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6-24 23:48      字數:4397
  “這兩種消息,各位怎麽看?”白圖已經將宛城直達金陵的密報,分享給了殿閣中的其他大學士。

  “民間傳聞是劉協設鴻門宴,要誆殺齊侯劉備,而鄭侯、塞侯予以救援,所以進擊長安?恩……雖然明知道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必須注意,之所以‘民間傳聞’是這樣,是因為宗正府、包括宗正在內,現在都指控劉協。”

  魯肅不信什麽傳聞,卻在意傳聞出現的原因!

  這並不是什麽掩耳盜鈴,而是包括現在的宗正在內,許多在朝的宗親,“支持”鄭侯放出來的消息——隻是支持的力度並不明朗。

  之前朝中的宗正是劉艾,不過後來擴充實權,受到劉協信任的劉艾,在朝中和羽林軍中身兼多職,便卸任了宗正,由另一位“可靠”的皇叔,擔任了宗正。

  當然,“可靠”是指劉協的感官,實際上這位可靠的皇叔,之前曾經向劉備表示支持其“繼位”!

  是臨時受到逼迫?亦或是早就和鄭侯暗通款項?

  而且這些宗室,和鄭侯的合作基礎是什麽?受其蠱惑,還是借助鄭侯的力量肅清政敵,亦或是受到鄭侯的逼迫?

  可惜白圖也並不知道宗親暗地裏支持劉備繼位這麽隱秘的事情,畢竟劉備也沒有到處宣揚,尤其是為了讓這些宗室放心,還立誓不會泄露的。

  否則或許能夠猜到,這些宗室與鄭侯……或者說是與司馬懿合作的基礎!

  籌謀廢立,結果當事人沒有同意,這時候隻要答應他們不泄露,就可以安心嗎?

  顯然這些人依舊擔心,而就在他們每天提心吊膽的時候,司馬懿給了他們另一種選擇……

  輕易攻入城牆,是因為鍾繇給他介紹了城門令,而能夠炸開宮門,輕易攻入長安皇宮,則是因為一部分宗室反水!

  “第二個消息顯然也不可盡信,劉協是否已死且不說,劉備如果真被鄭侯收押的話,無論是要以此牽製青徐、隴右,還是要假戲真做,之前都沒必要對民間宣稱營救失敗。”虞翻皺眉看著這情報。

  的確,如果兩種消息渠道交換一下,“劉備身死”是宮內消息的話,還有可能是真的……

  畢竟劉備真的身死的話,雖然青徐二州還有隴右都將大為震動,但卻鄭侯、或者說是司馬懿,將迎來齊侯所部的猛烈報複。

  這時候對外宣稱劉備還在被扣押中,可以起到“緩兵之計”的作用。

  然而反過來的話,劉備真的被活捉的話,為什麽要對外宣稱死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捕風衛出了問題,畢竟後者也隻是“宮中內線傳出”的消息。

  當時在宮中的人,也未必就知道現實情況,傳出的隻是他所在的層麵,能夠獲得的消息!

  不過綜合兩者來看,劉協涼沒涼,還在五五之間

  至於劉備,有可能真的死了,更有可能的是因為某種原因而逃脫,並且朝官大多都被扣押在宮中,還在被“假消息”蒙蔽,所以才需要對扣押中的人傳遞假消息加以蒙蔽,反而對民間盡可能的詆毀劉協!

  之所以在宮內的群臣中,散播劉協的死訊,畢竟有甄別、試探之效,楚國的消息傳來渠道,也並非朝中核心,隻是勉強能在歲旦時入宮的幾個微末京官而已。

  “看來各位也都是相同的意思,那麽……即日起,啟蒙部的成員,也將以此事為乙級優先,哪怕承擔暴露身份、需要撤離的危險,也會將傳回消息!另外即刻傳令漢中,隨時準備……兵出子午穀!”白圖決定下來。

  子午穀,也就是曆史上魏延想要出兵的地方,按照魏延的腦補,自己可以悄然穿過子午穀,直取長安……

  沒錯,子午穀的北端,距離長安很近,隻有三十裏,比宛城到許城還近。

  因此兵出子午穀最大的障礙,就是能否不被發現。

  明末高迎祥起義,就是打得兵出子午穀的主意,結果被當時的陝西巡撫、明末重臣孫傳庭一波伏擊懟死在子午穀。

  可見子午穀中,並不有利進攻,反而很容易被埋伏。

  而曆史上的諸葛亮,顯然也並不認為,曹魏會沒有準備。

  現在就更不用說,長安可是漢室朝廷所在,子午穀如果不設防,白圖就把鎢鋼璽吃了!

