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3-01 18:32      字數:3118
  狼筅,一種很接地氣的武器。

  最早出現於明代中期的礦工起義軍中,和種種起義軍武器一樣,有著取材方便的優勢。

  形象上類似於長槍,前端鋒銳,不過與長槍不同的是,不僅長度更長,而且“槍身”周圍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

  簡單說,最初的狼筅,其實就是毛竹——竹子前端削尖,同時保留竹身的枝杈。

  雖然因為長度、以及周圍的枝杈,而顯得笨重,但卻有其固有優勢。

  後在戚繼光手中,狼筅綻放出了光彩……

  屢屢在倭寇手中吃癟的明軍,終於在戚家軍的鴛鴦陣下,找回了顏麵!

  自成軍起,一掃被倭寇以少勝多的頹勢,初戰台州,十三戰連勝,殺敵數千、溺斃無算……

  可以說戚繼光的鴛鴦陣,對陣倭寇的時候,克製效果更甚於大戟士對輕騎!

  那些倭寇是什麽人?

  一群身手矯捷、有倭刀之利的亡命徒!

  不可否認的優秀單兵素質,令明軍最初屢屢吃癟,然而……在戚家軍橫空出世後,直接被打得沒脾氣。

  而鴛鴦陣的核心,正是“狼筅”。

  鴛鴦陣有諸多變種,其中最常見就是“兩才陣”,對抗倭寇時最基礎的配置,通常是最前麵兩位刀盾手,刀是短刀、盾是大盾,主防禦掩護;其後是兩名狼筅手,也就是持狼筅,倭寇近則掃其麵,主幹擾;再後是四名槍兵,主進攻;最後是兩名鏜鈀手,也就是拿著類似於三叉戟的武器,主騷擾;最後是一人持火器居最後……另外隊長一人,負責指揮。

  以矛盾配合、長短互補為核心理念。

  “狼筅”的優勢,在對抗倭寇時尤為明顯。

  持有倭刀的倭寇,主要攻擊方式就是劈砍,而當時的倭寇又都是有些家底的亡命徒,他們的倭刀、就是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遠遠強於一般軍隊的製式武器,加之膽氣上差距,明軍經常被以少勝多。

  不過“狼筅”解決了這一問題,狼筅掃過去的時候,一來可以阻擋視線,二來“枝丫”可以抵擋劈砍之勢,三來……則是心理上的,躲在“樹枝”後麵,可以為我軍壯膽,而敵人視線受阻,心中反而要膽怯幾分!

  此時倭寇被狼筅挫銳的話,則長槍手前刺,俯身想躲的話,也有刀盾手砍向下三路,即便想要從側翼繞襲,鏜鈀手也可以發揮阻擋的作用——這種類似於三叉戟的武器,不是為了戳人,主要功能是架住倭刀。

  隻要對方的被防住,立刻就有長槍手補刀,後麵還有持火器的遠程輸出……

  趙雲帶來的這一千八百新軍,正是參照戚家軍的陣型訓練,武器上“狼筅”當然是特製的兵器,不至於還用毛竹,而是用了鋒利的鋼鐵以及柔韌的木頭,還纏了比正常多好幾倍的“槍纓”,隻是看起來像竹子。

  而且……狼筅手不少都是馬其頓長槍兵“轉職”,同樣都是超長武器,同樣都是懟到敵人眼前亂晃,算是比較接近的兵種。

  戚家軍的鴛鴦陣中,還專門總結出的“狼筅六式”,有技術、有經驗的訓練狼筅手,如何在各種情況下令敵人“難受”!

  雖然敵人大多不是死於狼筅之手,但狼筅絕對是鴛鴦陣的核心。

  稍有不同的是,最後並沒有安排火器,而是每位戰將都在最後,戰甲加載了神臂弩!

  同時每名戰將指揮一刀盾、一狼筅、兩長槍、一鏜鈀,共五名姬造士兵,兩名戰將剛好組成一個“兩才陣”,三人則可以變種“三才陣”……

  而麯義訓練的大戟士,正是一種注重個人勇武、以大戟劈砍為攻擊方式的精銳。

  普通軍隊遇見,的確要先膽寒三分——畢竟是清一色的戰將!

  哪怕是木石戰將,通常也比姬造士兵要強許多,更別說還有為數不少的鎏金戰將,一個個具甲後奔著兩米五去……

  所以之前那在金陵,熟悉各支新軍特點的魯肅和白圖,都想到了這一支“鴛鴦軍”。

  麯義不明就裏,原本還以為對方肯定要“使詐”,怎料接著見到眼前的敵軍,居然真的是要硬碰硬的樣子……詫異的同時,不由得露出了冷笑。

  看起來雖然對方這前陣,比大戟士人數更多一些,但是……夠大戟士殺嗎?

  見到對方第一排,一個個都是持著快一人高的方盾,更是心中發笑——真慫!

  這方盾也都是工部特製,實木包鐵、重的一批,不過……下麵可以裝支架或釺子,可以視戰場情況,提前做好準備,鬆軟地麵則裝釺子插入地麵固定,眼下隘道上這種堅固地麵,則裝支架撐住!

