??然而在經過一整天的屠戮之後,朱雲獲得的粗略統計數據顯示,城內百姓死者超過三萬!!!

  ??山海軍在城內雖有些許殺戮,然大多是針對渤海豪族和各處衙門的官吏。

  ??真正製造壕無人性大屠殺的群體,則是被裹挾來的數千炮灰。

  ??在山海軍的縱容與默許之下,這些炮灰盡情的釋放獸欲,在遼陽城內上演了一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

  ??不過朱雲並不在意,跟金人在兩河,甚至未來在山東,陝西,中原,兩淮,江南的所作所為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起碼在山海軍的屠刀下,還能有不少工匠,年輕女子,以及奴婢幸存下來。

  ??最重要的是,城內的死者大多是渤海人和女真人。

  ??後世網上經常出現朱元璋北伐屠殺北方的論調。

  ??事實上,明初的確在北方進行了無人區式的屠殺,但目標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

  ??具體做法就是對散居的蒙古人色目人,一律不殺!聚居的蒙古人,色目人,全部老少不留,通通宰完!

  ??比如這條街上住了一戶蒙古人,那明軍就不會去動你。

  ??但如果這條街住滿了蒙古人和色目人,明軍直接把這條街給殺光個幹幹淨淨。殺完後還放銀子,放食物,把屍體堆在一起,過幾天再來看屍體是否被挪動了,銀子和食物還在否,如果有什麽異樣,肯定還有人幸存,接著殺。

  ??元朝的大都原本有八十萬人口,明軍攻破大都後屠城三日,殺的就剩下萬把人了。

  ??結果就是北方的許多蒙古人和色目人被嚇到了,那些聚居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馬上散開,改漢姓,從漢俗,說漢話,主動尋求融合進漢人。

  ??朱雲在遼東征伐,就是要學習當年洪武北伐的鐵血手腕,對女真人趕盡殺絕,對渤海人進行無人區屠殺,逼迫渤海平民主動尋求民族融合。

  ??沒辦法,為了日後的民族融合大計,朱雲就隻能揮刀殺人了。

  ??“遼陽城內的渤海豪族都殺光了,天街踏盡公卿骨呀!”

  ??回想起白日裏被他屠滅的渤海豪族,朱雲是格外的得意,客串了一把“黃巢”,感覺真是不錯呀。

  ??不過話說回來,留在遼陽城內渤海豪族雖然被掃蕩一空,但是還是要不少漏網之魚,比如張覺,李石,張玄素,高彪,高慶裔,大撻不野等人,日後也要想辦法殺完,最好再來一次“白馬驛”。

  ??就在朱雲回憶這個時代還有哪些渤海名人的時候,庭院外傳來一陣穩健有力的腳步聲,緊接著響起一聲輕叩木門的聲音。

  ??“大帥,副帥求見。”門外響起吳大飛聲音。

  ??“讓他進來。”朱雲隨口回道,又執起酒壺斟了一盅酒。

  ??院門被推開,腳步聲伴隨著甲葉撞擊聲再度傳來,隨後又戛然而止,朱雲的耳畔又想起一道低沉的聲音。

  ??“大帥,末將巡夜歸來,未發現任何異常。”頂盔摜甲的朱霖朝著朱雲叉手作揖。

  ??“做吧”朱雲擺擺手,示意朱霖坐下喝酒。

  ??朱霖平靜的坐在朱雲麵前,卻沒有伸手觸碰酒盅,而是拿起一塊鬆糕吃了起來。

  ??待朱霖吃完,朱雲又問道,“城內的財貲和米糧,都裝載完否?”

  ??“財貲和米糧,皆已裝載,明日皆可運往蓋州。”朱霖淡淡道,山海軍占領遼陽城後,就將戶部使司的府庫,各家渤海豪族家族的財物和米糧搜刮一空,外加炮灰們“自願”上繳的大部分收獲,此次在遼陽的繳獲是相當豐厚。

  ??“統統帶走,不給金人留下一文錢,一粒米。”朱雲大手一揮,這次在遼陽繳獲的物資,足夠山海軍上下過個“肥年”。

  ??“是”朱霖微微頷首,低聲問道,“大軍撤出遼陽後,是否焚城?”

  ??“一座空城罷了,留給金人又有何妨?”朱雲聳了聳肩,滿不在乎道,“況且咱們日後還會回來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