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四)
作者:納蘭陽朔      更新:2021-07-21 08:08      字數:5828
  大玉兒當然明白,她對範文嫣道:“有機會,我一定要看看你的廬山真麵目呢?”範文程點點頭,道:“姑娘溫文爾雅,就像是一塊千年不遇的靈玉,大玉兒的名字也是實至名歸的。”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範文程的恭維話讓大玉兒是喜上眉梢。

  ??大玉兒接著問道:“範先生身居遼東,一路西來到我科爾沁草原,想必受罪顛沛,吃了不少苦頭吧?”範文程想起這一年多來的顛沛流離,低頭歎息道:“真是一言難盡啊。”大玉兒開口道:“既然一言難盡,那就慢慢的說給我聽好了。如若不嫌,你們就在在我們草原上住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也就是我大玉兒的朋友,在這科爾沁是沒有人會趕你走的。”

  ??楊先開至此,並不知道大玉兒這位知己朋友到底是神秘人。但是他卻也並沒有問。大玉兒本就是一個全憑心情做事的姑娘。更何況,她自己口中不說,自己又何必去問,倒讓彼此尷尬呢?

  ??範文程卻又接著開口道:“實不相瞞。我兄妹二人從遼東一路過來,並不僅僅受了神龍子指點,而是特意來找尋大玉兒,想要找一個長期安穩之所。”大玉兒聽到範文程提到“神龍子”,不禁心底一顫,那一日與神龍子的相見卻又浮上心頭。她看著兄妹二人,問道:“你們來到科爾沁,就可以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

  ??大玉兒接著道:“滿洲大明連年征戰,倒是讓整個蒙古草原卻也相對平靜安穩了。自從姑姑哲哲下嫁滿洲大汗皇太極,更是讓我們拉近了和他們的關係,更是讓我們整個科爾沁成了他們保護的範圍。”

  ??範文程雖然按照神龍子意思,來到了科爾沁,大玉兒也是如此爽快收留。但是在他心底,卻還是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不知道滿洲和大明的征戰幾時方能停止,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夠再會到自己的故鄉……

  ??“神龍子”,楊先開再一次聽到了神龍子的名字,卻是在這一個落魄的流民口中。難道說他真的還活著?他驚異的看著範文程兄妹二人,他不能夠確定此事是真是假。更沒有想到的是,大玉兒,這位蒙古草原的格格,竟然會將神龍子引為知己。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子,確實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著。

  ??楊先開是見過神龍子,自然更知道江湖上關於神龍子的傳聞。他卻故意開口問道:“神龍子,可是江湖上傳聞的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子?沒有想到,我們的格格竟然也會他的知己朋友?”大玉兒心底深知,能夠成為神龍子的朋友,是一件令人榮幸的事情。因為她早已經聽楊先開講過很多關於神龍子的事情。但是聽楊先開一句話,知道對其隱瞞了關於神龍子的事情,令他有些不快。

  ??大玉兒側頭瞥一眼楊先開,他的臉上還是似笑非笑,心底更是感到頗有些尷尬。但是想到範文程兄妹二人到來科爾沁,此事定然是無法長久隱瞞的,不如就索性承認。她開口道:“楊先生,我和神龍子有過約定,就是要替他保守秘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所以……”

  ??楊先開臉上一笑,他並沒有責怪之意,開口問道:“範先生,神龍子真的還活著?”江湖上的傳聞,神龍子天山一戰,跌落山崖,生死未卜更是下落不明。楊先開接著問道:“你們可知道神龍子現在何處?”

  ??範文程臉上一笑,開口道:“我與神龍子不過隻有一麵之緣。”範文程便將自己如何施舍一頓飯之事,將刀爺如何出手搭救範文嫣,如何按照刀爺交代一路西行來到科爾沁的事情講述一遍。

  ??大玉兒並沒有再見到神龍子,但是聽範文程一言,心跳似乎都已經加快,整個身體似乎都有些發熱……神龍子就像是一個大大的英雄。大玉兒不禁暗想道:“如果有一日,他能夠在此站在自己麵前,又會是怎麽樣一種情形。不知道是哪一位幸運的姑娘,會坐上他的花轎,成為他的新娘……”

  ??楊先開聽他們一言,方知道大玉兒竟然和神龍子有如此際遇,兩個人竟然還有秘密書信來往。但是自從天山墜崖消失在江湖的神龍子到底去了什麽地方,他這樣隱藏自己,到底是為什麽呢?

