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雅各布押地換金,猶太人損地失財
作者:好樂無荒人      更新:2021-10-28 10:11      字數:3672
  中華六年(1132),為了支持幾場大戰,大華朝財力耗盡,悄悄多印超發了五千萬貫鈔票,差不多是大華朝年收入的一半。加上前些年發行的國債很多到期了。從九十月起,物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拿著鈔票到銀行去換金條銀塊。

  大華中央銀行,數次提高兌換金銀的手續費,從開始的2%,到10%,最後到100%,最後將銀塊的價格提高100%,金條價格提高300%。相當於從銀行換出金塊,價格是以前的約八倍;換出銀塊,價格是以前的約四倍。

  盡管汴京時報連續刊文,表示朝廷中央銀行儲備大大滴,勸說民眾樹立對大華朝經濟金融之信心。但追漲殺跌乃是人性,全國各地的有錢人,都跑到開封來兌換金銀,甚至連一些朝廷官員,個別梁山兄弟,都悄悄地兌換。

  大華鈔票的貶值,糧價首當其衝。雖然總供應並未比去年少,但屯糧的多了,糧價就節節攀升。

  開封挑筋胡同,一賜樂業教徒的聚集區。會堂裏,幾個頭領和拉比(猶太教士)正在議事。

  “雅各布,你能肯定金銀價格還要漲嗎?”一個拉比問道。

  雅各布是一個半禿頂、鷹鉤鼻的中年男子,他既是一賜樂業教徒的首要頭領,又是教徒裏最大的富商。雅各布小心地將兩邊的頭發向中央撥了撥,說道:“如今外麵是什麽情況大家都知道,物價飛漲,所有人都在搶換金銀。整個大華朝,如今隻有開封城的銀行還允許用鈔票換金銀。我估計再過一陣,開封城也換不到金銀了,畢竟大華朝的金銀有限。”

  一人問道:“那大華朝為何不索性停止對換金銀?”

  雅各布道:“若是停止兌換金銀,大家就都去買東西,物價更要飛漲,特別是糧食,老百姓民怨太大。如今已進臘月,我估計大華朝是企圖撐過年。”

  猶太人的精明,令挑筋胡同早就儲存了大量糧食,所以雅各布等不但不怕,反而盼著糧價上漲。

  拉比點頭:“鈔票越來越不值,已經有人直接用金銀交易。前幾天中央銀行出了新規定,說超過一百貫的生意,不得用金銀直接交易,就是怕沒人用鈔票。”

  另一人道:“有啥用,用金銀直接交易的還不是越來越多,誰去管那新規定?”

  雅各布道:“再往前數日,大華朝不是出了糧食管控規定,說是每家每戶存量若是超過全家全年口糧的十倍,就叫做什麽‘惡意屯糧’,要沒收,還要論罪。但又有誰理睬?大戶人家哪家不在拚命存糧?”

  拉比道:“此番過後,大戶超朝廷法令效力必然下降啊!”

  雅各布道:“我們大家手裏的鈔票,已經盡數換了金條銀塊,因銀子時間長了更易變化,所以多是金條。但是這還不夠,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大賺一筆,才不負我一賜樂業善於經商理財的美名。”

  有人問道:“我們沒甚麽鈔票了,也沒什麽貨物,還能做什麽?”

  雅各布笑道:“我們還有地啊!這挑筋胡同的地契,可以拿去抵押換鈔票。再用鈔票去銀行兌換金條,等金條再漲,鈔票貶值,不是可以再賺一票?”

  那拉比道:“這個風險是否太大,萬一金價不漲,怎麽辦?”

  雅各布道:“現在這個架勢,誰還認為金銀不會漲價,大華鈔票不會貶值?”

  眾人皆點頭,雅各布接著道:“有家商行,叫東京商行,在汴京城裏也小有名氣。聽說與大華朝周王柴進有關,不方便自己去銀行換金銀,願意把錢借貸給我們去置換金銀,但要二成得利,還要求以我們挑筋胡同的地契為抵押。”

  說來這挑筋胡同,原先不是這個名字,也不是一賜樂業教徒的。十多年前,當時還是北宋宋徽宗治下。一賜樂業教徒到了開封,向徽宗殷勤致意,並進貢了西洋布匹,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見外夷來朝,樂得不行,發揚大撒幣精神,將挑筋胡同賞賜給了一賜樂業教徒居住。善於經商的猶太人,立馬借著宋徽宗的勢,在開封府謀得了挑筋胡同的地契,把借住變成了占有,相當於白得了一大塊地,連地名都改成了挑筋胡同。

  幾個人商議多時,最後還是決議搞一把,把地契抵押給東京商行,換來鈔票兌金銀。

  第二日,雅各布便與東京商行簽了契約,得了二十萬貫,說來這塊地遠不值二十萬貫,也不知東京商行是真哪根筋板住了,如此慷慨。雅各布等得了便宜,自然大喜,急忙拿錢去中央銀行換來了金條。

  隨後數日,中央銀行的金條價格繼續爬升,挑筋胡同的一賜樂業教徒們,日日歡聲笑語,向往著財產翻翻翻。

  不想到了臘月十五,金條價格突然大幅下調,緊接著,日日下調,到了臘月二十八,銀價尚比去年高50%,金價卻已經隻比去年同期高20%了。

  雅各布剛見金價下跌,有心要止損,挑筋胡同的一賜樂業信徒多數反對,爭論了數日,再拖了幾日,便到了臘月二十八,銀行關門了。朝廷官府的公假是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十六,銀行也是如此,關門十八天。

