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作者:隴右道大總管      更新:2021-07-21 08:45      字數:2751
  “一刻鍾?夠了夠了”

  ??在大隊長尷尬的目光中,朱雲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臉上沒有絲毫的不滿。

  ??這配重式投石機,本來就是個朱雲為了彌補火力不足,弄出來的應急品,隻要能給鎮東關外的金軍送上一場“煙花表演”就OK了。

  ??等自己弄出來的這些震天雷射完了,這些配重式投石機就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即便沒有損壞,朱雲也會讓人將其拆掉,防止落入金人手中。

  ??畢竟配重式投石機本身技術難度不高,隻需依樣畫葫蘆就可山寨出來。

  ??縱使朱雲手上先進了一個時代的火炮,他也不希望金國的軍事技術有半點的提升,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讓工匠再趕製兩具”

  ??朱雲吩咐一句後,便轉身離開了校場,朝自己的指揮所方向走去。

  ??山海軍的指揮所設在城北的一處宅院,本是故遼之下的鎮東關城守府衙門,因為屋舍寬敞,幹淨整潔,自然是設置指揮所的不二選擇。

  ??回到指揮所,朱雲走進自己的臥室,一屁股坐在床榻上怔怔出神。

  ??山海軍如今的總兵力已有十個步兵大隊和四個騎兵大隊,算上自己的親衛隊,水軍,輔兵以及軍匠和醫士,林林總總約有三千三百人。

  ??除此之外,被解救出的奴隸和強遷至鎮東關的蘇州城百姓,也有三千餘人。

  ??自己一個還沒畢業的軍校生,穿越過來才三個月,自己手下就有了六千多人,雖然近半是訓練有素的軍兵,但是管理難度依然不小。

  ??好在手下有一幫幹事還算利落的軍將,可以幫他分擔不少工作。

  ??“糧食呀,真是頭痛!”

  ??一想到糧食問題,朱雲就頭痛不已,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自己在登州籌措了近四千石米糧,如今隻剩下不到三千六百石了。

  ??三千五百多石糧秣的庫存,乍一看是挺多的,但是山海軍平均每日的口糧消耗就有五六十石,更別說還有那些獲救的奴隸和強遷的蘇州百姓。

  ??雖然在鎮東關和蘇州,以及之後的破襲中繳獲了不少糧秣,但對於每日的口糧消耗近百石的六千軍民,繳獲的米糧至多不過一月所耗。

  ??坐吃空山是要不得的,朱雲也開始自力更生,讓人組織百姓在旅順進山打獵,下海捕魚,養雞喂鴨,開墾田地……總之為了填飽這六千多張嘴,朱雲也是拚了,搜腸刮肚,想出各種方法弄來吃食。

  ??不過朱雲采取各種的措施,都難解燃眉之急。

  ??雖然登州還可以提供些支援,但眼下也才七月,登州的秋收要等到九月。

  ??就算刁翬如約將錢糧送到旅順,那至少也要等到十月,才有糧食送到旅順。

  ??遠水解不了近渴,登州的糧食暫時是指望不上了,朱雲隻能把希望寄托於遼南四州。

  ??隻要自己能在八月內占據遼南四州,那麽就能獲得大量的糧秣,短期內不用為糧食問題而頭痛。

  ??如果說奪取鎮東關是關係朱雲能否立足遼南,那麽能否占據遼南四州,則關係到山海軍日後的規模和後勤保障。

  ??而占據遼南的關鍵,則是在於能否將曷蘇館軍帥司的兵馬調出來,引誘至鎮東關下,並一戰聚殲於金州地峽。

  ??“此戰隻許勝,不許敗!!!”

  ??雙掌緊緊抓著膝蓋,朱雲眼中閃過一抹決然。

  ??為了打贏這場事關山海軍未來發展的大戰,朱雲把自己大半的家底,九個步兵大隊和四個騎兵大隊拿出來。

  ??從枕頭下取出一張折疊的地圖,攤開後赫然是一張蘇州至東關一線的手繪地圖。

  ??朱霖清晨就親自帶上一個步兵營和趙強的騎兵營出關,前往蘇州北麵的大黑山山穀中埋伏。

  ??按照戰前規劃,在朱雲在金州地峽與金軍交鋒後,朱霖會率兵從大黑山的山穀殺出,奪下蘇州城,切斷金軍退路,配合鎮東關的朱雲,在金州地峽對金軍進行南北夾擊!

  ??放下手中的地圖,朱雲重新折疊好放於枕頭下,又起身扭了扭脖子,望著窗外一片忙碌的景象,嘴裏小說的嘀咕著。

  ??“朱霖怎麽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鎮東關前關

  ??夕陽西下,穿著各色布衣短褐的百姓荷著鋤頭,驅趕著的羊群,如同往日一般,結束了一日的勞作,從田間壟上和山林草場有說有笑地走入城門。

  ??韓三郎嘴裏叼著根野草,百無聊賴的蹲坐在門前,目之所及,隻見炊煙,在晚霞的光芒裏嫋嫋上升,隨風輕擺;三三兩兩的農夫,扛著鋤頭,牽著耕牛,在關城長街上慢悠悠的晃著;腰圍獸皮,身上挎著弓箭的獵戶,肩上扛著各色獵物,大聲談論著此次的收獲;捧著堆滿衣裳的木盆的大姑娘小媳婦,有說有笑地從城門走回來;偶爾有幾名威武的“紅甲兵”路過,令路上的行人紛紛退讓,露出敬畏的眼神……

  ??韓三郎也知道住在關城的百姓,不是從蘇州遷來的百姓,就是山海軍破襲各處村寨解救出的奴隸。

  ??“俺啥時也能種上幾畝地”

  ??回想起山海軍不久前發布的命令,韓三郎眼底閃過一抹濃濃的羨慕之色。

  ??為了發動百姓,自力更生,朱雲發布《屯田令》,允許鎮東關前關的百姓出關去旅順開墾田地,凡是願意去旅順屯田的百姓,每戶百姓按男丁二十畝田,婦女十畝田的標準,計口授田。

  ??按照各家財力的不同,凡是山海軍提供耕牛和農具的屯田民戶,稅收為“十稅五”,自家備有耕牛的“十稅三”。

  ??對於《屯田令》反應最強烈的人群,主要是被解救出的奴隸,他們中的許多人本是世代居住在遼南的農戶,被女真人霸占土地和財產,自個也被編入猛安謀克淪為奴婢。

  ??現在不但重獲自由,還有土地可以耕種,雖然“十稅五”的賦稅有些高,但是比起以往卑賤的奴隸生涯,不知好的哪裏去了。

  ??農戶出身的韓三郎若非礙於自己輔兵身份,早就報名去旅順屯田了。

  ??他胸無大誌,與周圍許多人一樣,人生最大理想無外乎“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