  ??他開口問道:“格格,沒有想到科爾沁的格格,竟然會神龍子這樣的人來往如此慎密?”楊先看著大玉兒,轉頭又看一眼遠在天邊的天山,開輕歎一聲,接著道:“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子。”

  ??大玉兒並不想過多的提前神龍子,那樣她的心底會泛起一點點刺痛。

  ??她跨步攙起範文嫣的胳膊,開口道:“既然你們是神龍子的朋友,那也就是我大玉兒的朋友,來到了科爾沁,那這裏就是你們的家。”範文程兄妹兩個相視一笑,點點頭。

  ??他們得得神龍子情誼,刀爺相助,從錦州逃亡到蒙古草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來到了科爾沁草原,卻被察爾和像獵殺牲畜一樣的困住,竟然又差點讓人祭了騰格裏。現在見到大玉兒終於可以喘一口氣,至少可以暫時的在此居住一段時間,真正的可以去想人生的下一步。

  ??因為他們已經是科爾沁草原公主大玉兒的朋友了。

  ??大玉兒望著不遠處的高地,那匹紅鬃馬還在那裏,她輕輕吹一聲口號,馬兒就撒了歡似的向大玉兒跑過來。大玉兒牽著馬韁繩,和範文程兄妹二人踩著軟軟的草地向寨桑貝勒的蒙古包走去。楊先開並不是多話的人,他平時說話本也並多。現在就默默騎馬跟在大玉兒身後。但是他心中卻蕩起一層層漣漪,無法平靜。

  ??那位身穿甲胄的站在高地的年輕人卻跟在了四個人身後不遠處的地方。

  ??楊先開走的很慢,他並不知道這個人是什麽人,但是他可以肯定,這個人並不是科爾沁草原的人,更不知道跟在他們身後所謂何事,因此上不敢大意。

  ??楊先開微微側頭,就看清楚了來人的臉。

  ??中年人清秀俊朗,二十四五歲年紀,一條長辮子托在腦後,手裏拎著頭盔,腰間懸著一柄戰刀,就像是一個得勝歸來的將軍。這分明就是後金滿洲人的裝扮。

  ??楊先開曾經跟隨寨桑貝勒去盛京參加了努爾哈赤的葬禮,見到過太多如此裝扮的滿洲人。

  ??大玉兒早已經看見了這位年輕人,她雖然不知道這個人是什麽人,也不知道這個人為什麽要跟著他們。但是她卻一點害怕膽怯都沒有,因為這是在科爾沁,在她的地方,無論是誰在這裏都不敢肆意妄為的。

  ??楊先開就在自己身後,單憑楊先開的武功,她也絕對不會害怕任何人。範文程也不知道這個人是什麽人,好人或是壞人,但是他知道這個人是後金滿洲韃子,而且身份地位並不低,那身鎧甲本是滿洲人的甲胄,也是最好的說明。

  ??大玉兒牽著馬,卻開口對範文程問道:“範先生,現在滿洲後金大漢皇太極蓄勢待發,想要衝破山海關,直取中原,而我們整個蒙古部落都已經成為了其附屬,你感覺後金和大明兩虎相爭,後金汗國能夠逐鹿中原,問鼎天下嗎?”

  ??大玉兒跟隨楊先開接近十年,自然也學會了很多成語典故。因此,說話間也不自覺的就將這些成語運用其中了。

  ??範文程沉思一下,反問道:“大玉兒,你也關心政事?那麽你認為他們誰能夠笑到最後呢?”大玉兒搖搖頭,道:“我不想過問,更不想妄下推斷。但是父親每天都要說上幾遍,耳朵都要起繭子了。想我們科爾沁人,世代在這草原上牧馬放羊,我一直都想不清楚為什麽卻要跟著滿洲人攻打大明江山呢?”

  ??範文程看著綠草悠悠,牧馬放羊,抬頭就見鷹擊長空,道:“站在科爾沁的草原,你就仿佛可以看見遼東局勢。五百多年前,宋徽宗時,就在遼東的黑水白雲間,金主完顏阿骨打統一了整個部族,建立了大金朝,打敗了契丹人的大遼,與大宋朝分庭抗禮。”

  ??楊先開沒有開口。那段曆史,大玉兒卻是知道的,因為楊先生曾經給她講起過。

  ??範文程接著道:“現在還是在那片土地上,滿洲後金主努爾哈赤憑借十三副鎧甲,以七大恨祭天,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戰爭的序幕。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大明王朝大廈雖然將傾,薊遼總督熊廷弼傳首九邊,但是在寧遠錦州線,卻還是固若金湯。守備袁崇煥調度有方,用兵也可以說是機敏,加上紅衣大炮,努爾哈赤卻也沒有占到便宜。努爾哈赤心憂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範文程是個聰明人,在沒有弄清楚身後的那個人是什麽來曆的時候,他說話很是婉轉,接著道:“努爾哈赤生前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對待遼東漢人的事情。他實行了野蠻的屠戮政策,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全都發泄在我們這些遼東漢人身上。多少有才華的遼東漢人被冤殺,又有多少漢人逃回關內,記恨著後金。如果說當年努爾哈赤可以多親近一些漢人,我想大敗寧錦防線的袁崇煥也不是什麽難事。但是現在……”

  ??楊先開是一個江湖人,雖並不熱衷於政治,但是聽到範文程娓娓道來,似乎將自己也帶回到了那場苦難的戰爭中去了。

  ??他忽然想到了神龍子,他和癲大師路經科爾沁,他們莫非也是去了遼東戰場嗎?若真如此,他們去遼東做什麽呢?

