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4-10 23:23      字數:3426
  因為道路狹窄,趙雲率領的宛城一師,本來是殿後,在黃忠抵達瞿塘的半天後,也來到了瞿塘關前,而此時黃忠都已經完成了收編。

  劉璋在益州施政以寬,雖然吏治不整,但所幸對民間的壓迫程度也不高,比好比不過太平盛世,不過在亂世年景比爛的話,卻也絕不會比窮兵黷武的諸侯更爛。

  可惜也就僅此而已,劉璋沒有進一步的以此來宣揚恩義——準確的說,劉璋也沒有能力,讓地方豪強為他在民間宣揚恩義。

  就別說是培養益州百姓的榮譽感、集體感,而且劉璋對核心層以下文武官員,都並無任何了解、交流,中低層官員,在乎直屬上司、更甚於在乎什麽蜀侯。

  可以說是白費了劉焉給他留下的基業……

  這也是為什麽曆史上益州在被劉備所據後,為劉璋殉死的文武大員著實有幾位,不過百姓接受的卻很平淡,直到發現蜀國的賦稅和兵役,比曾經益州府時期高了那麽多,生活切實受到影響,才開始思念起劉璋。

  而且劉璋也著實沒什麽識人之明,對為其效死的文武,生前多半不用其策、不聽其言,否則劉備也不會被主動請進益州。

  反而一批深受劉璋信任的益州重臣,表現得令人咋舌!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益州府的top3、而且還和劉璋有親戚的吳懿——即便在“兵敗被俘後投降”這種事很常見的漢末三國時期,演義中吳懿的表現,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演義中吳懿被俘後,劉備問他是否投降,而當時吳懿十分硬氣的回答了八個字……

  我既被捉,如何不降?——我都已經被捉了,你問我降不降,是不是瞧不起我?我為什麽不降!

  堪稱是三國最硬氣的男人……

  劉備大概也被這硬氣喝住,頓時大喜過望。

  現在想想,諸葛亮在罵王朗“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的時候,還是有些虧心的,畢竟當時他也見了吳懿……

  此時趙雲剛剛進入瞿塘關,便聽說黃忠說,魏延已經率領三個團,去了不遠的白帝城!

  “白帝城地勢險要,文長不會衝動吧?”趙雲略顯擔心的問道。

  “子龍放心便是,白帝城現在的守將,是甘氏的族人,之前因為受排擠,才帶著部曲去守白帝城,而原本白帝城隻是檢查商隊的小城,常備守軍不超過千人,抵抗不會太激烈。”黃忠早就打聽好了情況。

  趙雲聞言也鬆了口氣——瞿塘關隻是第一重考驗,僅僅是個開始。

  直接攻陷益州並不現實,但也絕不能停留在夔門,或者說……如果戰果隻保存在夔門,他們也隻能在汛期後就撤回楚國!

  有一點,嚴顏也好、已經成了一灘的吳景也好,之前都分析得很正確——從荊州各縣、穿過西陵峽到秭歸,從秭歸穿過巫峽和瞿塘峽到夔門,這期間物資運輸十分不利。

  如果單純運糧的話,一石米運過來,能剩下一鬥半,都是多虧了工部的各種機關運輸車,並且得益於畜力豐富,能用牛馬的路段,都用牛馬!

  否則怕是隻能到半鬥……

  當然,宛城一師和新野一師,作為最先改組、並且執行對外征戰的軍隊,無疑是楚國的一線精兵,而對於楚國的精兵來說,軍需不可能隻有糧食。

  不僅精兵訓練本身就需要攝入營養配合,而且基層戰將都已經在修煉真氣,對飯量和膳食營養要求也更高!

  因為要攝入一定量的肉、蛋、魚、果蔬,現在楚軍日常訓練時的單兵軍糧開銷,是其他諸侯尋常軍隊的七八倍,步兵比別人的騎兵還燒錢!

  原本軍糧的單兵消耗標準,是一個月一石,楚軍因為還要攝入大量肉蛋魚菜,軍需重量隻有一石半,但價值近十石米糧——楚國現在的標準“石”,比之前的八鬥多些,略有縮減。

  當然,運輸費用不會也上升七八倍,相當於運輸的物品價值更高,重量隻是提升了一半而已……

  也沒規定運什麽就要吃什麽!

  然而麻煩的是,如果以楚軍運輸,負責運輸的楚軍,口糧同樣金貴不少,如果發動民眾……成本也比之前要高了三倍!

  畢竟現在大量工坊招人,人力一下子值錢了起來,像將軍府剛起步時那樣,管飯就有大量勞動力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三倍,還是百姓出於家國情懷,尤其是知道,這是給討伐益州運糧,所以哪怕少賺一些,也願意來做!

