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林易東
作者:遊戲搬運工      更新:2021-07-27 06:41      字數:3551
  年複一年,每當新的電影開始發行,製片人林易東都會在接受報紙采訪時向那些評論家表示:

  ??“我完全明白我的電影,它隻是娛樂而已。”

  ??正如他說的那樣,他的電影富有娛樂性。

  ??“我眼前看到的是一把匕首嗎?”

  ??那裏麵有女巫、懸疑和特效,還有謀殺、傷害、欲望、貪婪、陰謀、劍鬥、流血、複仇和恐懼。

  ??“步槍子彈口徑7.62,彈殼51,子彈可以在100米內貫穿6毫米厚的勻質鋼板,這不是普通的謀殺。”

  ??學者和評論家們肯定會說:

  ??“他的電影有比這些表麵上的緊張,更豐富的內容。”

  ??他們說的沒錯,林易東挨個給他們點了讚。

  ??透過表麵衝突,他的電影對人性的某些側麵,做了深刻的剖析。

  ??當然,娛樂和藝術並不相互排斥。

  ??“我是個入殮師,是個一事無成的哲學係應屆畢業生。”

  ??與此相反,它們緊密相關,如影隨形。

  ??林易東一直都認為,任何藝術家,尤其是網文作者們,都不必因為給一大群人提供了娛樂而感到抱歉。

  ??長久以來,“娛樂”一詞籠罩著貶義色彩,它暗示的內涵是短暫、膚淺、瑣碎、無足輕重,這是不應該的。

  ??但要了解這個詞的真實含義,林易東又不想花錢去查閱一本有價值的詞典。

  ??“所以我的還不夠清楚的嗎?

  ??娛樂從來都是我們可敬的、莊重的傳統之一。”

  ??娛樂是占有,是抱持,是沉浸於思考。

  ??“抱持一種見解”,它不是指一個人在臉上畫油彩,然後跳踢踏舞。

  ??林易東關掉音樂,坐到躺椅上,以“娛樂”某種觀點。

  ??並在腦海中玩味它,娛樂,掂量它的分量,查看它,權衡它,賦予它價值並進行深思。

  ??林易東從朋友那裏了解到,娛樂的詞根來源於纏繞。

  ??它有兩種特別的纏繞方式,這一點林易東深有感觸。

  ??第一種自然是將所有元素,情節、人物、對話、動作、場景和所有其他的,編織成整體,使之成為一件作品。

  ??就像他的電影,就像作者的這本小說,雖然這其實壓根兒也稱不上是什麽整體。

  ??第二種呢,自然是將作品與他人連接。

  ??最理想的是什麽呢?

  ??任何藝術形式的接受者都能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創作的一個部分。

  ??“把娛樂僅僅說成是使他人愉悅,顯然是不公平的。”

  ??林易東朝著他人,畫著自己的大餅,

  ??“一切終將歸於深淵中,就此消亡,但娛樂不會。”

  ??有時,會有人質問林易東:

  ??“像你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超脫於做買賣的種種束縛嗎?”

  ??他的言下之意,大概就是:

  ??“你不這麽做的話,該如何另辟蹊徑,挖掘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實,並最終於他人分享?”

  ??當然,還有一種意思可能就是:

  ??“你怎麽能將高貴的藝術和肮髒的吸金術連在一起?!”

  ??“詩人需要一支筆,畫家需要一把刷子,而電影製作者需要一支軍隊。”

  ??軍隊需要錢的支撐。

  ??當然,對於這種人,林易東不想理睬他們。

  ??他拿錢擦手的時候,也會嫌太硬。

  ??隻是,有的時候會有人抨擊他的電影為“偷窺狂”。

  ??對此,林易東非常不解:

  ??“如果電影不偷窺,還能稱其為電影嗎?”

  ??觀眾們坐在電影院的黑暗裏,可不是為了看些陽春白雪,他們就是為了透過銀幕去偷窺陌生人的生活和隱私。

  ??他們翻找片中角色的東西,審視他們的行動,偷聽他們的對話。

  ??這可比真的躲在小巷子裏,偷窺別人家窗戶裏發生的事情,要好。

  ??正相反,如果一部影片表現的像卑鄙無恥下流的偷窺狂,那隻能說明製作者的手藝活兒太差勁了。

  ??這一點放在小說中,似乎也是這樣的。

  ??讀者們為的,不就是透過屏幕去偷窺陌生人的生活和隱私?

  ??翻找書中角色的東西,審視他們的想法和行動,偷聽他們的對話。

  ??評頭論足的,就好像自己是個書評家,比作者更懂這本小說。

  ??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個作者編造出來的“夢境”。

  ??還有什麽能比小說操縱、編排、策劃、安置得更多呢?

  ??作為讀者,你們看到的場景由連續或者不連續的場景、逼真的同期對話組成。

  ??盡管你們會感覺自然真實,可那些不同章節其實都是在不同時期,甚至可能是不同地點寫出來的。

  ??編造,林易東對此深以為然,如同所有工藝,都不應該被看出編造的痕跡。

  ??就像技巧高超的劇本全是虛假編造,但它們天衣無縫。

  ??但如果你不能忍受誇張杜撰的外觀,不屑於幻想和設計技巧,那你就絕對別涉足寫作行業。

  ??因為它的編造程度,比所有藝術加起來還要嚴重。

  ??“不要和我說什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真人真事改編,其實也是一種編造。”

  ??林易東坐在圓桌前,其他嘍囉正在做著自己的事情,

  ??“我來這裏隻為了一個目的,你們要按照我說的做。

  ??我給你們提詞器,你們照上麵寫的來,懂我的意思嗎?”

  ??林東舉了一下手:

  ??“我能問一下,必須這麽做嗎?”

  ??林易東點了點頭,很是強硬的說道:

  ??“是的,必須這麽做。”

  ??就好像讀者是非常難以捉摸的東西,對於書中角色的描述也需要很多的文字來討論。

  ??但是,林易東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他隻想讓這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我來叫你們做事,這樣會更有效率。”

  ??小說是為讀者寫的,電影是為觀眾拍的。

  ??一幅畫哪怕隻要找到一位顧客,就可能世代保存下去。

  ??一首詩哪怕被一家最名不見經傳的出版社發行,最終都可能會被大眾詠頌。

  ??是的,是一首詩,不是一本小說。

  ??網絡小說,就像流行藝術一般,它的對象是普羅大眾。

  ??為了真正達到它的自然目的,小說自然需要各種群體的組合,不是一個讀者,而是一大批各式的讀者。

  ??要讓所有這些人都能打開這本小說,觀看這一本以穩定單一速度更新的小說。

  ??小說沒有讀者,就如同小說根本不存在。

  ??當然,在技術形式上,它是客觀存在的。

  ??但無論如何,一本小說如果沒有讀者,其效果和此小說從沒有被人寫出來,是一樣的。

  ??它不會觸動任何人,也不會令任何人感動。

  ??如果沒有讀者觀看,所有傾注其中的天賦和辛勞,所有藝術和工藝,加在一起等於零。

  ??因此,沒有哪一位作者可以忽略讀者。

  ??林易東自然不會例外,雖然他是一名製片人。

  ??“作者不想做的事情,我來做。”

  ??隻是,作者做不成的事情,林易東也做不成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