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3-01 18:30      字數:2163
  掎角一陣,其主要殺傷,便是以長槍步兵牽製、限製敵軍,為騎兵營造輸出……

  隻見此時陳宮,依舊麵無表情在高台上指揮若定,不時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這是陳宮的習慣,旁人也不知道為什麽。

  但如果以陳宮的視角來看,在他四十五度角上方,正有三塊“大屏幕”,以另外三種視角,顯示著戰場中的戰況!

  更加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到這三股視角,分別來自於並州騎兵的前鋒,以及兩個步兵陣列……

  正是陳宮的另一謀術——明策!

  開戰之前,將精神力凝聚的明策印記,施加給軍陣中將領。

  之後陳宮可以獲得該將領視角,該將領也能夠獲得陳宮的視角——呂布之所以能夠帶兵衝鋒如神,也是因為此時開放了陳宮的全局視角。

  同時擁有明策印記的將領,與陳宮可以實時聯係。

  維持明策印記,需要陳宮消耗精神力,同時維持多個印記、消耗也會累加,並且在距離超出視距時,消耗將大幅提升。

  因此陳宮選擇了同時開啟三道印記,分別給予了呂布,還有另外兩名帶領步兵陣列的校尉,其中一個是最近一個月,白圖調來讓他教授培養的丁奉,另一位是並州軍的老卒,在新軍成型後提拔。

  借助這三道視角,陳宮也能夠更加清晰的分析出戰場上的戰況……

  如果說“遲智”是戰略型的謀術,那麽“明策”就是戰術型的謀術,這也令陳宮在指揮戰場時,處理細節的思路極為清晰。

  甚至在濮陽,對抗想要奪回城池的曹操時,陳宮敢一麵在城中放火,一麵讓呂布去衝殺曹軍,奧秘也正在於此——絲毫不擔心呂布軍被大火包圍後,也將進退失據。

  有了明策效果,呂布相當於在衝鋒時開了俯瞰視角,幾乎將曹操陷殺在城中!

  “甲子奔東,乙辰阻西南。”陳宮淡定自若的指揮著,十八個陣列,他是以天幹地支排序。

  “後麵都是新兵?比我想象中還簡單……看來這些家夥,還不足以令掎角開陣。”陳宮嘀咕道。

  隻見戰場中呂布的狼騎縱橫無敵,所過之處敵軍紛紛潰散,並且每當張勳軍想要將密集隊列防禦,或是襲擊錐形陣的側翼時,都會被曲阿長槍兵死死擋住。

  仿佛一雙雙大手,將張勳的一隊隊陣列,全都按死在原地,等著呂布來收割!

  同時“掎角一陣”現在雖然還隻是雛形,沒有完成“開陣”,但卻已經有些特殊效果,那就是在一動一靜兩大兵種的配合下,敵軍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一時,便會下意識的忽略另外一方。

  此時特效還沒有完全形成,但的確有這種趨勢。

  因此被曲阿長槍兵牽製的敵軍,被狼騎收割的很順利,而一些過分提防狼騎,急著想要和臨近的陣列匯合,組成密集隊列時,很容易毫無應對的被長槍兵一頓亂捅……

  即使是淮南騎兵,想要衝破曲阿長槍兵的陣列,也沒有那麽容易,騎兵來時,後麵的士兵也將長槍斜舉,加上密集隊列,與並州騎相比,僅僅隻是訓練到“會騎馬”程度的騎兵,根本無法將其撞潰。

  雖然能夠換到長槍兵的傷亡,但卻無法發揮出騎兵掃蕩的效果,也同樣無法破局。

  俎上魚肉!

  張勳忽然有種感覺,眼前雖然自己的軍隊更多,但卻是隻是俎上魚肉……

  對方的長槍兵就是那砧板,並州騎就是那剃刀。

  肉比砧板更重、剃刀更沉又有什麽用?

  看著不斷潰散的軍隊,看著收割的並州騎,甚至有往將台方向突進的意思,張勳一咬牙道:“戰號……吹戰號!讓埋伏的人也給我上!”

  隨著戰號聲響起,一個個傳令兵以響箭傳遞信號,隻見東方五六裏之外,一處樹叢中,數千埋伏好的步兵,這時衝了出來,先是一陣莫名其妙,之後才漸漸的開始接近戰場……

  當然莫名其妙!

  說好了截擊敵軍的埋伏呢?

  為什麽突然傳令提前出來?

  好在帶隊的梁綱,這時勉強飛起來,看了看鬥陣的情況,發現淮南軍居然有潰陣的趨勢,這才開始指揮將校,往戰場趕過去。

  的確在半途也也遇到了傳令兵,告知他們馬上側麵切入戰場……

  梁綱有點難受,一萬對四千的鬥陣,居然還要自己側麵切入戰場,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故意埋伏!

  不過梁綱現在也知道,不是在意麵子的時候,真崩了的話,他們誰都別想好過,連忙傳令手下,以雁形陣向戰場接近過來。

  所謂雁形陣,一般是指“V”型、或者“倒V”型的軍陣,通常以前者居多,也就是左右兩翼在前,為中軍提供一定的保護,仿佛左右雙拳前伸……

  從梁綱身上,也能夠看出衝陣型武將帶兵,和智慧型的將領帶兵的區別。

  後者一般是壘高台,以旗號、鼓號指揮,而衝陣型的武將,要和軍隊一起行動,一般是直接以戰甲附帶的功能來指揮——將領的戰甲,能夠令屬下將校的戰甲,在一定距離內,接收簡單的信號,一般信號不超過五種……

  能夠聯係的最大數量,以及信號的種類、可傳遞的距離,都因人而異,通常認為這與武將的“統率力”有關,且是單向的,隻能向下傳信。

  與指揮類的將領相比,衝陣類的武將,指揮更加直接,因此會更靈活,但同時將領不僅因為身在陣中,而更加容易被攻擊,而且沒有高台上的全局視角,對戰局的把握更加困難,而且傳遞信號的距離很短,如果換成在後方高台上,這個距離將完全失去信號傳遞的能力。

  就像張勳其實也是武官、也有兵符,但指揮上萬人鬥陣,他隻能選擇高台指揮。

  通常衝陣型的武將,的確指揮軍隊的數量將更少,不過也與能力有關——呂布,巔峰時就曾經率領數萬狼騎衝鋒,如果有陳宮的“明策”配合,將更加如虎添翼。

  此時陳宮看到遠處有“伏兵”接近,甚至原本不在鬥陣場上的最後一千淮南騎兵,這時也開始衝開,也並不感到意外。

  隻是繼續下令,指揮曲阿長槍兵準備應對……

  而呂布更是冷笑一聲,忽然陣型一分為二,包括自己在內的“頭部”,約摸三百騎,向張勳所在將台突進,後麵脫節的兩翼,則是開始驅趕潰軍抱頭逃竄、改變他們逃竄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