  雖說真的要挨餓死扛的話,自然可以啃“壓縮糧磚”,楚國的精銳並不缺乏艱苦奮鬥的品質,最低程度的攝取營養、保持體力,也是平時的訓練項目。

  不過長期維持最低消耗,真氣戰將的身體扛不住,姬造士兵的實力也會滑坡……

  而如果正常補給的話,兩萬五千精兵留在夔門,相當於十萬精兵的消耗。

  整個楚國以精兵標準訓練的,也隻有不到二十萬人,另有各地常備守軍十萬。

  也就是說,這兩個師留在夔門的話,對楚國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尤其是武當的漢水堰項目也在動工,那更是個吸金吸糧的大戶!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縱使有不少存糧,也無法長期供應兩個燒糧的大戶。

  除非……能夠就食當地——在益州當地獲取糧草。

  至少米糧這類“占分量”的穀物,要盡可能在當地征收,之後僅有肉蛋一類,以風幹或是醃製品的形式運送過來,成本壓力就要小很多。

  而且楚國的人設要穩住、白學的精神要立住,“就食當地”不能是“就食於敵”,不能將益州的普通百姓當成敵人、像董卓舊部在關中那樣殺燒擄掠式補給……

  這種情況下,變通的極限是稅可以向百姓“賒”一些,但不宜超過一倍,另外就是可以用肉幹、金銀,向百姓購買存糧!

  也就是說,除非能夠打下來幾個縣,否則哪怕再順利,趙雲和黃忠也隻能原路退走。

  這也是為什麽,黃忠會直接同意魏延進擊白帝城——以魏延的性子,會請戰不奇怪,但是以黃忠的風格,如果不是有目的的話,不會如此急匆匆的答應。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瞿塘關中得到的消息,令黃忠放心下來。

  否則即使黃忠會答應,也會是命魏延留兩個團守住瞿塘關,自己親自率領大部分將士,撲向白帝城!

  畢竟白帝城本身易守難攻,哪怕守軍不多,如果大意的話,也有陰溝裏翻船的危險。

  不過現在既然守將是甘氏的人,之前還是被排擠出去,那最後這點風險也已經壓縮到很小……

  魏延帶人來到白帝城時,發現甘冒居然在城外十裏迎接……不是,迎擊!

  看著千把人擺出的方形陣,魏延已經明白甘冒的意思。

  真要死守的話,肯定是守住白帝城的城牆,怎麽可能出來迎敵?

  “二營長,出列!”魏延叫出了自己的二營長廖化。

  “到!”廖化中氣十足的喊道。

  “你去通名,之後和對方主將鬥一鬥……記住,對方好歹是甘都督的族人,而且武藝本就不如你,現在也沒什麽決勝之心,別搞出人命來。”魏延後麵是小聲和廖化說的。

  畢竟魏延現在也是能在楚軍排上Top20的人,而且又年輕氣盛,自然不願意自己上去陪甘寧的親戚假打!

  雖然魏延現在也才及冠不久,但久為將領、自有威儀,廖化則是才十六歲,比魏延還小,之前隻是都伯,不過在改製的時候,因為操練伍長和士兵時,被魏延點名誇獎,提拔了一級,做了營長,否則都伯正常來說,改製後應該是連長……

  “大楚新野一師二團二營營長廖化在此,敵將可敢一戰!”廖化引擎一噴,直接來到兩軍陣前。

  楚國現在一線軍隊中,絕大部分都伯,都是鎏金戰將,也就隻有各地的守備軍,還能見到木石都伯,廖化自然也是鎏金戰將!

  廖化雖然年紀還小,也不算什麽天縱奇才,但卻趕上了好時候——在將軍府入駐荊州、楚國還沒有正式立國的時候,廖化就搶著去納賢館參軍、做了都伯,甚至為此還虛報了年紀、也幸虧長得成熟些,後來在立國時,BUFF一加就晉升了鎏金。

  另一邊甘冒也沒有聽懂,這都是什麽亂七八糟的名頭,隻是看出對方這算是先鋒叫陣,心裏明白對方也懂自己的意思。

  “我甘冒雖被無能之人排擠,手下隻有數百守軍,但我的赤膽忠心、可昭日月,哪怕蜀侯被奸人迷惑,我也要堅守白帝城到最後一刻,來……戰吧!”甘冒先給自己找好了借口。

  總體思想是“我是被排擠的”、“我手下沒有兵”,並且造成這些的原因,是“蜀侯任用奸佞”,現在本忠良要去和敵人死戰了……

  接著,未二十合,甘冒就被廖化的三尖刀捅落在地。

  “啊!我被捆住了……你們不要為了救我而投降!”甘冒一邊大喊大叫,一邊被捆了起來,自己還配合的收回了戰甲。

  至於甘冒的親兵,這時已經開始嚷嚷著要為了主帥投降,還有人衝上來……跪倒在地,求甘冒保存有用之身,不要再反抗!

  其他守軍?

  本來就是久未上陣、甚至從來就沒有殺過敵的十八線軍隊,哪裏頂得住這出兒!

  有了借口……啊不,是有了正當理由之後,立刻也都紛紛投降。

  魏延有些看不下去,叫人拉開這些戲多了,直接下了兵符、收編姬造士兵之後,進入白帝城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