  實際上在子午穀中,楚國已經拉了鐵絲網、挖了塹壕,楚漢斥候交手,也已經不是一兩次——沒有突襲效果的話,子午穀並不是什麽很好的交戰地點。

  尤其現在還是年節時候,天氣猶有三分冬意!

  然而現在長安大亂,白圖覺得與其閑著,去給點壓力也是好的,萬一就逼出了對方什麽昏招呢?

  另外其實還有一個壞消息——負責接應華歆的捕風衛,沒能傳出消息!

  這種時候,顯然沒有消息就是壞消息……

  不過白圖隻是心裏擔憂,並沒有拿到殿閣中來說,畢竟這是他們著急也沒用的,全看捕風衛與當地啟蒙部的發揮。

  強行“兵出子午穀”,也有接應可能遇到麻煩的華歆的意思。

  白圖和殿閣的幾位,也是午飯時急匆匆的開會,之後為了安穩人心,沒必要陪著漢室一起亂,趕場似的又繼續下午的歲旦祭禮以及致辭。

  與此同時,長安城一楊氏背景的富商府邸的柴房地下室中,正有兩人不尷不尬的下著棋。

  正是在歲旦宴一開始,就“不知所蹤”的華歆,以及……現在鄭軍還在皇城中搜查的劉備!

  華歆本來是想趁著臘月三十沒有宵禁,在捕風衛與啟蒙部策反的一些漢官的配合下,暗中離開長安。

  怎料卻趕上了鄭侯之亂,沒能出城,甚至差點被當時戒備起來的漢軍當內應幹掉!

  還好關鍵時刻,負責此事的捕風衛少校,緊急聯係了啟蒙部——營救華歆的任務級別本就很高,啟蒙部也擔著暴露的風險,將華歆藏在了一個和楊氏有姻親、還為楊氏主持不少生意往來的外姓富商的家裏。

  雖然楊修投魏,但名義上楊氏已經將其開除族譜,楊彪從董卓、到曹操,一直勤勤懇懇、護龍有功,勉強依舊在劉協的心腹名單之列,而且論德望更是如今朝廷柱石的級別。

  哪怕是鄭軍入城,對與楊氏沾親帶故的人家,搜查也不甚徹底。

  一來是司馬懿不想和楊氏鬧出什麽大齟齬,二來……楊氏也沒有包庇劉備的動機!

  司馬懿作為“後起之秀”,還想要吃下亂世中最大的一塊餅,自然他的想法,也和其他諸侯截然不同。

  一如曆史上的司馬氏……與其說是“司馬篡曹”,不如說是“門閥篡了軍閥”!

  司馬氏的崛起,除了司馬懿三代籌劃之外,門閥勢力本身的興起,這“大背景”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司馬氏代表著門閥,自然司馬氏的皇帝,可以說是自秦到清,所有大一統王朝中,“力度”最低的。

  現在司馬懿也正是搏一搏的心態,此時將目光,放在了“門閥”上!

  自然楊氏這種德高望重、還並不算漢室死忠的世家,算是他的潛在盟友。

  而昨晚皇宮的亂局中,劉備在劉艾所掌握的宗衛的掩護下,成功逃離皇宮,之後……被巧遇啟蒙部成員,同樣送到了這裏。

  如果是捕風衛的話,肯定不會做這種事情——他們隻負責完成任務,既然任務是送回華歆,為什麽要給自己增加難度?鄭軍現在主要的搜索目標就是劉備……

  不過啟蒙部不同,他們的最高使命是“弘揚楚學”,行動時會有更高的主觀性,當他們判斷營救劉備、或者說是……將劉備一起送回金陵,會更加有利之後,便當即行動!

  一開始看到華歆的時候,劉備甚至聯想到,是不是楚國也參與其中——畢竟走子午穀的話,漢中到長安並不遠。

  然而緊接著看到這裏的密室布置,還有華歆便裝的狀態,劉備也打消了懷疑……

  之後兩人甚至因為無事可做,而下起棋來。

  當然,劉備身邊始終有捕風衛看守!

