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陽謀
作者:九殊道上      更新:2021-09-25 23:29      字數:2186
  南巡弄得是浩浩蕩蕩,可宮裏還是抓緊將祈福的地方修葺好,皇上說就算是人走了,可造福百姓的事情也是要多做一點的,下令滿朝文武日夜祈福一個時辰。

  哦!還包括後宮嬪妃!

  於是皇後娘娘每日帶著各宮眾人誠心虔誠參拜,每日祈福。便是有告假這樣的事情也是不會發生的,畢竟皇後皇上走的時候留下了一張皇榜,每日前來最早的三位妃子可以在這張皇榜上留下自己的姓名,等著皇上南巡歸來之後便會有豐厚的獎賞,除了真金白銀還有一個承諾。

  這樣的幾乎可是十分難得隻要抓住了這個機會翻身指日可待,因為皇上說了除了皇後之位就是貴妃之位都是可以向皇上討要的!

  不管是愛慕皇上想要寵愛的,還是眼中裝著金銀財寶的,亦或是另有圖謀的,都鉚足了勁兒的每日前來報到。

  白日裏是各宮大臣們,夜裏就是各宮妃子們。

  隻有小碟子和小盤子每日小心謹慎的偷換著牌匾有些害怕,白日裏供奉的是列祖列宗求的是天下太平,風調雨順。

  到了夜裏換的是真人菩薩,求得是顧老將軍康健。

  對此兩人十分小心謹慎,不然一旦泄露出去那可就是他倆丟命的事情了,不僅如此還會牽連到德全公公身上,這是萬萬不能的。

  皇帝南巡一路,走了多遠的路就聽康大人聒噪了多久的時間。後來皇帝覺得不能讓他一人感受這樣的生活於是叫了幾位大人一起在馬車上探討一下當今局勢!、

  這樣的理由找得有些牽強,但又很合理,幾位大人可不敢不去,若是不去少不了就是康大人一路上的口若懸河了!

  一路南下到是看了不少受災的人群,眼下雖然沒有什麽固定的住所但好在能夠有飯吃,暫時還沒有引起什麽暴動,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算不上特別好,行至到災區較為嚴重的地方的時候皇帝下令所有人喬裝打扮,不可驚動百姓。

  “聽說皇上來了?”

  “那有什麽用,皇上又不知道這裏的情況,眼下那個狗官將我們安置在這些地方等著皇帝一走,受苦可不還是我們!”

  “要我說啊,皇帝就不該來!別說是賑災祈福了,他來了本來能夠多給我們兩口吃的,眼下指不定咱們能吃的糧食就更少了。”

  “就是,皇帝管什麽用,天高皇帝遠到時候這裏可全都是那狗官的天下!”

  皇帝落腳的地方是在一家客棧,裏麵住了不少人,大堂和後麵柴房夜安置不少的難民,剛才那份對話在別的區縣可是不會輕易聽見的,不過前麵的地方受災並不嚴重,大多就是難民區逃難過去的難民們罷了。

  德全站在一旁,皇帝聽了這話都還沒有生氣呢!康大人到是站在一旁氣的吹鼻子瞪眼的!

  “這群人說的這叫什麽話!簡直是有辱斯文!”

  其他幾位大人可不敢開腔,大約隻能附和的點一點頭,確實有辱斯文!不過也有幾分道理,百姓們看不見的東西多了。

  “康大人,稍安勿躁,真懷疑這些人恐怕並非是難民。”

  “這從何說起?”

  皇帝賣了個小關子,隻叫了德全上前聽話隨後德全便笑著臉出去了。

  稍後德全回來稟告皇上確實同他猜想的一樣,那些人不僅不是災民,更是救助災民的人,在災民口中的評風極好,算是青州地界的大善人了!

  這下輪到康大人有些看不懂了,這是怎麽回事?

  皇帝來時便瞧見這些人雖然一副落魄難民的樣子,可是他周圍的人全然沒有一副難民的模樣,很明顯這場對話應該就是衝著他們的來的,皇上隻是讓德全拿著一封信出門去罷了。

  瞧著康大人還是摸不著頭腦的樣子,皇帝笑了,見著康大人不說話了,不僅皇帝笑了,其他幾位大人也一同笑了,甚至連德全的臉上都掛上了笑。

  這邊的事情處理起來倒也不用太麻煩,隻要使用一些伎倆讓這群人稍微老實本分一些就好,眼下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去容陵關。

  隻可惜這份難得的清淨並沒有持續多少時間,等著皇帝一行人從新出發之後,康大人第一要要和皇上同乘馬車。

  至於原因無非也就是皇帝是如何看透又是如何拆透那些人的陰謀的!

  康大人確實不說話了,但他的眼神可不算什麽好事兒,那樣直勾勾的熱情,皇帝覺得就是宮裏的妃子都沒有那般熱情的用這樣熾熱的眼神見過他。皇上很想忽視,但忽視不了···

  最終在一陣沉默之後皇帝將德全還有康大人一起丟下了馬車,留下一句十分無奈又十分可憐卻又不得不說的話:“德全跟康大人解釋清楚!”

  “奴才遵旨!”

  等康大人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才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後麵的那輛馬車上。

  那幾人算是青州賑災得力之人,但有時候得力之人並不一定是好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從他們這一行人出現在青州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群人在盯著他們了,那群人偏偏就這麽巧,正好在他們落腳的地方,正好用他們能聽見的聲音,除了是被人算計了還能是怎麽回事。

  無非就是有人做局,想利用這些普通人然後群起而攻之罷了。

  那群人既然是賑災的得力之人,就憑借著他們說的話若是皇帝沒有仔細嚴查火舌察覺到他們的不同尋常,一定會派人嚴加審問他們幾人到時候就會激發群眾的暴怒!

  這樣的節骨眼本就是好官難尋,不管他們到底用了什麽手段,想做利用救災這件事情做什麽事情都是百姓們所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們是確確實實為百姓帶去了福祉的人。

  到時百姓就會怨聲載道,到時候別說是去營救顧老將軍,到時候隻怕是皇上自己也會被困在這裏!

  至於德全,不過是當時拿了一封密信前往知府罷了,那群人以為計謀得逞便回家去了,卻沒想到皇上的那封密信是一張表彰信!心中感念他幾人的功勞,一定要親賜墨寶以示皇恩浩蕩,還大肆宣揚,不僅是青州就是青州周圍的區縣也都知道了他們的善舉,這樣一來就全然是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了,就算他們想改都來不及了,隻能繼續老老實實的做個百姓口中的大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