  ??五年來卻一點消息都沒有,這又是為什麽呢?

  ??範文程見大玉兒瞪大眼睛聽著自己講解,已經忘記了剛剛的危險,接著道:“當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領蒙古鐵騎以摧枯拉朽的氣勢席卷整個中原,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大元朝。但是就是因為他們信奉‘馬上得天下,馬上製天下’的策略,想要用手中的馬鞭征服漢人,他們根本不懂得漢人中還有一種氣場,更還有那寧折不彎的硬骨氣……”

  ??他看著手中的扇子,看著文天祥那首詩,繼續說道:“漢人受儒家文化影響,忠君愛國的意識已經深入血骨裏麵。他們都知道‘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理,那又豈是手中馬鞭能夠駕馭的。就猶如這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用以明心誌,從而不屈赴死。”

  ??楊先開臉上略一冷笑,心中暗罵一句,道:“迂腐。文人特有的迂腐。性命都已經不在,豈能談論其他。古人語‘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也絕對是有道理的,留下性命,養精蓄銳,以圖東山再起才是正途。”

  ??楊先開並沒有開口反駁,心中卻想道:“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誰又能說他們不是真英雄呢?倒像那文天祥視死如歸,又能怎樣,難道能夠抵擋曆史的車輪碾壓過自己身體。蒙古鐵騎不還是踏破了宋朝江山,建立起大元朝嗎?”

  ??他心中氣不過,也便不再多去聽他言語,漸漸的與他們拉開了些距離。

  ??大玉兒聽著範文程的話,就像是一個小孩子在睡覺前聽大人們講故事。她接著開口問道:“範先生,你對大明朝又是如何來看呢?他們是否能夠抵擋後金八旗呢?”

  ??範文程立於原地,抬眼望著東南方向,越過萬裏長城,那裏就是富庶的中原,美如畫的江南,大明王朝朱家的江山一坐就是二百多年。

  ??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也已經走到了盡頭,就像是一座挖透了地基的樓房,隨時都會在風雨搖擺中塌陷。

  ??範文程長歎一口氣,道:“古書有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年,我朝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元末動亂與起義的動蕩中乘勢而起,統帥紅巾軍經過十多年的東征西討,更是在劉伯溫,徐達馮勝,鄧愈湯和等一批文臣武將協助下戰敗陳友諒,大敗張士誠,平定四方,定都金陵,稱帝為王,建立大明。朱元璋雖然注重恢複不安的社會,發展經濟,與民休息,卻為了保朱家江山長治久安,用諸子守邊,嚴懲腐敗貪汙,繼而興黨獄,殺功臣,以至於駐守北京城的燕王朱棣手握重兵,發動了靖難之役,在自己侄子手上奪取了江山。”

  ??範文程對明朝曆史如數家珍,接著道:“成祖朱棣,遷建北京皇城,著作《永樂大典》成一時佳話。永樂大帝前半生戎馬,北征蒙古各部,後來三寶太監遠航西洋,揚華夏之威,令四方進貢朝賀,其名望不亞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成祖朱棣雖然奠定了明王朝的聲威及明朝中後期的政治格局,但是也因此是勞民傷財,造成了國家財政經濟的困難。”

  ??範文程頓一下,接著道:“朱棣之子仁宗朱高熾,孫子宣宗朱瞻基,傾向於守成平穩之策,信用內閣諸臣,當時朝中有三楊輔政,致力於文治,是明王朝自開國擾亂,靖難動蕩的局勢下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稱為‘仁宣之治’。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個的‘仁宣之治’也絕不亞於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和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落,而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征服大宋,建立了由蒙古人當政的大元王朝。但是蒙古人從馬上得天下,卻還要從馬上治天下,從來不關心黎民百姓死活,更不會關係漢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大元朝統治不足百年,各地發生兵變起義甚多且愈演愈烈。更是讓太祖朱元璋等人為首的各方紅巾軍割據勢力合力打回了蒙古,從此而一蹶不振。

  ??大玉兒雖然也並不了解多少漢文化曆史,但是由於連年戰爭,很多漢人流離失所,成了蒙古人家中的奴隸。大玉兒從小便愛在茶餘飯後聽那些漢人奴隸講解漢人曆史,從而也知道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唐明皇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楊先開來到科爾沁,讓她更多的知道了漢人的曆史典故。她似乎已經習慣了每天聽楊先開講故事。

  ??範文程長噓一口氣,道:“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大秦王朝,到兩漢分三國,兩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更迭,隋唐五代,再到宋元明,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個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最後沒落,被其他王朝吞並消滅的拋物線。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能夠逃過曆史的宿命。盛極而衰,當明王朝走過‘仁宣之治’的盛世繁榮,就開始一步一步走上了下坡路。朱棣在位,雖然五次深入漠北追擊蒙古各部,但是都沒有取得最終的成功勝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