  劉備本就不以武力見長,而且入宮之前,劉備的兵符就已經被沒收,現在兩名鎏金戰將的捕風衛,足以作為“看守”。

  “哎,果然還是華先生技高一籌。”劉備本就不擅長手談。

  “微末小道,不足齊侯一曬。”華歆謙虛的說道。

  “這已經是第六盤了吧?華先生有沒有想過,我們無法離開的話,要怎麽做?”劉備不知道是真的著急,還是故意試探。

  “如果走脫無望,就隻好委屈齊侯……殉國於此。”華歆十分嚴肅的看著劉備說道。

  這其實也是劉備的“看守”的使命!

  劉備和華歆不同,華歆可以活著被鄭侯“抓”回去,然而劉備不行……

  司馬懿即使抓到華歆,暫時也隻會以禮相待,對楚國來說更沒有什麽損失。

  至於劉備……或許司馬懿也希望抓到活劉備,不過對於楚國來說,首選是將劉備送回金陵不假,然而次選卻是讓劉備假死變真死。

  如此一來,即使楚國無法利用劉備,來“幹擾”青徐、隴右,至少關羽、張飛所率的齊軍,會因此而將鄭侯視為最大的敵人,甚至很可能立刻出兵為劉備報仇,進而給楚國機會!

  “哈哈哈,華先生果然赤誠君子,不欺我。”劉備不見動怒,反而很感概華歆沒有欺騙他的樣子。

  華歆此時光明正大的說出來,其實也是警告劉備,不要想甩開楚國逃走的事情。

  而此時在皇宮中,司馬懿也有些頭疼——他的最佳設想,是能將劉備擒下的。

  隻是司馬懿沒想過像他忽悠漢室宗親時說的那樣,要廢劉協、立劉備,否則豈不是給自己增大難度?

  之所以想要控製住劉備,無非是為了牽製齊軍。

  當然,這隻是“最佳設想”,司馬懿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卻也不是如此淺薄的梭哈,提前也預料到劉備戰死、甚至走脫的可能。

  “仲達,小皇帝居然這麽不禁氣,怕是已經救不回來了,劉備也還沒有找到,之後咱們怎麽辦?”張燕對鬱鬱的司馬懿問道。

  “主公放心……勞煩主公先是檢查一遍長安防務,務求每個重要之處,都是我們的人。”司馬懿吩咐道。

  “好!”張燕答應的很快。

  恩,雖然稱呼上張燕是主公,但怎麽看都是司馬懿在“吩咐”他!

  吩咐走主公大人之後,司馬懿又看了看地圖,尤其是“左上角”的位置……

  青州、徐州畢竟離得遠,不過隴右……且不說剛剛兵變的馬超怎麽想,如果劉備真的“失蹤”,還在隴右的關羽,肯定第一個坐不住。

  而司馬懿的後手,就是並州的高幹,還有接納了袁譚的河套匈奴,都已經與司馬懿暗盟,隻要隴右一亂,匈奴人也會出兵涼州!

  這是不擔心匈奴人違約的,因為……涼州一亂,河套的匈奴人即使沒有盟約,也會出手!

  司馬懿隻是確保他們的消息更及時一些。

  甚至司馬懿已經做好了,(請主公大人)派使者去楚國,邀請楚國一同出兵的隴右的準備——當然,楚國更在意的,肯定是已經在眼下,卻還沒騰出“嘴”去吃的西川。

  至於關中、青徐,則是司馬懿送給曹魏的“禮物”……

  不僅是為了將水攪渾,也是因為司馬懿和曆史上一樣,再次想要“押寶”門閥!

  不同於其他名將良謀,司馬懿的押寶,已經不是押寶在某一國。

  另一方麵,司馬懿也已經看得很透徹,楚國……已經不是“連橫”、或者說是聯諸弱就能抗衡的。

  “聯諸弱”或可自保一時,然而根本沒有“贏”的方式,唯一的破局是在楚國之前,就可能多去“吃掉”其他給養,在與楚國“麵對麵”時不輸太多。

  大抵也就是曆史上劉備在剛剛拿下漢中、先秦齊國在秦國剛剛開始東進時的想法……

  如果夷陵之戰的戰局改寫,蜀漢能夠進入江東,亦或是齊國能夠像秦國一樣,吞掉周圍幾個諸侯國,其實的確有得打。

  當然,如果司馬懿之前就在魏國,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畢竟……作為鄭侯的軍師,雖然主公大人很方便使用,但終究弱了一些,情報來源受限,對楚國的情報了解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