  這個年,挑筋胡同裏,一片唉聲歎氣,眾人憂心忡忡,又企望奇跡,隻有孩子們無憂無慮,奔跑嬉鬧,給胡同留了些生氣。

  中華七年(1133)正月十七,銀行開門,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雅各布幾人也擠在人群裏,伸長了脖子,去看進門的幾塊告示牌。

  告示牌上標明,銀價和年假前,也就是去年臘月二十八,是一樣的,比一年前,銀價上升50%,金價上升20%。兌換金銀的手續費還是年前的100%;金銀換鈔票,手續費依舊為零。

  雅各布連看了好幾遍,哀道:“大華朝哪來那麽多黃金?”臉色一紅,“噗!”地一口鮮血噴出,倒在了地上,同行的幾人,七手八腳將他抬回了挑筋胡同。

  胡同裏的一賜樂業信徒,僅有的一點念想破滅了,有罵大華朝的,有罵銀行的,有罵雅各布的,有罵拉比的,最多的是罵自家還在鬧騰的小孩。整個挑筋胡同,死氣沉沉。

  雅各布醒後,召集族人商議,決議將囤積的糧食出售,換得鈔票。可還沒等與下家談妥,正月二十,大華軍突然封鎖全城,對囤積糧食不出售的商家和大戶實施搜查,查出十多家商戶和大戶,所存囤積的糧食超標,大華軍將其全部沒收,並處於罰金。挑筋胡同也在其中,不但糧食被全部充公,還處罰金五萬貫,限十天繳清。

  這下挑筋胡同陷入了絕境,雅各布與東京商行好說歹說,求得對方同意,要將所存所有黃金白銀,跟對方換鈔票,贖地契。為什麽不去銀行換鈔票,因為銀行通告,內部整頓,無限期停止收金銀。而挑筋胡同糧食等物品賒的賬,都到期超期了,等不了了。

  雅各布與東京商行金銀換鈔票的交易,被開封府警察當場拿下,人贓俱獲。罪名是違反了中央銀行規定,直接以金銀交易價值超過一百貫。現場的黃金白銀鈔票和挑筋胡同地契全部沒收,並對挑筋胡同和東京商行各處十萬貫罰金。

  一無所有,倒欠重債的挑筋胡同,陷入了絕境。雅各布和拉比幾個決策的,常被胡同裏的人謾罵侵犯,雅各布還被澆了二次尿盆。

  幾個人商量下來,要求助大華朝皇帝林衝。便由漢文最好的拉比撰寫上書,無非是歌功頌德,亂拍林衝和大華朝馬屁,CHINA,GREAT!說一賜樂業人如何敬仰,如何忠誠,願世世代代為忠順的大華人,要歸順華夏,融入華夏,永遠忠於華夏,永遠永遠。吧嗒!吧嗒!最後提點小小的請求,如今挑筋胡同麵臨絕境,孩子沒吃的,老人缺穿的,病人沒得治,哀哉!哀哉!求朝廷把挑筋胡同的地契還來,把二次共十五萬罰金免了,再借點錢幫度難關。

  當初就是一封書加幾塊布,從宋徽宗那裏騙來了挑筋胡同,如今再憑一封書加幾件銀器,要從林衝這裏忽悠好處。其實雅各布他們這招絕對是高招,直到二十一世紀,此國的首腦,有一個是一個,全吃這一套。對外人大撒幣是此國好傳統,從未有變。可惜唯一的例外,就是林衝這個穿越客。

  這封書寫得感情真摯,誠心實意,令人感動和同情。丞相胡銓看了,都有些不忍心。但在林衝眼裏,隻是灑灑水。穿前那世,舔華營銷讓不少洋人在中國發財,賣慘營銷又讓許多商家盆滿缽滿,林衝怎會被這些觸動。至於說要歸順華夏融入華夏效忠華夏,林衝隻能說嗬嗬嗬了。開封猶太人,近千年後還哭喊著認祖歸宗要回以色列,可惜人隻收了幾個年輕女人。林衝很清楚,一神教的三個宗教,基督教、猶太教、某教,基督教還好點,某教比猶太教更排外,更迫害殺戮異教徒,更有教無國。所以林衝是不會在大華朝給這兩個留出空間的。

  林衝一麵嘟囔著:“養不熟的,永遠養不熟的。”一麵將這封書順手塞進了火爐。

  胡銓問道:“便是不允,歸檔罷了,何必毀之?”

  林衝回道:“若是歸檔,定會成為後世聖母表和裝庇犯的攻擊武器。”

  胡銓苦笑了一下,道:“那就照章行事?”

  林衝點點頭:“沒地契賴在那裏作甚?到期罰金未繳,就將一賜樂業人趕出挑筋胡同,分散去海島安置,和孫新聯絡下,叫他把這些一賜樂業人,一個海島一家,發去琉球群島。另外那幾個頭頭腦腦,特別是傳教人等,以欠債不還的罪名,全部關進大牢,這輩子就不要在出來了。還有,那些教經教器,統統沒收毀去。今後在大華境內,不允許再有禁止類洋教徒的聚居區。”大華朝將宗教分四類,道教為鼓勵類,佛教為允許類,基督教為限製類,其餘都是禁止類。

  吳用道:“這事無需皇上和丞相勞心,小可安排王定六去做,定要合法合理,沒有差錯,無可置喙。且不留記錄。”在林衝麵前,吳用不稱微臣,自稱小可,以突出自己與林衝之早期梁山背景。

  林衝點點頭,胡銓鬆了口氣,道:“抓了囤積糧食的,這兩日糧價已經下行,銀行也可以全麵放開金銀兌換了。這個難關總算是過去了,而且還獲得了收益,基本解決了鈔票貶值問題,提高了朝廷政令威力,要感謝扈成啊!”

  胡銓為何要感謝扈成,且聽下回分解。