  同時刀盾手一個個都標準的發力姿勢,用肩膀抵住盾牌,之後聽令行事。

  眼看兩軍交鋒,一位位大戟士卒,帶著驕傲的向麵前的敵人發起進攻——他們雖然隻是大戟士的“卒”,但卻有著更勝基層軍官的驕傲!

  我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臨陣先登,折敵之銳!

  區區步兵,以為有盾牌……

  恩?這什麽玩意兒?提溜甩掛的這麽礙事……我砍!

  誒?砍斷了些分支,但還是……

  啊!有長槍手偷襲,我……

  哇呀呀!盾牌後麵還滾出一個刀手,盯著襠就砍,你他涼……

  退?

  來不及了,我已經中箭了……

  不僅有兵種克製,而且……這還是鴛鴦陣第一次出現在戰場,麵對狼筅這種“接地氣”的裝備,大戟士也有些手足無措,哪怕是鎏金戰將,被“小矮子”懟一臉,也難免要慌一下。

  即使心裏不慌,但是手中的大戟,也無法迅速將對方的狼筅削成光杆,反而要被“零零碎碎”的支刃擋住力道。

  而這種情況下,長槍兵紮的毫無壓力!

  麯義自信滿滿的微笑,沒有維持太久,隻見雙方短兵相接之後,大戟士迅速將戰線推過去的情況,並沒有如期出現,反而……最先接觸的前排,仿佛排隊槍斃一樣,在短時間內便近乎“整齊劃一”的被戳死。

  大戟士的軍陣中,鎏金士卒大多被安排在前中部,然而木石士卒的失利,雖然令他們警覺,但是……卻並沒有改變戰局!

  哪怕是鎏金戰將,一樣要被狼筅手“照顧”,而且……在大戟士看來,這些拿“竹子”的家夥,就像是練過一樣,無論他們高跳低走、彎腰橫檔,對方總能找到最佳的角度,將“竹子”戳到自己眼前。

  雖然攻擊力也就那麽回事兒,但是……“枝葉”中還會有長槍戳出來,而且經常是數支配合有據的長槍一同刺來。

  要強攻則刀盾手一直頂盾,要迂回……刀盾手立刻就鬆開盾,滾出來使躺地刀砍腿,而盾牌因為支架,還能留在原地阻擋視線。

  一旁的鏜鈀手更是可恨,大戟一旦砍進叉股裏,即便自身力量比姬造雜魚要強得多,但也隻能震得對方後退幾步,最多是鏜鈀脫手、坐個屁墩,但大戟的劈斬之勢肯定也盡了……

  隘道的狹窄地形,也注定了此時“擁有縱深配合”的鴛鴦陣,有著更大優勢——短兵相接後,前麵好幾排的姬造士兵、基層戰將,就沒有閑著的,而單純的大戟士……隻有排隊“撲街”的份兒!

  麯義愣神的功夫,大戟士已經一層層的“消失”……

  全員戰將組成的大戟士,在大戟士卒死亡後戰甲消失,留下的也隻是一具具普通的屍體!

  從衝鋒、到碰撞,再到現在的排隊撲街。

  大戟士的士氣,在極短的時間內,雪崩式的潰散著。

  而就在這時,隻聽趙雲喝道:“文醜之首在此!勝負已分!”

  隻見巨人般的趙雲,槍尖上挑著一顆很醜很醜的首級。

  哪怕是大戟士,這時也承受不住這樣的士氣打擊——相比之下,做好了拚死一戰的準備後,在戰場上英勇就義更容易,但是……原本以為隻是切瓜剁菜的一戰,自己卻突然變成待宰羔羊時,卻很難繼續“英勇”。

  然而……

  大戟士根本沒有撤退的陣型。

  並不僅是因為麯義狂傲,而是大戟士在訓練之初,是為了對抗當時“無往不勝”的白馬義從,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界橋的地形死守、反擊,他們敗了、袁紹的大軍就沒希望了,所以根本不考慮撤退!

  在麯義被信任的時候,大戟士有著袁軍最好的待遇、最精良的裝備,也要做出最大的貢獻,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先登死士。

  撤退?

  大戟士的字典裏沒有這兩個字。

  然而現在麯義後悔了……

  如果不是提前訓練一些撤退的陣型的話,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一窩蜂時的轉身回逃。

  隘道的地形,這時也成為了潰軍逃亡的最大阻礙,隻能轉身向後逃……

  而就在這時,鴛鴦陣中,除了戰將可以用神臂弩攻擊之外,其他姬造士兵的確不具有追擊大戟士卒的速度,但是……隻見陣型散開,露出了後麵的弋陽輕騎!

  這也是趙雲之前的安排,算是有些小小的私心,不過……的確這些戰將士卒要逃走的話,也就隻有輕騎能追擊。

  大戟士克製輕騎兵,不代表他在落荒而逃的時候,能用雜亂無章的“後背”克製輕騎兵……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麵對它、撕碎它——弋陽輕騎,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